| 小编真心话 |
|---|
| 这篇文章不是要拉踩谁,港三(港大、中大、科大)当然是顶尖牛校,值得所有人的努力。但我想说的是,留学申请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冲向同一座山峰时,聪明人会懂得看看旁边那座风景同样秀丽、攀登起来却更舒服的山。这篇文章,就是带你找到那座属于你的“宝藏山”。 |
“妈,我可能……真的申不上了。”
凌晨一点,在上海合租房那盏昏黄的台灯下,小A对着电脑屏幕,把这句话在微信对话框里打了又删,删了又打。屏幕上亮着的是港大金融硕士的申请页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要求,像一个个冰冷的卫兵,守卫着她遥不可及的梦想。
她的本科是国内一所不错的211,GPA 3.6/4.0,雅思7.0,两段实习,一段在券商,一段在四大。这个背景,放在三年前,或许还能冲一冲。但现在,留学圈“卷”到飞起,她混迹的申请群里,各路神仙打架,不是海本就是C9,GPA 3.8+是标配,手里没几篇论文、没个海外交换经历,你都不好意思开口问进度。
小A的焦虑,我相信,是无数个留学申请人的缩影。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争第一,要上最好的学校,于是“港三”成了执念,仿佛踏不进那三所学校的大门,香港留学之旅就失去了意义。可我们拼尽全力,刷分、实习、搞科研,最后却可能只是残酷竞争中的一个分母,换来一封封拒信和深深的自我怀疑。
如果我告诉你,跳出这个“非港三不去”的怪圈,有一条路不仅能让你轻松一大截,还能收获完全不输、甚至体验感更棒的留学生活,你愿意听听吗?
今天,我就要给你安利我心中的“遗珠”——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KBU)。别急着划走,听我说完,你绝对会回来谢我。
别被综合排名骗了,它的王牌专业是“扫地僧”!
很多同学一听到“浸会”,第一反应可能是:“哦,是不是那个排名在港中科后面,听起来有点像教会学校的?”
没错,它的综合排名确实不如港三那么耀眼。在最新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里,浸会排在第252位。但你知道吗?留学择校,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看综合排名就像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东西,很容易错过那些在特定领域闪闪发光的金子。
浸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某些专业,强到让你怀疑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扫地僧”。
案例一:传媒人的“朝圣地”——传理学院
我的朋友小林,本科新闻学,做梦都想去香港深造。她一开始也是一门心思冲港中文的新闻学,结果惨遭滑铁卢。后来在我的建议下,补申了浸会的国际新闻专业,没想到顺利录取。入学后她才发现,自己简直是捡到宝了!
浸会的传理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Film)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殿堂级的存在。不信你看数据: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浸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学科位列全球第51-100位,常年稳居亚洲前列。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用一个相对更友好的门槛,享受到了世界顶级的教育资源。
小林告诉我,学院里的教授很多都是业界大牛,有普利策奖得主,有前BBC资深记者。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直接拉到真实的新闻场景里去模拟。她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和那些名字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大神面对面交流。去年暑假,她通过学院推荐,成功拿到了路透社香港分社的实习offer。她说:“在这里,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新闻,而是在‘做’新闻。”
案例二:悄然崛起的“科技新贵”——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
你可能以为浸会是个偏文科的学校,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如今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浸会早已默默布局,实力不容小觑。
根据全球权威的计算机科学排名CS Rankings(2019-2024)的数据,浸会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领域的多个细分方向,比如“数据库”(Databases)和“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都曾排进过全球前列。学校这几年投入巨资,建立了多个跨学科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有深度合作项目。
我认识一个学弟,本科双非,但编程能力很强,就是GPA不太够得上科大。他申请了浸会的MSc in Data Analy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项目,因为项目经验丰富被录取了。他说,这个项目非常务实,课程设计紧跟业界需求,而且小班教学让他有很多机会直接向教授请教项目难题,甚至跟着导师一起参与了和香港天文台合作的数据预测项目。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香港一家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起薪相当可观。
案例三: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中医药学院
如果说传媒和计算机是浸会的“王炸”,那中医药就是它独步香江的“金字招牌”。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是香港第一所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可以说是香港中医药研究和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这里的科研实力非常硬核,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如果你对生命科学、中医药现代化或者健康管理感兴趣,这里绝对是宝藏。而且,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香港和内地都非常抢手,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所以你看,只盯着综合排名,你可能会错过一个顶级的传媒学院,一个潜力无限的计算机系,和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医药殿堂。真正的聪明人,懂得“错位竞争”,用自己的优势去匹配学校的强势专业,这才是最高效的申请策略。
告别几百人的大课,和教授做“朋友”是种什么体验?
