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研避坑:你的专业到底要不要考G?

puppy

每次刷到备考vlog都压力山大,是不是还在纠结要不要“杀G”?花大把时间金钱,万一梦校专业根本不看,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别慌!考G其实不是一道必答题,而是一道策略题。这篇文章就带你深扒一下,从理工科到文商社科,哪些专业是“GRE刚需户”,哪些项目已经悄悄把它列为optional甚至not considered。我们还会帮你解读“建议提交”和“选择性提交”背后藏着的潜台词,让你精准判断自己的情况,把力气都花在刀刃上,不做无用功。快来看看,做个最聪明的申请人吧!

考 G 快速自检清单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考G可能血赚不亏:
1. 跨专业申请,尤其是文转理/商,需要证明自己的量化能力。
2. 本科GPA不高或有硬伤(比如数学课成绩惨不忍睹),想用一个高分来弥补。
3. 本科院校背景不占优势,希望用一个标准化的优异成绩来“被看见”。
4. 申请目标是经济学PhD、顶级金融工程等“数字控”专业。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考G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1. 梦校项目官网明确写着 “Not Considered” 或 “Will Not Be Reviewed”。
2. 申请纯文科、艺术类等和量化分析关系不大的专业,且个人背景已经很强。
3. 备考时间和申请季其他重要事项(如科研、实习、写文书)严重冲突。
4. 多次尝试后分数依然不理想,反而暴露了短板。

“姐妹们,今天又是杀G的一天!V165+Q170打卡!”

深夜十二点,你划开手机,小红书上又一个GRE备考Vlog映入眼帘。视频里,博主桌上堆满了厚厚的《要你命3000》和各种练习册,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逻辑填空题。评论区里一水儿的“太卷了”、“大神带我”、“今天你背单词了吗?”

放下手机,你心里咯噔一下,焦虑感瞬间涌了上来。身边的同学,有的已经报了上万块的冲刺班,有的每天泡在图书馆刷题超过10个小时。你一边默默把单词软件的每日计划调高,一边忍不住想:我真的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考这个让人头秃的GRE吗?万一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我最想去的那个项目根本不看,那不是白给ETS送钱还浪费生命吗?

别慌,老铁!你的纠结,我们都懂。考G这件事,现在真的不是一道非做不可的必答题,更像是一道需要看清局势、分析利弊的策略题。今天,咱们就化身“申请侦探”,一起深入各大院校的“情报中心”,扒一扒从理工科到文商社科,到底哪些专业是“GRE刚需户”,哪些项目已经悄悄把它列为“选做”,甚至压根“不看”。

理工科(STEM):从“硬性指标”到“选择性武器”

曾几何时,对于想申请北美顶尖理工科硕士和博士的同学来说,GRE成绩就像一张入场券,没个325+的分数,连网申的“提交”按钮都不敢点。但最近几年,风向真的变了。

最大的变化来自计算机科学(CS)这个卷王专业。你可能不敢相信,现在很多Top校的CS项目已经明确表示“不要GRE”了。比如常年霸榜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CMU SCS),其下大多数硕士项目,包括最热门的MS in Computer Science,在2024-2025申请季的官网上就明确写着:“GRE scores are not required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 if submitted.”(不要求GRE,提交了也不会看)。同样,斯坦福大学的MS in Computer Science项目也给出了同样的声明:“GRE scores are not required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admission process.”

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工程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CS系,这些曾经的“GRE高分控”,如今也纷纷将GRE从申请材料清单中划掉。

为什么会这样?招生官们发现,GRE分数与学生未来的科研能力、学术表现并没有那么强的正相关。与其让大家在一个标化考试上疯狂内卷,不如把更多时间花在提升科研背景、做项目、写代码上。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你实打实的硬核技能。

案例时间:

我的学妹小M,本科双非,GPA 3.7/4.0,有两段不错的科研经历,但就是特别怵GRE的Verbal部分,考了两次都只有315分。前几年,这个分数申请CMU的CS基本是“炮灰”。去年她申请时,CMU刚好宣布不看GRE,她果断没提交成绩,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打磨文书和作品集上,详细阐述了她的项目经历和对专业的理解。最终,她奇迹般地拿到了CMU的录取。她说:“幸亏没再花三个月死磕GRE,不然我的核心优势根本没时间展示。”

