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挤破头的专业,你选对了吗?

puppy

嗨,准备来加拿大留学的你,是不是也正盯着CS、商科、工程这些“王炸”专业,感觉不申就亏了?咱们都懂,为了好就业、好移民,这些专业确实香,但“卷”到飞起的录取线和毕业后的激烈竞争也真实到让人窒息。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聊点大实话:除了挤破头去追捧这些大热门,我们还有没有别的“宝藏”选择?怎么才能在热门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选一个既有前景、自己又真心喜欢的方向?别再盲目跟风啦,快进来看看,帮你把留学这条路规划得更明白、更舒心!

小编叨叨
本文内容仅为经验分享,旨在拓宽大家的选专业思路,不构成任何专业选择建议。所有数据和案例均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过往留学生反馈,最新录取要求和移民政策请务必以加拿大各大学及移民局官网为准哦!

去年申请季的某个深夜,我收到学弟 Leo 的一条微信,内容很短,但焦虑感快要溢出屏幕:“姐,我是不是废了?所有人都报了滑铁卢的CS和多大的工程,我看着自己的备选列表,感觉像个异类。”

我点开他的列表,上面写着: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我太懂他了。在“CS人上人,商科精英范,工程走遍天”的留学圈鄙视链里,选一个“非主流”专业,就像在KTV里别人都点周杰伦,你非要来一首腾格尔,需要莫大的勇气。我们总被各种信息包裹着:某某学长毕业进了亚马逊,年薪六位数;某某学姐进了四大,三年就升了Manager。这些故事听多了,仿佛不申这些“王炸”专业,就是跟自己的前途和枫叶卡过不去。

但今天,我想跟你聊点“政治不正确”的大实话。当成千上万的聪明脑袋都往一个独木桥上挤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抬头看看,旁边是不是还有更宽阔、风景更好的阳关大道?这篇文章,就是想带你拨开热门专业的迷雾,看看那些被你忽略的“宝藏”选择,帮你找到一条既有“钱景”、又有前景,最重要的是,让你每天早上醒来都充满期待的留学路。

为啥CS、商科、工程成了宇宙中心?

咱们先得承认,这些专业火得不是没道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香”。

一个是“钱”香。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2023年公布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初期的年薪中位数就能达到6万到8万加币,远高于许多人文社科专业。像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这类职位,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大城市,有几年工作经验后,年薪轻松突破10万加币。比如PayScale网站显示,加拿大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平均年薪约为8.3万加币。这串数字,谁看了不迷糊?

另一个是“身份”香。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体系(Express Entry)是打分制的,职业代码(NOC/TEER)非常关键。计算机、工程、金融分析师等职位,都属于TEER 0/1/2类的高技能职业,不仅好找工作,而且在移民申请时分数高、机会多。像BC省和安省的省提名计划(PNP),经常会定向邀请科技类人才,等于给你开了个移民的快速通道。为了那张枫叶卡,拼了!

我有个朋友叫Alex,当年就是铁了心要读CS。他很坦白,自己对编程没多大兴趣,纯粹是看中了毕业后的高薪和移民前景。他玩命地刷分,参加各种竞赛,最终如愿以偿进了UBC的CS专业。他的故事,是无数留学生的缩影: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为了一个可预期的美好未来,可以忍受当下的不喜欢。

“王炸”专业背后的“内卷”真相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当所有人都认为一条路是捷径时,这条路往往会变成最拥堵的路。

首先是录取门槛卷到天上。现在想进加拿大顶尖大学的CS或工程专业,是什么概念?多伦多大学主校区(UTSG)的计算机科学,录取平均分已经稳定在95%以上,有些年份甚至更高。滑铁 Waterloo 的软件工程,更是被誉为“北美CS神校”,除了接近满分的成绩,你还得有拿得出手的竞赛奖项、丰富的项目经验。我去年听说一个案例,一个国内重点高中的学生,GPA 98/100,手握好几个编程项目,最后还是被滑铁卢给拒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优秀”了,而是“天选之子”级别的竞争。

其次,就算你拼尽全力挤进去了,挑战才刚刚开始。热门专业的课业压力是出了名的。我认识一个在麦吉尔读电子工程的学妹,她说她大学四年就没在凌晨2点前睡过觉。小组作业、实验报告、没完没了的考试……身边全是顶尖学霸,稍微一松懈就可能被挂科的“血色浪漫”淹没。这种高压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和倦怠。不是每个人都享受这种“在知识的海洋里溺水”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你以为CS毕业就等于人手一个大厂offer吗?现实是,每年有成千上万的CS、商科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其中不乏本地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虽然岗位多,但好岗位永远是稀缺的。2023年以来,全球科技大厂裁员潮也波及到了加拿大,像Shopify、Google等公司都进行了规模不小的裁员。这意味着,即便你手握名校文凭,也得跟无数同样优秀的人去抢为数不多的面试机会。Alex毕业后,海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才最终拿到一个中厂的offer,过程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

换个赛道,或许风景更好?这些宝藏专业了解一下!

