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核心提示 |
|---|
| 英国大学,特别是G5和王爱曼华(KCL, 爱丁堡, 曼大, 华威)的热门商科、计算机、传媒等专业,普遍采用“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模式。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先到先得,录满即止”。学校会分批次审核申请,越早提交,竞争压力越小,占的坑位就越有利!别等到身边同学都拿到了offer才追悔莫及哦! |
“什么?!你已经交了UCL的申请了?”
去年十月底,我正在宿舍慢悠悠地改着个人陈述(PS)的第三版,室友小A突然冲进来,脸上写满了震惊和焦虑。她刚从自习室回来,撞见隔壁专业的学霸已经提交了三所学校的申请,其中就包括她的梦校UCL。
“我以为12月前弄完就行了,这不是才刚开学吗?”小A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她整个大三暑假都在实习,想着申请的事可以慢慢来,却没想到,这场关于梦校的“战争”,其实在她享受阳光和假期的七月,就已经悄悄打响了。
后来的故事有点遗憾,小A的申请在圣诞节前递交,背景和成绩都很优秀,但最终只收到了UCL的拒信和另外两所学校的waiting list。而那位“学霸”,在12月就已经手握两枚G5的con-offer,悠闲地开始准备雅思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每年都有无数像小A一样的同学,因为没搞清楚英国申请的“潜规则”,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攻略,就是要帮你把这条申硕之路的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从容地拿下属于你的offer!
7-8月:大三暑假,一切从“自我认知”开始
别以为暑假就是用来追剧和旅行的!对于咱们准申请人来说,这60天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准备期”。这个阶段做得好,后面才能跑得顺。
第一件事:给自己的学术背景做个“体检”。
拿出你的成绩单,老老实实地算一下均分。英国大学对“211/985”和“双非”院校的申请者,均分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很现实,但我们必须接受它。
举个例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MSc Finance专业,在其官网上明确列出了一个“认可的中国大学名单”。如果你在名单上,均分要求是88%;如果不在,那基本上申请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根据近两年的录取数据,被LSE商科录取的中国学生,985/211院校背景的同学均分普遍在90分以上。
所以,这个阶段你要做的就是:
- 精准定位:如果你的均分在88-90+,且本科院校背景优秀,那么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LSE)可以大胆冲刺。如果你的均分在80-87分,那么王爱曼华等罗素集团的顶尖院校是你的主战场。如果均分在75-80分,那么就要考虑排名稍靠后但同样实力不俗的大学,比如利兹、南安普顿、谢菲尔德等。
- 核对核心课程:很多英国专业对本科的核心课程有要求。比如,你想申请曼彻斯特大学的MSc Data Science,学校会明确要求你修过相当数量的数学、统计和编程课程。赶紧翻翻你的成绩单,看看这些“硬通货”你有没有,分数够不够高。不够的话,大四上学期还有没有机会补救?
第二件事:像逛淘宝一样,海选你的“梦中情校”。
这个阶段不要怕麻烦,多看!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英国大学排名、完全大学指南(CUG)……把这些榜单都过一遍,初步圈定15-20所你感兴趣的学校。
然后,点开每一所学校的官网,找到你想申请的专业页面。你要像个侦探一样,仔细阅读“Entry requirements”(入学要求)、“Course content”(课程内容)、“Fees and funding”(学费和奖学金)这几个板块。尤其是课程内容,看看那些课是不是你真正想学的。别光看学校名气大,结果专业学的东西你一点都不感冒,那读起来可就太痛苦了。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去年一心想去华威大学的商学院(WBS),但她本科是英语专业。在仔细研究了WBS所有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后,她发现几乎所有热门项目都对商科或量化背景有严格要求。最后,她及时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了对背景更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或“教育学”相关专业,最终成功拿到了KCL和爱丁堡大学的offer。
第三件事:开始搭建你的“文书素材库”。
个人陈述(PS)和简历(CV)是申请的灵魂,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暑假期间,你不需要写出完整的稿子,但必须开始搜集和整理素材。
拿个本子或者建个Word文档,把你大学三年的所有经历都列出来:
- 学术项目:做过什么课程设计?写过什么让你骄傲的论文?参加过大创项目或数学建模比赛吗?把项目的目标、你的角色、你使用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和学到的东西都写下来。
- 实习经历:在哪家公司?什么职位?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哪怕是整理数据、写会议纪要这种小事,思考一下它锻炼了你的什么能力(比如细心、沟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 课外活动: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展现了你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个素材库,就是你后续写文书的“弹药库”。有了它,你就不会在9月份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
最后,别忘了雅思!
