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职场大变天,留学生如何抓住机会

puppy

嘿,在澳洲的你,是不是也感觉最近的职场有点不一样了?一边是科技、绿色能源这些行业疯狂招人,一边又是传统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让人有点迷茫?别担心,澳洲职场确实在“大变天”,但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更是个充满机遇的洗牌期!这篇文章不跟你扯虚的,全是干货:我们会聊聊现在哪些专业最吃香,雇主到底看重什么“软实力”,还有怎么把你的跨文化背景变成求职的“王牌”。想知道如何精准定位,在毕业季弯道超车,找到心仪的工作吗?快点进来看看这篇为你量身打造的求职宝典吧!

小编划重点:澳洲求职风向标
别再只盯着会计、金融了!
科技、绿色能源、医疗护理才是现在的“香饽饽”,机会多,起薪高。你准备好换赛道了吗?
“软实力”比你的成绩单更重要!
老板们现在更看重你会不会沟通、能不能合作、脑子转得快不快。这些比你多考几分HD重要多了。
你的“留学生”身份是宝藏!
会中文、懂两国文化,这可不是debuff,而是你秒杀本地人的超级武器,尤其是在那些想开拓亚洲市场的公司里。

嘿,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在澳洲“打怪升级”的小编。

上周和学会计的学妹Mia吃饭,她唉声叹气,说自己快愁秃了。今年毕业季,她海投了50多份简历,目标全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银行的审计岗,结果面试寥寥无几。她抱怨说:“不是都说会计是移民神专业,工作稳定吗?怎么现在感觉市场这么冷,要求还越来越高,不仅要会做账,还要懂数据分析,最好还会点Python……”

与此同时,我另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Leo,还没毕业就收到了三家科技公司的Offer,其中一家还是澳洲的“独角兽”Canva。他没怎么费力准备,就是在学校跟着做了几个AI相关的项目,面试时跟面试官聊了聊自己对AI应用的看法,结果对方当场就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Mia和Leo的对比,是不是让你感觉有点扎心,又有点熟悉?没错,澳洲的职场真的在“大变天”了。过去我们留学生圈子里口口相传的“铁饭碗”专业,正在被时代的新浪潮冲击。而那些曾经看起来有点“虚无缥缈”的新兴领域,却成了最大的风口。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对我来说,这更像一场大洗牌。洗牌,就意味着我们这些“新玩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今天,咱们不熬鸡汤,就来聊点实在的,看看这场职场变革中,机会到底藏在哪,我们留学生又该怎么抓住它。

告别“传统铁饭碗”,这些新兴赛道才是未来

如果你还以为澳洲的好工作只集中在金融、会计、矿业这些传统领域,那你的观念可得更新一下了。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官方机构“Jobs and Skills Australia”发布的最新报告,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是下面这三大“黄金赛道”。

第一个,科技与数字化。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全球都一样。澳洲科技委员会(Tech Council of Australia)的目标是,到2030年,澳洲要创造120万个科技岗位。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未来几年,这个行业的人才缺口巨大!

具体来说,像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数据科学家、AI专家这些岗位,现在是各大公司抢着要的人。比如悉尼的金融科技公司Afterpay和软件巨头Atlassian,每年都会放出大量的毕业生岗位。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我认识的一个墨大IT专业的学长,去年参加了一个关于网络安全的黑客松比赛,虽然没拿到名次,但他在比赛中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被一家银行的安全部门看中,直接给了他实习offer,毕业后顺利转正,起薪就超过了9万澳元。

所以,就算你不是学IT的,也可以思考怎么跟“科技”沾上边。比如商科的同学可以去学学SQL和Tableau,做数据分析;学传媒的可以去研究数字营销和SEO。总之,让自己带上一点“科技”属性,身价立马不一样。

第二个,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澳洲政府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个承诺背后是千亿级别的投资和无数的工作机会。从太阳能发电场到风能项目,再到电池技术和可持续咨询,整个产业链都在疯狂招人。

根据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Clean Energy Council)的预测,仅可再生能源项目,到2025年就能支撑超过6万个全职岗位。这些岗位不只是工程师,还包括项目管理、环境顾问、政策分析师,甚至还有专门的“碳交易员”。

我身边就有一个学环境科学的同学,以前总担心专业太“冷门”找不到工作。去年,她去昆州一个大型太阳能农场项目做了一个假期的志愿者,负责环境影响评估的助理工作。这段经历让她在简历上闪闪发光,毕业后成功入职了一家顶级的环境咨询公司,专门为大企业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前途一片光明。

第三个,“银发经济”带动的医疗与护理行业。

澳大利亚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老年护理(Aged Care)、残疾人服务(Disability Support)的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政府报告显示,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是目前澳洲最大且增长最快的行业。

这不只是医生和护士的天下。像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社区服务经理、心理健康顾问等岗位都非常紧缺。我认识一位读社工(Social Work)硕士的学姐,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非政府组织(NGO),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支持服务。她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成就感爆棚,而且因为人手短缺,她的职业发展路径非常清晰,短短两年就升到了团队主管。

证书只是入场券,雇主真正“看脸”的是这些软实力

看完了热门行业,你可能会说:“完了,我专业不对口,是不是没戏了?”

