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堂里上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嘿,刚来留学的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的教室竟然会是一座宏伟的大教堂?一开始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新奇又有点忐忑:难道每天都得祷告唱圣歌?氛围会不会特别严肃?其实真实体验比想象中酷多了!想象一下,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下奋笔疾书地赶due,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回廊里背单词,考试周直接把主礼拜堂变成“哈利波特同款”自习室… 这不仅仅是换个地方上课那么简单,那种神圣与学术交织的奇妙氛围,真的会成为留学记忆里最特别的一笔。想知道更多好玩的故事和真实感受吗?快来看看吧!

在教堂里上学 · 迷思大破解 & 小贴士
迷思1:必须是信徒才能进?
完全不是!大学里的教堂通常对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开放,无论你的信仰背景如何。它首先是一个服务于社区的校园空间。
迷思2:进去就得祷告,氛围超严肃?
你想多啦!除了固定的礼拜时间,大部分时候它就是一个安静、壮观的公共空间。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豪华版”图书馆或安静的思考角落。
迷思3:不能说话,不能拍照?
基本礼仪还是要有的,就像在图书馆一样。不大声喧哗是必须的。至于拍照,大部分教堂是允许的,但记得关闭闪光灯,尤其是在有人祈祷或举行活动时。最好留意一下门口的规定。
小贴士:一定要留意开放时间!教堂有自己的“作息表”,可能会因为婚礼、音乐会、礼拜活动等暂时关闭。去之前最好在学校官网查一下当天的日程。

在教堂里上学是种什么体验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一个和你一样在异国他乡赶过无数 due 的留学生。

还记得我刚到英国的第一周,拿着课表一脸懵圈地找教室。当我按着地图,穿过古老的庭院,最终停在一扇巨大的、雕刻着天使浮雕的橡木门前时,我彻底傻眼了。地图上的定位点清清楚楚地显示“就是这里”,可门楣上刻着的字是“University Chapel”(大学礼拜堂)。

我的第一反应是:完了,走错了。第二反应是:难道我这门“中世纪史”的课,真的要在教堂里上?我犹豫着推开那扇沉重的门,吱呀一声,阳光透过高处的彩色玻璃花窗洒进来,化成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光柱,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古旧的木头和线香混合的味道。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电影片场。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幻?但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这却是在真实不过的日常。今天,我就想和你们好好聊聊,在教堂里上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抬头见穹顶,低头写代码”——冲击感拉满的日常

咱们先说说最直观的感受:视觉冲击。在国内,我们的教室大多是方方正正、窗明几净的,追求的是实用和效率。但当你把学习场景切换到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教堂时,那种感觉完全不同。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正为了一个 group project 焦头烂额,和组员们围坐在一张长桌旁,人手一台 MacBook Pro,屏幕上是复杂的代码和数据模型。但当你敲累了键盘,一抬头,看到的不是白色的天花板和日光灯,而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穹顶,上面绘制着精美的宗教壁画,阳光从两侧巨大的彩色玻璃窗透进来,把圣经故事的图案投射在你们的键盘上。这种现代科技与古老神圣的奇妙碰撞,真的会让你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魔幻感。

我朋友在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读书,他们学校的 Maughan Library 本身就是一个由旧公共档案馆改建的哥特式建筑,里面那个圆形的阅览室,感觉就像魔法部的中庭。而 KCL 的主校区里,就有一座建于1831年的学院礼拜堂(King's College London Chapel)。它不只是个摆设,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了学生生活。我朋友说,期末周的时候,图书馆人满为患,他们就会抱着电脑跑到礼拜堂里找个角落自习。在雕刻着复杂花纹的木质长椅上赶论文,耳边偶尔传来管风琴的练习声,那种感觉,他说,“写不写得进去另说,但仪式感绝对是拉满了。”

这种体验不是个例。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教堂或礼拜堂都是校园的物理和精神中心。比如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主楼,那个标志性的哥特式建筑,里面的 Bute Hall 简直就是教堂的翻版,高大的拱顶和华丽的窗户,让每一场考试都变得像是一种加冕仪式。根据格拉斯哥大学的数据,每年有超过8000名学生在这里参加毕业典礼,可以说是每个格大学子求学生涯的终极见证地。

所以,在教堂里学习的第一重体验,就是这种环境带来的“神圣感”和“非日常感”。它让你觉得,学习这件事,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枯燥,甚至带上了一点点史诗般的色彩。

破除迷思:这里不是“闲人免进”的禁地

聊到教堂,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可能会有点犯怵,心里嘀咕:“我一个无神论者,进去会不会不合适?”“里面规矩是不是特别多?会不会有人拉着我传教?”

