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排名大洗牌,快看你的学校是升是降!

puppy

家人们,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啦,这次简直是大洗牌!QS官方加入了“可持续发展”、“就业成果”和“国际研究网络”三项新指标,权重还不小,导致很多学校的排名都跟坐了过山车似的,上上下下特别刺激。不少澳洲和英国的大学成了大赢家,排名飙升。所以,你的梦校或母校是惊喜逆袭,还是悄悄滑落了呢?别光顾着激动或焦虑啦,快来文章里看看自家学校的具体名次,顺便了解一下这次洗牌背后的真正逻辑,知己知彼才能心中有数嘛!

阅读前的小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不光看热闹,更要看门道。我会带你扒一扒这次QS排名大地震背后的秘密,告诉你为什么有的学校“喜提”火箭,有的却“原地踏步”。看完这篇,保证你对选校的理解能上一个新台阶!

“卧槽!QS出分了!快看快看!”

凌晨三点,我刚写完paper准备瘫倒,留学申请群里一条消息直接把我炸醒了。紧接着,几百条信息像瀑布一样刷屏,夹杂着各种表情包——有狂喜的,有哀嚎的,有吃瓜的。

我点开链接的手微微颤抖,这种感觉,比查高考成绩还刺激。咱们留学生,谁还没为这QS排名掉过几根头发呢?它就像一个风向标,不仅影响着我们的选校决策,还隐隐约约关系到回国后的认可度、父母朋友眼中的“面子”,甚至是落户时的那一纸证明。

今年,这个风向标显然是“疯”了。看着群里讨论的“帝国理工冲到第二了?!”“墨尔本悉尼杀疯了!”“我女神校怎么掉了…”,我意识到,这次不只是小打小闹的微调,而是一场真正的大洗牌。所以,别光顾着激动或焦虑啦,今天,作为lxs.net的老朋友,我带你一起深度复盘,看看这场“排名过山车”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的学校又在这场风暴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QS到底在“搞”什么?三项新指标是关键!

家人们,咱们得先搞明白,为什么今年的排名波动这么大。罪魁祸首,啊不,是幕后推手,就是QS引入的三项新指标。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们共同占了15%的权重,足以让整个榜单重新洗牌。

这三位“新玩家”分别是:

1.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 - 权重5%

这个听起来有点“虚”,其实特别实在。它看的是一所大学在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学校够不够“绿色”,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比如,学校有没有推动节能减排,研究成果有没有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社会不平等等做出贡献。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在这项上拿了99.9的高分,全球第一,这也帮助它稳住了全球第25、加拿大第一的位置。

2. 就业成果 (Employment Outcomes) - 权重5%

这个指标就非常直白了,直接关系到咱们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它衡量的不仅仅是就业率,更看重毕业生的影响力和成就。比如说,你的校友里出了多少世界500强的CEO、商界大佬、诺奖得主。这下你明白了吧,为什么哈佛、斯坦福这种“校友天团”遍布全球的学校,在这项上得分总是奇高。像今年的哈佛大学,虽然总排名从第4微降至第5,但它的校友产出和雇主声誉依旧是全球顶尖的。

3. 国际研究网络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 权重5%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所大学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它不只看你学校有多少国际生,更看你的教授们是不是经常和世界各地的大牛们一起搞研究、发paper。合作的国家越多、关系越稳定,得分就越高。这项指标简直是为那些开放、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学量身定做的,也是这次英澳大学排名飙升的关键推手之一。

这三个指标加起来,等于QS在向全世界的大学喊话:光有学术声誉和论文引用还不够,你们得关心地球、关心学生就业、还得积极“交朋友”!

最大赢家:澳洲和英国大学笑开了花

搞懂了规则,我们再来看赛果,就一目了然了。这次排名更新,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澳洲和英国的大学,简直是坐上了直升机。

先说说澳洲。这次的表现只能用“杀疯了”来形容。在最新的2025年QS排名中,有3所澳洲大学冲进了世界前20,这在历史上是头一回!

  •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从去年的第14名上升到第13名,继续稳坐澳洲头把交椅。

  •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从去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18名,再进一步!

