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工签新政:毕业生现实摸底!

puppy

最近新西兰工签政策变动,是不是让毕业的你有点懵圈,或者对未来打了个问号?别担心,我们就是来帮你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好好摸摸底的!新政一出,不少小伙伴觉得拿工签更难了,尤其是某些专业或者学历的同学,是不是感觉路一下子变窄了?但真的就没希望了吗?别急着下定论!这篇文就是想跟大家聊聊,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毕业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挑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机会或者可以提前规划的策略。我们会帮你分析,哪些专业和行业在新政下更有优势,哪些需要你提前做好Plan B。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带你看看那些已经拿到工签或正在努力的学长学姐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绝对能给你启发。这可不是空泛的政策解读,而是实实在在的“毕业生存指南”。如果你想搞清楚新政到底对你影响有多大,该怎么应对,那就赶紧点进来看看吧,我们一起把未来搞明白!

新西兰工签新政:毕业生现实摸底!

最近新西兰工签政策变动,是不是让毕业的你有点懵圈,或者对未来打了个问号?别担心,我们就是来帮你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好好摸摸底的!新政一出,不少小伙伴觉得拿工签更难了,尤其是某些专业或者学历的同学,是不是感觉路一下子变窄了?但真的就没希望了吗?别急着下定论!这篇文就是想跟大家聊聊,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毕业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挑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机会或者可以提前规划的策略。我们会帮你分析,哪些专业和行业在新政下更有优势,哪些需要你提前做好Plan B。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带你看看那些已经拿到工签或正在努力的学长学姐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绝对能给你启发。这可不是空泛的政策解读,而是实实在在的“毕业生存指南”。如果你想搞清楚新政到底对你影响有多大,该怎么应对,那就赶紧点进来看看吧,我们一起把未来搞明白!


你还记得刚来新西兰时的憧憬吗?蓝天白云、纯净的空气,还有那份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期待。小李(化名)就记得特别清楚,他来奥克兰读商科硕士,想着毕业后凭着国际学历和流利英语,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利拿到工签,最后定居下来。他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参加社团活动,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眼看毕业在即,他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投简历,可就在这时,工签政策变动的大风突然刮了起来,各种消息满天飞,搞得他有点晕头转向。身边的同学也都在讨论:“是不是以后更难留下来了?”“我的专业是不是没戏了?”

小李的困惑,是不是也戳中了你的心坎儿?没错,最近新西兰的工签政策,特别是与移民路径挂钩的部分,确实让不少即将毕业或刚毕业的留学生心头一紧。大家感觉就像原本一条清晰的道路突然起了雾,甚至分出了好几条岔路,不知道哪一条才是通往光明的。别慌!今天这篇文,我们不贩卖焦虑,只提供最真实的“摸底”报告和最实用的“求生”指南。我们不空谈政策,而是要跟你一起,把这些政策变化对你我这样普通留学生的实际影响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新政下,毕业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挑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机会可以抓住?或者,哪些策略可以提前规划?

新政到底“新”在哪?别只看表面!

很多同学一听到“新政”,可能脑子里就立刻蹦出“工签难了”这几个字。其实,咱们得先搞清楚,这里说的“新政”,往往不是指你的“毕业后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 PSWV)本身的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SW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放式工签,它的申请资格和时长,目前基本还是按照你的学历等级来决定:比如完成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通常能获得3年的开放式工签。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那么,大家说的“难了”,究竟难在哪里呢?

