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舞蹈留学天花板?庆熙博士深度剖析

puppy

是不是你也觉得,一提到韩国舞蹈留学,庆熙大学就像个绕不开的名字?网上信息看得眼花缭乱,但它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天花板”,真的适合你吗?别急,作为刚从庆熙博士毕业的学姐,我准备把这几年的经历和观察,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这篇文章里没有官方客套话,全是掏心窝子的真心分享:从申请的真实难度、不同教授的风格喜好,到课程设置的“隐藏款”和“避坑点”,再到毕业后的出路到底“香不香”,这些最关键的干货我都给你整理好了。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看清楚庆熙究竟是不是你的那个最佳选择。

学姐的掏心窝子话,读前必看

这篇文章全是我的个人经历和观察,不是学校的官方招生广告。主观,但绝对真实。

里面有夸赞也有吐槽,希望能帮你更全面地了解庆熙,而不是盲目跟风。

别把任何学校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找到真正适合你的,比挤进一个“名校”光环重要得多。


韩国舞蹈留学天花板?庆熙博士深度剖析

还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窝在出租屋里,一边啃着冰西瓜,一边在电脑前和中介吵架。不,是“辩论”。中介小哥苦口婆心:“同学,听我的,庆熙绝对是你的第一选择,舞蹈专业的天花板,申上了就是人生赢家!”我看着屏幕上“庆熙大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心里一半是向往,一半是恐慌。网上铺天盖地的帖子,把庆熙夸得像神殿,仿佛踏进去就能脱胎换骨。可我心里总有个小声音在问:真的吗?它到底好在哪?又有哪些坑是我不知道的?

现在,我博士毕业了。回想起当年那个迷茫又焦虑的自己,真想穿梭时空回去抱抱她。这几年,我见过凌晨四点的练功房,也泡过比床还舒服的图书馆;跟过气场两米八的大牛教授,也带过一脸青涩的本科小学妹。关于庆熙舞蹈系,那些中介不会告诉你、官网上看不到的“内幕”,我攒了一肚子。今天,我就把这些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讲给你听。希望我踩过的坑,能变成你脚下的路灯。

一、申请:你以为是拼技术,其实是场“信息战”

很多人觉得,申舞蹈专业嘛,视频作品能打就行。这话只对了一半。尤其是对于研究生和博士,你的技术只是入场券,真正让教授眼前一亮的,是作品之外的东西。

先说说硬性条件。语言是第一道坎。别信什么“艺术生语言要求低”的鬼话。我们那届博士入学的硬性规定就是TOPIK 4级,硕士也一样。听说现在有些教授对语言要求更高了,甚至希望你在面试时能有5级的水平。为什么?因为研究生课程,尤其是博士,有大量的理论课、发表和论文写作。我亲眼见过一个技术超棒的同学,因为韩语不好,理论课上听不懂教授的梗,小组讨论插不上话,写论文更是找翻译找到崩溃,最后读得特别痛苦。所以,语言这关,千万别想走捷径。

接下来说说作品集。本科生可能更看重你的基本功和表现力,但到了硕博阶段,教授想看的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成品”,而是你的“想法”。我申请博士时,交了一个三分钟的现代舞独舞视频。里面没有炫技的高难度动作,而是用一个很简单的意象——“影子”,探讨了自我认同的主题。后来我的导师告诉我,打动他的不是我的动作,而是我在作品简介里写的那段深入的创作阐述。他看到了我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潜力。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我同系的一个师妹,本科是国内顶尖舞蹈学院的,技术没得说。她第一次申庆熙硕士被拒了,作品是一个技巧炸裂的古典舞。第二次申请,她换了个思路,做了一个关于“城市噪音与身体记忆”的实验舞蹈短片,画面甚至有点粗糙,但创意和想法非常新颖。结果,她不仅被录取了,还拿到了奖学金。所以你看,教授们不缺技术好的学生,他们缺的是有独立思想的创作者和研究者。