  •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同样从第19名并列上升到第18名,和悉尼大学肩并肩。

澳洲国立大学(ANU)也从34名重回前30,位列第30。为什么澳洲大学集体爆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新的“国际研究网络”和“可持续发展”指标。澳洲的大学在国际合作方面一直非常活跃,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必须积极地和亚洲、欧洲、美洲的学术圈建立联系。比如悉尼大学,在国际研究网络这项指标上得分高达99.9,几乎是满分!这说明他们的研究是全球性的,非常受新规则的青睐。

再看英国,同样是喜报连连。最亮眼的当属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直接从去年的第6名一跃成为世界第2!把牛津、剑桥、哈佛都甩在了身后。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自2014年以来,帝国理工取得的最高排名。他们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极其出色,拿到了满分100分,是全球唯一!再加上超强的学术声誉和论文引用率,直接封神。

伦敦大学学院(UCL)也稳稳地保持在世界第9的位置,爱丁堡大学则从去年的第22名上升至第27名(注:此处为修正,爱丁堡大学实际排名从22下降至27,是一个小幅下滑的例子,用以说明并非所有英国学校都上升)。这说明,英国顶尖大学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在国际化和研究影响力方面,依然非常能打。

几家欢喜几家愁:美国和亚洲高校表现如何?

当英澳军团高歌猛进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学校表现就显得有些复杂了。

先看老大哥美国。虽然榜首依然是麻省理工学院(MIT)雷打不动的第1名(连续13年!),哈佛、斯坦福也依然在前列,但整体来看,不少美国顶尖大学的排名出现了轻微的下滑。

  • 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从第15名下降到第17名。

  •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从第13名下降到第16名。

  •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从第11名下降到第13名。

这并不是说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了,而是新指标的加入,稀释了它们在传统优势项目(如学术声誉)上的权重。特别是“国际研究网络”这一项,一些美国大学的研究合作可能更侧重于国内,相比欧洲和澳洲的全球网络布局,稍微吃了点亏。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大学的统治力依然强大,只是没那么“一手遮天”了。

再把目光投向我们更熟悉的亚洲地区。亚洲顶尖学府的表现可以说是稳中有升,非常争气!

  •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稳居世界第8,依然是亚洲的领头羊。

  • 北京大学: 从去年的第17名强势挺进,来到世界第14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 清华大学: 表现同样出色,从第25名上升至第20名,重回世界前20的行列。

  • 香港大学 (HKU): 从第26名飙升至第17名,进步神速!

北大和港大的大幅跃升,说明他们在国际化、研究影响力和毕业生就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这对于我们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排名升降背后,我们留学生到底该看什么?

看了这么多升升降降,我知道你心里可能还在为自己的梦校或母校的排名变化而或喜或忧。但冷静下来想一想,排名真的就是一切吗?

一个学校从第50名掉到第55名,它的图书馆会突然少几本书吗?它的王牌教授会突然不会教课了吗?当然不会。排名的数字变动,更多是评估体系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学校本身发生了质变。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用好这份排名?

第一,看总分,更要看小分。别只盯着那个总排名,点进去看看细分项。如果你特别看重毕业后找工作,那就多关注“雇主声誉”和“就业成果”这两项。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总排名虽然在180名开外,但它的“雇主声誉”排到了全球第22,说明它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这不比一个冷冰冰的总排名有用得多?

第二,看综合排名,更要看专业排名。你想学会计,就去查会计专业的排名;你想学计算机,就去看CS的榜单。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综合排名49,不算最顶尖,但它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常年位居世界前三。对于想读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它可能比哈佛、牛津更香。

第三,看排名,更要看自己。排名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喜欢大城市的繁华还是小镇的宁静?你喜欢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氛围还是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机会?你的预算有多少?这些问题,QS排名可不会告诉你答案。多去学校官网看看课程设置,找学长学姐聊聊真实就读体验,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看看校园生活的vlog,这些远比一个数字来得更真实、更重要。

排名就像一张地图,它能告诉你哪些地方是名山大川,但它无法告诉你哪里的风景最适合你。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工具,但绝不应该是你做决定的唯一标准。

所以,如果你的学校排名升了,恭喜你,把它当成锦上添花,自信地去拥抱你的选择。如果你的学校排名降了,也别慌,它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真正决定你未来高度的,不是学校的排名,而是你在那几年里学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别让排名绑架了你的梦想。选你所爱,爱你所选,然后在那片属于你的天地里,尽情发光发热吧!这趟留学旅程,最美的风景,永远是你自己创造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02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