说了这么多,不是劝你放弃,而是想让你知道,世界很大,选择很多。除了那几条拥挤的赛道,加拿大还有很多需求旺盛、竞争相对温和,而且同样能实现安居乐业目标的“宝藏”专业。

1. 刚需中的刚需:医疗健康与护理类

如果说有什么行业是永远不会被AI取代的,那一定是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拿大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医疗健康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海量”级别的。根据加拿大政府的Job Bank数据,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职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医学检验技师(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ist)等职业,在未来几年的就业前景都被评为“非常好”(Very Good)。

我知道,很多同学一听“医学”就觉得门槛高、周期长。但其实有很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对国际生非常友好。比如职业治疗(OT),它帮助因各种原因(生理、心理、发育)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人们,重新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专业毕业后,可以在医院、康复中心、学校、社区工作,时薪普遍在35-50加币,工作稳定且极具社会价值。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学生物,觉得出路太窄,后来申请了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职业治疗硕士。她说,班里同学背景五花八门,有学心理的,有学运动学的。毕业后,她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找到了在多伦多一家儿童康复中心的工作,每天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成就感爆棚。

这类专业的录取,虽然也看重GPA,但更看重你的相关经验和对专业的理解,而不是纯粹的分数比拼。而且,很多省份的移民计划都对医疗类职业有特殊通道,比如BC省的“Health Authority”类别,可以让你更快拿到身份。

2. 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口:数字媒体、动画与游戏设计

你以为学艺术就是“毕业即失业”?在加拿大,这可是个大大的误解。特别是温哥华和蒙特利尔,早已是全球顶尖的电影特效(VFX)、动画和游戏制作中心。《阿凡达》的特效、《英雄联盟》的角色设计,背后都有大量加拿大工作室的身影。

这个行业缺的是什么?是既懂艺术审美,又懂技术实现的复合型人才。像谢尔丹学院(Sheridan College)的动画专业,被誉为“动画界的哈佛”,毕业生遍布皮克斯、迪士尼、梦工厂。还有西蒙菲莎大学(SFU)的互动艺术与技术(Interactive Arts and Technology)专业,完美结合了设计、媒体和计算机科学。

我有个朋友,从小喜欢画画和打游戏,申请时没跟风去申CS,而是选了温哥华电影学院(VFS)的游戏设计专业。一年制的课程,强度极大,但学到的全是业界最前沿的技术和项目流程。毕业后,他凭借优秀的作品集,顺利进入了育碧(Ubisoft)蒙特利尔工作室,参与3A大作的开发。他说:“每天做着自己最热爱的事,还能赚钱,这种感觉太爽了。”

根据加拿大互动数字媒体委员会(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 Council)的报告,加拿大游戏产业每年为GDP贡献超过55亿加元,并且仍在高速增长。视觉特效师、3D建模师、游戏程序员等职位,需求量非常大。如果你有点艺术细胞,又对科技充满好奇,这绝对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酷炫之路。

3. “文科”的逆袭:数据科学、UX/UI与公共政策

谁说文科生没有出路?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科专业正在和新技术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催生了许多新兴高薪领域。

比如,用户体验(UX)研究员/设计师。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简单说,就是研究用户如何使用一个产品(比如一个APP或网站),并把它设计得更好用、更人性化。这需要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知识,也需要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大厂的UX团队,都非常欢迎有人文社科背景的同学。我认识一位在多大学社会学的朋友,辅修了统计,自学了Figma等设计软件,毕业后成功转型为一名UX Designer,薪水待遇完全不输码农。

再比如,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它不仅仅是CS的专利。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面向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项目,比如“商业数据分析”、“社会数据科学”。你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利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用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模式,为城市规划提供建议;或者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为企业的市场策略提供洞察。

还有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这个听起来有点“虚”,但实际上非常实用。毕业生可以进入政府、非政府组织(NGO)、智库、或大型企业的政府关系部门工作。随着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对能够分析政策、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多伦多大学的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y就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学府。

所以,到底该怎么选?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有点晕了。别急,选专业不是做数学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里给你几个超实在的“灵魂拷问”,帮你理清思路:

别问“什么专业好”,先问“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留学是场持久战,兴趣是最好的燃料。如果让你连续四年天天面对一堆你毫无感觉的代码或公式,就算前景再好,也很难坚持下来。花点时间,静下来问问自己: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感到快乐和投入?我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时最有成就感?把你擅长的和感兴趣的列出来,再去找与之匹配的专业。

把求职网站当成你的“专业目录”。打开Indeed.ca, LinkedIn, Job Bank这些网站,把你感兴趣的职位搜一遍。看看这些职位要求什么专业背景、需要哪些技能。这比看大学官网的专业介绍要直观得多。你会发现,很多职位并非只限定一个专业,而是看重你的综合能力和项目经验。

Co-op带薪实习,可能比学校排名更“香”。加拿大大学的Co-op项目是找工作的“神器”。一个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如果学校有强大的Co-op资源,能让你在毕业前就积累一两年的本地工作经验,那你的就业竞争力会瞬间秒杀很多名校的“理论派”。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重点考察它的Co-op项目质量。

跟“过来人”聊五毛钱的。去LinkedIn上找找你想申请的专业的学长学姐,鼓起勇气,发一封礼貌的私信,问问他们真实的学习体验和就业情况。大部分人都很乐意分享。他们踩过的坑,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他们看到的风景,也能给你更多真实的参考。

回到开头Leo的故事。后来,他听从自己的内心,主申了滑铁卢大学的环境与地理信息管理专业。这是一个结合了环境科学、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建模的交叉学科。大三时,他通过Co-op进入了安省的省政府环境部门实习,毕业后顺利留用。他说,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数据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虽然不如朋友们在科技公司赚得多,但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留学这条路,最怕的就是用别人的地图,走自己的路。CS、商科、工程确实是很好的选择,但前提是,它得是“你的”好选择。别让“热门”绑架了你的热爱,别让“内卷”消耗了你的激情。加拿大的机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你的未来也远比一个专业名称要宽广。

所以,勇敢地去探索吧!去找到那个能让你眼睛发光的方向,然后全力以赴。留学这条路,最酷的,就是走出一条独一无二、只属于你自己的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45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