最重要的,也是最多人忽略的——“套磁”,也就是提前联系教授。这不是潜规则,而是学术界的常态。发邮件前,请把你心仪教授的论文至少读三篇!划重点,是读懂,不是浏览。在邮件里,别光说“我好崇拜你”,要具体谈谈你对她某篇论文某个观点的看法,并结合这个观点,阐述你自己的研究计划。我当年给导师发邮件,就他一篇关于韩国创作舞(창작무용)发展史的论文,提出了我自己的两个小疑问。他很快就回了邮件,和我深入讨论了半天。面试的时候,他一上来就说:“你就是那个对‘身体性叙事’有疑问的同学吧?”那一刻,我就知道,稳了。

申请庆熙,就像一场精准的目标狙击,而不是广撒网。你需要研究的不是“庆熙”这个大学,而是“庆熙舞蹈系的某一位教授”。这场信息战,从你点开教授介绍页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二、教授:选导师,比选学校重要一百倍

如果说申请是敲门砖,那选对导师,就是决定你未来几年是“人间天堂”还是“炼狱模式”的关键。庆熙舞蹈系的教授们个个都是业界大牛,但风格差异极大。我在这里不方便提具体姓名,但可以给你画几个脸谱,你自己对号入座。

类型一:传统守护者

这类教授大多是韩国传统舞的“人间文化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级别的。他们的气场非常强大,对传统怀有极高的敬意。上他们的课,迟到一分钟都是大不敬。他们抠细节能抠到你怀疑人生,一个抬手的高度、一个眼神的方向,能让你练一百遍。如果你热爱并立志于研究韩国传统舞,比如僧舞、太平舞,那跟着他们绝对是三生有幸。但如果你是搞现代舞或街舞的,想在作品里加点传统元素玩融合,那可得小心了。我一个朋友,想把传统扇子舞和电子音乐结合,被她的传统派导师批得体无完肤,说她“不尊重传统”。所以,选这类导师前,先问问自己,你是否能接受那种近乎严苛的“匠人精神”。

类型二:先锋实验家

和传统派相反,这类教授脑洞极大,永远走在艺术探索的最前沿。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在跟你讨论最新的沉浸式戏剧,下一秒就开始玩起了身体影像(Video Dance)。他们的课堂不像课堂,更像一个艺术工坊。他们不会教你“该怎么做”,而是不断地问你“为什么”和“还能怎样”。跟着他们,你的创造力会被无限激发,但也可能会非常迷茫,因为他们给不了你标准答案。我读博期间跟的就是这类导师,我的毕业作品是一个结合了传感器和实时影像的互动舞蹈。整个过程,导师就没给过我一个具体的动作建议,但他会扔给我一堆哲学书和科技文献,让我自己去“悟”。这种感觉,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来说,是天堂;对于习惯被指导的学生来说,就是噩梦。

类型三:理论研究派

还有一类教授,他们可能自己已经不怎么跳了,但绝对是行走的舞蹈理论数据库。他们的关注点完全在你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上。选他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练功房,而是在图书馆和论文网站上。他们的口头禅是:“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你的理论框架在哪里?”“文献综述做了吗?”我一个博士同学,跟了理论派导师,毕业论文写了十几万字,关于“20世纪韩国舞蹈评论史研究”,答辩的时候惊艳全场。但她也吐槽,读博三年,自己几乎没正经进过练功房。如果你来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回国当大学老师,搞科研,那选他们准没错。但如果你还怀揣着一颗舞者的心,那就要三思了。

选导师前,一定要去看他们带的学生的毕业作品展,去旁听他们的课。感受一下气场,看看他们的学生是什么状态。记住,你选的不是一个名气,而是一个未来几年要朝夕相处、深度影响你的人。

三、课程:“豪华套餐”与“隐藏菜单”

庆熙的课程设置,看官网介绍,确实像个“豪华全家桶”,从韩国传统舞、现代舞、芭蕾,到舞蹈治疗、舞蹈美学、艺术经营,应有尽有。但实际吃起来,味道如何,有哪些是必点菜,又有哪些是隐藏的雷区呢?