留学的核心是什么?是体验。是那种真正沉浸在知识海洋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名师的指引下,探索未知世界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浸会提供的“小而美”精英教育模式,体验感绝对可以秒杀很多规模庞大的学校。
港三的很多基础课或者热门硕士项目,动辄一两百人甚至更多的大教室是常态。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你在下面奋笔疾书,一学期下来,教授可能连你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想问个问题?得鼓起勇气在下课后冲上讲台,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抢占一个位置。
浸会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学校一直推行“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和个性化发展。大部分硕士课程都是小班教学,一个班通常只有二三十人,多的也就四五十人。这意味着:
1. 你有大把的机会和教授互动。
课堂上,随时可以举手提问、参与讨论,甚至和教授辩论。我一个在浸会读社会学的朋友说,他们的课堂基本就是圆桌讨论会,教授更像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这种高强度的互动,逼着你不得不提前预习,深度思考,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 你能和教授建立真正的联系。
课后,给教授发邮件,回复通常很快很详细。预约Office Hour,你能和教授在办公室里一对一聊上一个小时,从学术问题聊到职业规划。我那位读国际新闻的朋友小林,她的毕业论文导师就是一位资深的前战地记者。导师不仅指导她的论文,还经常分享自己在中东的采访经历,甚至帮她修改求职简历,给她推荐实习机会。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在大班课里根本无法想象的。
3. 你能获得更个性化的学术支持。
因为学生少,每个学生能获得的关注自然就多。无论是课程选择、项目研究还是未来的升学规划,你都能得到学院和教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这种“被看见”、“被关心”的感觉,对于初到陌生环境的留学生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和社区氛围,让你感觉自己不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被精心培育的个体。这种深入的、人性化的教育体验,其价值远非一张名校文凭所能完全概括。
申请门槛更友好,就业数据却很“硬核”!
聊完了学术和体验,我们再来谈谈最现实的问题:申请和就业。
这恰恰是浸会“真香”定律最核心的一环。
申请压力小一大截,给你“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再回到开头小A的故事。当她在港三的申请中屡屡碰壁,陷入绝望时,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了浸会的应用会计与金融硕士。这个项目同样是受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认证的QP课程,含金量很高。但相比港三同类专业动辄录取“海本+高GPA+强实习”的背景,浸会的要求相对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一般来说,申请浸会的热门商科或社科硕士,如果你的本科背景不错(211/985或海外知名院校),GPA在3.2-3.5之间,配上合格的雅思成绩(通常是总分6.5)和相关的实习经历,就有很大的机会拿到面试甚至直接录取。它给了那些像小A一样,背景不错但又没到顶尖“大神”级别的同学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不叫“降级”,这叫“策略”。用你的优势,去够一个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在录取上为你敞开一扇门的学校,这才是明智之举。
就业前景,用数据说话。
“那浸会毕业,在香港好找工作吗?会不会被HR歧视?”这是很多人最大的担忧。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完全不会。香港是一个非常务实和专业的社会,雇主在招聘时更看重你的个人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不是你毕业院校的“名号”响不响亮。
我们直接看官方数据。根据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事务处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调查》(这是目前能找到的较新公开报告,趋势具有参考性),受访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中,有94.2%的人在毕业后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平均月薪也达到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水平。硕士毕业生的数据只会更好。
我的朋友们和学弟学妹们,从浸会毕业后,去向都非常好。进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银行(汇丰、中银)、保险公司的比比皆是;传媒专业的同学很多去了凤凰卫视、TVB、南华早报等知名媒体;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则进入了IBM、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大厂。雇主们都很清楚,浸会某些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非常好用。
浸会还拥有一个非常强大和团结的校友网络。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会定期举办各种招聘会、企业宣讲和校友分享会,为你铺设好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想劝你放弃港三的梦想。如果你是手握GPA 3.8+的学霸,拥有闪闪发光的履历,请勇敢去冲刺那些顶尖的殿堂。
但如果你和我开头提到的那位小A一样,在残酷的内卷中感到疲惫和迷茫,感觉自己的努力似乎总差那么一口气。
那么,请你停下来想一想:你留学的初心,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那张能向亲朋好友炫耀的、金光闪闪的毕业证?还是为了在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人情味十足的环境中,真正学到知识,锻炼能力,结交益友,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学校的名气是给外人看的,但学习的体验、知识的收获和未来的道路,是实实在在属于你自己的。想清楚这一点,或许你的择校名单,就不该只有那三个选项了。去浸会的官网看看吧,去了解一下那些你感兴趣的专业,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更适合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