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花冤枉钱!我的平民留美省钱攻略

puppy

每个月看着银行账单都心头一紧?感觉钱还没怎么花就没了?别慌,我懂你!这篇攻略就是写给咱们这种普通家庭的留学生看的,满满的都是我亲身踩坑总结出的省钱干货。从几十刀的话费套餐怎么选,到几百刀的二手教材怎么淘,再到超市购物如何薅羊毛,甚至连免费的娱乐活动我都给你扒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不当冤大头,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咱们的留学生活过得舒心又体面。快来看看吧,保证能帮你省下一大笔!

小编悄悄话
这篇攻略的核心思想是:省钱 ≠ 降低生活品质。咱们的目标不是天天吃土,而是把钱花得更聪明,用有限的预算,过上更有趣、更体面的留学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别花冤枉钱!我的平民留美省钱攻略

刚来美国第一个月,我过得那叫一个“潇洒”。下了飞机直奔AT&T办了最贵的无限流量套餐,说是信号最好;开学前在学校书店刷卡买下所有“全新”教材,摞起来比砖头还沉;每天中午都和同学在外面下馆子,觉得这才是“融入当地生活”。

月底,我点开银行APP,看着那个刺眼的账单数字,心跳漏了半拍。那个月我花了快3000刀,这还没算房租!明明感觉自己啥也没买,钱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那个晚上,我对着手机屏幕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小声说:“爸,我……钱可能不太够了。”

电话那头我爸没说啥,就说知道了,明天给我打钱。但我能听出他声音里的疲惫。挂了电话,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父母把我们送出来读书,已经掏空了家底,我怎么能这么心安理得地挥霍呢?

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研究怎么在美国“抠门”。我不是要过苦行僧的日子,我只是想停止当那个“冤大头”。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从一个花钱无度的月光族,变成了一个能用一半预算过得同样开心的“省钱小能手”。这篇攻略,就是我用无数张账单和踩过的坑换来的血泪经验,希望能帮到和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的你。

一、通讯费:每月省下一顿大餐钱

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落地第一件事就是去办手机卡。机场里、学校附近,AT&T、T-Mobile、Verizon的门店最大最显眼,销售人员笑脸相迎,热情地给你推荐各种“无限流量”套餐,动辄六七十刀一个月。你一听,觉得好像也还行,毕竟是“三大运营商”,靠谱。就这样,你每个月都在不知不觉中,多花了一顿日式烤肉的钱。

醒醒!在美国办手机卡,千万别只盯着这三家!一定要认识一个神奇的存在——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中文名叫“虚拟运营商”。

这些公司自己没有信号基站,它们从AT&T、T-Mobile、Verizon那里“批发”网络,然后再卖给我们。因为省去了巨额的基建和门店成本,它们的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信号质量?只要你选对了对应的网络(比如你这里Verizon信号好,就选一个用Verizon网络的MVNO),体验和主品牌几乎没差别。

下面点名几个我亲自用过或者身边朋友口碑爆棚的MVNO:

1. Mint Mobile (薄荷移动)

这是我目前在用的,人称“死侍”的扮演者瑞安·雷诺兹投资的公司,广告打得铺天盖地。它用的是T-Mobile的网络,在城市里信号基本没问题。它的模式是买得越久越便宜,新用户有超值的体验价。

举个例子,现在新用户套餐是每月15刀,可以享受三个月的5G/4G高速流量(每月5GB)。三个月后,如果你一次性续订一年,依然可以维持15刀一个月的价格。一年下来话费才180刀!就算你流量用得多,选个15GB的套餐,一年也才240刀。对比一下AT&T一个月70刀,一年840刀的套餐,这里面省下的660刀,够你买一张回国探亲的淡季机票了!

怎么办理?超级简单。去官网或者Amazon买张SIM卡,寄到家自己插卡激活,全程不到十分钟。原来的手机号也可以轻松转过来。

2. Visible

Visible是Verizon的亲儿子,所以它用的是全美公认覆盖最好的Verizon网络。如果你住在比较村的地方,或者经常去国家公园玩,选它准没错。Visible的套餐简单粗暴,就两种:一种是25刀/月的无限流量套餐,另一种是45刀/月的Visible+,多了国际通话和更快的5G网络。

对我们大部分留学生来说,25刀的套餐就完全够用了!无限流量,还包括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无限通话和短信。以前它有个“Party Pay”功能,需要找人组队才能拿到最低价,现在不用了,一个人直接就是25刀。这个价格能用上Verizon的无限流量,性价比简直逆天。

3. 其他选择

除了这两家,还有很多不错的选择。比如US Mobile,可以自己选T-Mobile或者Verizon的网络,套餐非常灵活,可以自定义你需要多少通话和流量。还有Tello,价格便宜到几刀一个月,适合电话不多、主要用Wi-Fi的同学。

总之,别再傻乎乎地给三大运营商交“智商税”了。花几分钟研究一下这些MVNO,动动手指换张卡,每年就能实实在在地省下几百刀。这钱,拿去吃点好的、买件喜欢的衣服,不香吗?