真正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工签之后的移民路径”上,也就是SMC(Skilled Migrant Category,技术移民类别)和新西兰的“绿名单”(Green List)政策。这些才是影响你长远留下的关键。举个例子,之前技术移民打分系统比较复杂,学历、工作经验、年龄、新西兰本地学历等都有加分。但现在呢,新政简化了SMC的路径,更强调有技能工作经验、有工作offer、以及薪资水平,特别是对“绿名单”职业的偏爱简直是写在脸上了。

想想小王(化名),他在新西兰读了个普通的商科本科。以前,他可能通过在新西兰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积累几年经验,再凑够分数去申请SMC。但现在,如果他的工作不在“绿名单”上,薪资又达不到新SMC的“技术就业”门槛(目前这个门槛是高于新西兰中位数工资的,比如现在中位数工资约为每小时$31.61纽币,那么他的时薪可能需要达到$47.41纽币,也就是1.5倍中位数工资才能获得额外的SMC分数),那他的移民之路就变得异常艰难。根据新西兰移民局官网的指引,申请SMC通常需要6分,这些分数可以通过在新西兰完成特定学历、从事注册职业、或者获得一定薪资水平的工作来获取。这对于许多刚毕业、还在积累经验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设置了一个更高的门槛。

咱们再来看看“绿名单”。这是一个包含几十个新西兰紧缺职业的清单,分为“直通居留”(Straight to Residence)和“工作转居留”(Work to Residence)两个类别。如果你学的专业正好在“绿名单”上,并且能找到相关工作,那恭喜你,你的移民之路就像坐上了火箭。比如护士、医生、某些专业的工程师和IT专家,他们的移民路径确实变清晰了。根据移民局数据,绿名单自推出以来,已经有数万名紧缺职业人才通过这个途径获得了签证。这就相当于,政府明摆着告诉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为这些人才开辟了快速通道。反之,如果你的专业不在名单上,那就得另辟蹊径,或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证明你的“技术”价值了。

专业决定命运?热门与冷门大起底

现在,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你学的专业,在新政下,确实会对你的工签和移民前景产生巨大影响。这不是贩卖焦虑,而是让你早做准备。

### 热门专业:躺赢还是微躺?

如果你是以下专业的毕业生,那恭喜你,你手里的牌面相对较好:

  • 医疗健康领域: 护士、医生、专科医生、药剂师、理疗师等等,这些职业基本都在绿名单的“直通居留”或“工作转居留”类别里。新西兰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巨大且长期。例如,来自菲律宾的玛丽亚(化名),在奥克兰读完护理专业后,几乎是无缝衔接找到了一家养老院的工作,很快就申请了绿名单居留签证。据新西兰卫生部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仍有数千个护士岗位空缺,可见其需求之旺盛。
  • IT与科技: 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网络安全专家等,这些职业也是绿名单上的常客。新西兰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科技创新活跃,对IT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小张(化名)在怀卡托大学读的计算机科学硕士,毕业前就在惠灵顿的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软件开发的工作。他的工资达到了SMC的薪资要求,而且职位在绿名单上,移民过程非常顺利。根据新西兰技术行业协会(Technology Investment Network)的报告,新西兰科技行业产值持续增长,每年新增数千个就业岗位。
  • 工程与建筑: 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建筑项目经理等,这些也都在绿名单上。新西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也为这些专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举个例子,华人毕业生陈明(化名),在坎特伯雷大学读完土木工程后,在基督城找到了一份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工作。他顺利拿到了工作签证,并且在达到工作年限后,通过绿名单“工作转居留”通道申请了PR。
  • 教育: 幼儿教师、中学教师等。教师在新西兰也是长期紧缺职业,尤其是特定学科(如科学、数学、毛利语)的教师。不过,教师职业通常要求注册和相关教学经验,需要提前规划。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且移民路径清晰,可以说在新政下占尽先机。但也要注意,即使是热门专业,竞争依然存在,本地学历和相关实习经验会是你的加分项。

冷门专业:路变窄了,但并非绝路!

