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声乐追梦,这篇攻略请收好

puppy

是不是也梦想着站在英国的舞台上,用歌声点亮自己的未来?但一想到复杂的申请流程、摸不着头脑的面试,还有完全陌生的留学生活,是不是有点头大?别慌!这篇攻略就是写给你的“定心丸”。我们不仅会手把手带你梳理择校思路、准备惊艳的作品集和面试曲目,还会分享学长学姐的真实经验:英国的音乐学院到底怎么上课?怎么找演出机会?生活和学习中又有哪些“坑”要避开?这篇满满干货的攻略,就是想让你的英伦追梦之路,走得更稳、更顺!

英伦声乐追梦 · 行前核心TIPS
择校不是选排名:别只盯着QS排名看。音乐学院的精髓在于“人”,也就是你的专业导师。去学校官网仔细研究导师的背景、听他们的演奏或学生的作品,找到和你气场相合的老师,比排名重要得多。
作品集和面试曲目是你的名片:选曲要有策略,既要展现你的技术高光时刻,也要体现你的音乐品味和理解力。一首德语艺术歌曲、一首意大利咏叹调、一首英语或现代作品,这样的组合拳通常最稳妥。
预算,预算,还是预算: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是开玩笑的。特别是伦敦,一年的总花费轻松突破40万人民币。提前做好详细的预算规划,了解清楚奖学金申请渠道,能让你学得更安心。根据英国政府最新规定,申请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自2024年起生活费证明标准已提高。
英语不是只为了雅思:雅思成绩只是敲门砖。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在专业课上听懂老师对“legato”的微妙讲解,能否在排练时和同学用英语流利沟通音乐想法。语言能力直接决定了你的学习深度。

去年冬天,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小A,刚刚拿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声乐系的offer。我记得那天晚上,她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长串的语音,语气里一半是颤抖的兴奋,一半是藏不住的迷茫。她问我:“学姐,我真的要去伦敦了吗?可我连学校宿舍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听说那边的课业压力特别大,万一跟不上怎么办?面试的时候要准备什么曲子?我到底该选哪个老师?”

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揣着一封offer,对着谷歌地图一遍遍地看那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相信每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准备远赴英伦的你,都曾有过和小A一样的瞬间。那些关于择校、关于面试、关于未来学习生活的无数个问号,像一个个小怪兽,盘踞在你的追梦之路上。

别怕,这篇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打怪地图”。我会像一个陪你聊天的朋友,把那些官网不说、中介不懂的真实经验,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让我们一起,把这条通往英伦舞台的路,走得更稳、更顺。

第一步:学校怎么选?别只盯着“皇家”头衔

聊到英国音乐学院,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都是那几个“皇家”开头的名字。没错,它们确实是顶尖的,但英国的音乐教育资源远比你想象的丰富。择校就像选队友,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金字塔尖的伦敦四大音乐名校

这四所位于伦敦的学校,是大部分人的梦想之地。它们各有侧重,气质也完全不同。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RAM): 这是伦敦大学的成员书院,学术氛围相对浓厚。RAM的声乐系以其全面的歌剧培训而闻名,他们的歌剧系每年都会有好几部大型制作,水准非常高。从这里毕业,你的履历会非常漂亮。想考RAM的同学注意了,他们的面试非常看重你的综合音乐素养,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一定要扎实。比如,2024年本科声乐表演专业的国际生学费是£28,500。申请通常在前一年的10月初截止,一定要提前准备。

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College of Music, RCM): 就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对面,地理位置绝佳。RCM给人的感觉是更专注于表演实践,演出机会超多。他们的老师很多都是英国国家歌剧院(ENO)或者皇家歌剧院(ROH)的在职歌唱家。一位在RCM读研究生的学长分享说:“我们每周都有Performance Class,就是在几百人的音乐厅里给同学和老师唱歌,第一次腿都抖,但习惯了之后,舞台表现力真的会飞速提升。” RCM的国际生学费同样不菲,2024-2025学年的BMus课程学费为£29,000。

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 这所学校坐落在巴比肯艺术中心里面,现代感十足。Guildhall的特点是“跨界”和“创新”。他们的声乐系不仅教你唱歌,还有大量的戏剧、表演课程。如果你对音乐剧、现代歌剧感兴趣,Guildhall会是你的天堂。这里的毕业生就业路径非常多元。不过,它的招生名额非常少,竞争极其激烈。一个朋友申请过他们的声乐硕士,说面试时除了唱歌,还被要求即兴表演一小段戏剧,非常考验综合能力。

