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大学习有多卷?在悉尼生活有多爽!

puppy

准备来悉大的你,是不是也一边期待,一边瑟瑟发抖?都说悉大“卷”得厉害,没错,通宵赶due、泡在Fisher图书馆是常态,小组作业更是让人又爱又恨。但只要你走出图书馆,就会发现悉尼的生活有多治愈!周末在Bondi海滩冲个浪,下课后在Newtown吃遍各国美食,假期还能和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这里不只有拼命的学业,更有让你彻底放松的生活。这篇文章就带你看看,如何在“学到头秃”和“玩到起飞”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解锁留学生活的最佳姿势!

悉大新生请注意

这篇文章不是劝退信,也不是无脑吹,而是你未来悉尼留学生活的真实预告。左手是堆积如山的reading list,右手是通往海滩的Opal卡,别怕,这才是留学的完整体验。读完这篇,你会知道如何优雅地“肝”paper,又如何潇洒地“浪”起来!


凌晨三点的悉尼,除了零星的夜班车和便利店的灯光,整个城市都沉睡了。但我敢打赌,在Camperdown校区附近的学生公寓里,至少有一半的灯还亮着。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夜晚。我,一个商学院大二的学生,正对着一份20页的Marketing case study和5000字的个人分析报告,感觉灵魂已经出窍。屏幕上的光标在无情地闪烁,仿佛在嘲笑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室友,一个学工程的哥们,也在隔壁房间和他的代码奋战,时不时传来一声绝望的叹息。我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微光闪烁的City,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我当初为什么要来悉尼大学?这‘卷’得也太要命了!”

可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是朋友发来的消息:“周六去Bondi冲浪,7点门口集合,别忘了!” 配图是一张金色的沙滩和蔚蓝的大海。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好像都被这张照片治愈了。我回了个“OK”的手势,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电脑前,突然觉得又能再战5000字。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悉尼留学,学习的“卷”和生活的“爽”,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了任何一面,都不算完整。

来,先聊聊悉大到底有多“卷”

别被悉大那座像极了霍格沃茨的哈利波特楼(Quadrangle)骗了,这里没有魔法,只有无尽的due和reading。如果你抱着“留学就是换个地方玩”的心态,那悉大分分钟教你做人。

Fisher图书馆的灯,为你我而亮

悉尼大学的学术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里,悉大高居全球第18位,这个排名不是靠喝咖啡和晒太阳换来的。每一门课,教授都会给你一份长到令人发指的reading list,每周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阅读量是家常便饭。如果你想在tutorial(小班讨论课)上不当一个只会点头的“小透明”,就得乖乖把这些材料啃完。

我的朋友Sarah,一个法学院的学生,曾经给我看过她一门课的教材,厚得像块砖头。她说:“我们不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就是在图书馆里。” 这句话一点不夸张。悉大的主图书馆Fisher Library,尤其是三楼的寂静区,是学霸们的圣地。考试周期间,想在早上10点后找到一个空位,难度不亚于抢到一张热门演唱会的门票。根据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每年考试季,Fisher Library的24小时开放区域几乎座无虚席,咖啡机一天要消耗掉几百公斤的咖啡豆。

通宵赶due更是常态。我曾经为了一个金融建模的作业,和小组同学在商学院的Abercrombie Building机房里待了整整两天,只靠外卖和红牛续命。当我们最后提交作业,走出教学楼看到清晨的阳光时,感觉自己像是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这种“肝”到极致的体验,虽然痛苦,但也确实让你的知识和技能突飞猛进。

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组作业

在悉大,你几乎逃不掉group project。这玩意儿,遇到神仙队友就是天堂,遇到“坑爹”队友就是地狱。悉尼大学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国际社区,根据2023年的官方数据,学校里有超过38%的学生来自海外,遍布130多个国家。这意味着,你的小组成员可能来自印度、美国、德国,当然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中国同胞。

这种文化大碰撞,好处是你能听到各种新奇的观点,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我曾经和一个来自巴西的同学、一个来自韩国的同学合作一个项目,我们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融合出了一个让教授都赞不绝口的方案。那种成就感,是单打独斗无法体会的。

但坏处也同样明显。你可能会遇到传说中的“free-rider”,从头到尾消失不见,只在最后提交时冒出来问一句:“我们做得怎么样了?” 或者遇到有时差观念的队友,你晚上11点想开会,他那边可能还是大白天,觉得你疯了。我一个朋友就曾含泪吐槽,他一个人扛起了一个五人小组的全部工作量,最后拿了高分,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所以,在悉大的小组作业里,你不仅在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在学习项目管理、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这或许就是大学想教会我们的另一门“必修课”吧。

“卷”的不仅是GPA,更是未来

在悉大,如果你以为“卷”仅仅指学习成绩,那就太天真了。这里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悉尼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常年位居澳洲第一,全球前五。这意味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资源,但也意味着,你身边的同学个个都铆足了劲。

大一就开始规划实习,大二刷简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三泡在各种招聘会和networking event里。学校的CareerHub网站上,每天都有新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发布。从四大的寒暑假实习项目,到本地初创公司的志愿者岗位,机会多得眼花缭乱。但每个机会背后,都有几百份简历在竞争。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不仅GPA常年保持在HD(High Distinction)水平,还是学生会的主席,同时在一家顶尖投行实习。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别人周末在海滩晒太阳,我在公司加班;别人假期回国,我在参加暑期课程。” 这种“卷王”精神,在悉大并不罕见。

这里的“卷”,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它推着你不断向前,让你不敢松懈,让你在毕业时,不仅手握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更有一份闪闪发光的简历。

但是!走出图书馆,悉尼的生活能有多爽!