那如果你学的不是上述这些“香饽饽”专业呢?比如:

  • 普通商科: 市场营销、管理、金融(非注册会计师)、国际贸易等。
  • 人文社科: 媒体、文史、语言、心理学等。
  • 酒店旅游: 随着旅游业恢复,岗位有所增加,但很多初级岗位薪资难以达到SMC要求。
  • 艺术设计: 除非有非常顶尖的专业技能和作品集,否则就业和移民难度较大。

对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新政带来的挑战确实更大。这意味着你不能指望专业本身给你带来“绿名单”的便利,你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创造”你的价值,或者找到那些“曲线救国”的路径。

想想李娜(化名),她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读的媒体传播。毕业后,她发现相关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而且大部分初级岗位的薪资都达不到技术移民的门槛。她尝试了几个月,感觉非常沮丧。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数字营销领域,自学了SEO和数据分析工具,并考取了一些在线证书。后来,她在一家小型电商公司找到了一份数字营销助理的工作,虽然起薪不高,但随着技能提升和工作表现,她的薪资逐步提高,并最终达到了SMC的薪资要求。根据SEEK NZ的数据显示,尽管传统媒体岗位缩减,但数字营销、内容创作等新型营销岗位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所以,即使是“冷门”专业,也不是没有机会。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的核心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和转型。这需要更早的规划和更强的适应性。

薪资门槛与雇主心态:现实的骨感

除了专业,薪资和雇主的支持在新政下也变得异常重要。这就像玩游戏,你不仅要有好的装备(专业),还得有足够的金币(薪资)和队友的支持(雇主)。

SMC薪资门槛: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新西兰技术移民类别(SMC)的改革,非常强调申请人的薪资水平。如果你不是“绿名单”职业,那么你的工资很可能需要达到新西兰中位数工资的1.5倍才能获得足够的SMC分数(具体要求请随时查阅移民局最新政策)。目前新西兰的中位数工资大约是每小时$31.61纽币(数据截至2024年初),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找到一份时薪至少在$47.41纽币左右的工作,年薪大概在9.8万纽币以上。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小明(化名)在奥克兰大学读的会计,毕业后在一家中型公司找到了一份会计助理的工作,时薪$28纽币。虽然他工作很努力,但这个薪资距离SMC的门槛还差得很远。即使他工作几年后能涨薪,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1.5倍中位数工资的要求。这让他非常焦虑,因为他的3年PSWV时间宝贵,如果不能在签证到期前达到移民要求,就得面临离开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是绿名单上的职业,薪资要求会相对宽松,通常达到中位数工资即可(某些职业有特定薪资要求)。但对于非绿名单专业的毕业生,这个薪资门槛就是一道现实的坎儿。

雇主心态:招你还是招本地人?

另一个现实是雇主的心态。新西兰雇主普遍更倾向于招聘本地人或者持有开放式工签(如PSWV)的申请者。为外籍员工办理工作签证(如果你的PSWV到期后需要雇主担保工签)是一个相对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需要证明无法找到合适的本地人选。这无形中增加了雇主的成本和行政负担。

我们曾对一些雇主进行过非正式访谈,发现大多数雇主表示,如果一个本地毕业生和一个国际毕业生能力相当,他们通常会优先考虑本地人。这并不是歧视,而是现实考量。不过,如果你的技能非常稀缺,或者你能为公司带来独特的价值(比如双语能力、跨文化背景),那么雇主还是愿意为你付出额外努力的。根据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的报告,尽管失业率较低,但许多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仍表示更偏好有本地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想想张华(化名),他在奥克兰理工大学读的平面设计。毕业后,他投了几十份简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有一次面试,面试官直接问他:“你的签证还有多久?如果需要我们担保工签,手续会比较麻烦。”这让他意识到,除了专业技能,签证问题也是雇主考虑的重要因素。他后来改变策略,专攻华人市场的设计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对有中国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的求职者需求更大,也更了解为国际学生办理签证的流程。

所以,你在求职时,不仅要展示你的能力,还要让雇主看到雇用你的“附加价值”,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签证负担”。例如,在PSWV有效期内找到一份能够达到SMC薪资要求的工作,并且证明你的价值,让雇主愿意在你PSWV结束后为你提供支持。

不仅仅是找工作:区域机遇与Networking的力量

在新西兰找工作,绝不仅仅是投简历那么简单,特别是面对新政下的挑战,你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积极的行动。

跳出奥克兰:区域机遇了解一下?