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 (Trinity Laban Conservatoire of Music and Dance): 位于格林威治,环境优美。相比前三所,圣三一的氛围可能更友好、更接地气一些。他们的强项在于早期音乐和爵士声乐。如果你想走一条不那么“古典”的路,或者希望在压力相对小一点的环境里成长,圣三一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的学费也相对亲民一些,2024年本科学费约为£23,880。

伦敦之外的宝藏选择

千万别觉得只有伦敦才有好学校!离开伦敦,你不仅能省下一大笔生活费,还能发现一些各具特色的顶尖学府。

皇家北方音乐学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RNCM): 位于曼彻斯特,一座充满活力的音乐之城。RNCM的歌剧和管弦乐实力在全英数一数二,能和世界著名的哈雷管弦乐团(The Hallé)合作是家常便饭。在这里学习,你能获得大量和专业乐团合作的宝贵经验。曼城的生活成本比伦敦低了至少30%,根据Numbeo 2024年的数据,曼彻斯特的单间月租金平均在£800左右,而伦敦则高达£1500以上。对于预算有限的同学来说,RNCM的性价比极高。

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 RCS): 位于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的国家级艺术院校。RCS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学院,你身边会有学表演、学舞蹈、学电影制作的同学,跨学科合作的机会非常多。他们的声乐系同样强大,并且苏格兰歌剧院(Scottish Opera)和他们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这里读书,你能感受到浓郁的苏格兰文化气息。

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 (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 Drama, RWCMD): 位于卡迪夫。威尔士以“歌唱之乡”闻名,RWCMD的合唱和声乐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他们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威尔士国家歌剧院(Welsh National Opera)实习或演出。卡迪夫的生活节奏更慢,城市也更小巧,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学习。

择校时,一定要花时间去学校官网,把声乐系的老师名单拉出来,一个个去YouTube上搜他们的名字,听他们的作品,看他们的教学视频。找到那个让你感觉“对,就是他/她了!”的老师,这比任何排名都重要。

第二步:申请材料与面试,如何一击即中?

搞定了学校,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环节——申请。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你的声音就是你的一切。作品集和面试,就是你展示声音的舞台。

你的“声音名片”:录制作品集

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在正式面试前提交预筛选的录音或视频。这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选曲是门大学问。通常要求3-4首风格不同的曲目。一个经典的组合是:一首巴洛克时期的咏叹调(如亨德尔),一首德语艺术歌曲(Lieder,如舒伯特或舒曼),一首法语艺术歌曲(Mélodie,如福雷或德彪西),再加一首英语歌曲或20世纪的作品。这个组合能全面展示你的语言能力、音乐风格把握能力和声音技巧。千万不要选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大曲子”,一首完成度高、情感真挚的小作品,远比一首唱得磕磕巴巴的戏剧性咏叹调要加分。

录制质量决定生死。别用手机在卧室里录!找一个声学效果好的空间,比如小教堂、学校的小音乐厅。设备上,如果预算有限,可以租用专业的录音设备,或者找录音专业的同学帮忙。画面要清晰,光线要好,穿着得体,就像在参加正式的音乐会一样。记住,招生官每天要看上百个视频,一个音质嘈杂、画面晃动的视频,很可能直接被划掉了。

决战现场:面试到底考什么?

通过了预筛选,恭喜你,你离梦想更近了一步。现场面试(Audition)才是真正的考验。

面试曲目要精心准备。通常你需要准备4-5首完整的曲目,评委可能会随机挑选其中的2-3首让你演唱。这几首歌必须是你烂熟于心、在任何紧张状态下都能稳定发挥的。除了演唱,评委非常看重你对作品的理解。他们可能会问:“你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所以,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形成自己的理解,至关重要。

别忘了“加试环节”。除了唱歌,面试通常还包括视唱练耳(Sight-singing & Aural tests)。评委会给你一段陌生的旋律让你当场唱出来,或者在钢琴上弹奏和弦让你辨认。这部分考察的是你的基础音乐素养和快速反应能力。国内的音乐艺考生可能对这方面很熟悉,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练习。

面试=聊天。最后,还会有一个简短的访谈(Interview)。评委想知道的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会问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的偶像是谁?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时候,不要背诵准备好的稿子,真诚地表达你的热爱和思考。一位考上Guildhall的学姐说,她当时被问到最喜欢的歌剧,她聊了自己对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这个角色的理解,评委们听得津津有味。你的个性和思考,是比完美高音更能打动人的东西。

