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加坡前,早知道这些就好了

puppy

嘿,即将来到小坡的你,是不是正对着行李箱发愁,心里既激动又有点儿蒙?别怕,这篇超实用的“新生避坑指南”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不聊虚的,只讲干货:比如怎么像本地人一样用纸巾占座,怎么点一杯地道的Kopi C,还有到底哪家电话卡最划算。这些都是我们当年踩过的坑、交过的“学费”换来的血泪经验。看完这篇,保你一来就能像个local一样,轻松玩转新加坡的学习和生活,省钱又省心,少走超多弯路!赶紧收藏起来吧!

新生速查备忘录
占座 (Chope): 用纸巾、工牌、雨伞,千万别用钱包手机。
喝Kopi: Kopi C = 咖啡+淡奶+糖。搞不清就直接跟Uncle说 "Coffee with milk and sugar"。
电话卡: 别在机场买!先用Wi-Fi,到市区比较MVNO(如Giga!, Circles.Life),通常更划算。
交通卡: 拿到学生证后第一时间申请学生优惠卡(Student Concession Card),能省一大笔钱。
银行卡: 优先考虑DBS/POSB,ATM最多,学生账户通常免年费,PayLah!/PayNow超方便。
罚款: 地铁上别喝水吃东西,过马路务必看红绿灯,乱丢垃圾的罚款(S$300起)会让你心痛。
穿搭: T恤短裤人字拖是标配,但一定要随身带一件薄外套,因为室内的空调冷到让你怀疑人生。

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学校食堂(canteen)的场景。中午12点,人声鼎沸,空气里混杂着鸡饭、叻沙和各种香料的味道。我端着刚买的海南鸡饭,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转了三圈,愣是没找到一个空位。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看到一张桌子,上面只孤零零地放了一包纸巾。我心想,天助我也!正准备坐下,旁边一位看起来像学姐的女生轻轻拍了拍我:“同学,这里有人了哦。”

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指着那包纸巾,结结巴巴地问:“这……这个?”

学姐笑了:“嗯,这是‘chope’,用东西占座的意思。欢迎来到新加坡!”

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来新加坡留学,需要学习的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那些藏在日常生活细节里的“潜规则”和实用技巧,才是决定你留学生活质量的关键。这篇文章,就是我用无数次踩坑和一笔笔“学费”换来的血泪经验,希望能让你在踏上小坡这片土地时,能少一些我当年的茫然,多一份老司机的淡定。

玩转小坡“潜规则”:从占座到点Kopi

新加坡的生活,是从搞懂这些本地人才懂的“暗号”开始的。

先说刚才提到的“Chope”文化。在新加坡,尤其是在午餐高峰期的食阁(Hawker Centre)或食堂,用私人物品占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最常见的就是用纸巾包。你只需要把一包小纸巾放在桌上,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这个位子是我的了!”然后你就可以安心地去排队买饭。

当然,用来“chope”的东西五花八门,工牌、雨伞、不重要的会员卡都可以。但记住,千万别用贵重物品,比如手机、钱包或者笔记本电脑,安全第一。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背后,是新加坡社会高度的信任感,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社会协作方式,习惯了之后你会觉得超方便。

搞定了座位,下一个挑战就是点单,尤其是点一杯地道的新加坡咖啡——Kopi。

第一次站在水吧(drinks stall)前,看到菜单上那一串“Kopi O, Kopi C, Kopi Siew Dai, Kopi Ga Dai, Kosong, Peng…”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在破译摩斯密码。别怕,我给你翻译一下,这比你想象的简单:

  • Kopi: 默认版,就是咖啡+炼乳+糖。这是最经典的味道,非常香甜浓郁。
  • Kopi O: “O”在福建话里是“黑”的意思,所以这是黑咖啡+糖。
  • Kopi C: “C”指的是Carnation牌的淡奶(Evaporated Milk),所以这是咖啡+淡奶+糖。口感比Kopi更顺滑,没那么甜腻。
  • Kosong: 马来语里“空”的意思,代表无糖无奶,纯黑咖啡。

然后你还可以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自定义”:

  • Siew Dai: 少糖(Less Sweet)。怕太甜就加这个后缀,比如“Kopi C Siew Dai”。
  • Ga Dai: 加糖(More Sweet)。如果你是重度甜食爱好者。
  • Peng: 加冰(Iced)。比如“Kopi Peng”就是冰咖啡。
  • Po: 淡一点(Thinner)。比如“Kopi O Po”。
  • Gao: 浓一点(Thicker)。比如“Kopi Gao”。

把这些组合一下,你就能点出各种花样。比如,一杯“Kopi C Siew Dai Peng”,翻译过来就是“冰的、加淡奶、少糖的咖啡”。是不是感觉自己瞬间local了起来?一杯这样的本地咖啡,价格通常在S$1.50到S$2.50之间,比星巴克便宜太多了,是学生党的续命神器。搞不懂的时候也别慌,直接用英文跟摊主(通常是Uncle或Aunty)说“Iced coffee with milk, less sugar”,他们完全能懂。

省钱第一步:电话卡和银行卡怎么选?

