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还是GMAT?选对,申请赢在起跑线

puppy

还在为考GRE还是GMAT头疼的小伙伴,看这里!是不是感觉两个考试都差不多,又好像天差地别,纠结到不行?选错一步,可不只是浪费时间和报名费那么简单,它甚至可能成为你申请路上的“绊脚石”。这篇文章就用大白话给你扒一扒,两个考试到底在考什么,商学院、理工科这些热门专业更青睐哪个?最关键的是,我们会帮你分析,结合你自己的强项和梦校偏好,哪个才是能让你发挥最大优势的“本命”考试。别再盲目刷题啦,花几分钟搞懂这个选择,才能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选考前必看 | 核心要点速览

GMAT Focus Edition:专为商学院设计,更侧重商业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和数据解读是核心。

GRE General Test:适用范围更广,文理工商法医都能用。对词汇量要求极高,是Verbal部分的一大挑战。

商学院怎么看:虽然超过90%的商学院都接受GRE,但顶级项目(如哈佛、斯坦福)的录取学生中,提交GMAT成绩的仍是主流。这是一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信号。

终极大法:别猜!先花半天时间,分别做一套GMAT和GRE的官方免费模考题(Official Mock)。你的分数和考试体验会告诉你最真实的答案。

GRE还是GMAT?选对,申请赢在起跑线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两个背景很像的朋友,就叫他们小A和小B吧。两人都是国内顶尖大学金融专业的学霸,GPA不相上下,实习经历也都是闪闪发光的大厂。他们的梦校清单也高度重合:都想冲刺美国Top 10的金融硕士或者商业分析项目。

最大的分岔路口,出现在了标化考试的选择上。

小A是个“传统派”,他觉得申请商科,考GMAT是天经地义。于是他早早报名,一头扎进了GMAT的题海。而小B呢,性格里有点“爱折腾”,他听说现在GRE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而且身边有学长靠着GRE的高分进了神级项目。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刷了一套GRE的Verbal题,发现自己背单词的功力还在,感觉比绕来绕去的GMAT逻辑题更“对胃口”。于是,他果断选择了GRE。

半年后,结果出来了。小A的GMAT卡在了700分出头,不上不下,申请顶尖项目有点虚。而小B的GRE考到了335+的高分,换算成GMAT分数,妥妥的750+水平。最终,小B顺利拿到了他梦校的录取,而小A则在补录名单里焦急等待。

这个故事不是说GMAT就一定比GRE难,也不是说选GRE就一定能拿高分。它只是想告诉你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在申请这场信息战里,选择,有时候真的比努力更重要。GRE和GMAT,绝不是随便抛个硬币就能决定的事。它关系到你的时间、金钱,更关系到你能不能把你最擅长的一面,以最高效的方式展现在招生官面前。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两位“考试巨头”扒个底朝天,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大变脸”后的GMAT和GRE,到底长啥样?

在你做决定之前,得先搞清楚现在的两位选手都长什么样了。没错,就在过去的一年里,GMAT和GRE都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跟你几年前听说的版本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千万别用老黄历做决定!

GMAT Focus Edition:一个更纯粹的“商科思维”测试

GMAT在2023年底推出了全新的“GMAT Focus Edition”,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基因重组”。它变得更短、更灵活,也更“专注”了。

考试总时长缩短到了2小时15分钟,由三个部分组成:

1. 数据洞察(Data Insights, DI):这是改革后的重头戏!它整合了老GMAT的综合推理(IR)和定量推理里的数据充分性(DS)题。简单说,就是给你一堆图表、表格、文字信息,让你像个商业分析师一样,快速提炼信息,做出判断。这个部分非常考验你在信息嘈杂的商业世界里,找到核心数据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2. 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 QR):这部分现在只剩下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 PS)题型了。它考察的是你应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风格更偏向商业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3. 文本逻辑推理(Verbal Reasoning, VR):这部分保留了阅读理解(RC)和批判性推理(CR)。划重点:曾经让无数考生头疼的句子改错(Sentence Correction, SC)被彻底删除了!这对语法基础不牢靠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现在的Verbal部分,纯粹考察你的逻辑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

还有个巨大的变化是,写作(AWA)部分也没了。GMAT的主办方GMAC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你的申请文书来判断写作能力,没必要再单独考。而且,新版GMAT允许你在每个部分完成后,回头修改最多三个答案。这给了考生一定的容错空间,人性化了不少。

真实案例:我的一个学生Sarah,数学不错但语法是硬伤,备考老GMAT时SC部分让她痛不欲生。改革后,她转考GMAT Focus,把原来死磕语法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了DI和CR的逻辑训练中。她发现DI部分虽然题型新,但本质上和她做商业案例分析的实习经历非常契合。最终她考出了等同于老GMAT 760分的好成绩,成功申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更短的GRE:依旧是那个“词汇狂魔”和“通识选手”

