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硕金融,直通投行的黄金跳板

puppy

还在为挤不进投行圈发愁吗?或许香港的金融硕士,就是你一直在找的那块黄金跳板!想象一下,你的学校就在中环隔壁,下课就能和banker喝杯咖啡聊聊行情,这地理优势简直无敌。这里的课程也超接地气,教你的都是面试官想听的干货,港三的title更是你简历上最亮的星,各大投行校招直接上门。更棒的是,毕业后还有IANG签证帮你无缝衔接找工作,简直是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福利!想知道具体怎么选校、如何准备申请、学长学姐们又有哪些独家求职秘笈吗?快点开文章,我们都给你扒清楚了!

港硕金融求职,核心优势一览

地理位置无敌:学校就在中环“隔壁”,随时参加 networking event,和 banker 喝咖啡不再是梦。

课程内容硬核:教的都是面试官想听的,从估值建模到期权定价,让你秒变“准金融人”。

名校光环加持:港三(港大、科大、中大)的 title 就是你简历上最闪亮的星,是投行 Target School List 上的常客。

IANG 签证福利:毕业后自动获得两年工作签证,给你充足时间在香港找工作,政策友好度爆表。


港硕金融,直通投行的黄金跳板

去年秋招,我的学弟 Alex 快被虐哭了。

他本科是国内一所顶尖 985 的金融系,GPA 3.8/4.0,手握两份券商研究部的实习,GMAT 刷到了 740。这配置,按理说在国内求职圈怎么也算个“小霸王”了吧?可他海投了所有头部投行的暑期实习岗位,结果呢?要么简历石沉大海,要么卡在第一轮的 Video Interview。眼睁睁看着朋友圈里几个背景相似、但去了香港读硕士的同学,轻轻松松就拿到了中环的面试邀请,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晒 J.P. Morgan 的 pre-talk 心得了。

Alex 跑来问我:“学长,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感觉我和他们之间,就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没做错什么,你只是少了一块跳板。这道墙,可能就是深圳河。”

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志在投行的同学都经历过。你可能很优秀,但投行圈的游戏规则就是这么现实,它讲究圈子,讲究出身,讲究“你是不是我触手可及的人才”。而香港的金融硕士,恰恰就是帮你打破这道墙、直接空降到“圈内”的那块最强有力的跳板。

你的学校,就在中环隔壁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下午三点,你在港大上完一节“公司估值”课,教授刚刚讲完一个 LBO 模型的案例。四点钟,你坐上一站地铁,四点十分,你已经出现在了中环的 IFC(国际金融中心)楼下,和一位在高盛工作的校友约了杯咖啡,讨论刚刚发布的财报。

这不是电影,这是港大金融硕士的日常。

地理优势,是港硕最“不讲道理”的王牌。香港大学距离中环仅一站地铁,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虽然远一些,但便捷的交通也让学生能在一小时内抵达核心金融区。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网申者”。各大投行在中环举办的任何一场 info session、行业分享会、校友酒会,你都可以“说走就走”。根据香港金融发展局(FSDC)的统计,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管理着超过 70% 的全球离岸人民币支付。超过 100 家全球顶级银行在这里设有分部。这些机构每年都会举办数百场线上线下的招募和交流活动。身在香港的你,可以轻松地将这些活动排满你的日程表,面对面地和 HR、部门老大建立联系(networking)。

我的朋友 Sarah,在科大读金融硕士时,她有一个 Excel 表,密密麻麻记录了她参加过的每一场活动、和每一位 banker 的谈话要点。毕业前,她已经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三家“九大投行”(Bulge Bracket)的面试机会。她说:“简历上的东西大家都差不多,但你和面试官在某个酒会上聊过一次,他能记住你的脸,这比你多写一段实习经历管用得多。”

这种近在咫尺的优势,是你在北京金融街或者上海陆家嘴都无法比拟的。因为香港的金融圈子更集中,也更开放,它天生就欢迎这种“近距离接触”。

课程超接地气,教你的都是面试官想听的

“同学,请你现场搭一个三张表联动的 DCF 模型。”

这是投行面试中最经典的“压力测试”题之一。很多同学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到实操就傻眼了。而港硕的课程设置,就是为了让你在面对这种问题时,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以香港科技大学的金融硕士(MSc in Finance)为例,它的课程列表里,你会看到《财务建模与分析》、《衍生品与风险管理》、《并购与公司重组》等课程。这些课不是空泛地讲理论,而是由很多具有丰富业界经验的教授(甚至是兼职的业界高管)来教,他们会直接甩给你真实的上市公司财报,让你分组做案例,模拟真实的交易分析。

一位在港大读金融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期末的作业就是为一个真实的并购案例写一份投资建议书,从行业分析、公司估值到融资结构,要求完全比照 Morgan Stanley 的报告格式。他说:“那几周,我们小组天天泡在图书馆,熬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感觉自己就像个真正的 anaylst。虽然痛苦,但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问我‘你对 M&A 怎么看’,我能把我做的那个 case 讲得头头是道,细节、数据信手拈来。那种自信,是只看书本得不到的。”

