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课前必看TIPS |
|---|
| 1. 提前在CUSIS用“Validate”功能检查课表,抢课时快人一步,避免时间冲突。 |
| 2. 善用CUHK Course Info、CUHK GE Guide等民间网站查询课程评价,前人经验是最好的“避雷针”。 |
| 3. 毕业要求(Graduation Requirements)一定要自己打开Student Handbook核对!不同学院、专业要求天差地别。 |
| 4. 热门GE课通常在开抢后30秒内满员,手速、网速和Plan B同样重要! |
还记得我大一第一次选课的那个晚上吗?坐标凌晨12点59分,我坐在宿舍书桌前,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的CUSIS界面,右手紧握鼠标,手心全是汗,感觉心跳比背景音里的Dota2击杀声还响。室友在旁边淡定地指挥团战,而我的人生仿佛悬于一线。
“叮”——北京时间凌晨一点整,我以电竞选手般的手速飞快点击“Enroll”,然后……页面华丽丽地转起了圈圈,最后无情地跳出了一个“Error”。等我手忙脚乱地刷新回去,购物车里躺着的“神仙GE课”早已显示“Full”。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大学生涯都灰暗了。望着室友已经搞定收工、开始下一局游戏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难道留学的第一道坎,就是这该死的选课系统吗?
相信我,这种“生死时速”的刺激体验,每个中大人都懂。选课,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你未来一个学期的睡眠质量、GPA和发际线高度。选好了,天天像神仙;选不好,分分钟体验“学术火葬场”。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了拯救像当年一样迷茫的我,也为了让你在选课大战中,成为那个淡定自若的“天选之子”!
第一步:读懂你的“游戏规则”——毕业要求大揭秘
在冲进CUSIS抢课之前,咱们得先冷静下来,搞清楚一件事:你到底需要上些什么课才能毕业?别笑,每年都有马虎的同学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还差一门学院必修或是GE课没上,那种追悔莫及的感觉,可比没抢到课惨烈多了。
中大的本科毕业要求,通常是一个“123学分”大礼包(适用于四年制课程)。这个大礼包被分成了好几个小模块,你必须把每个模块都集齐,才能召唤神龙……哦不,是召唤毕业证。咱们来拆解一下:
1. 专业要求 (Major Requirements): 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占据了学分的大头,一般在60-80学分不等。比如商学院的同学,就得修满像会计、经济、市场学等一系列核心课程。这些课没得商量,必须上!
2. 学院要求 (Faculty Package): 有些学院会额外要求学生修几门本学院的基础课,作为专业的补充。比如工程学院可能会要求所有学生上一些编程或微积分的入门课,大约9个学分左右。
3. 大学核心要求 (University Core Requirements): 这是所有中大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通识部分,目的是让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文课 (6学分): 通常是CHLT1100这类课程,帮你提升学术中文写作和思辨能力。别以为母语是中文就掉以轻心,它的workload可不小。
英文课 (8学分): 从ELTU1001开始,分等级进行学术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是你在大学写paper、做presentation的基础。
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GE): 这部分比较复杂,分为GE Foundation(UGFH1000《与人文对话》和UGFN1000《与自然对话》,共6学分)和University GE(9学分)。University GE又需要你在四个范畴(Area A, B, C, D)里至少选择三类来修读。这块是选课的“主战场”,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讲的“宝藏挖掘地”。
体育课 (PE, 2学分): 别忘了你还需要修两门不计GPA但必须pass的体育课。从射箭、攀岩到瑜伽、游泳,种类繁多,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热门体育课,比如击剑,也是秒没!
IT基础 (1学分): 通常通过一个在线测试(ITSC proficiency test)就能搞定,早考早轻松。
怎么查自己的具体要求?
答应我,别再只听学长学姐的“据说”了。最权威的答案永远在两个地方:第一是你的《本科生手册》(Student Handbook),第二是CUSIS系统里的“Academic Advisement Report”。这个报告会清晰地告诉你,你已经完成了哪些要求,还差哪些,像一个为你量身定制的毕业进度条。每个学期选课前都去刷一下,绝对不会错!