GRE也没闲着,在2023年9月推出了“Shorter GRE”。考试时间从接近4小时直接砍到了1小时58分钟,几乎腰斩。这对考生的体力和耐力要求大大降低。

它的结构现在是这样的:

1. 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 AW):只保留了一篇“Analyze an Issue”任务,删除了“Analyze an Argument”任务。你需要在30分钟内,就一个社会性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论证。

2. 文本逻辑推理(Verbal Reasoning):包含两个部分。题型没变,依然是填空(Text Completion)、同义填空(Sentence Equivalence)和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GRE Verbal的核心壁垒依然是——词汇。那些你在美剧里一辈子都听不到的生僻词,在这里是家常便饭。没有上万的词汇量打底,做GRE填空题就像在看天书。

3. 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也包含两个部分。GRE的数学考察范围更广,包括算术、代数、几何和数据分析。整体难度不算高,大概是国内高中数学水平,但题目里偶尔会有一些“小陷阱”,需要你非常细心。

数据说话:根据ETS官方发布的《2023年全球考生数据报告》,中国大陆考生的GRE数学平均分高达166.3分,而Verbal平均分仅为153.1分。这个巨大的分差清晰地表明,对于中国考生来说,GRE的挑战主要来自Verbal部分。你的词汇量,直接决定了你分数的上限。

商学院的心思你别猜,GMAT vs GRE,谁是真爱?

这可能是最多人纠结的问题。传统的说法是“申商科,考GMAT”,但现在情况远比这复杂。

首先,一个事实是:如今,全球Top 100的商学院中,超过95%都官方宣布接受GRE成绩用于MBA及其他商科硕士项目的申请。包括哈佛、斯坦福、沃顿这样的顶级名校,都在官网明确写着“We have no preference between the GMAT and GRE”。

招生官说的是真心话吗?是的,他们确实没有偏好。他们只偏好一件事:高分。一个335的GRE,绝对比一个700的GMAT更有吸引力。

但是,我们得看看数据背后的“潜台词”。

顶级商学院的录取数据:让我们看看录取者的真实选择。以宾大沃顿商学院(Wharton)2025届MBA的班级档案为例,虽然他们接受GRE,但在提交了标化成绩的录取者中,有71%的人提交的是GMAT成绩。斯坦福大学商学院(GSB)2025届MBA的数据也类似,GMAT提交者依然是大多数。这个比例在顶尖的M7商学院(哈佛、斯坦福、沃顿、哥大、芝大、西贝、凯洛格)中普遍存在。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最顶级的申请圈里,GMAT依然是“主流选择”和“默认路径”。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1. 信号作用:对于那些很早就立志投身金融、咨询等传统商业领域的申请者,选择GMAT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表明他们对商业生涯的长期承诺和准备。这是一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2. 雇主偏好:虽然情况在改变,但一些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BCG)和投行,在筛选暑期实习生简历时,仍然习惯于看GMAT分数。他们认为GMAT的DI和QR部分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商业分析能力。虽然这不影响你被商学院录取,但对于那些目标明确的求职者来说,一个漂亮的GMAT分数可能是未来求职的“加分项”。

那么,什么情况下申请商学院,选GRE是更明智的策略?

1. 跨专业申请者:如果你是理工科或者人文社科背景,想转到商科。你的优势可能在于强大的数理能力或者无敌的词汇和阅读能力。GRE恰好能让你最大化这些优势。比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GRE数学考到170满分相对容易,这能极大地弥补他商科背景的不足。一个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Verbal考到165+,同样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2. 目标是“商科+X”的交叉学科:现在有很多热门项目,比如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信息系统管理(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这些项目本身就处于商科和理工科的交叉地带。招生官非常看重申请者的数理背景。GRE的数学部分更能体现你扎实的学术数学功底,因此在这些项目的申请中,GRE的接受度非常高,甚至更受欢迎。

真实案例:我的朋友Leo是学统计的,他想申请MIT的商业分析硕士(MBAn)。他发现这个项目录取的学生背景非常多元,很多都是数据科学和计算机背景。他咨询了项目在读的学长,得知大部分同学提交的都是GRE成绩,因为招生委员会非常看重Quant分数。Leo最终用GRE 170的数学满分,成功拿到了录取。如果他当初选择GMAT,可能无法如此突出地展现他的核心优势。

3. 申请多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如果你不确定未来是读MBA,还是读公共政策(MPP),或者工程管理(MEM),GRE就是你的“万金油”。一个GRE分数可以让你同时敲开不同学院的大门,给了你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理工科、文社科申请,是不是闭眼选GRE就行?