据不完全统计,港三金融类硕士的课程中,至少有 40% 的内容是与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紧密相关的。正是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毕业生能够无缝衔接工作。你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你面试时脱颖而出的“独门秘笈”。

港三 Title,简历上最亮的星

投行招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Target School List”。简单来说,就是顶尖投行每年会固定去一些“目标院校”开宣讲会、收简历、进行第一轮面试。如果你的学校不在这份名单上,你的简历很可能在第一轮机筛时就被pass掉了。

而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港三”巨头,毫无疑问是全亚洲范围内,各大投行 Target List 上的座上宾。

每年 9-10 月,你会看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各大投行的招聘团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港科大的校园,举办专属的宣讲会和招待会。根据港科大商学院 2023 年就业报告显示,其金融硕士毕业生中,有超过 95% 的学生在毕业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进入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行业的比例高达 40% 以上,人均起薪超过 5 万港币/月。这个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拥有一个港三的硕士学位,意味着你的简历自动获得了“优先通行证”。HR 在筛选成千上万份简历时,看到“HKUST, Master in Finance”的字样,会下意识地给你打上“背景可靠、能力过硬”的标签。这能帮你省去大量的“证明自己”的力气,让你把更多精力放在准备技术面试和 Superday 上。

IANG 签证:为你量身定做的求职“保护伞”

聊完了学校和课程,我们来聊聊一个最现实、也最宝贵的福利——IANG 签证(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

简单来说,只要你在香港读完了全日制本科或以上课程,毕业后就可以无条件申请这个签证,留在香港找工作。而且,香港政府在 2022 年底将 IANG 签证的首次逗留期限从 1 年延长到了 2 年!

两年!这是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在美国,留学生毕业后需要抽签决定命运的 H1B 工作签证,中签率逐年走低,2024 财年仅为 14.6%。在英国,虽然也有毕业生签证,但后续转工作签证的门槛依然不低。而在香港,IANG 给了你整整 24 个月的“自由探索期”。你不需要绑定任何雇主,可以先找一份实习,也可以慢慢面试,甚至可以尝试创业。这种政策上的确定性和安全感,对于刚刚毕业、前途尚不明朗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一位通过 IANG 留在香港工作的学姐说:“IANG 给了我试错的底气。我第一份工作并不理想,做了半年就辞职了。因为有 IANG,我完全不慌,花了两个月时间重新准备,最后跳槽到了一家我心仪已久的 PE 公司。如果没有这个签证,我可能根本不敢轻易辞职。”

可以说,IANG 签证就是香港送给所有非本地毕业生的一份大礼包,它极大地降低了留港求职的风险和压力,让你能更从容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那么,我该如何选择和准备?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别急,申请港硕金融,也是一场硬仗。这里给你一些最直接的干货建议。

学校怎么选?

第一梯队(投行敲门砖):港大、科大、中大。这三家的金融硕士项目都是神仙打架。简单区分:科大(HKUST)最看重数理背景,课程偏量化,是 Quant 和交易岗的最爱;港大(HKU)综合性强,校友资源遍布中环,适合走 IBD 和 Sales & Trading;中大(CUHK)在深圳有分校,与内地联系紧密,商科底蕴深厚。

第二梯队(有力竞争者):城大(CityU)、理工(PolyU)。如果你本科背景稍弱,冲刺港三没把握,这两所也是非常好的选择。特别是城大的金融相关专业,近年来排名和声誉都上升很快,在业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申请需要什么?

硬性条件:GPA 肯定是越高越好,对于陆本同学,想申请港三,建议 3.5/4.0 以上。语言成绩,雅思 7.0(小分 6.5)或托福 100 是标配。GMAT/GRE 基本上是必须的,对于港三热门金融项目,GMAT 720+ 才比较有竞争力。

软性背景:高质量的实习是重中之重!一段“中金”、“中信”的研究部实习,或者“四大”的审计/咨询实习,都非常有含金量。海外交换经历、建模比赛获奖、CFA/FRM 考试进程等都是加分项。

文书材料:你的个人陈述(PS)不是在重复简历,而是在讲一个故事——你为什么对金融感兴趣?你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你?你为什么选择香港、选择这个项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一个逻辑清晰、充满个人色彩的故事,远比一堆华丽辞藻的堆砌更能打动招生官。

最后,想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选择去香港读金融硕士,绝对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你将面临着高强度的课程压力,与来自全球的精英同学“内卷”,还要在学业和求职之间疯狂切换。你会经历无数个在图书馆通宵赶 due 的夜晚,也会有投出上百份简历却杳无音信的焦虑时刻。

但这条路,同样充满了机遇和回报。当你在 case competition 中和队友一起赢得胜利,当你在 coffee chat 中得到 senior banker 的认可,当你最终拿到中环 office 的 offer,站在 IFC 的落地窗前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时,你会发现,之前所有付出的汗水和努力,都成了你勋章上最闪亮的光芒。

通往投行的路有很多条,港硕金融,或许不是唯一的一条,但它绝对是为像我们这样的留学生铺设得最平坦、最清晰的黄金跳板之一。问题从来不是路在那里,而是,你准备好起跳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