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大硕士怎么选?学长超全攻略来了

puppy

还在为选曼大硕士专业头秃吗?别慌,刚毕业的学长这就带你把曼大扒个底朝天!商学院、环发、社科院到底怎么选?那些名字看起来差不多的神仙专业,到底有啥区别?哪个专业更偏实践,哪个对跨专业申请更友好?这篇超全攻略不仅会帮你梳理热门学院和专业,还会从课程设置、申请难度和就业前景这些最实际的角度给你交个底,帮你精准避坑,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快来看看吧,学弟学妹们!

学长掏心窝子的几句忠告
1. 官网的课程列表(Modules)是你的“照妖镜”,名字再像的专业,看一眼课程设置立马现原形。花时间研究它,比问一百个中介都管用。
2. 别只盯着商学院!曼大是综合性大学,环发学院(SEED)、社科学院(SoSS)里藏着很多宝藏专业,竞争压力小一点,体验感可能还好得多。
3. 曼大的申请是“玄学”,但也是有规律的。背景不够硬,就用超高质量的文书和相关实习经历来凑。别偷懒,你的PS(个人陈述)就是你唯一的“麦克风”。
4. 早申请!早申请!早申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尤其是商学院,分轮次审理,越往后池子越小,神仙打架越激烈。

哈喽,各位准曼大人!我是你们刚从曼大毕业,还带着Oxford Road上妖风余温的学长。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跟你们一样,顶着黑眼圈,开了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在曼大官网那几百个硕士专业里反复横跳,感觉脑细胞都要阵亡了。

我左手一个“MSc Finance”,右手一个“MSc Financial Economics”,旁边还开着“MSc Development Finance”,心里一万个问号飘过:“哥们儿,你们到底有啥区别啊?”当时我身边有个哥们儿,本科念的英语,一心想转商科,结果申了个MSc Management,天天担心自己没有数学背景会不会听不懂。还有一个学姐,明明是冲着实践去的,结果选了个理论性爆表的专业,每周都在图书馆被各种paper折磨得痛不欲生。

这些血泪史,让我觉得必须得写点什么。选专业这事儿,真的不亚于第二次高考。它不仅决定了你未来一年要学什么,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就业方向和朋友圈。所以,今天学长不开玩笑,不讲虚的,就带大家好好“解剖”一下曼大这只“大红魔”,把你们最关心的几个学院和专业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准备好小板凳和笔记本,咱们发车了!

第一站:卷王之王 —— 曼彻斯特商学院 (AMBS)

一提到曼大,十个人里有九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Alliance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简称AMBS。这地方,怎么说呢,就是留学生圈里的“紫禁城”,门槛高,光环亮,申请者多如牛毛。它是全球少数获得AACSB、AMBA和EQUIS三重认证的“三冠王”商学院之一,这名头就足够吸引人了。根据最新的《金融时报》排名,它的MSc Finance在2023年位列全英第11位,全球前50,实力毋庸置疑。

也正因为如此,AMBS的申请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它有自己独立的招生List,基本只考虑国内顶尖的985/211院校,而且对均分卡得死死的,热门专业87、88分都可能只是“入场券”。申请还是分轮次的(Staged Admissions),一般从9月开到次年5月,分四到五轮。你千万别想着拖到最后一轮,那时候基本没位置了,都是神仙打架。

金融圈的“三兄弟”:Finance, A&F, 和 Quantitative Finance

这是让无数人头秃的重灾区,名字都带Finance,但DNA完全不同。

MSc Finance(金融学硕士)
这是AMBS的王牌,最纯粹、最经典的金融专业。它的课程设置非常硬核,上来就是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这些大部头。如果你本科就是金融或者数学背景,想去投行、券商、基金公司做核心业务,那这个专业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本科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的学霸,均分90+,带着一段中金的实习,才稳稳拿下这个offer。他上课的感觉就是,班里一半都是数学大神,另一半是CFA持证人,教授讲课速度飞快,默认你已经懂了所有基础理论。所以,数学不好,或者没点金融基础的同学,慎入,真的很痛苦。

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硕士)
这个专业可以理解为“Finance + 会计师的摇篮”。它跟MSc Finance有一部分重合的金融课程,但加入了大量的会计模块,比如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公司估值(Business Valuation)等等。它的最大优势之一,是课程可以豁免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多门考试。我查了一下官网,2023年的课程设置最多可以豁免9门基础阶段的考试,这对于想进“四大”(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的同学来说,简直是超级加速器。

怎么选? 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会计师、审计师或者企业财务,选A&F绝对没错。如果你的目标是二级市场的交易员、分析师,那还是纯Finance更对口。

MSc Quantitative Finance(量化金融硕士)
这是“三兄弟”里的技术宅,俗称“Quant”。这个专业基本不怎么聊“商业模式”,聊的都是“数学模型”。课程全是高等数学、随机过程(Stochastic Calculus)、编程(Python/R/Matlab)、金融工程。申请这个专业,招生官看你的成绩单,可能不会先看你的金融课成绩,而是先找你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分数高不高。

就业方向: 它的毕业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去投行、对冲基金做量化分析师、风险管理师、模型开发。这是一个高薪但门槛极高的领域。没有强大的数理和编程背景,千万别碰,否则每一堂课都像在听天书。

管理界的“双子星”:Management vs. IBM

对于想转专业的同学来说,管理学是最好的跳板。

MSc Management(管理学硕士)
这个专业是AMBS出了名的“万金油”,也是对跨专业申请者最友好的专业之一。它就像一个商业入门大礼包,市场、人力、战略、运营、财务都会教一点,但都不会挖得特别深。它的目的就是让没有商科背景的学生,在一年内快速建立起对商业世界的认知框架。