刚落地,两件大事必须马上办:通讯和金融。这两样办好了,能帮你省下不少钱。

先说电话卡。很多同学一出樟宜机场,就直奔里面的电信柜台。千万打住!机场的电话卡大多是为游客设计的“Tourist SIM”,价格偏高,有效期短。你作为留学生,需要的是长期、稳定、划算的套餐。

我的建议是,先用机场的免费Wi-Fi跟家人报个平安,然后到了住处或者学校,再从容地研究办哪家卡。新加坡的电信市场主要由三巨头和一堆虚拟运营商(MVNO)组成。

三巨头:Singtel, StarHub, M1
这三家是传统运营商,信号覆盖最广,网速稳定。但他们的套餐相对贵一些,而且经常需要签1年或2年的合约。对于刚来、情况还不稳定的留学生来说,可能不是最优选。

虚拟运营商(MVNO):Giga!, Circles.Life, MyRepublic, CMLink等
这些是我强烈推荐给留学生的。它们租用三巨头的网络,所以信号质量有保障,但套餐价格却便宜得多,而且主打无合约的SIM-Only Plan(纯SIM卡套餐)。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换套餐甚至换运营商,非常灵活。

举个具体的例子(价格随时变动,请以官网为准):

  • Giga! (StarHub旗下): 经常有非常优惠的套餐。比如S$18.17/月的套餐,可能就包含100GB流量,500分钟通话和500条短信。他们的App做得很好,管理套餐、查看用量都很方便。
  • Circles.Life (M1旗下): 以大流量著称,非常适合喜欢刷视频、打游戏的同学。比如S$20/月左右,就能拿到100GB以上的流量,而且经常有新人优惠。
  • CMLink (Singtel旗下,和中国移动合作): 对中国留学生特别友好,套餐里经常包含拨打中国大陆的免费通话时长,还有“一卡双号”功能,方便接收国内的短信验证码。

办卡流程也很简单,基本上都是在线申请,填好个人信息(需要你的护照和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然后他们会把SIM卡直接寄到你住的地方,自己激活一下就能用了。

接下来是银行卡。新加坡的本地三大银行是DBS/POSB, OCBC, UOB。对于留学生来说,我首推DBS/POSB(POSB是DBS旗下的储蓄银行)。

为什么?因为它的ATM机和分行遍布全岛,几乎每个地铁站、每个商场都有,取钱存钱超级方便。他们针对学生有专门的账户,比如DBS Multiplier Account或者POSB Savings Account,通常在你25岁以下或者能保持一定存款额的情况下,可以免除账户管理费。

开户需要带上你的护照、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和一份住址证明(可以是学校宿舍的确认信或者租房合同)。开户后,你会拿到一张Debit Card(借记卡),这张卡不仅可以取钱,还能在大部分商店直接刷卡消费(通过NETS系统)。

更重要的是,你要立刻熟悉两个东西:PayNowPayLah!

  • PayNow: 这是新加坡的“支付宝”。它直接绑定你的手机号和银行账户。别人给你转账,只需要输入你的手机号就行,秒到账,完全免费。你也可以用它来扫码支付。
  • PayLah!: 这是DBS推出的电子钱包App。功能类似微信支付,可以用来转账、付款、缴费,甚至在上面买电影票、点外卖。在食阁、小店,很多摊位都支持PayLah!扫码付款,非常方便。

有了这两个神器,你在新加坡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生活,和国内无缝衔接。

出行无忧:像Local一样搭地铁坐公交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地铁(MRT)和公交车(Bus)几乎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对留学生来说,最高效、最省钱的出行方式就是办一张学生交通优惠卡(Student Concession Card)

在你拿到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之后,就可以去任何一个地铁站的TransitLink Ticket Office申请。这张卡是你的省钱利器。举个例子,用普通的成人EZ-Link卡坐地铁,起步价可能就要S$0.99,而用学生卡,可能只要S$0.48。日积月累下来,一个月能省下几十新币的交通费。

使用公共交通时,有几个本地人的习惯你需要知道:

  1. 上下扶梯靠左站立,右侧通行。这和国内很多地方相反,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
  2. 车上不准吃喝。这是严格的规定,被抓到会面临高达S$500的罚款。所以再渴也忍一下,出站再喝。
  3. 上公交车前后门都要刷卡。上车刷一次,下车也要记得刷一次,系统会根据你的路程计费。如果下车忘了刷,会按那趟公交全程的最高票价扣费,很不划算。

除了公共交通,打车软件也是必备的。新加坡主要有三款:Grab, Gojek, TADA

  • Grab: 功能最全面的“超级App”,类似东南亚版的滴滴+美团。除了打车,还可以点外卖(GrabFood)、送快递(GrabExpress)、移动支付(GrabPay)。它的车最多,叫车最快,但价格通常也是最贵的。
  • Gojek: 主打印尼市场,在新加坡也很好用。它的界面简单,专注于打车服务,价格通常比Grab便宜一些。在非高峰期可以优先考虑。
  • TADA: 一个主打“零佣金”的平台,对司机更友好,理论上价格也可能更低。车相对少一些,高峰期可能需要多等一会儿。