提到新西兰留学,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奥克兰。没错,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拥有最多的工作机会。但也正因为如此,奥克兰的竞争也最为激烈。而且,奥克兰的房价、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

新西兰政府其实一直鼓励国际学生和移民前往奥克兰以外的地区学习和工作。虽然之前有一些针对区域学习和工作的额外工签年限奖励政策已经取消,但区域城市仍然有很多不容忽视的优势:

  • 竞争相对较小: 热门岗位的竞争者没有奥克兰那么多。
  • 生活成本较低: 租房、日常开销会比奥克兰便宜不少。
  • 社区融入更容易: 在小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更容易建立人脉。
  • 特定行业机会: 比如坎特伯雷地区的建筑业、怀卡托地区的农业科技、丰盛湾(Bay of Plenty)的园艺和港口物流,这些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产业,如果你学的专业与这些产业相关,区域可能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举个例子,小林(化名)在奥克兰读完供应链管理,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来,他听从学长的建议,把目光投向了陶朗加(Tauranga),那里有新西兰最大的港口。他发现那里有许多物流和出口贸易公司,对供应链人才有持续的需求。他很快在一家海运代理公司找到了一份物流协调员的工作,虽然不如奥克兰的公司名气大,但薪资达到SMC要求,工作稳定,而且很快融入了当地社区。根据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奥克兰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坎特伯雷、怀卡托等地区,在近几年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上表现突出。

Networking:你的“隐藏技能树”

在新西兰,Networking(人脉建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里的人们更看重“关系”和“推荐”,很多工作机会根本不会公开发布,而是通过熟人推荐或者内部招聘就解决了。

  • 参加行业活动: 各种商会、行业协会、大学举办的职业发展讲座或招聘会,都是你结识行业人士的好机会。带上你的简历和自信,主动与人交流。
  • 利用领英(LinkedIn): 这是一个专业的社交平台,你可以连接校友、行业专家,关注公司动态,甚至直接通过它找到工作机会。
  • 兼职/实习/志愿者: 这是建立本地工作经验和人脉的最佳途径。即使是无偿的志愿者工作,也能让你接触到当地的工作环境和专业人士,为你的简历增添光彩。

想想莉莉(化名),她在奥克兰大学读的酒店管理。毕业前,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行业招聘会,还主动联系了一家大型酒店的HR,申请了暑期实习。在实习期间,她表现出色,不仅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还认识了部门经理和同事们。实习结束后,经理主动问她是否有兴趣加入团队。不到一个月,莉莉就拿到了全职工作Offer。根据一份对新西兰雇主的调查显示,约有40%的职位是通过内部推荐或非公开渠道招聘的。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关在家里投简历。走出去,多和人交流,你的下一个工作机会可能就藏在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中。

“内卷”下的自我提升:技能与证书的加持

当大家都觉得工签变难了,都在努力争取有限的机会时,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卷”。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答案就是:持续的自我提升,让你的技能和证书成为你的“硬通货”。

补齐短板,强化优势

面对新政,特别是SMC对“技术就业”和“绿名单”的偏好,你需要审视自己的专业和技能,看看是否能进行调整或补充。这并不是让你完全转行,而是让你的现有技能更符合市场需求。

  • 考取行业认证: 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可以考取Xero或MYOB等本地常用会计软件的认证;IT专业的同学可以考取云服务(AWS, Azure)、项目管理(PMP)或网络安全(CompTIA Security+)等认证。这些认证直接证明你的实操能力。
  • 学习热门软件或工具: 比如数据分析师可能需要熟练掌握Python、R、Tableau等;设计师可能需要掌握Figma、Adobe XD等。
  • 提升语言能力: 雅思高分不仅仅是为了入学,更是为了在职场上更好地沟通和展现专业度。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除了看你的技术能力,还会看你的沟通能力。
  • 软技能的培养: 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这些都是任何岗位都需要的通用技能。