第二步:玩转CUSIS系统,从入门到精通
CUSIS,全称是“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信息系统”,它将是你未来几年爱恨交加的伙伴。界面看起来有点复古,但功能却很强大。让我们像打游戏一样,熟悉一下它的核心“按键”。
- 搜课功能 (Search for Classes): 这是你的“武器库”。你可以根据课程代码(如UGEC2530)、科目(如Sociology)、授课语言等多种条件筛选课程。最有用的是“Additional Search Criteria”里的“Course Attribute”,你可以直接筛选出属于GE范畴A、B、C、D的课程,一目了然。
- 购物车 (Shopping Cart): 这绝对是CUSIS最伟大的发明!在正式选课开始前的一到两周,你就可以把心仪的课程像在淘宝购物一样,先“加入购物车”。注意,这不代表你选上了,只是一个预选列表。
- 验证功能 (Validate): 把课加入购物车后,一定要点一下这个“Validate”按钮!系统会自动帮你检查这些课程之间有没有时间冲突、你是否满足先修课程要求(prerequisite)等等。如果你的课表有问题,它会明确提示你“Error”。提前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抢课当天的手忙脚乱。
- 注册 (Enroll): 决战时刻的“攻击键”。到了选课时间点,立刻进入你的Shopping Cart,勾选你已经validate好的课程,点击“Enroll”。成败在此一举!
- 交换与增删 (Swap & Add/Drop): 抢课失败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在开学后的头两周是“Add/Drop Period”(加退选期)。你可以用“Swap”功能,在保证自己有课上的前提下,尝试交换到更心仪的课程。也可以直接“Drop”掉不满意的课,再“Add”新的。这个阶段是博弈和捡漏的黄金时期。
- 候补名单 (Waitlist): 如果一门课满了,但它提供了Waitlist功能,赶紧把自己加进去!当有人Drop这门课时,系统会按照Waitlist的顺序自动帮你注册。根据经验,排在Waitlist前10%的位置,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三步:精准“排雷”,和GPA刺客说拜拜
江湖上流传着各种“killer课”的传说。这些课,要么是教授给分奇低,要么是workload大到让你怀疑人生,堪称“GPA刺客”。如何识别并避开它们呢?
1. 学会“读”课纲 (Syllabus): 在CUSIS里通常能找到课程大纲的链接。花五分钟读一下,重点关注“Assessment”(考核方式)。如果一门课的成绩是“100% Final Exam”,那意味着一考定生死,压力巨大,慎选。如果考核方式很多元,比如有课堂参与分(participation)、小组报告(group project)、期中考(mid-term)和期末论文(final paper),那你的得分点就比较分散,容错率更高。
2. 寻找“民间情报网”: 学校官方不会告诉你哪门课是killer,但学生们会!一些非官方渠道是你的最佳情报来源:
CUHK Course Info / Grader.info: 这些是学生自发建立的课程评价网站。虽然信息可能有点旧,但可以看到往届学生对课程内容、难度、教授风格和给分的匿名评价,非常有参考价值。
社交媒体和论坛: Facebook上的“CUHK Secrets”主页、内地学生常用的微信群、香港本地学生逛的LIHKG论坛,都是获取“内幕消息”的好地方。你可以搜一下课程代码,看看大家的讨论。
直系学长学姐: 这是最靠谱的情报来源!找个时间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吃顿饭,虚心请教一下。他们能给你最真实、最具体的建议,比如“某某教授上课很有趣但给分很紧”,或者“那门课听起来水,但每周reading有50页”。
真实案例: 比如通识课里大名鼎鼎的UGED2111《死亡与生命意义》,由哲学系的老师授课。这门课常年爆满,因为主题深刻,能引发很多思考。但同时,它也是公认的“killer”,workload巨大,需要阅读大量哲学文献,写出来的东西要求逻辑严谨,想拿A range(A-及以上)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如果你只是想轻松拿个GE学分,那它可能就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第四步:挖掘宝藏“神仙课”,让GPA原地起飞!