二、书本费:几百刀的教科书,再也不见!

开学前,你拿到教授发的Syllabus(课程大纲),上面列着一长串“Required Textbooks”(必读教材)。你兴冲冲地跑到学校书店,找到书架,翻开一本,看到标价$289.99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是的,你没看错,在美国,一本教科书卖到两三百刀是家常便饭。如果一学期要上四五门课,光买书就能让你花掉上千刀。

记住,除非教授明确要求必须买带“Access Code”(在线作业访问码)的全新版本,否则,永远不要在学校书店买新书!

策略一:租!(Rent)

很多书你也就用一个学期,考完试就再也不会翻开。租书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学期结束把书寄回去就行,非常方便。

推荐网站:CheggAmazon Rentals。Chegg是美国大学生租书的首选,书库非常全。同一本$289.99的经济学教材,在Chegg上租一个学期可能只需要$49.99。亚马逊也提供租书服务,可以和Chegg比比价。你只需要在网站上输入书的ISBN码(一串独特的数字,在书的背面条形码那里),就能找到对应的书并查看租金。

策略二:买二手的!(Buy Used)

如果你想在书上做笔记,或者觉得这本书以后可能还用得上,那就买二手的。价格通常是新书的三到五折。

首选平台当然还是Amazon。在商品页面选择“Used”版本,能看到很多不同卖家出售的二手书,还可以根据成色(Like New, Very Good, Good)来选择。

还有一个宝藏网站叫 AbeBooks。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二手书和稀有书交易平台。这里最大的惊喜是你能找到“International Edition”(国际版)的教材。国际版是出版商在其他国家(比如印度、新加坡)发行的版本,内容和美国版一模一样,最多就是封面不同,纸张薄一点。但价格,可能是美国版的零头!我曾经花30刀买到过一本在美国卖200多刀的国际版统计学教材,简直跟白捡一样。

别忘了咱们留学生自己的圈子。开学前多留意一下学校的中国学生微信群、Facebook Group,经常有学长学姐在出自己用过的二手书,价格好商量,还能顺便认识一下前辈,请教选课经验,一举两得。

策略三:电子版和免费资源

问问教授,这门课是否可以用电子版教材。有时候教授自己就会提供PDF,或者学校图书馆购买了数据库,你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或下载。一定要去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搜一搜,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这个福利。

至于网络上的一些“免费”PDF资源,比如在Google搜索书名+“filetype:pdf”,或者去一些知名的数字图书馆网站……这个嘛,你懂的。虽然存在版权风险,但确实是很多学生(包括美国本地学生)省钱的无奈之举。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

三、伙食费:告别顿顿速食,吃得好还省钱

“民以食为天”,吃是留学生活中最大的一笔开销之一。如果你每天都在外面吃,哪怕是快餐,一天下来也要三四十刀,一个月就是一千多刀。学校的Meal Plan(食堂套餐)看起来方便,但价格昂贵,而且饭菜质量……一言难尽。

想要吃得好又省钱,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做饭!

别怕,不需要你厨艺多高超,学会西红柿炒鸡蛋、可乐鸡翅这几样硬菜,就足以让你过得有滋有味了。省钱的关键在于,你要知道去哪里买菜,以及怎么买。

美国超市鄙视链,你得懂:

  • 贵妇/中产专区:Whole Foods, Erewhon。有机、健康、环境好,但价格也是真的贵。除非你对某种特定有机食材有执念,或者想去感受一下气氛,日常采购请绕道而行。
  • 主流/中端选择:Kroger, Safeway, Trader Joe's。这是大部分美国中产家庭的选择。Kroger和Safeway是传统大超市,品类齐全,一定要办它们的免费会员卡,每周都会有大量会员折扣商品。Trader Joe's(国内人称“缺德舅”)是我的最爱,有很多独家的半成品和零食,价格公道,品质不错。
  • 平民/省钱天堂:Walmart, ALDI, Costco, 以及各类亚洲超市。
    • Walmart:价格屠夫,东西最全,从食品到生活用品一站式搞定。虽然购物环境一般,但看在价格的份上,我愿意!
    • ALDI:德国廉价超市,店面不大,很多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它的蔬菜、牛奶、鸡蛋、面包便宜到让人难以置信。去ALDI购物记得自己带购物袋,还要准备一个25美分的硬币来解锁购物车(还车时会退还)。
    • Costco:仓储式超市,适合跟室友一起办张会员卡去采购。所有东西都是巨大份的家庭装,比如一打的牛角包、几公斤的鸡胸肉。分摊下来单价非常划算。
    • 亚洲超市 (H Mart, 99 Ranch大华, Weee!):这里才是我们中国胃的归宿!各种调味料、蔬菜、速冻水饺、火锅底料,应有尽有,价格比美国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太多。想家了就去逛逛亚超,保证能治愈你。