我的建议是三个App都下载,叫车前比一下价。从学校(比如NUS)到市中心的乌节路(Orchard Road),高峰期Grab可能要S$20-S$25,而Gojek或TADA可能只需要S$16-S$20,能省下一顿饭钱。

“住”在新加坡:租房这件头等大事

住宿是留学花费的大头,也是最多坑的地方。

新加坡的住宿类型主要有三种:

  1. 学校宿舍(Student Hostel): 最方便、最安全的选择,尤其适合第一年来的新生。可以快速融入校园生活,认识新朋友。缺点是名额有限,需要提前申请,而且不一定能申请到。价格根据房型不同,大约在S$400-S$800/月。
  2. 政府组屋(HDB): 这是新加坡最常见的住房类型,超过80%的本地人住在组屋里。租一个单人间的价格相对便宜,根据地段和设施,月租金大概在S$800到S$1200之间。住在HDB能让你更深入地体验本地生活,楼下通常就有食阁、超市,非常便利。
  3. 私人公寓(Condominium):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ndo。居住环境更好,通常配有游泳池、健身房、烧烤台等设施,安保也更严格。当然价格也更高,一个普通房(Common Room)的单间月租金可能在S$1200到S$1800,主人房(Master Room)会更贵。

找房子的渠道有很多,比如PropertyGuru, 99.co这些本地房产网站,或者通过学校论坛、微信群、Facebook群组找人合租。但无论通过什么渠道,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 务必签正规的租房合同(Tenancy Agreement, TA)。合同里会写明租期、租金、押金、违约条款以及各种规定(比如是否可以煮饭、是否可以带朋友过夜)。每一条都要仔细看清楚。
  • 核实房东身份。确保和你签约的是真正的屋主,可以要求对方出示房产所有权的证明。谨防“二房东”转租,我身边就有朋友遇到过骗子二房东,交了押金和房租后,人就消失了,损失惨重。
  • 检查房屋设施。签约前,仔细检查房间里的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电是否能正常工作,墙壁、地板有没有损坏,并拍照留证。
  • 押金通常是“押一付一”,即支付一个月房租作为押金,再预付第一个月的房租。退房时,只要房屋没有损坏,押金应该全额退还。

来了就懂的“痛”:天气、罚款和看病

最后聊聊一些新加坡的“特色”,你来了之后就会深有体会。

天气与穿搭
新加坡的天气,简单概括就是: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夏天和雨天。常年温度在26-32摄氏度之间,又热又潮。所以,你的行李箱里不需要带毛衣、秋裤、羽绒服。多带几件T恤、短裤、连衣裙,材质最好是纯棉或亚麻,透气吸汗。

但是!你必须带一件薄外套!因为新加坡的室内空调开得像不要钱一样,地铁里、教室里、商场里、电影院里,体感温度可能只有20度。从32度的室外走进20度的室内,那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谁经历谁知道。外套是你的保命神器。

另外,雨伞或者带帽子的防雨外套也是必备品。新加坡的雨,说来就来,常常是毫无征兆的倾盆大雨。

“Fine City”不是开玩笑的
新加坡以其严明的法律和高额的罚款而闻名,被称为“Fine City”。这些规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外国人,我们更要遵守:

  • 公共交通上禁止饮食:罚款S$500。
  • 乱丢垃圾:初犯者最高罚款S$2,000。
  • 公共场所吸烟:在非指定吸烟区吸烟,罚款S$200至S$1,000。
  • 随地吐痰:也是高额罚款。
  • 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闯红灯(Jaywalking):罚款S$50。
  • 甚至连接别人家未加密的Wi-Fi,在法律上都可能被视为黑客行为。

这些规定看起来很苛刻,但正是它们造就了新加坡干净、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只要你遵守规则,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看病怎么办?
生病在所难免。新加坡的医疗系统分为公立和私立。作为学生,你最先应该想到的是学校的校内诊所(University Health Centre)。在这里看病非常便宜,因为有学校补贴,看个感冒发烧可能只需要付S$10-S$15的诊疗费和药费。你的学生医疗保险通常也会覆盖大部分费用。

如果校外就医,你可以选择:

  • 私人全科医生诊所(GP Clinic): 遍布居民区和商场,看病方便快捷,不需要预约。费用稍高,一次普通问诊加开药大约在S$40-S$80。
  • 政府综合诊疗所(Polyclinic): 政府运营的,价格便宜很多,但通常需要预约,而且等待时间非常长,适合看一些慢性病。

对于留学生来说,小病小痛首选校内诊所,其次是家附近的GP诊所。记得保留好所有收据,之后可以向你的学生保险公司申请报销。

刚来的日子,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手忙脚乱,面对各种未知会感到一丝不安。别怕,这是每个留学生的必经之路,也是成长的开始。大胆地去问路,勇敢地去尝试点一杯“Kopi O Kosong Peng”,就算说错了也没关系,这里的Uncle Aunty大多非常友好。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那个曾经在食阁里对着菜单发呆的自己,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能熟练地用Singlish和摊主聊天、能给后来新生指路的老手了。欢迎来到新加坡,享受这段独一无二的旅程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14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