和商学院的“摇摆不定”相比,其他专业的选择就清晰得多了。

理工科(STEM):GRE是绝对的主场

对于申请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统计等所有STEM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来说,GRE基本是唯一的选择。GMAT在这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原因很简单:这些专业对申请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数理基础要求极高。GRE的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个学术能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 数学(Quant):虽然GRE数学的绝对难度不高,但其考察的知识点,如几何、数论等,更贴近学术研究的需求。一个接近满分的Quant成绩(168-170分)是申请顶尖理工科项目的“标配”或者说“门槛”。

- 语文(Verbal)和写作(AW):不要以为理工科就不看重Verbal和写作。顶尖的博士项目非常看重学生阅读顶会论文、撰写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一个体面的Verbal分数(155+)和写作分数(4.0+)能证明你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研究者的潜力。

数据说话:我们来看看顶尖理工科院校的要求。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计算机科学学院(SCS)是全世界程序员的梦想之地。在其官网公布的博士项目录取数据中,近年录取学生的GRE Quant中位数分数高达167分,Verbal中位数也达到了162分。这清楚地表明,想进牛校,你不仅数学要顶尖,语言能力也不能拖后腿。

人文社科(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GRE同样是“官方指定”

申请历史、哲学、社会学、公共政策、教育学等专业,GRE也是不二之选。

这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大量的阅读、批判性思维和高质量的写作。GRE的Verbal和AW部分就是为此量身定做的。

- Verbal:人文社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每周的阅读量可能是几百上千页的学术文献。GRE Verbal部分复杂的长难句和生僻的学术词汇,正是对你是否能胜任这种高强度阅读的绝佳压力测试。一个高Verbal分数(160+),是向招生官证明你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

- 写作(AW):AW部分要求你在30分钟内构建一篇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短文。这直接模拟了你未来写Course Paper和学术论文的场景。很多文科项目对AW有最低要求,比如4.0甚至4.5分。

所以,如果你申请的是非商科专业,基本可以不用纠结了,踏踏实实地准备GRE就好。

别听别人说,听听你自己怎么说

分析了这么多外部因素,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回归到你自己身上。你到底更适合哪个考试?

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次“全身扫描”,诚实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第一步:做两套官方模考题(Official Mock Test)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胜过你看一万篇经验帖。花一个周末,不受打扰地、严格计时地完成一套GMAT Focus的免费官方模考(在mba.com官网)和一套GRE的免费官方模考(在ets.org官网)。

模考结束后,你要对比的不仅仅是最终那个换算后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体验:

  • 哪个考试的数学让你感觉更舒服?是GMAT那种需要一些巧思和逻辑陷阱的数据充分性题,还是GRE那种知识点更广、但解法相对直接的题目?
  • 哪个考试的Verbal让你觉得更有把握?你是对付GRE的生僻单词填空更在行,还是解决GMAT的逻辑链分析和阅读理解更得心应手?
  • GMAT的Data Insights部分是你的菜吗?你享受在图表和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的感觉,还是觉得它让你头昏脑胀?
  • 考完哪个,你感觉更累?哪个考试的思维模式更贴近你平时的思考习惯?

这个亲身体验,比任何人的建议都更具说服力。它会告诉你,你的大脑在哪片“战场”上运转得更流畅。

第二步:深度剖析你的“能力画像”

结合模考结果,问自己几个问题:

- 如果你的数学和逻辑思维是强项,尤其擅长在有限信息下做判断,那么GMAT Focus的DI和QR部分可能让你如鱼得水。

- 如果你的英语基础扎实,特别是词汇量巨大,阅读速度快,那么GRE的Verbal部分可能是你冲击高分的突破口。

- 如果你的语法是弱项,但逻辑推理能力很强,那么移除了SC部分的GMAT Focus对你来说非常友好。

- 如果你的数学基础一般,但记忆力和背诵能力超群,那么GRE可以通过大量背单词来弥补数学上的不足,从而拿到一个很高的总分。

记住,你要选择的,是能让你“扬长避短”的考试。

第三步:再次审视你的申请目标

把你最想去的5-10个项目列出来,然后像侦探一样去官网搜集信息。不要只看“我们接受GMAT/GRE”这一句话。你要去挖更深的信息:

  • 看Class Profile(学生档案):里面有没有公布录取学生的GMAT/GRE提交比例?平均分或中位数是多少?
  • 看FAQ(常见问题):有没有更详细的说明?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某些项目可能会说“我们强烈建议提交GRE成绩”。
  • 联系在读学长学姐:发一封礼貌的邮件或者通过领英联系他们,问问他们当年提交的是哪个考试,以及他们对项目偏好的感受。这是最宝贵的一手信息。

把这些信息和你对自己的评估结合起来,答案自然会浮出水面。

说到底,选GMAT还是GRE,从来都不是一个关于“哪个更容易”的问题。这是一场关于“你”的战略定位。它不是你申请的第一道坎,而是你打响的第一场战役。选对了武器,你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别再被论坛上各种“大神”的经验帖搞得心烦意乱,也别因为你的同学都选了A,你就盲目跟从。你的申请之路,只属于你自己。现在,关掉这篇文章,去官网预约你的第一场免费模考吧。用实实在在的体验,给你自己一个最清晰的答案。这个决定,值得你花上这半天时间。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