真实案例: 我有一个本科在川大学新闻的朋友,就成功申请到了这个专业。她的PS里,重点强调了自己做学生记者时采访企业家、报道商业活动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对商业的兴趣和软技能。毕业后,她凭借着“新闻背景+管理知识”,成功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做品牌策划。这个专业特别看重你的动机和潜力,而非你过去的专业背景。

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国际商务与管理硕士)
看名字就知道,它比MSc Management多了“International”这个定语。课程设置上,它会更侧重于跨国公司的运营、全球化战略、跨文化管理等内容。比如,它会有像“Managing Across Cultures”这样的特色课程。如果你对全球化议题特别感兴趣,未来想去跨国公司工作,这个专业会比MSc Management更有针对性。

第二站:低调的宝藏 —— 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 (SEED)

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太听说过SEED(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但它其实是曼大最大、最多样化的学院之一,拥有世界级的声誉,尤其是在发展研究领域。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曼大的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排在全球第8位。如果你心怀世界,想做一些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工作,那么SEED绝对是你的宝藏库。

名字带“Finance”,却不是一回事:MSc Development Finance

这个专业是拿来和AMBS的MSc Finance做对比的绝佳例子。AMBS的金融,研究的是如何在发达的资本市场里让钱生钱。而SEED的这个发展金融,研究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它的课程会涉及小额信贷(Microfinance)、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 for infrastructure)、发展政策、援助管理等。毕业生的去向也大相径庭,很多都去了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各类NGO或者国家开发银行。

怎么选? 问问自己,你对华尔街的IPO更感兴趣,还是对帮助非洲农民获得第一笔贷款更感兴趣?你的答案,就决定了你的选择。

人力资源也能“高大上”: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这个专业同样带有一个“国际发展”的后缀。它和商学院的HRM有什么不同?商学院的HRM教你的是如何在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里,为公司招人、做绩效、算薪酬。而SEED的这个专业,关注的是在国际组织、NGO、或者在发展中国家的复杂环境里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如何在一个饱受战乱的国家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招募本地员工?如何设计一套适合跨文化团队的激励机制?

它获得了英国特许人事与发展协会(CIPD)的认证,含金量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如果你觉得传统HR有点“boring”,想挑战更有社会意义的人力资源工作,这个专业会让你眼前一亮。

第三站:思想的殿堂 —— 社会科学学院 (SoSS)

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是曼大的学术重镇,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都是它的王牌。这里的专业普遍更偏理论和研究,是未来想读博深造的同学的绝佳选择。

经济学里的“理论派”与“应用派”

p>

MSc Economics(经济学硕士)
这是SoSS里最核心、最理论化的经济学专业。课程就是“三高”——高级宏观、高级微观、高级计量,数学要求极高,基本就是为读PhD做准备的。如果你不是对经济学理论爱得深沉,或者没有极强的数理背景,这个专业会让你学到怀疑人生。它的毕业生很多都继续深造,或者去了央行、政策性银行、顶尖智库做研究员。

MSc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硕士)
这个专业是SoSS和AMBS之间的桥梁。它和AMBS的MSc Finance有什么区别?MSc Finance更“术”,教你金融工具和市场操作;而MSc Financial Economics更“道”,它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去解释金融市场为什么会这样运行。比如,它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市场有效性假说、行为金融学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它比MSc Finance理论性更强,比MSc Economics应用性更强。适合那些既想懂金融,又想懂其背后经济逻辑的同学。

当社会科学遇上大数据:MSc Data Science (Social Analytics)

这是一个非常新、非常酷的交叉学科专业。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谈论数据科学,但这个专业很特别,它不教你怎么用数据去卖货,而是教你怎么用数据去理解社会。

它的课程会教你用Python等工具去爬取和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政府公开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去研究舆情变化、社会不平等、城市犯罪率等社会问题。毕业后,你可以去政府部门做政策分析,去媒体做数据新闻,或者去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部门工作。

真实案例: 去年有个社会学背景的学姐申请了这个专业,她本身编程基础为零,但PS里清晰地阐述了自己想如何利用数据方法去研究弱势群体的话语权问题,展现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和学习能力,最终被录取了。这个专业欢迎有想法的文科生,只要你愿意拥抱新技术。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们的CPU还好吗?

其实,曼大的好专业远不止这些,计算机学院的人工智能、教育学院的TESOL、法学院的国际商法……每一个都值得好好研究。今天挑出来的,只是大家问得最多、最容易混淆的一些。

学长最后想说几句大白话。选专业这事儿,千万别盲目跟风。朋友圈里人人都去申金融,不代表你也必须去。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挤破头进了热门专业,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年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真的太高了。

花一个下午,安安静静地打开官网,把你感兴趣的专业页面拉到最底下,找到那个叫“Coursework and assessment”或者“Modules”的链接点进去。看看那些课程的名字,你觉得有意思吗?你能想象自己花一年时间去学这些东西吗?你的答案,比任何排名和攻略都重要。

曼彻斯特这座城市,阴雨连绵,但充满活力。曼大这所学校,底蕴深厚,也足够包容。它能给你提供的,远比一张文凭要多。希望这篇攻略能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那条真正属于你的路。

期待在Alan Gilbert Learning Commons或者北校区的某个角落,看到你们的身影。加油吧,未来的曼大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