当然,并不是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彻底放弃了GRE。在一些更偏理论、更看重数理基础的博士(PhD)项目中,一个漂亮的GRE,尤其是接近满分的量化(Quant)成绩,依然是加分项。比如一些顶尖的物理、数学、统计学PhD项目,虽然官网可能写着“Optional”,但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其实都提交了高分GRE。这时候,GRE成绩就成了一个证明你“数学肌肉”有多发达的工具。

一句话总结理工科:大部分热门硕士项目(尤其是CS/EE)已经不看GRE了,放心大胆地把时间花在提升背景上。但如果你要申请理论性强的PhD项目,或者想用一个高分Q来弥补本科数学课的不足,那GRE依然是你的“秘密武器”。

商科与经济学:GMAT的“老对手”和“量化金标准”

提到商学院申请,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GMAT。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商学院都接受GRE成绩了,两者在申请中基本一视同仁。不过,在要不要考G这件事上,商科内部也分化成了几个不同的阵营。

MBA阵营:越来越灵活,但“零蛋”选手仍是少数。

顶尖的MBA项目,比如哈佛商学院(HBS)、斯坦福GSB、沃顿商学院,虽然近年来也推出了“Test Waiver”(考试豁免)政策,但门槛非常高。通常你需要有非常强的量化背景(比如本科是数学或工程专业且成绩优异)或多年的工作经验才能申请豁免。根据沃顿商学院2025届的班级画像(Class Profile),虽然有豁免政策,但仍有87%的录取学生提交了GMAT或GRE成绩。这说明,对于大部分申请者来说,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依然是进入顶尖商学院的“标配”。

不过,考试本身不再是唯一的门槛。商学院更看重的是你的领导力、工作经验和个人故事。如果你的分数只是中等,但工作经历非常亮眼,完全有机会逆袭。

金融/商业分析硕士阵营:“数字”就是正义。

和MBA不同,像金融(Finance)、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这类对数学和编程能力要求极高的硕士项目,对GRE/GMAT的量化部分非常看重。这些项目就是未来的“矿工”和“宽客”(Quant)摇篮。

举个例子,麻省理工学院(MIT)的Master of Finance项目,虽然官网说GRE/GMAT是可选的,但他们也直白地补充了一句:“Standardized tests are a valuable way for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to assess readiness for the academic rigor of the MFin program.”(标化考试是招生委员会评估申请人是否能适应MFin项目高强度学术要求的重要方式。)再看看他们2023届的录取学生数据,GRE的量化部分中位数高达169分(满分170)!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这类项目,“Optional”更像是一种礼貌的说法。如果你没有一个接近满分的Q,招生官可能真的会怀疑你是否能在他们充满高级微积分和随机过程的课堂上活下来。所以,想申请这类专业的同学,别犹豫了,一个高分GRE Quant成绩是你必须拿下的硬通货。

经济学PhD阵营:GRE量化,没得商量。

如果说金融硕士对GRE Quant是“看重”,那经济学博士申请就是“痴迷”。在经济学界,GRE的量化分数被普遍认为是预测学生能否胜任第一年高强度博士课程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几乎所有顶尖经济学PhD项目都要求提交GRE,而且对Q部分的分数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哈佛、MIT、普林斯顿这些学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录取的学生里Q考到170满分的大有人在。Verbal和写作分数相对不那么重要,但Q是绝对的红线,少一分都可能让你在第一轮筛选中被刷掉。

一句话总结商科&经济学:申请MBA,G考是主流,但不是唯一;申请金融、商业分析等技术流硕士,GRE Quant分数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申请经济学PhD,Quant没考到168+,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人文社科:GRE“退烧”最彻底的领域

如果说理工科的GRE政策是“降温”,商科是“分化”,那么人文社科领域简直就是“革命”。这里是GRE“可选”和“不考虑”政策最普遍的地方。

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GSAS)的网站上有一个按项目查询GRE要求的页面,你会发现,像英语、历史、比较文学、社会学等一大批人文社科博士项目,都明确标注了“Not Accepted”(不接受)。这意味着,就算你考了满分寄过去,招生委员会也会直接无视。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顶尖大学的同类专业也基本都是这个政策。

原因很简单:大家终于想明白了,一个考察逻辑和词汇的标准化考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史学家、社会学家或文学评论家?答案是,很有限。这些学科更看重的是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潜力、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的质量以及推荐信的力度。把申请人从备考GRE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打磨自己的代表作,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但是,社科里也有“例外”。