第三步:真实的留学生活,光环背后的汗水和坑

拿到offer,飞到英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音乐学院的生活,远不止在琴房里练声那么简单。

课程表长啥样?跟国内完全不一样

英国音乐学院的课程安排非常个人化。你的核心课程就是每周一次的“一对一主专业课”(Principal Study)。这一个小时,是你和你的专业老师最宝贵的相处时间。老师不仅会教你技术,更会引导你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你在这里成功的关键。

除了专业课,你还会有很多小组课。比如:

  • 语言课 (Diction): 专门学习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的发音规则,由专业的语言指导老师授课。这对于唱好不同语种的作品至关重要。
  • 表演课 (Performance Class): 每周固定时间,整个声乐系的学生和老师聚在一起,轮流上台演唱并接受所有人的点评。这是锻炼舞台表现力和心理素质的最佳场合。
  • 歌剧场景排练 (Opera Scenes): 你会和同学一起排练著名歌剧的片段,学习如何在舞台上边唱边演,与对手互动。
  • 音乐史和理论课: 这些学术课程也占有一席之地,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来龙去脉。

一位在RNCM就读的朋友感叹:“在这里,没人会追着你屁股后面让你交作业。一切都靠自觉。你一周只花5个小时学习,或者花50个小时,毕业时的水平会是天壤之别。”

演出机会怎么找?从教堂唱到歌剧院

学习声乐,舞台经验就是一切。在英国,机会无处不在,关键看你是否主动争取。

校内机会是基础。学校会定期举办午餐音乐会、学生展演、大师课和歌剧制作。一定要积极报名参加,即使只是在合唱团里唱一个声部,也是宝贵的经验。多关注学校邮件和公告栏,很多好机会都是从那里来的。

教堂唱诗班是“铁饭碗”。英国有着悠久的教堂合唱传统,很多教堂都会招募专业的歌者(Choral Scholars),每周有固定的排练和礼拜,并提供稳定的报酬。根据Musicians' Union 2024年的指导费率,一场教堂礼拜的演唱报酬通常在£60到£120之间。这不仅能解决一部分生活费,更是锻炼视唱能力和合唱技巧的绝佳机会。

校外小型歌剧公司。伦敦及周边有很多半专业或专业的小型歌剧公司,他们经常会招募年轻歌者来演一些小角色或担任替补(cover)。多关注The Stage、Mandy等艺术类招聘网站,主动投递简历和录音。第一次的酬劳可能不高,但这是你积累履历、拓展人脉的重要一步。

建立自己的“品牌”。在这个时代,音乐家也需要懂得自我营销。创建一个专业的个人网站,定期更新你的演唱视频到YouTube和Instagram上。当机会来临时,你能第一时间把这些材料发给选角导演。

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坑”

留学生活不全是诗和远方,也有不少坑需要你提前避开。

财务压力是真的大。前面提到,伦敦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40万人民币是基本盘。除了高昂的学费,你还需要支付签证申请费(目前为£490)和移民健康附加费(IHS,学生每年£776)。房租是最大头的开销。为了省钱,很多学生会选择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域,通勤时间可能长达一小时。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财务规划,不要让自己陷入一边担心学业、一边担心账单的窘境。

谨防“琴房综合症”。音乐学院竞争激烈,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练习中,把自己孤立起来。但音乐是交流的艺术。多去听音乐会,多去博物馆,多和不同专业的朋友聊天,这些都会成为你艺术的养分。别把自己活成一个只会唱歌的机器。

保护好你的心理健康。独自在异国他乡,面对学业压力、文化冲击和激烈的竞争,感到焦虑和孤独是非常正常的。英国的大学都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ling Service),如果你觉得撑不住了,一定要主动寻求帮助。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追逐梦想。

追梦的路,从来都不平坦。在英国学声乐,你会经历因为一个德语单词发音不准而被老师反复纠正的沮丧,也会有为了一个高音连续几个星期睡不好的焦虑。你可能会在寒冷的冬夜,为了一个教堂的演唱机会,独自穿过大半个城市。

但请相信,你也会在某一次排练中,当你的声音和乐队完美融合时,感受到电流穿过全身的震撼。你会在某一场音乐会结束后,收到陌生观众的真诚赞美。你更会在毕业那天,回头看时,发现自己已经从一个懵懂的爱好者,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懂得用声音讲述故事的艺术家。

这条路上的所有辛苦,所有眼泪,最终都会变成你站在舞台上时,眼中最亮的光。别犹豫,也别害怕,你的舞台,就在前方等着你。

去唱吧,去闯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12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