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韩国,英语竟然悄悄逆袭了

puppy

当初决定来韩国,我妈都替我发愁,说好不容易练出来的英语可别全还给老师了。可谁能想到,在这个人人都讲韩语的地方,我的英语竟然“逆风翻盘”了!从课堂上跟各国同学“神仙打架”的小组讨论,到硬着头皮啃全英的学术论文,再到日常用英语和不会韩语的国际朋友点外卖、约饭局……我才发现,韩国这个非英语国家,反而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英语“沉浸式”修炼场。想知道我是怎么在韩语的“夹缝”中,把英语越用越溜的吗?快来看看我的故事吧,绝对能给你一点不一样的启发!

在韩国,英语“逆袭”的三大主战场
神仙打架的课堂:当你的印度同学、法国同学和德国同学都用英语跟你 battle 时,你的口语和听力想不进步都难。
学术论文的“拷问”:教授布置的全英文献,从硬着头皮查单词到轻松 get 到核心观点,这是最硬核的阅读训练。
国际朋友圈的日常:从点外卖到周末派对,当你的朋友们来自五湖四海,英语就成了唯一的“通用货币”。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还记得我刚拿到韩国大学 offer 的那天,我妈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唉声叹气:“儿啊,这好不容易考出来的雅思7分,去了韩国天天讲‘阿尼哈塞哟’,可别两年就把英语全还给新东方老师了啊!”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毕竟,选择韩国,就是奔着它的文化、专业,还有那让人欲罢不能的炸鸡啤酒去的。英语?好像确实不在我的“留学KPI”里。我甚至已经做好了英语水平“坐滑梯”的准备。

可谁能想到呢?两年后的今天,我不仅韩语说得贼溜,还能跟美国来的交换生聊昆汀的电影,跟印度小哥讨论编程,跟法国同学吐槽天气……我妈在视频里听着我一口流利的英语,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她说:“你这是去韩国留了个学,顺便报了个新东方的VIP海外班吗?”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是怎么在韩国这个非英语国家,把英语这门“副业”干得风生水起,甚至实现了“逆风翻盘”的。

课堂:不是在上课,是在开“联合国会议”

我来韩国读的是传媒专业,本来以为课堂上都是韩国同学,老师用韩语授课。结果开学第一天就傻眼了,我们专业竟然有一半的课程是“英文授课”。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刺激的还在后头。我的同学构成简直就是个“小型地球村”。小组里五个人,一个来自釜山的韩国欧巴,一个来自柏林的德国小哥,一个来自新德里的印度姐姐,还有一个来自巴黎的法国妹子,加上我这个中国人。好了,问题来了,我们用什么语言开会?

韩语?只有韩国欧巴母语,其他人都是初级水平。中文?法国妹子会说“你好谢谢”,然后就没了。德语、印地语、法语就更别提了。唯一的选择,只剩下我们所有人蹩脚但都能说一点的——英语。

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在韩国的国际化课堂里,英语不是一门“外语”,而是“通用语”(Lingua Franca)。

那种体验真的太奇妙了。我们的每一次小组讨论,都像一场“神仙打架”。德国小哥逻辑清晰,说话像个哲学家,但语速平稳;印度姐姐口音虽然重,但词汇量巨大,各种专业术语信手拈来;法国妹子则带着迷人的法式口音,表达观点特别有感染力。而我,就在这各种口音和思维方式的“轰炸”下,听力和口语被逼着疯狂升级。

一开始,我真的特别不适应。印度姐姐一开口,我得竖起耳朵,把每个单词在脑子里“转码”好几遍才能明白。为了跟上德国小哥的逻辑,我得逼着自己把话说得更有条理。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懂我的观点,我必须用最简单直接的词汇,放弃那些花里胡哨的表达。

你知道吗?根据韩国教育部2023年的统计数据,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经突破了20万人。这20万人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无论你在首尔大学、延世大学还是高丽大学,你遇到的同学背景都极度多元化。像延世大学的安德伍德国际学院(UIC),更是直接采用全英文授课,吸引了大量非韩语背景的国际生。

在这种环境下,你的英语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生存,为了合作,为了表达。你不会因为语法错误而羞愧,因为那个法国妹子的时态可能比你还乱。你也不会因为口音不标准而自卑,因为你听到的口音可能比CCTV9的纪录片还丰富。这种“去精英化”的语言环境,反而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勇气。

学术:被全英论文“虐”出来的阅读能力

如果说课堂讨论锻炼了我的听说,那没完没了的学术论文,就是对我读写能力的“终极考验”。

我的导师是一位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的韩国教授,他治学非常严谨。虽然他用韩语授课,但他开出的参考书单和必读文献,百分之九十都是英文的。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在英文期刊上。不看英文文献,你们怎么写出有深度的论文?”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啃一篇20多页的英文论文时的绝望。满篇都是不认识的专业术语,长难句一个接一个,看得我头皮发麻。我几乎是一手拿着手机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一句话一句话地翻译。看完一篇论文,花了我整整两天,笔记记了满满五页,感觉身体被掏空。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从Google Scholar到JSTOR,再到学校买的各种数据库,眼里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一开始是痛苦的,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好像开窍了。