一些交叉学科,尤其是需要用到量化分析方法的社科专业,对GRE的态度就比较暧昧。比如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等。

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公共政策硕士(MPP)项目为例,其官网表示GRE/GMAT是“optional”的。但它紧接着解释道,提交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可以“demonstrate requisite quantitative ability”(证明你具备必要的量化能力)。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如果你本科是学经济学、数学的,成绩单上全是量化课程,那不提交GRE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你本科是学英语、历史的,成绩单上完全看不到你的数学能力,那么一个漂亮的GRE分数(尤其是Quant部分)就是向招生官喊话的最好方式:“嘿!别看我是文科生,我的脑子也很会算数!”

案例时间:

朋友Leo,本科是国内顶尖大学的哲学系,一直想申请美国的公共政策。他的GPA和实习经历都非常出色,唯一的软肋就是没有任何数学背景。他的顾问告诉他,他这种情况,GRE就是“救命稻草”。于是他花了半年时间,硬是把GRE的Quant部分刷到了168分。最后,他成功被芝加哥大学的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录取。他说,面试的时候,教授还特意提到了他的GRE分数,认为这表明他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和分析潜力。

一句话总结文社科:纯文史哲类基本告别GRE,把你的Writing Sample写出花来更重要。但如果你是文科背景想申请偏量化的社科项目,一个高分GRE就是你跨界最有力的敲门砖。

读懂潜台词:“建议提交”和“选择性提交”到底什么意思?

逛了一圈各大院校官网,你可能已经被“Optional”, “Recommended”, “Not Required but Considered if Submitted”这些词搞晕了。别怕,我们来帮你翻译一下招生官的“黑话”。

“Not Considered / Not Accepted”(不考虑/不接受)

这是最直白的。意思是,你别费劲考了,考了也白考,我们系统会自动屏蔽掉你的分数。省下你的时间和报名费,去干点别的吧。

“Optional / Not Required”(可选/不要求)

这是目前最主流也最让人纠结的政策。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们不会因为你没提交GRE就直接拒绝你。但是,如果你提交了一个好成绩,它会成为我们评估你的一个正面因素。”

这就像在玩游戏。你的GPA、科研、实习是基础装备,而GRE是个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带的“加成道具”。

  • 什么时候应该用这个道具?

    当你的基础装备有短板时。比如GPA偏低,GRE 330+就能告诉招生官:“我不是学习能力不行,只是本科有点浪了”;或者你跨专业申请,GRE高分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快速适应新领域。

  • 什么时候可以不用?

    当你的基础装备已经闪闪发光时。比如你GPA 3.9+,手握顶刊论文,还有大牛的推荐信。这时候,一个GRE成绩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性价比更高。

“Recommended / Strongly Recommended”(建议/强烈建议提交)

这是最危险的信号!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

当一个项目用上“建议”这个词,说明GRE分数在他们的评估体系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不交,你可能不会被立刻枪毙,但当你的档案和另一个背景相似、但手持330分GRE的申请者放在一起时,天平会向谁倾斜,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申请的“红海”里,比如顶尖学校的某些热门项目,当所有人都很优秀时,招生官需要用尽一切可量化的指标来做出艰难的决定。“建议提交”的项目,往往最后录取的学生里,绝大部分都提交了成绩。

所以,看到“Recommended”,请自动把它理解为“Required for most competitive applicants”(对于最有竞争力的申请者来说是必需的)。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考不考G”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别再盲目地被“杀G”的焦虑绑架了,也别轻易地就彻底放弃这条路。

做个聪明的申请人,第一步就是去你的梦校、梦项目的官网,找到Admissions页面,仔细阅读每一个字。记住,是具体到你要申请的那个硕士或博士项目的页面,而不是整个大学或学院的笼统说明。

然后,诚实地评估一下自己的现状:我的GPA够不够硬?我的本科学校有没有光环?我的科研或实习经历能不能让我脱颖而出?我需要用GRE来证明一些成绩单上看不到的能力吗?

最后,把考G这件事,当成你整个申请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用对了地方,就能发挥出奇效。别让它成为你唯一的执念,也别对它的力量不屑一顾。你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独一无二、无法被拒绝的你,而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

去吧,把力气花在刀刃上,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为你的offer添砖加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