有“killer课”就有“神仙课”(俗称“好grade课”)。这些课通常内容有趣、workload合理、老师给分慷慨,是调节课表、提升GPA的利器。GE课是“神仙课”最集中的领域,下面就给大家私心推荐几门广受好评的宝藏GE课。
范畴A (中华文化传承): UGEA2150 - Introduction to Kunqu Opera (昆曲之美)
这门课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老师会带你欣赏经典的昆曲选段,讲解背后的故事和美学。考核方式通常是写几篇观后感和一份期末报告,没有考试!上课就像看表演,轻松有趣,而且老师给分普遍不错,只要你认真写,B range(B-到B+)是基本盘。
范畴B (文化与价值): UGEB2360 - Film and Hong Kong Culture (电影与香港文化)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这门课就是为你准备的。课程会通过分析经典的香港电影(比如王家卫、周星驰的作品),来探讨香港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认同。考核方式灵活,可能有影评、小组presentation等。能一边看电影一边拿学分,何乐而不为?
范畴C (社会与政经): UGEC2530 - Gender in Asia (亚洲社会中的性别议题)
这门课的讨论氛围非常好,话题贴近生活,比如流行文化中的性别刻画、家庭结构的变化等。老师通常非常鼓励学生发言,课堂参与分占比较高。如果你喜欢思考社会问题,又乐于表达,这门课会让你收获满满,成绩单也不会让你失望。
范畴D (自然、科学与科技): UGED1810 - Our Earth (我们的地球)
这是一门为文科生设计的“友好型”理科GE。内容涉及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比如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不会有复杂的计算和公式。考核通常是几次小测验加一个期末考,内容都来自PPT,只要认真复习,拿高分并不难。对于害怕理科但又必须修一个Area D的同学来说,这绝对是救星。
友情提示: “神仙课”之所以是神仙,就是因为抢的人太多了!这些课往往在选课系统开放后的30秒内就会满员。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放在你的Plan A里,并且准备好Plan B和Plan C。
第五步:终极抢课技巧,手速不够策略来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了抢课那天,除了祈祷网速给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提高成功率呢?
1. 提前演练,肌肉记忆: 在选课前,反复在CUSIS里模拟操作流程:登录 -> Student Center -> Shopping Cart -> 勾选 -> Enroll。让这一系列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关键时刻能为你节省宝贵的几秒钟。
2. 多设备+多浏览器大法: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玄学”技巧。同时用电脑的Chrome和Edge浏览器,再加上iPad的Safari,都登录好CUSIS界面。一个卡了,立刻换另一个。虽然不保证100%有效,但能增加一点心理安慰和机会。
3. 备好课程代码“小抄”: 把你Plan A、B、C所有课程的5位数代码,按优先级顺序整理在一个txt文档里。如果通过购物车enroll失败,可以直接用“Add”功能,复制粘贴课程代码来添加,速度比搜索快得多。
4. 抓住Add/Drop的“黄金捡漏期”: 就像前面说的,开学后两周是你的“复活赛”。很多人会在第一周试听后drop课。我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在Add/Drop期的某个凌晨三点,刷到了那门传说中的“昆曲之美”,因为当时正好有个人退课。所以,别放弃,多刷刷,奇迹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发生。
选课这件事,说到底,是一场信息战、策略战,外加一点点运气的结合。就算你没有抢到所有最理想的课,也不要太沮丧。大学的魅力就在于,有时一门意料之外的“killer课”,反而会让你遇到最敬佩的教授,学到最硬核的知识;一门看似普通的课,可能会让你结识到一辈子的挚友。
所以,做足准备,放平心态。选课不过是大学旅程的开始,真正精彩的,是你在每一堂课里投入的时间和思考。好了,攻略就到这里,快去准备你的完美课表吧!祝你新学期,门门好grade,快乐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