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专业避坑指南针 |
|---|
1. 别只盯着排名看:东大再好,不喜欢的专业也能让你度日如年。学校的光环是暂时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跟你一辈子的。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的动力:四年甚至更长的学习生涯,如果没有热爱,真的很难坚持下来。别让你的留学生活变成一场漫长的煎熬。 3. 就业是道坎,早规划早轻松: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是现实,哪些行业缺人,哪些专业好找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别等到毕业了才发现专业和市场脱节。 4. 想清楚未来在哪:留在日本?回国发展?还是继续深造?不同的路,适合的专业完全不同。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路径的宽窄。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最近后台收到好多私信,发现大家最纠结的问题,除了“老师,我这个条件能申东大吗?”就是“早稻田和庆应,到底哪个更好?”
每次看到这些问题,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两个朋友的身影,我们叫他们小A和小C吧。
小A是我们那届留学生里的“神”,考上了无数人挤破头都想进的东京大学,读的是听起来就高大上的“比较文化思想”专业。开学那天,我们都羡慕得不行,感觉他的人生已经按下了快进键,前途一片光明。可谁知道呢?毕业季来临,当大家都在参加企业说明会、疯狂投简历的时候,小A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他的专业非常理论化,对口的岗位除了大学研究员,几乎没有。去面试普通企业的综合职,面试官总会问:“你的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到我们公司业务中?”小A每次都答得磕磕巴巴。最后,顶着东大的光环,他找了份和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每天做着重复的事务性劳动,眼里的光慢慢就没了。
再说小C,他当年考上的,是一所叫“千叶工业大学”的学校。说实话,在国内,这所学校的名字可能没几个人听过。他选的专业是“情报科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T。小C说,他就喜欢捣鼓电脑,写代码让他有成就感。大学四年,他过得特别充实,参加各种项目,还和同学一起开发小游戏。大三下学期,好几家知名的IT公司就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还没毕业,他就手握三个内定,薪资待遇都相当不错。现在,他在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做程序员,每天虽然也加班,但聊起工作,眼睛里是真有光。
讲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不是说名校不好,也不是说文科专业就找不到工作。我只是想跟你掏心窝地聊聊一个可能比“冲刺名校”更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选专业。
一张名校的毕业证,确实能让你在求职的起点上,比别人多一块敲门砖。但真正决定你未来几年学习开不开心,毕业后能不能在日本扎下根,甚至回国后有没有竞争力的,是你选择的那个专业。
别急着去查大学排名了,先坐下来,咱们一起把这件事捋清楚。
你的“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你可能会觉得,“喜欢”这个词太空泛了。为了好就业,为了父母的期望,牺牲一点个人兴趣又算什么?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小看“不喜欢”的杀伤力了。
大学学习不是高中,不再是老师追着你喂饭。尤其是在日本,大学教育非常强调自主性。一门专业,意味着你未来四年要面对无数该领域的专业书籍、论文、发表和课题。如果你对它没有一丁点兴趣,只是为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或者“看起来”不错的前景去学,那你的留学生活很可能会变成一场漫长的折磨。
我认识一个学妹,她爸妈觉得学会计是“铁饭碗”,她也就稀里糊涂地进了商学部。结果,每天对着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她头都大了。身边的日本同学都在积极参加ゼミ(研究会),讨论企业案例,她却一点也提不起劲,上课像听天书,考试全靠死记硬背。最后,因为精神压力太大,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倾向,不得不休学回国调整。
这绝不是个例。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项调查曾指出,大学生产生退学念头的理由中,“专业不合适”常年位居前列。你漂洋过海,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不是为了来受罪的。找到一个能让你愿意主动去钻研、去探索的领域,比什么都重要。
那怎么找到自己的兴趣呢?
别空想。去看看日本大学各个学部的网站,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カリキュラム),看看教授们都在研究什么。你甚至可以去YouTube上找一些日本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比如你对机器人感兴趣,就去看看东北大学工学部的网站;你对动漫产业着迷,就去了解下京都精华大学或者东京工艺大学的课程。当你看到某个课程介绍,眼睛一亮,觉得“哇,这个好有意思,我想学”,那个感觉,就是最好的指引。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生き甲斐”(ikigai),意思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选择一个你热爱的专业,就是寻找你留学生活“生き甲斐”的第一步。它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也能笑着坚持下去。
就业这面“照妖镜”,早看早清醒
当然,光有热爱还不够。我们都是凡人,要考虑吃饭的问题。留学,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投资,我们都希望未来能有好的回报。所以,第二个维度,就是把目光放长远,看看日本的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日本的“少子高龄化”已经不是新闻了,这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哪些领域最缺人?答案非常明确。
第一梯队:IT与信息技术
这是当之无愧的“版本答案”。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9年的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IT人才缺口最大将达到79万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只要你技术过硬,语言过关,根本不愁找工作。从前端开发、后端架构,到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嗷嗷待哺。很多IT公司为了吸引人才,甚至会放宽对日语能力的要求,并且给出的薪资远高于平均水平。我身边学IT的朋友,无论学校名气大小,毕业后基本都进入了乐天、软银、雅虎这样的大手企业,或者是一些高薪的创业公司。
第二梯队:理工科(机械、电气、材料等)
日本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汽车、精密仪器、新材料等领域在全球依然领先。虽然不像IT那么火爆,但这些“硬核”专业的毕业生一直都非常抢手。丰田、索尼、日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工科留学生。这类专业的优势是,技术壁垒高,职业生涯稳定,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值钱。
第三梯队:护理与介护
这个领域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不体面”,但它恰恰是日本社会最真实的“刚需”。日本已经进入超高龄社会,护理人员的缺口是百万级别的。为了吸引外国人从事这个行业,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介护”签证,并且在薪资待遇、永住申请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如果你有服务精神,并且不排斥这份工作,选择福祉类专业,毕业后留在日本可以说是一片坦途。
那么,文科生是不是就没出路了?