来,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打打气:完全不用担心!大学里的教堂,虽然保留了其宗教功能,但更多时候,它扮演的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多功能的校园空间。它欢迎每一个需要片刻安宁、一个学习角落、或是一场听觉盛宴的学生,无论你的文化背景和信仰是什么。

就拿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和杜伦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的关系来说吧,这可能是全英国大学与教堂结合得最紧密的例子了。杜伦大教堂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哈利·波特电影里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取景地之一(麦格教授的变形课教室就在这里拍的!)。对于杜伦的学生来说,这座教堂就是他们的“后花园”和“礼堂”。

每年,杜伦大学的入学和毕业典礼都在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大教堂里举行。想象一下,你穿着学士袍,走过哈利·波特走过的回廊,在唱诗班的天籁之音中从校长手里接过毕业证书,那场面得有多震撼?根据杜伦大学的统计,每年夏季和冬季的毕业典礼周,有超过5000名毕业生和他们的家人会在这里共同庆祝。这里承载的是学术的荣耀,而非宗教的布道。

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地方也极其“接地气”。你确实不能在里面开派对或者吃火锅,但基本的学习、静坐、参观都是完全被允许的。大部分时候,你会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长椅上,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用笔记本电脑,有的只是戴着耳机发呆。工作人员和牧师们(如果有的话)都非常友好,他们理解这是大学的一部分,不会对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里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和压抑,反而有一种独特的包容和平静。

所以,别再把教堂当成一个神秘的禁区了。它只是一个更古老、更华丽、更安静的校园建筑而已。推开门,你会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宝藏学习地。

期末变身“霍格沃茨自习室”,学霸和学渣的共同庇护所

如果说平时去教堂自习还带有点“体验派”的小情调,那么到了期末考试周(Exam Season),这里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整个学校最抢手的“圣地”,堪称现实版的“霍格沃茨有求必应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常规的图书馆到了这个时候,绝对是“一位难求”。早上八点开门,七点半门口就排起长队,进去晚了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那种紧张、焦虑的氛围,让人压力倍增。而教堂,以其巨大的空间、充足的座位和天然的静谧气场,成为了完美的“备胎”——不,应该是“首选”!

我亲身经历过剑桥大学的期末。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小教堂,比如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那座宏伟到可以作为剑桥地标的礼拜堂。虽然游客需要买票才能进入,但学生凭学生卡就可以自由出入。期末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学生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坐在礼拜堂里一待就是一天。彩色玻璃过滤后的光线柔和而不刺眼,高高的穹顶吸收了所有的杂音,只剩下翻书声和敲击键盘的微弱声响。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你觉得内心无比平静,学习效率都好像提高了。

这种“庇护所”的感觉,在牛津和剑桥这种学院制的大学里尤其明显。每个学院的学生都把自己的教堂当成家的一部分。考试前去教堂里坐一会儿,不一定是为了祈祷能过科,更多的是为了在那个神圣而安静的环境里,把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和力量。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作用,仿佛在告诉自己:“在这么有历史感的地方复习,我不能给前人丢脸啊!”

更有趣的是,有些大学甚至会直接把教堂或是有着教堂风格的大厅用作考场。比如前文提到的格拉斯哥大学Bute Hall。在这种地方考试,压力和动力并存。你坐在几百个考生中间,头顶是精美的木梁和吊灯,四周是庄严的石柱,监考老师走在地板上的脚步声都有回响。答题的时候,感觉自己不像在考试,而是在参与一项古老的仪式。这种独特的体验,绝对会成为你留学记忆里又好笑又难忘的一笔。

不只是学习:免费音乐会和社交活动的隐藏福利

当然,在教堂里上学,体验绝不仅仅是“换个地方自习”这么简单。它还意味着你拥有了一张免费的、顶级的文化生活入场券。

很多大学的教堂都有世界一流的唱诗班和管风琴。它们会定期举办免费的午间音乐会(Lunchtime Concert)或晚祷(Evensong)。这对于预算有限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利。你可以在赶 due 的间隙,溜达到教堂里,找个位子坐下,花半个小时欣赏一场高水平的古典音乐表演。巴赫的管风琴曲在巨大的空间里回荡,或者唱诗班空灵的和声飘荡在空中,那一刻,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唱诗班(The Choir of King's College, Cambridge)就是世界闻名的。他们每年平安夜的“九篇读经与颂歌节”(A Festival of Nine Lessons and Carols)会通过BBC向全球直播,这个传统从1928年就开始了,是无数英国家庭圣诞节的固定节目。作为剑桥的学生,你却有机会亲临现场,或者在平日里就听到他们的排练。这种文化浸润,是你在任何音乐厅里花钱都买不到的。

除了音乐会,教堂还是各种社团活动、讲座、甚至艺术展览的举办地。我曾经就在一个教堂里看过一个现代艺术装置展,巨大的金属雕塑和古老的圣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非常发人深省。学校的古典音乐社、戏剧社也常常会利用教堂的天然声场和舞台感进行表演。

这些活动,让你有机会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空间,也让你更容易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区生活。它不再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不同人群的文化枢纽。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如果你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千万别因为一丝犹豫和不了解就错过它。

大胆地推开那扇门吧。进去看看,坐一坐,感受一下那里的光线和空气。你不需要懂建筑,也不需要有信仰,你只需要带上一颗开放和好奇的心。

去试试在彩色玻璃下读一首诗,或者在几百年的石凳上构思你的毕业论文。累了就放下书,听一场免费的管风琴音乐会。你会发现,这个地方给你的,远比一个安静的座位要多得多。它给你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一种和历史对话的奇妙感觉。

留学生活不只是上课、赶 due 和旅行,它更是由这些独一无二的、微小的日常体验构成的。而在教堂里上学的这段经历,毫无疑问,会成为你整个故事里,最闪闪发光的那一页。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5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