好了,说完了让人头秃的部分,我们来聊点开心的。悉尼这座城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总有办法在你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时,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只要你愿意合上书本,走出门,就能瞬间从“学习模式”切换到“度假模式”。

大海和沙滩,是最好的治愈

悉尼有超过100个海滩,这绝对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住在悉尼,感觉就像住在一个巨大的海滨公园里。从学校坐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你就能到达世界闻名的Bondi Beach(邦迪海滩)。

周末的早晨,约上三五好友,带上浴巾和防晒霜,去Bondi感受一下冲浪文化。就算你是个旱鸭子,也可以报一个冲浪体验课。一个两小时的课程大概花费90澳元左右,教练会把你从“小白”教到至少能在冲浪板上站起来。当你第一次成功地驾驭海浪,那种兴奋和自由的感觉,会让你忘掉所有赶due的烦恼。

如果你不喜欢太喧闹,可以沿着著名的Bondi to Coogee Coastal Walk走一走。这条全长6公里的沿海步道,串联起了好几个美丽的海滩和海湾,沿途的风景美到让人失语。走累了,随便找个海边的咖啡馆坐下,点一杯Flat White,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蓝色太平洋,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数据,悉尼平均每年有超过230天是晴天或部分晴天。这意味着,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拥抱阳光和大海。这对于在图书馆里待到发霉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最好的“充电”方式。

你的胃,在这里永远不会寂寞

悉尼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城市,这在它的美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你可以用味蕾环游世界。而且很多美食聚集区,都离学校不远,非常适合学生党。

离主校区最近的Newtown,就是一条“宝藏”街道。这里充满了复古的涂鸦、个性的古着店和数不清的餐厅。想吃正宗的泰餐?这里有几十家任你选,一碗冬阴功汤粉大概16-20澳元。想吃多汁的美式汉堡?这里的Mary's Newtown是网红打卡地。还有意大利菜、越南粉、日本拉面、土耳其烤肉……毫不夸张地说,你可以在Newtown吃一个月不重样。

想念家乡的味道?坐火车十几分钟到Haymarket,就是悉尼的唐人街。从麻辣烫、火锅、烤串,到广式早茶、兰州拉面,这里应有尽有。每到周五晚上,德信街(Dixon Street)还会有夜市,各种小吃摊一字排开,那热闹的烟火气,瞬间就能抚慰你的“中国胃”。

悉尼的咖啡文化也值得一提。这座城市遍布着成千上万家独立咖啡馆,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烘焙的豆子。下课后,找一家安静的cafe,点一杯澳白,看看书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是悉尼学生最惬意的日常之一。

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不是梦

悉尼的魅力,不仅在于城市本身,更在于它周边丰富的自然风光。只要你愿意开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就能解锁一个又一个美景。

假期里,最棒的活动莫过于和朋友来一场公路旅行(Road Trip)。租一辆车,沿着Grand Pacific Drive一路向南,开上宏伟的Sea Cliff Bridge,感受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无敌海景的壮丽。继续开下去,就能到达Jervis Bay,这里有号称“世界上最白的沙滩”Hyams Beach,沙子细得像面粉一样。

如果你喜欢山景,可以坐火车去蓝山国家公园(Blue Mountains)。从Central Station出发,大约2小时车程,往返票价不到10澳元(周五和周末使用Opal卡有优惠)。站在Echo Point观景台,眺望著名的三姐妹峰和广阔的桉树林谷,你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你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徒步、乘坐观光缆车,或者探访那些隐藏在山林中的小镇。

这些旅行,不仅是放松,更是一种探索。它让你跳出日常的学习生活,看到一个更广阔、更多元的澳大利亚。这些经历,会成为你留学记忆中最宝贵的部分。

所以,到底该怎么活?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会问:学业这么重,玩乐这么诱人,我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在“学到头秃”和“玩到起飞”之间找到平衡,本身就是留学最重要的课题。

时间管理是你的超能力。用Google Calendar或者任何你喜欢的App,把你的课程、作业due date、考试时间、还有你想参加的活动、想去的海滩,全都标上去。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天通宵。悉大学术支持中心(Academic Skills unit)也提供免费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讲座,去听一听,绝对有帮助。

找到你的“战友”。一个人“卷”是孤独的,但一群人一起“卷”就是奋斗。找几个靠谱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平时一起去图书馆,互相监督,讨论问题。赶due的时候可以互相打气,考完试了一起去海边庆祝。这些朋友,会是你留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别忘了,生活不只是规划。有时,最好的放松来自于一次心血来潮。刚考完一门期中考,心情烦闷?别犹豫,立刻叫上朋友去Newtown吃顿好的。天气好得不像话?那就翘掉一节不重要的lecture(记得之后看录播),去海边晒晒太阳。允许自己有一些“不务正业”的时间,你的学习效率反而会更高。

说到底,悉尼留学生活,就像一场精彩的冲浪。学术的压力是那汹涌而来的海浪,它很高,很猛,甚至会把你拍在水里,让你呛几口咸涩的海水。但当你学会了如何驾驭它,站上浪尖的那一刻,你会看到最美的风景。而悉尼这座城市提供的所有美好——阳光、沙滩、美食和朋友,就是你脚下那块坚实的冲浪板,支撑着你,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一个又一个浪头。

很多年后,你可能记不清某个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公式,但你一定会记得,在Fisher图书馆通宵后看到的第一缕晨光,记得在Bondi海滩被浪花打湿的笑脸,记得和朋友们在公路旅行的车里大声唱过的歌。所以,大胆地来吧!来这里拼命地学,也来这里尽情地玩。去“卷”,也别忘了去“爽”。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79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