当然不是。但挑战确实更大一些。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发布的《令和4年度外国人留学生進路状況調査》,留学生毕业后在日本就业的比例中,专业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加起来占了绝大多数(约85%),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内容,排名第一的是“翻译·口译”,其次是“销售”、“海外业务”。
这说明什么?文科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不是你学的专业知识本身(比如你学的日本史,很少有公司需要),而是你作为外国人所具备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你的日语和英语水平,你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才是你在求职中最大的武器。
所以,如果你想学文科,建议选择那些应用性更强、与商业结合更紧密的专业。比如:
商学/经营学:可以学习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营战略等,知识通用性强。
观光学/酒店管理:随着日本旅游业的复苏,这个领域对中英日三语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国际关系/社会学:可以侧重于东亚研究、跨文化交流等方向,未来可以进入商社、咨询公司或国际NGO。
请记住,选择这些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在大学期间疯狂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且积极参加实习(インターンシップ),积累实战经验,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的终点,决定了你的起点
最后,我们来聊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你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专业选择会清晰很多。
路径一:我想留在日本工作,最好能拿永住。
如果这是你的目标,那么专业的选择就必须和日本的签证政策挂钩。最常见的工作签证是“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它要求你的专业内容和工作内容具有关联性。简单来说,你学机械的,去做机械设计,没问题;你学日语的,去做翻译,也没问题。但如果你学日本文学,想去做程序员,签证官就可能会怀疑你的胜任能力,从而拒签。
这就是为什么理工科,尤其是IT专业,留在日本更容易。因为工作和专业的关联性非常强,岗位需求也大。
此外,日本还有一个“高度人才”签证(高度専門職ビザ),可以让你更快地拿到永久居留权。这是一个积分系统,你的学历、工作年限、年收入、日语能力等都可以换算成积分,达到70分就可以申请。在这个积分表里,理工科博士(博士学位本身就有30分)或者在高科技领域有研究成果的人,会获得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在日本长期发展,选择一个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专业,无疑会让你未来的路走得更顺。
路径二:我计划毕业后回国发展。
如果你打算回国,那就要考虑,在日本学什么,回国后才更有竞争力?
首先,那些日本领先全球,而国内正在奋起直追的领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
动漫、游戏设计:日本的文创产业非常成熟,从IP打造到制作流程,都值得我们学习。回国后,无论是进入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还是自己创业,都有广阔的空间。
设计类专业:无论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还是服装设计,日本的设计美学和匠人精神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无印良品、优衣库的成功,背后是强大的设计理念支撑。学成归国,你的审美和技能会非常吃香。
先进制造业与材料科学:前面提到的日本传统优势项目,国内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很大。
养老产业相关专业:中国也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日本在养老服务、康复医疗、老年福祉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经验,正是国内急需的。
选择这些专业,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这才是你作为海归的核心价值。
路径三:我还想继续读硕士、博士,走学术道路。
如果你是学霸,立志在学术的道路上走下去,那名校的招牌和导师的资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对于这条路来说,专业的选择可以更“纯粹”一些,你可以去追寻那些更理论化、更前沿的学科,比如粒子物理、人类学、哲学等等。这时候,你需要关注的就不是就业率了,而是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在日本甚至全世界的学术地位如何,你想跟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你真正热爱的。
你看,不同的未来规划,对应着完全不同的专业选择逻辑。在递交申请之前,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知道,做出选择很难。你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包围,被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搞得更加混乱,还会受到家人朋友的各种影响。
但请你记住,最终要去读这个专业的人,是你;未来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是你。没有任何人的建议,可以替代你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别让大学排名绑架了你的人生。名校的光环,在你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会开始褪色。而你在大学四年里,因为热爱而主动学习的知识,因为钻研而培养的能力,因为明确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陪你走得更远,也更稳。
去找那个能让你在深夜读论文也觉得兴奋的专业吧,去找那个能让你和别人聊起来滔滔不绝的领域吧。那条路,可能不是最宽的,也不是最多人走的,但它一定,是真正属于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