先说“隐藏款”的宝藏课程。我最推荐的是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比如,你可以去选修戏剧系的“身体剧场”课,或者音乐系的“即兴作曲”课。这些课程能极大地打开你的视野。我当时就选了美术学院的一门“媒体艺术”课,学到了很多关于影像和装置的知识,直接用在了我的毕业作品里。这些跨界体验,是你在单一的舞蹈系里很难获得的。另外,系里会不定期邀请海外的著名编导来开短期工作坊,这种信息通常不会挂在官网上,而是通过系内邮件或者公告栏通知。一定要多留意,我参加过一次以色列加加舞(Gaga)大师的工作坊,对我的身体认知简直是颠覆性的。

再来说说“避坑点”。首先,不要被课程名称迷惑。有些课听起来高大上,比如“舞蹈符号学研究”,但可能整学期都在读一篇晦涩的哲学论文,对你的实际创作帮助不大。建议选课前,一定要去找上过这门课的学长学姐打听一下,问问具体的上课形式和考核方式。其次,实操课和理论课的平衡一定要把握好。特别是硕士阶段,毕业需要修满24个学分(数据可能会有变动,请以最新招生简章为准),其中理论课占了不小的比重。很多同学以为是来跳舞的,结果每周被好几门理论课的发表和报告压得喘不过气。我见过太多人,白天在练功房挥汗如雨,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秃头。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读研读博,绝对不只是跳舞那么简单。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抢课”。你没看错,艺术院校也得抢课。一些热门的、给分好的教授的课,真的是手慢无。学校的选课系统有时候还特别卡。这又回到了信息战的重要性,提前和学长学姐搞好关系,他们会告诉你哪些是“神仙课”,哪些是“水课”,以及抢课的最佳时机。

四、毕业出路:“庆熙光环”到底能打多久?

聊点最实际的,花了几十万、耗费了几年青春,顶着“庆熙博士”的光环毕业,出路到底“香不香”?

答案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但敲开门之后的路,还得靠你自己走。

回国高校任教:最主流,也最“卷”

这可能是大部分硕博毕业生的首选。说实话,庆熙的牌子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里,认可度非常高。我身边超过一半的博士同学,毕业后都顺利进入了国内的本科或大专院校当老师。但是,“卷”是真的卷。十年前,一个庆熙硕士回去可能就能当讲师,现在,很多好一点的二本院校,招聘门槛都已经是博士了。而且,除了学位,人家还会看你的发表论文(有没有发KCI,也就是韩国核心期刊)、获奖经历、创作成果。我一个师姐,博士期间发了3篇KCI,还得过一个国际舞蹈比赛的金奖,才拿到一个国内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offer。所以,别以为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在读期间的学术和实践积累,才是你真正的资本。

留在韩国发展: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想留在韩国当舞者或编导,难度非常大。首先是签证问题,外国人想拿艺术兴行签证(E-6)非常困难。其次,韩国本土的舞蹈人才竞争已经白热化了。韩国国立舞蹈团、环球芭蕾舞团这些顶级舞团,基本不招外国人。你可以尝试一些小型的现代舞团,但收入很不稳定,而且非常辛苦。我认识一个坚持留下来的朋友,她一边在舞团跳舞,一边在好几个地方代课,才勉强维持生计。她说:“在这里,我才能感受到最前沿的艺术氛围。”这种为爱发电的坚持,值得尊敬,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创业/独立艺术家:最自由,也最考验综合能力

这条路越来越受青睐。很多人回国后,选择开办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庆熙的背景,无疑是最好的招生广告。我一个朋友回国在成都开了一家韩舞工作室,专门教K-POP和韩国创作舞,生意非常火爆。但创业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你的舞蹈能力了,还有你的经营头脑、市场推广、人际交往能力。这条路虽然自由,但前期的投入和压力也是巨大的。

总的来说,庆熙的文凭能给你一个很高的起点,让你在求职时,简历不会被第一轮筛掉。但最终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在这几年里,除了这张纸,还收获了什么。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是宝贵的人脉资源?

写了这么多,好像把庆熙的“神话”光环扒得差不多了。所以,它到底还算不算“天花板”?

我想说,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能让你一劳永逸、自动变身艺术家的“魔法学院”,那你一定会失望。但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一个能让你接触到顶级大师、激发你无限潜能的“修炼场”,那它绝对是顶级的。

别再问“庆熙好不好”了,问问你自己:“我想要什么?”

你是想成为一个一丝不苟的传统舞传承者,还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先锋艺术家?你是想在舞台上发光,还是在讲台上育人?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回头去看那些学校和教授的资料,你会发现,答案,其实早就藏在你心里了。

留学这条路,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找到最适合你走的那条,比挤上最热闹的那条,重要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720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