我不再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学会了先看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我学会了通过关键词扫描,迅速定位我需要的信息。我甚至能从作者的用词和行文风格中,判断出他的学术立场。

到了学期末,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需要引用至少15篇英文文献。我花了一个周末,就刷完了二十多篇相关论文,并且高效地整理出了我的论点和论据。当我把那篇全英文引用的论文交上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那种成就感,比考雅思8分还爽!

这其实是韩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韩国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为了提升自身的国际学术地位,非常鼓励教授和学生在国际顶级期刊(大部分是英文的)上发表文章。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和浦项工科大学(POSTECH)这类顶尖理工科院校,很多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和论文要求都是全英文的。所以,即使你学的是韩语项目,只要你想深入研究,就绕不开英语这道坎。这道坎,跨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生活:英语是国际“饭搭子”的唯一语言

你可能会说,课堂和学术都太“高大上”了,那日常生活中呢?在一个人人都讲韩语的地方,真的有说英语的机会吗?

答案是:太有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国际化”的朋友圈。

我的好朋友里,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Aida,来自墨西哥的Sofia,还有来自印尼的Budi。我们四个人的共同点是:韩语都说得不咋地,但都想吃遍首尔的美食。

于是,我们日常的画风就变成了这样:

想点炸鸡外卖,我们围着Coupang Eats的App,用英语激烈地讨论:“Guys, should we go for the ‘yangnyeom’ (seasoned) or the ‘ganjang’ (soy sauce) flavor? Sofia, you can’t handle spicy, right?”(“兄弟们,我们点甜辣的还是酱油的?索菲亚,你吃不了辣对吧?”)

周末计划去江原道玩,我们打开地图,用英语规划路线:“Okay, so we take the KTX from Seoul Station to Gangneung. Aida, can you check the train schedule online? Budi, you’re in charge of finding a good guesthouse near the beach.”(“好的,我们从首尔站坐KTX去江陵。艾达,你能在网上查下火车时刻表吗?布迪,你负责在海边找个好点的民宿。”)

在弘大的酒吧里,我们用英语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吐槽遇到的奇葩事,聊着未来的梦想。在这些最放松、最生活化的场景里,英语不再是一门需要学习的科目,而是一种自然的、流动的交流工具。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有趣的局面?这又要提到一个数据了。根据2023年EF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数报告,韩国的排名是第49位,属于“中等熟练度”。这意味着什么?在首尔这样的国际都市,年轻人普遍会一些基础英语,但要进行深入流利的对话,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困难的。这就为我们这些“外国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语言生态位。

当一群来自不同国家、韩语又不够好的人聚在一起时,英语就成了我们之间最有效率、最公平的沟通桥梁。我们不会因为对方的英语不完美而嘲笑他,因为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低压、高容错率的英语环境。这比在伦敦或纽约,面对一群口音纯正、语速飞快的本地人,要轻松得多。

在这里,你的英语不需要“完美”,只需要“有效”。这种“实用主义”的驱动,让我的英语口语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接地气。

为什么在韩国练英语,效果可能比英美还好?

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你仔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

在英美国家,我们作为非母语者,天然地处于语言的“弱势”地位。我们总会下意识地模仿标准音,担心自己的语法和用词不够地道,说话时小心翼翼,生怕被嘲笑。这种无形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不敢开口。

但在韩国这个“中立地带”,大家都是“老外”。你的英语是工具,而不是标签。你的德国同学不会在意你的时态错误,你的巴西朋友也不会纠正你的介词用法。交流的重点是“你说了什么”,而不是“你说得有多漂亮”。这种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开口的心理门槛。

更重要的是,你能接触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英语口音。这在未来全球化的职场中,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技能。当你能轻松听懂印度口音、法国口音、日式口音的英语时,你跟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开视频会议都不会发怵了。

所以,如果你也即将或者正在韩国留学,别再担心你的英语会“报废”了。恰恰相反,你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修炼场”。

别老是扎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勇敢地去认识一个德国朋友,约一个越南同学吃饭,参加一个国际学生社团。当你的生活里充满了不得不说英语的场景时,你的英语想不进步都难。

也别怕上英文授课的课程,那是你用最低成本体验世界顶尖教育模式的机会,顺便还能把英语学术能力拉满,一举两得。

记住,语言这东西,用着用着,就活了。在韩国这个神奇的地方,你的韩语和英语,完全可以比翼双飞!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82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