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爆火的解压方式,你还没试?

puppy

还在一个人深夜赶due,刷着手机越刷越焦虑吗?别再硬扛啦!最近我们留学圈真的火了一种超棒的解压方式,不是那种耗钱又尴尬的social,也不是一个人闷头打游戏。从周末的city walk探索城市惊喜,到约上三五好友搞一场“丑东西”主题potluck,甚至还有人组团玩起了“数字排毒”挑战。这些新玩法不仅成本超低,还能帮你找到真正聊得来的朋友,重新找回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想知道具体怎么玩、怎么组织吗?快点进来看看,保证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这篇文章,写给这样的你

? 感觉社交很耗电,只想找几个真朋友聊聊天。

? 预算有限,但又不想每个周末都宅在家里发霉。

? 被论文、考试压得喘不过气,刷手机只会更焦虑。

? 渴望体验当地文化,但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果你中了任何一条,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解药!

留学圈爆火的解压方式,你还没试?

凌晨两点的图书馆,只剩下你和一排排不知疲倦的日光灯。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献,像天书一样在眼前跳动。你揉了揉干涩的眼睛,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刷点什么放松一下。

朋友圈里,有人在海边度假,有人在网红餐厅打卡,还有人晒出了新买的跑车。你划过一张张光鲜亮丽的照片,心里那股无名的焦虑感却像藤蔓一样,越缠越紧。关掉手机,房间里只剩下敲击键盘的声音和自己沉重的呼吸声。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学业压力、文化冲击、社交困难……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真的能把人压垮。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2年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曾因心理健康问题寻求过帮助,而留学生群体由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这个比例可能更高。我们总以为熬一熬就过去了,但硬扛真的不是办法。

别担心,家人们!最近留学圈里悄悄刮起了一股“快乐自救”的新风潮。它不烧钱,不内耗,甚至不需要你费心去假笑social。它关乎的是重新找回与自己、与朋友、与你所在城市的真实链接。下面这几个玩法,已经被无数留学生亲测有效,赶紧码住!

玩法一:City Walk — 解锁城市的隐藏彩蛋

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上学路过的那条街,可能藏着一家开了百年的二手书店?你公寓楼下的那个转角,或许有一面超酷的涂鸦墙,每天都在更新?

City Walk,直译过来就是“城市漫步”,但它可不是简单的散步。它更像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城市探险。不设路线,不赶时间,就凭着感觉,用脚步去丈量这座你暂时称之为“家”的城市。

去年在伦敦读研的学姐Emily,就曾被final的压力搞到濒临崩溃。有天下午,她实在看不进书,索性合上电脑,出门漫无目的地乱走。她从繁华的牛津街,一路走进了充满复古气息的考文特花园,偶然发现了一个全是手工艺人的小集市。她跟一个卖自制香薰蜡烛的老奶奶聊了半个多小时,听她讲这条街几十年的变迁。那一刻,所有的论文和DDL都变得遥远,她第一次感觉自己真正“触摸”到了伦敦的脉搏。

这种看似“佛系”的活动,其实早就火遍了全球。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仅“City Walk”相关的笔记就超过了200万篇。它为什么这么有魔力?因为它成本为零,收获却是无价的。它让你从屏幕和书本里抬起头,用所有感官去感受阳光、风、街边的咖啡香和陌生人的微笑。这种“活在当下”的感觉,是治愈焦虑的最好良药。

怎么开始你的第一次City Walk?

你可以约上一个同样想透透气的朋友,从学校出发,规定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随机规则。也可以给自己定个主题,比如“寻找城市里最奇怪的雕塑”或者“打卡所有名字里带‘花’的街道”。把手机地图收起来,去问路,去观察,去和街边小店的老板聊天。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比你想象中可爱得多,而你,也远比你想象中更有探索的勇气。

玩法二:主题Potluck — “丑东西”派对万岁!

说到留学生社交,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Bar、去Club、或者参加一些正襟危坐的晚宴。这些活动不仅花销大,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有点“社恐”属性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大型尴尬现场。全程端着杯酒,跟不熟的人尬聊,回家后感觉比写一天论文还累。

那有没有一种成本又低、又能真正交到朋友的方式?当然有!那就是——主题Potluck!

