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本高中,窗外就是富士山!

puppy

对我来说,那就是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完整的富士山!上课一抬头是它,放学路上也是它,感觉自己就像活在动漫场景里一样,超级不真实。当然,留学生活不只有浪漫啦。在这篇文章里,我会跟你分享最真实的日本高中日常:热闹又有点“卷”的部活、和日本同学们发生的文化小碰撞,还有那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的“原来是这样!”的瞬间。如果你也对这样的生活充满好奇,想知道滤镜之外的留学到底是什么样,来看看我的故事吧!

赴日读高中的“滤镜”与“现实”
动漫滤镜:窗外的富士山、樱花飞舞的上学路、热闹的学园祭……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只是留学生活的背景板,而不是全部。
现实挑战:除了语言关,更难的是融入集体。学会“读空气”(空気を読む)、理解前辈后辈的等级关系、在“客气”和“真心”之间找到平衡,都是每天的必修课。
最大收获:不是日语变得多流利,也不是考上了多好的大学,而是在一次次文化碰撞中,学会了换位思考,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
给你的建议:保持好奇,但别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动开口,哪怕语法错误百出,一个微笑、一句“请多关照”就是最好的破冰船。

Hi,大家好,我是 lxs.net 的小编。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的日本高中。

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被班主任领进教室,窗外就是一整座巨大的、清晰得有点不真实的富士山。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天呐,我居然活在了动漫里!”

那个瞬间,满足了我对日本留学的所有幻想。但很快我就发现,生活可不是只有浪漫的远景,更多的是需要你低头走好的每一步。窗外的富士山,见证了我所有的兴奋、迷茫、窘迫和成长。所以今天,我想把滤镜摘掉,带你看看富士山下最真实的高中日常。

热闹又“内卷”的部活,不只是玩玩而已

来日本之前,我以为“部活”(社团活动)就是像动漫里演的那样,放学后大家一起吃吃点心、聊聊天,轻松又愉快。结果,我还是太天真了。

我加入的是吹奏乐部,算是学校的王牌社团之一。刚进去就被那股严肃的劲儿吓到了。每周训练六天,从下午四点放学一直练到七点,周末还要加练。这强度,简直比上课还累。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社团里那种根深蒂固的“前辈后辈”文化。见到前辈必须九十度鞠躬问好,说话要用敬语,递东西得双手奉上。有一次,一个高一的后辈在合奏练习时忘了谱子,高三的部长并没有大声骂她,只是用一种极其平静但充满压迫感的眼神看着她,轻声说:“你觉得,因为你一个人的失误,浪费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是正确的吗?”那个女生当场就哭了。

这种氛围一开始让我很不适应,感觉压力山大。但后来慢慢发现,正是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才让大家有了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每年一次的全国大赛,我们整个夏天都在集训,每天吹得嘴唇发麻,手指都按出了茧。当我们在舞台上奏响第一个音符时,那种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感觉,真的会让人热血沸腾。

这绝对不是个例。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 2021 年的调查,超过 60% 的高中生都参加了运动类或文化类的部活。很多社团,特别是像棒球部、剑道部这种传统强项,其训练强度和专业度完全不亚于专业运动员。他们奋斗的目标,是甲子园、是全国大赛,是青春里唯一一次、不留遗憾的夏天。所以,如果你想加入部活,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不只是兴趣小组,更像是一场修行。

和日本同学交朋友,原来“读空气”是第一课

在国内,我们交朋友的方式很直接,聊得来就约饭、约自习,很快就能打成一片。但在日本,我发现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层看不见的“结界”。

刚开学那会儿,我每天中午都自己一个人吃便当。看着周围的日本同学三五成群,一边叽叽喳喳地分享便当里的小香肠和玉子烧,一边开心地笑着,说不羡慕是假的。我鼓起勇气,想加入一个女生小团体,就直接走过去问:“我能和你们一起吃饭吗?”

她们愣了一下,然后非常客气地笑着说:“可以呀,请坐。” 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瞬间变得有点尴尬和拘谨。她们不再像刚才那样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了,而是开始小心翼翼地找一些“安全”的话题,比如“昨天的数学作业好难啊”“周末天气好像不错”。我努力想融入,但感觉自己像个闯入者。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在日本的社交文化里,“直接”有时会打破一种微妙的平衡。他们更习惯于通过一次次的试探、观察,慢慢地、自然地拉近距离。比如,先从夸对方的文具可爱开始,聊聊共同喜欢的偶像,放学一起走一小段路……这个过程可能很慢,但一旦他们把你划入“内”(うち)的圈子,就会对你非常真诚和照顾。

这就是传说中的“读空气”(空気を読む)。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技能,而是一种融入环境的本能。比如大家都在为一件小事笑的时候,即使你没get到笑点,也要跟着微笑;当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一件事时,你就不要大声说话。JASSO(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调查也显示,很多留学生表示“与日本人建立深层友情”是留学生活的一大难点。语言只是第一步,真正困难的是理解这些 unspoken rules(潜规则)。

我的破冰时刻,发生在一个雨天。那天我没带伞,站在教学楼门口发愁。我的同桌,一个平时话不多的女生,默默地走过来,把她的伞递给我一半,小声说:“一起走吧?”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吃午饭,一起逛街,她成了我在日本最好的朋友。

那些“原来是这样”的瞬间,构成了留学的血肉

留学生活,除了这些宏大的主题,更多的是由无数个微小的、让你惊呼“原来是这样!”的瞬间组成的。

比如,学校的“扫除时间”。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后,学校会响起音乐,然后所有学生,没错,是所有学生,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拿出抹布、扫帚,开始打扫自己负责的区域。教室、走廊、厕所……连老师都会和我们一起擦窗户。一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国,这些都是保洁阿姨的工作。但在日本,这是教育的一部分,叫“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环境的尊重。亲手把自己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打扫干净,那种感觉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

还有就是学园祭(文化祭)和体育祭。这绝对是日本高中生活的高光时刻!它不像我们学校的校庆或运动会,由学校一手包办。在日本,这些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导的。从策划、拉赞助、设计、布置到运营,全都是学生自己来。

我记得我们班为了学园祭,决定做一个鬼屋。大家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放学后都留在学校,男生负责搭建迷宫,女生负责画海报、制作道具。我们用黑色垃圾袋把整个教室糊得密不透风,用红色颜料和假发做了各种吓人的装饰。学园祭那两天,我们的鬼屋门口排起了长队,听着里面传来的尖叫声,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那种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拼尽全力的感觉,是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

这种体验,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强调团队合作。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留学日本,你可能会看到动漫里的一切:樱花、夏日祭、穿着制服的少年少女,还有我窗外那座百年不变的富士山。但这些美好的画面,只是故事的开始。

真正让这段经历变得无可替代的,是那些不那么美好的部分——是你在社团累到想放弃时的坚持,是你说错话让气氛尴尬时的反思,是你一个人吃便当时品尝到的孤独,也是你最终鼓起勇气递出第一句问候时的心跳。

别怕犯错,也别怕被当成“外国人”。你的不同,正是你独特的魅力。大胆地去提问,去尝试,去感受那些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因为每一次不适,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富士山很美,但比风景更动人的,是你看风景时的心情,和陪你看风景的人。希望你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座“富士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63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