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大学霸的跨界设计路,到底有多惊艳?

puppy

还在为选专业和未来方向感到迷茫吗?或者觉得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总对不上号?快来看看咱们悉大这位学霸的故事!她就做了一件超酷的事:从一个热门商科专业,勇敢地闯进了完全陌生的设计世界。从零基础的小白,到作品斩获国际设计大奖,再到手握顶尖公司的offer,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她的故事里,不仅有跨界路上的干货,更有那份追逐热爱的勇气和力量。或许,你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给迷茫的你提个醒
你的专业,真的不是你人生的全部判决书。在这个时代,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创造出独一无二价值的能力,才是你最酷的超能力。别怕,大胆去试!

悉大学霸的跨界设计路,到底有多惊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深夜?坐标悉尼Fisher Library,凌晨两点,窗外是校园静谧的灯光,你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金融衍生品教材,满眼都是复杂的公式和模型。你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心里有个声音在反复问:“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未来几十年,我都要和这些东西打交道?”

这种感觉,很多留学生都懂。我们漂洋过海,选了一个看起来“前途无量”的热门专业,比如商科、IT或者工程。家里人放心,未来薪水可观,一切都像规划好了一样。但午夜梦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激动。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个悉大学姐的故事。她叫Anna(一个化名,但故事内核无比真实),和你我一样,曾经也是商学院大军中的一员,读的是悉大王牌专业之一的Bachelor of Commerce。但她后来,却一头扎进了设计这个看似和商科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还搞出了不小的名堂。

当“华尔街之狼”预备役,遇上“设计思维”

刚进悉大的Anna,也是个标准的“学霸”。她的目标很明确:进投行,做金融分析,成为那种走路带风的职场精英。悉尼大学商学院是什么地方?QS世界排名前30,全澳顶尖,每年光是本科新生就招收数千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Anna在这里成绩优异,各种case competition拿到手软,是同学眼中的“未来之星”。

但她总觉得不对劲。每次做财务报表分析,她都提不起劲;反倒是在一次社团活动里,帮一个学生创业项目做PPT和宣传海报时,她找到了久违的兴奋感。她会为了一个图标的颜色、一个字体的行距纠结半天,当最终成品收获大家“哇,好酷”的称赞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一个A+成绩都给不了的。

她开始接触一个新词:UI/UX(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她发现,设计不仅仅是“画画”,它是一门关于“解决问题”的科学。如何让一个App更好用?如何让用户在网站上不迷路?这背后需要逻辑、同理心和创造力。这让她着了迷。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中萌生:我,一个学商科的,能转行去做设计吗?

从零开始,把商科背景变成秘密武器

跨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每一步都是挑战。Anna没有头脑一热就退学重来,她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融合”之路。

她开始疯狂“偷师”。悉大的选课自由度给了她机会,她跑去选修了建筑、设计与规划学院的“Design Thinking”和“Interaction Design”入门课。这些课程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她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Coursera上谷歌的UX设计证书课程,YouTube上的Figma教学视频,都成了她的“第二课堂”。

身边的同学都在刷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题库,她在学着用Adobe Creative Suite;大家在讨论宏观经济走势,她在研究用户访谈的方法。孤独是肯定的,怀疑也时常有。父母也担心:“好好的商科不读,去做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找到工作吗?”

Anna没有过多解释,她用行动说话。她开始做自己的项目,建立作品集(Portfolio)。第一个项目,是重新设计悉尼大学的学生App“Sydney Uni”。她 interviewing 了超过20位同学,了解他们使用中的痛点,画出了详细的用户流程图,最后用Figma做出了一个高保真原型。这个项目虽然稚嫩,但完整地展示了她的设计流程和思考。

这时候,她商科背景的优势开始显现。和纯艺术背景的设计师不同,Anna天生就懂得“商业价值”。她做设计时,不仅考虑“好不好看”,更会思考:“这个改动能提升多少用户留存率?它的商业目标是什么?如何用数据验证我的设计是成功的?”她能用投行精英的逻辑和语言,去阐述一个设计决策的合理性。这让她在众多设计新人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惊艳亮相:斩获国际大奖,拿下顶级Offer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于一次比赛。

Anna和几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参加了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设计挑战赛。他们的项目是为澳洲的老年独居人群设计一款简化版的智能家居App,帮助他们与家人保持联系,并能一键呼叫紧急服务。在这个项目中,Anna不仅负责了核心的UX/UI设计,还运用她的商科知识,制作了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和市场分析报告。

这个兼具人文关怀和商业潜力的作品,最终从全球数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德国iF设计新秀奖(iF Design Talent Award)。这个奖项是什么概念?它和红点奖(Red Dot)齐名,是全球设计领域的“奥斯卡”之一,是无数设计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誉。

一个商科背景的“半路出家”的学生,拿到了国际顶级设计大奖。这个消息,让所有曾经质疑她的人都闭上了嘴。

有了大奖背书和扎实的作品集,Anna的求职路变得异常顺利。当她的商科同学还在为悉尼各大投行的暑期实习挤破头时,她已经手握好几个顶级科技公司的Offer,包括澳洲本土的独角兽企业Canva和Atlassian。

这些公司看中的,正是她那无可替代的“跨界”能力。一位面试官直言:“我们有太多纯粹的设计师,但很少有人能像你一样,既懂用户体验,又懂商业逻辑。你知道如何让好设计变成好生意。”

如今,澳洲UX设计师的平均年薪早已突破10万澳元大关,高级设计师更是能达到15万澳元以上,丝毫不逊色于金融行业。Anna不仅追逐了热爱,也实现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职业道路。

你的路,不止一条

Anna的故事,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它只是想告诉你,尤其是在留学这条路上,你的人生脚本,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写。

还在为选错专业而懊恼吗?别怕,试着从现在的专业里,找到能和你兴趣点结合的“接口”。学心理学的你,去做用户研究简直是降维打击;学传媒的你,去做内容策略和品牌设计再合适不过;学计算机的你,如果懂点设计,就是最抢手的技术产品经理。

觉得自己的专业枯燥无味?那就去探索。悉尼大学有上百个社团,从机器人到戏剧社,从投资协会到游戏开发,总有一个地方能点燃你的火花。学校的公开课、图书馆的在线资源(比如LinkedIn Learning),都是免费的宝藏,足够你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

别再用“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来给自己设限了。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人,都是拥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你的主修专业是你的深度,而你的热爱,就是你的广度。当它们交叉时,产生的能量,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惊讶。

所以,下次当你在图书馆里感到迷茫时,不妨合上书本,问问自己:什么事情能让你在做的时候,忘记时间,眼里有光?

找到它,然后,像Anna一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在YouTube上多看一个教程,在Canva上多做一个海报,都算数。你未来的路,可能比你想象中宽阔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65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