Potluck,就是每人带一道菜的家庭聚餐。但普通的Potluck对厨艺小白来说还是有点压力,万一自己做的不好吃怎么办?所以,升级版的“主题Potluck”就应运而生了,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丑东西”派对(Ugly Food Party)。

规则很简单:每个人都要带一道自己做的、长得最“一言难尽”但味道还不错的菜。想象一下那个场面:桌子上摆着黑乎乎的“黑暗料理”,颜色诡异的蛋糕,还有形状放飞自我的饼干……大家不再是比拼谁的厨艺更高超,而是在分享自己“翻车”的瞬间,然后一起哈哈大笑。

在悉尼留学的Leo就组织过一次这样的派对。他带来了一盘因为烤过头而变得像“煤炭”的鸡翅,他的朋友端来了一锅颜色像“巫婆汤”的罗宋汤。大家一边互相吐槽对方的菜有多丑,一边又吃得津津有味。在那个晚上,没有人谈论成绩、实习或者未来规划,只有最放松的笑声和最真实的分享。Leo说:“那是我留学以来,第一次感觉交到了可以卸下所有防备的朋友。”

这种派对的魅力在于,它巧妙地把“缺点”和“不完美”变成了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在留学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要求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丑东西”派对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脆弱和真实的机会。当大家都能笑着分享自己的“失败”时,真正的友谊就开始了。

除了“丑东西”,你还可以开创各种好玩的主题,比如“我的家乡童年小吃”、“五颜六色食物派对”(每个人负责一种颜色的食物)、甚至是“速食产品花样改造大赛”。成本超低,快乐加倍,还能顺便解决一顿晚饭,何乐而不为?

玩法三:数字排毒 — 组团找回失联的专注力

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你现在能坚持多久不看手机?10分钟?还是5分钟?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像一个“时间黑洞”,悄悄偷走我们的注意力和好心情。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办公室员工的注意力一旦被(邮件、消息等)打断,平均需要23分钟才能重新集中。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写论文时一个弹窗、一条推送,就足以让思路断片,然后陷入“刷手机-焦虑-更刷手机”的恶性循环。

一个人对抗算法的诱惑太难了,但如果是一群人呢?“数字排毒”(Digital Detox)挑战,就是一群朋友约定好,在特定时间段内,集体远离电子产品。

听起来有点“反人类”?但效果真的惊人。在纽约大学,就有学生自发组织了“周末无手机”社团。他们会在周六早上把手机统一锁进一个箱子里,然后一起去中央公园野餐、玩飞盘、或者去逛博物馆。刚开始的几个小时,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想去摸口袋,但当他们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专注地聊天、大笑时,那种对手机的渴望感就慢慢消失了。

参与者之一的Jessica分享说:“没有手机的那一天,我发现世界都变得高清了。我注意到了公园里草地的颜色,听到了鸟叫,也真正听进了朋友讲的故事。我们聊了很多平时在聊天软件上不会聊的深度话题。那是一种久违的、高质量的陪伴。”

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英国《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仅仅停止使用社交媒体一周,就能显著改善人们的幸福感,并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当我们摆脱了信息的轰炸和无休止的比较后,我们的大脑才能真正得到休息和放松。

想要尝试“数字排毒”,不一定非要搞得这么硬核。你可以和室友或朋友从一个小目标开始:

比如,规定每周的“电影之夜”或者“桌游之夜”,从开始到结束,所有人的手机都调成静音,放到另一个房间。或者,大家一起出门吃饭时,把手机叠在一起放在桌子中央,谁先碰手机谁就买单。用一点点游戏化的仪式感,就能帮助我们找回被屏幕夺走的、面对面交流的乐趣。

留学生活,从来不只是一张文凭那么简单。它是一段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的旅程。这条路有时会很孤独,压力也会很大,但请你一定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别再一个人硬扛了。下次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别急着打开手机刷短视频。试着给你那个可能也正在赶due的朋友发条消息,就问一句:“嘿,这周末天气不错,要不要一起去市中心那条没去过的老街逛逛?我请你喝杯咖啡。”

你看,快乐的开关,其实就握在你手里。它可能就藏在一次说走就走的City Walk里,一盘丑得可爱的菜里,或者一场没有手机打扰的真诚对话里。去试试吧,你会发现,原来找回简单的快乐,真的没那么难。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3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