超市薅羊毛秘籍:

1. 下载超市APP和返利APP:在去超市前,花五分钟打开Kroger或者Safeway的APP,看看这周有什么“Digital Coupons”(电子优惠券),直接加载到你的会员卡里。结账时,优惠会自动应用。另外,一定要下载返利APP,比如IbottaFetch Rewards。购物后,对着小票拍张照上传,就能获得积分或者现金返利。虽然每次不多,但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能省出几杯奶茶钱。

2. 拥抱“Store Brands”(自有品牌):每个超市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Walmart的“Great Value”,Kroger的“Simple Truth”。这些商品通常和那些大牌商品在同一个工厂生产,质量差不多,但因为没有广告和品牌溢价,价格要便宜30%甚至更多。下次买牛奶、麦片、意面酱的时候,不妨试试自有品牌,你会发现新大陆。

3. 学会“Meal Prep”(备餐):每周日花两三个小时,集中把下一周要吃的主要食材处理好。比如烤一大盘鸡胸肉,煮好藜麦饭,把蔬菜洗好切好。分装在保鲜盒里放进冰箱。这样周一到周五,你每天下课回来只需要简单加热组合一下,十分钟就能吃上健康美味的饭菜,彻底杜绝因为懒得做饭而点外卖的念头。

四、购物娱乐:不花钱也能很快乐

留学生活不只有学习和做饭,社交、购物、娱乐同样重要。但这不意味着你需要花大钱。利用好你的学生身份,以及身边的免费资源,你完全可以玩得很嗨。

学生折扣,不用就是血亏!

你的学生邮箱(.edu结尾的那个)是座金矿!

  • 购物折扣平台:立刻注册 UNiDAYSStudent Beans。这两个网站/APP聚合了上百个品牌的学生折扣,从苹果、戴尔到Nike、ASOS,买之前搜一下,轻松打个九折。
  • 电子产品:买苹果产品一定要走Apple Education Store(教育商店),Mac和iPad常年有优惠,开学季还经常送耳机。Best Buy也有专门的学生折扣页面。
  • 流媒体订阅:Amazon Prime Student有长达6个月的免费试用期,之后半价,享受两天免费快递和海量电影剧集。Spotify的学生套餐仅需$5.99/月,还捆绑赠送Hulu和Showtime的会员,简直是白给!
  • 出行: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Amtrak火车,甚至一些航空公司,都提供学生折扣,买票时记得问一句“Do you offer a student discount?”。

二手市场,淘出生活小确幸

刚到美国,需要置办家具、厨具等生活用品,千万别去买全新的。打开Facebook MarketplaceOfferUp,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很多毕业生或者要搬家的人会低价甩卖家里的东西,一张几乎全新的书桌可能只要20刀,一套锅碗瓢盆10刀就能拿下。多刷刷,耐心点,用不到300刀你就能把一个空荡荡的公寓布置得温馨又舒适。

喜欢淘衣服的话,可以去Goodwill或者The Salvation Army这样的慈善二手店。里面藏着很多宝藏,花几刀就能买到一件质量很好的复古毛衣或者牛仔裤,环保又独特。

免费的快乐,才是最香的

谁说玩乐一定要花钱?

  • 挖掘校园资源:你的学费里已经包含了这些!学校体育馆免费用,图书馆有看不完的电影和书,学生会(Student Union)每周都会组织免费的电影放映会、音乐会、讲座,还有免费的披萨和可乐。多看看学校主页的活动日历,保证你的周末比花钱出去玩还要精彩。
  • 拥抱大自然:美国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周边的国家公园或州立公园徒步(Hiking),在湖边野餐,这些都是几乎零成本的顶级享受。
  • 探索城市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博物馆都会有“Free Museum Day”(免费开放日)或者“Pay what you wish”(随心付费)的时段。去当地城市的官网或者在Eventbrite这样的网站上搜索“free events”,你会发现数不清的免费社区音乐节、露天电影、艺术展览。

说了这么多,其实省钱的道道还有很多很多。但核心就一条:多花一点心思,少花很多冤枉钱。

在美国留学,省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它不代表你过得苦哈哈,反而意味着你开始学会独立,学会规划,学会如何用智慧和创意去经营自己的生活。这种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远比刷爆信用卡带来的短暂快感要踏实得多。

我们漂洋过海,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理财和省钱,就是这门“生活课”里最重要的一章。

希望这些碎碎念能帮到你。加油,朋友!在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01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