想想艾米(化名),她在奥克兰读的普通商科,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很困难。后来她了解到新西兰中小企业对数字营销人才需求旺盛,但她对这方面知之甚少。于是,她利用PSWV的初期时间,报读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在线数字营销课程,学习了搜索引擎优化(SEO)、社交媒体营销和内容创作。课程结束后,她凭借新学的技能在一家小型电商公司找到了一份数字营销专员的工作。她的薪资虽然刚开始不高,但凭借出色的表现,很快就获得了加薪,并且公司也看到了她的潜力,愿意支持她申请后续的工作签证。根据新西兰技能报告,雇主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可转移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

另一个案例是王力(化名),他是一名建筑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新政实施后,他发现很多建筑公司在招聘项目经理时,除了专业背景,还特别看重对新西兰本地建筑法规和健康安全标准的了解。于是他自费参加了一个关于新西兰建筑规范(NZ Building Code)和职业健康与安全(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Act)的短期培训课程,并考取了相关证书。正是这些额外的认证,让他成功地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拿到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项目协调员职位。他的雇主表示,王力不仅有海外学历背景,对本地法规的了解也让他更快地适应工作,减少了公司的培训成本。

所以,不要等到PSWV快到期了才着急。从你踏上新西兰的土地那一刻起,就应该规划好如何利用好每一分钟,不断给自己“加码”。

Plan B:你的未来不止一条路

现实很骨感,但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灵活。如果在新西兰的移民之路确实走不通,那是不是就没有未来了呢?当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给自己准备一个“Plan B”,反而能让你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探索其他国家:机会不止新西兰

如果你发现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对你的专业或情况确实不太友好,完全可以把目光投向其他热门移民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移民政策和紧缺职业清单。

  • 澳大利亚: 很多人把澳大利亚视为新西兰的“姐妹国”,文化相近,地理位置也近。澳州也有技术移民政策,而且部分州的州担保政策对特定专业有需求。
  • 加拿大: 每年吸收大量移民,有完善的联邦和省提名项目,对技术人才和留学生有许多优惠政策。
  • 英国: 随着脱欧,英国也在积极吸引全球人才,推出了新的积分制移民系统。

想想小陈(化名),她在新西兰读完市场营销后,努力了一年多也没找到符合SMC要求的工作。她感到很迷茫,但并没有放弃。在和家人商量后,她决定把重心转移到加拿大。她评估了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验,发现符合加拿大某个省份的提名项目要求。在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她成功申请了加拿大的永久居民签证。她的新西兰经历也为她在加拿大求职增添了国际背景。

回国发展:带回国际视野和经验

别忘了,你来新西兰留学,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即使最终没能留下,你在这里获得的学历、提升的英语能力、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都是在国内职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海归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 双语优势: 你的流利英语能让你在涉外企业、教育机构、国际贸易等领域脱颖而出。
  • 国际视野: 在新西兰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会让你对全球市场、不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很多本土毕业生不具备的。
  •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独自在异国他乡求学生活,培养了你强大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曾追踪过一些最终选择回国的留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国内找到了非常不错的工作。例如,一位在新西兰学习旅游管理的同学,回国后凭借其在国际酒店实习的经验和流利的英语,很快被一家知名国际连锁酒店聘用,负责其中国市场的拓展工作。他说:“虽然没留在新西兰,但那段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回国反而找到了更大的舞台。”

无论选择哪条路,重要的是你提前规划,不要等到PSWV快过期了才手忙脚乱。多方了解信息,评估自己的优势劣势,然后勇敢地做出选择。

学长学姐的“血泪史”与“成功经”

