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顶尖大脑对话前的“心态建设”小贴士 |
|---|
放下“偶像包袱”:他们也是从你这个阶段过来的,一杯咖啡、一个真诚的问题,比完美的自我介绍更可能打动人。 |
好奇心是你的超能力:别总想着“我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多想想“我能从他的经验中学到什么”,一个真诚的好奇宝宝没人会拒绝。 |
别怕“露怯”:承认自己的不解,大胆提出“傻”问题,这恰恰是自信和渴望学习的表现。大神们欣赏的是求知欲,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假人”。 |
准备,但不“背稿”:提前了解对方背景是尊重,但对话时请脱稿。真实的交流永远比背诵的简历更能建立连接。 |
嘿,里昂的留学生伙伴们!
还记得你刚到里昂的第一个月吗?我记得我的。那是一个九月的傍晚,emlyon商学院在Confluence校区办新生欢迎酒会。落地窗外,索恩河的晚霞美得像一幅油画。我手里端着一杯橙汁,局促地站在角落,看着那些谈笑风生的身影——有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经济学教授,他刚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文章;有穿着精致、气场全开的女士,一查LinkedIn,是欧莱雅的某位高管;还有几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学长,已经拿着VC的投资在H7孵化器里做自己的项目了。
那一刻,兴奋和焦虑在我心里打架。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神仙局”的凡人,和那些闪闪发光的“顶尖大脑”之间,好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我想过去说点什么,但脑子里一片空白,脚下像灌了铅。那天晚上我几乎没和任何人说话,回到公寓后,挫败感铺天盖地。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瞬间?看着那些在学术界、商界、艺术界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感觉遥不可及?别担心,今天这篇,就是写给曾经那个角落里的我,也写给现在可能同样有点不知所措的你。咱们不谈什么高深莫测的社交理论,就来点儿实打实的里昂本地“破冰”干货,手把手教你如何拆掉那堵墙,把“仰望”变成真正的“对话”。
第一站:你的校园,一座被低估的“宝藏矿山”
咱们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身份!我们是学生,我们有天然的“求知”光环。而校园,就是你接触第一批顶尖大脑最安全、最直接的训练场。
主动出击:敲开教授办公室的门没那么难
你可能会觉得:“教授那么忙,肯定没空理我吧?”错啦!大部分教授,尤其是真心热爱研究的,都非常乐意跟对他们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聊天。关键在于,你的“敲门”方式要对。
第一步:精准“侦察”。别上来就发一封“老师您好,我对您的领域很感兴趣”的模板邮件。先去Google Scholar、ResearchGate或者学校的官网,把他近三年的论文摘要读一遍。比如,你在里昂一大(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 Lyon 1)读生物,对Isabelle M. C. CHEYLAN教授在病毒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感兴趣。你至少要知道她最近是关注新发病毒的分子机制,还是在开发新的诊断技术。你的邮件标题就可以是:“关于您在《Nature》上关于XXX病毒复制机制论文的一个问题”。你看,这封邮件被打开的概率是不是瞬间高了90%?
第二步:写一封“无法拒绝”的邮件。邮件要短,突出三点:你是谁(哪个专业哪个年级的学生);你为什么写信(读了他哪篇论文,哪个观点让你特别受启发);你的诉求是什么(想在Office Hour占用您15分钟,讨论一下论文里的XX模型,或者请教一下我对这个领域未来发展的困惑)。记住,是请教,不是索取。没人会拒绝一个认真思考过的晚辈。
真实案例:我有个学姐,在INSA Lyon读材料科学。她当时对让-弗朗索瓦·杰拉德(Jean-François Gérard)教授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很着迷。她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把他实验室(IMP lab)近几年的重点项目都扒了一遍,然后带着两个具体的技术问题,预约了教授的Office Hour。结果,那次15分钟的会面聊成了45分钟,教授对她扎实的准备工作印象深刻。学期末,当实验室有一个实习生名额时,教授第一个就想到了她。你看,机会就是这样“聊”出来的。
别只当听众:用好学校的公开讲座和研讨会
里昂大学联盟(Université de Lyon)旗下有12个成员机构,每年举办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客座教授分享会多到你看不完。这些活动,就是你免费接触世界级学者的“VIP通道”。
比如,里昂高等师范学院(ENS de Lyon)经常会举办“Conférences Turing”系列讲座,邀请全球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的顶级大牛来分享。2023年就邀请了多位图灵奖、菲尔兹奖级别的学者。去听这些讲座,别只满足于坐在后排鼓掌。讲座结束后的Q&A环节,就是你发光的时刻。
提问的艺术:不要问那些通过Google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最好的问题,是结合讲座内容和你自己的思考。比如,“教授您好,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您在模型中提到了A因素,我很好奇,如果考虑到B(可能是你在课堂上学到的另一个理论)这个变量,模型的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这个问题,既表明你认真听了,又展现了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讲座结束后,你可以走上前,简单自我介绍,并就刚刚的问题再做一点延伸。 “我叫XX,刚才提问的就是我,您的回答让我很有启发。” 一来二去,脸就熟了,下次在校园里碰到,你就能自然地打个招呼,甚至聊上几句。
根据里昂大学联盟的数据,每年有超过500场对公众或学生开放的学术活动。这意味着,只要你有心,每周都能找到一两次与大神“隔空对话”甚至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第二站:走出校园,里昂这座城市的“精英会客厅”
里昂不仅是法国的学术重镇,更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中心。这里是生物技术、数字娱乐、化工和银行业的枢纽。无数顶尖大脑汇聚于此,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据点”。