别急!现在的澳洲雇主,越来越不只看你的专业和成绩单了。他们更在意的,是你这个人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实力”。领英(LinkedIn)每年都会发布《职场学习报告》,近几年的报告里,澳洲雇主最看重的软实力前几名总是那几个: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为什么?因为专业知识可以教,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很难改变。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公司需要的是能快速学习、能和不同背景的人合作、遇到难题能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摊手的员工。

给你讲个真事。我的朋友Jessica,本科学的是艺术史,听起来跟职场八竿子打不着。但她毕业后竟然进了一家大型零售企业的管培生项目。面试的时候,HR根本没问她任何关于艺术史的专业问题,而是让她分析“如何提高一个品牌的线上用户粘性”。

Jessica没有被问倒。她结合自己逛博物馆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策展式”的营销方案,把产品故事化,让用户像参观展览一样,一步步被吸引。她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小组来建立社群,增强互动。整个过程,她展现出的逻辑思维、创意和沟通能力,让面试官眼前一亮。面试官后来告诉她:“我们不缺会做报表的人,但缺你这样会讲故事、有想法的人。”

所以,别再只埋头刷GPA了。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去咖啡店打份工,或者跟同学一起做个小项目。这些经历都是你锻炼软实力的绝佳机会。在面试的时候,你要学会把这些经历包装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证明你具备这些能力。

比如,你说你有团队协作能力,不如说:“我在学生会组织迎新活动时,负责协调10个不同部门的志愿者,我们通过共享文档和每周例会,成功地在预算内为500名新生举办了一场活动。”这样是不是具体多了?

别把“留学生”当标签,这才是你的独家王牌

很多留学生在求职时都有点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有语言障碍,没有本地人脉,处处都是劣势。快把这种想法丢掉!在2024年的澳洲,你的“留学生”身份,恰恰是你最独特的优势。

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它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往来。许多澳洲本土公司,从保健品巨头Swisse、Blackmores,到A2牛奶,再到各大酒庄和旅游公司,都把中国市场视为最重要的增长点。

这时候,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你不仅会说中文,更重要的是,你懂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社交方式。你知道什么是“小红书种草”,明白“直播带货”的逻辑,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包装和服务的偏好。这些知识,是澳洲本地员工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商业情报”。

我有个学市场营销的朋友,去面试一家澳洲本土的美妆品牌。面试官问她,如果要把这款产品推广到中国,她会怎么做。她没有泛泛地谈论微博、微信,而是具体分析了小红书上不同类型KOL的投放策略,甚至还提到了利用最近热门的“多巴胺穿搭”话题来做内容营销。面试官听得连连点头,当场就决定录用她,让她专门负责品牌的中国社交媒体运营。

你的跨文化背景还能让你在团队中扮演“桥梁”的角色。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工作环境里,一个团队里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是常态。你因为自己的经历,更能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也更容易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沟通协作。这种“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是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非常看重的品质。

所以,在你的简历和面试中,请大胆地展示你的跨文化优势。你可以说:“我的双语能力和对中澳市场的理解,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与中国客户沟通,开拓市场。”或者:“我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让我具备了出色的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能快速融入任何团队。”

弯道超车,从现在开始的三个“小动作”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清晰了一点,但又有点无从下手?别慌,想在毕业季这场求职大战中胜出,不需要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现在开始,做几个“小动作”就够了。

第一个小动作:主动“跨界”,走出你的专业舒适区。如果你是商科生,去学点Python;如果你是文科生,去报个Google的数字营销证书课程。学校里有很多跨学科的选修课和免费的线上资源,利用起来。这不仅能让你的技能更多元,还能向雇主证明你是个爱学习、适应能力强的人。

第二个小动作:把实习当成“试错”,别只盯着大公司。大公司的实习固然光鲜,但流程长、竞争激烈。不妨把眼光投向那些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Startup)。在创业公司,你可能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但这也意味着你能接触到业务的方方面面,成长速度飞快。这段经历,能让你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能给你的简历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个小动作:学会“讲故事”,把你的经历串起来。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你的每一次小组作业、每一次兼职、每一次社团活动。不要只记录你做了什么,更要思考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求职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向雇主讲一个“为什么你就是最合适人选”的故事。你的每一个经历,都是这个故事里闪光的素材。

澳洲职场这片天,确实在变。但记住,风越大的地方,猪都能飞起来。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阵风不是危机,而是把我们吹向更高处的机会。别再为那些正在关上的旧门唉声叹气了,赶紧抬头看看,有多少扇全新的大门正在为你敞开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