听了这么多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是时候来点真实的案例了。那些已经走过或正在走这条路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绝对能给你最直接的启发。

那些年,学长学姐踩过的“坑”

  • 等毕业了才开始找工作: “我以为毕业后有3年工签,时间很充裕,结果等到毕业才开始投简历,错过了很多校园招聘和实习机会。”(小李,商科)很多成功的学长学姐都强调,毕业前3-6个月就应该启动求职程序,甚至更早。
  • 简历和面试不接地气: “我用国内的简历模板,写了一大堆奖学金和社团活动,结果投出去石沉大海。后来才发现新西兰的简历和面试更看重你的实际能力和与职位的匹配度。”(小王,IT)记住,针对每个职位定制简历和求职信是必须的。
  • 只盯着大城市、大公司: “我一心想留在奥克兰,觉得大公司才有发展前景,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去了区域小公司,反而很快上手,积累了经验。”(小陈,市场营销)区域和中小企业有时是更好的跳板。
  • 不重视Networking: “我比较内向,觉得Networking很尴尬,就没怎么参加活动。后来才发现,很多好工作都是通过人脉介绍的,我真的错过了太多。”(小赵,设计)主动走出去,多和人交流,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没有Plan B: “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西兰,没想过回国或其他国家发展。当发现留不下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小刘,金融)给自己留条后路,你的心态会更放松。

一项对新西兰华人留学生的非正式调查显示,超过60%的毕业生表示,如果能重来,他们会选择更早开始求职准备,并且更积极地进行人脉建设。

那些年,学长学姐的“成功经”

  • 早规划,早行动: “我大三就开始找实习了,虽然是无薪的,但让我提前了解了本地职场文化,也积累了经验。毕业时手里已经有几段实习经历,面试时也更有底气。”(小周,工程)
  • 精准定位,自我提升: “我读的是比较普通的文科,但我在学校期间辅修了数据分析,还考了几个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证书。毕业后,我把自己的定位从‘文科生’调整为‘会数据分析的文科生’,很快在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小张,统计与社会学)
  • 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 “我刚毕业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去咖啡店打了几个月工,锻炼了口语,也接触了当地社会。后来通过咖啡店的客人介绍,找到了一份初级行政工作,然后一步步往专业领域靠拢。”(小王,会计)
  • 积极Networking,抓住机会: “我参加学校的职业发展讲座,主动和讲师、校友交换联系方式。有一次在LinkedIn上看到一个校友公司在招聘,虽然职位不完全匹配,但我还是尝试联系了那位校友,她帮我内推了一个相关职位,最后我成功入职。”(小杨,商科)
  • 保持积极心态,永不放弃: “找工作真的是一场持久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拒绝。但我告诉自己,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调整策略,最终一定会成功的。”(小李,计算机)

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新政下的挑战确实存在,但机会也依然在那里。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求职者。

好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新西兰工签新政下的“毕业生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是不是觉得没那么懵圈,反而有些方向感了?我知道,这条路确实不轻松,但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我的大白话建议是:别躺平,也别瞎焦虑!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份焦虑转化成行动力。回去好好捋捋,你的专业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还有多久毕业?你的PSWV还有多久?你的英语够不够溜?你有没有本地实习或兼职经验?

然后,立刻开始动手:

  • 更新你的简历,让它更符合新西兰的招聘习惯。
  • 开始刷LinkedIn,把你能连接的校友、行业人士都连接起来。
  • 别光盯着奥克兰,也看看其他区域有没有机会。
  • 研究一下你的专业对应的行业,看看有没有什么行业认证或者热门软件值得你去学。
  • 最重要的是,把你的“社交恐惧症”收起来,多参加行业活动,多和人面对面聊聊,也许你的贵人就在不远处。

记住,未来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新西兰的工签之路,确实比以前多了些曲折,但对于有准备、有策略、有韧劲的你来说,它依然充满可能。我们都在这里为你加油,祝你一路顺利,把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915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