行业峰会与科技论坛:从“小白”到“圈内人”
里昂每年都会举办很多高规格的行业会议。我知道,这些会议的门票动辄几百欧,对学生来说是天价。但很多大型会议都会有专门的学生票、志愿者通道,甚至是“开放日”。
举个栗子:每年在里昂Eurexpo展览中心举办的SIDO展会,是欧洲关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最大的展会之一。它吸引了像施耐德电气、达索系统这样的大公司,还有无数中小创新企业。2023年的数据显示,有超过8000名专业人士和近450家参展商参加。你可以多关注官网,他们经常会为学生提供特价票,或者在展会的最后一天对学生免费开放。去之前,下载好展商名单,锁定你想了解的3-5家公司。到他们的展台,不要只拿宣传册,直接找穿着技术T恤或正在做Demo的人聊。你可以问:“你好,我是XX大学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我对你们这个解决方案的底层技术很感兴趣,能简单给我讲讲吗?” 对方很可能会因为你的学生身份和求知欲,饶有兴致地跟你多聊几句。这比你海投100份简历得到的认知可能还要深刻。
再比如,里昂作为法国游戏产业的重镇(育碧、Arkane Studios都在此设有工作室),位于Vaux-en-Velin的Pôle PIXEL数字创意产业园会不定期举办行业交流活动和游戏开发者Meetup。多刷刷Meetup.com和Eventbrite,找到这些活动。第一次去,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当去开开眼界,听听别人在聊什么。你可以先从跟和你一样的参会者聊天开始,问问对方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来参加这个活动。慢慢地,你就能融入那个圈子。
孵化器和共享办公空间:去未来发生的地方
想和未来的“扎克伯格”们对话?那就去他们出没的地方。里昂的创业生态非常活跃,而创业孵化器就是这些“顶尖大脑”最密集的培育皿。
位于Confluence区的H7,是法国最大的数字创业孵化器之一,占地超过5000平方米。这里不仅有创业公司,还有大公司的创新部门入驻。H7会定期举办“Open Day”或者对公众开放的Pitch(项目路演)活动。去参加这些活动,你能亲耳听到最新的商业想法,感受那种改变世界的激情。在茶歇时间,别害羞,去和那些刚刚在台上路演的创始人聊聊。你可以说:“你好,我对你刚才提到的市场痛点深有同感,你的想法非常酷!” 这是一个绝佳的开场白。你不仅能了解到一手行业资讯,还能建立宝贵的人脉。没准,你的下一份实习,就在这次聊天里诞生了。
根据La French Tech的数据,里昂都市区每年都有数百家新创公司诞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了本地孵化器的支持。这意味着,这些地方充满了机会和活力,就等你主动去探索。
第三站:生活的奇遇,里昂街角的“非正式会谈”
你以为与顶尖大脑的相遇,都必须发生在正式的场合吗?在里昂这座懂得“生活艺术”(art de vivre)的城市,真正高质量的连接,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
咖啡馆与“Apéro”文化:当思想在酒精/咖啡因中碰撞
法国人喜欢在咖啡馆里讨论哲学、政治和艺术,这个传统至今未变。在索恩河畔的咖啡馆,或者红十字山(Croix-Rousse)那些独立小馆里,你旁边坐着的,可能就是某位知名设计师、作家或者独立电影导演。当然,我不是让你去偷听别人讲话。但如果你无意中听到一个你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们在讨论一部你刚看过的电影,或者一个你正在研究的社会议题,你完全可以在他们谈话的间隙,礼貌地加入进去。
一个简单的微笑,加上一句:“不好意思打扰了,我无意中听到你们在讨论侯麦的电影,我正好也是他的影迷……” 只要你的态度是真诚分享,而非冒犯,大多数人都会很乐意接纳一个新的声音。这需要一点勇气,但回报可能是巨大的。
更不能错过的,是里昂的“Apéro”文化,也就是下班后小酌一杯的社交时间。傍晚六七点,去Presqu'île半岛或者Vieux Lyon老城区的酒吧坐坐,你会看到很多穿着正装的白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这些场合的氛围比办公室轻松得多,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当然,作为学生,我们的重点不是喝酒,而是感受那种氛围,学习如何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有价值的对话。
文化活动与志愿者经历:因热爱而相遇
里昂是一座“事件之城”。每年有两大盛事——12月的灯光节(Fête des Lumières)和夏天的富维耶山之夜音乐节(Nuits de Fourvière)。这些世界级的活动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去申请成为其中一员吧!
这不仅仅是免费看演出的机会。作为志愿者,你会进入活动的“后台”,接触到策展人、艺术家、技术总监、媒体记者……这些平时你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比如,我一个朋友在Lumière电影节做志愿者,负责引导前来参加首映的导演和演员。在后台,她和一位著名的法国纪录片导演聊了十分钟关于影像叙事的话题,导演被她的见解打动,当场给了她自己的联系方式,说欢迎她以后把作品发给他看。这个机会,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根据里昂旅游局的数据,单是灯光节就能吸引近200万游客,这背后是一个庞大而专业的运营团队。当你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哪怕只是拧螺丝的角色,你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获得了与这些巨人对话的入场券。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别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
你来到里昂,不仅仅是为了那张文凭,更是为了体验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为了连接这里优秀的人。那些所谓的“顶尖大脑”,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渴望与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的年轻人交流。
别再等了,就从今天开始。下周系里的讲座,你准备去参加,并且至少提一个问题;刷一下Meetup,找一个你感兴趣的线下活动,报名了就一定要去;或者,就从给你最敬佩的那位教授,写一封深思熟虑的邮件开始。
行动起来,哪怕只是一小步。你会发现,那堵你以为坚不可摧的墙,其实轻轻一推,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