虽然大部分英国大学允许你先不带雅思成绩申请,拿到conditional offer之后再补交。但是!早点开始准备,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绝对能让你在申请中更具优势,也让招生官看到你的诚意和学习能力。很多热门专业,比如帝国理工学院的部分商科专业,在2023年的申请季就明确表示“强烈建议”在申请时提交有竞争力的语言成绩。一个7.0分(小分不低于6.5)的雅思成绩单,会让你的申请材料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9-10月:黄金开放季,拼的就是“手速和质量”
开学季来了!当大部分同学还在适应新学期的节奏时,你的申请季“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9月和10月,是递交第一轮申请的黄金窗口期!
为什么这么早?数据告诉你答案。
根据过往几年的经验,像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KCL等热门院校,通常在9月底到10月初就会开放申请系统。而UCL、布里斯托等学校则会在10月中下旬跟上。这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曼大的MSc International Fashion Marketing,爱丁堡的MSc Data Science,第一轮关闭的时间可能就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这意味着,如果你等到12月再提交,可能第一批录取名额已经被瓜分完毕了,你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第一步:精简并最终确定你的申请名单。
从暑假海选的15-20所学校中,根据你的最终定位,筛选出6-8所。这个名单最好能拉开梯度,形成“冲刺-主申-保底”的组合。
- 冲刺(2所):你的梦校,录取要求比你现有条件稍高一点点,但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摸到。比如G5。
- 主申(3-4所):你的背景和能力与学校的要求非常匹配,录取概率较大。比如王爱曼华、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
- 保底(1-2所):录取要求比你现有条件低一些,确保自己有学可上,给自己一颗定心丸。比如杜伦、利兹、谢菲尔德等。
第二步:文书最终定稿,千锤百炼出精品。
拿出你的“文书素材库”,开始针对每一所学校和专业,撰写“定制版”的PS。千万不要用一篇PS海投所有学校!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来。
怎么定制?很简单,回答三个问题:
- Why this university? 去学校官网,看看他们的校训、学院特色、有没有你特别崇拜的教授。在PS里提一两句,会让招生官觉得你真的用心研究过。
- Why this course? 仔细看课程设置(modules),挑一两门你最感兴趣的课,结合你过去的经历,谈谈你为什么想学它,以及你具备学好它的基础。
- Why you? 这是核心。把你的学术能力、实习经验、项目经历和你的职业规划串联起来,向招生官证明,你是这个专业最合适的申请人。
简历(CV)则要简洁明了,一页纸为佳,重点突出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经历。
第三步:搞定推荐信,请给老师“喂”好材料。
开学后,立刻、马上联系你的推荐人!最好找两位熟悉你学术表现的专业课老师。联系老师时,态度要谦逊诚恳,并且一定要主动提供以下材料:
- 你的个人简历(CV)
- 你的成绩单(把高分专业课标记出来)
- 你的个人陈述(PS)草稿
- 你想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列表,以及每个学校的推荐信提交方式(网推还是纸质)和截止日期。
你给的材料越充分,老师写出的推荐信就越有说服力,也越省时。千万别两手空空地去找老师,说:“老师,能帮我写封推荐信吗?”这样会显得你非常不专业。
第四步:抢占第一轮,提交申请!
所有材料准备就绪后,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在学校申请系统开放的第一时间,仔细填写网申表格,上传所有文件,支付申请费(一般为50-120英镑不等),然后点击“Submit”!
真实案例:2022申请季,我的一个朋友申请KCL的Digital Asset and Media Management专业。她在10月15日系统开放当天就递交了所有材料。三周后,也就是11月初,她就收到了面试邀请,并在11月底顺利拿到了offer。而另一位条件相似,但在12月底才递交申请的同学,直到第二年3月才收到拒信,理由是“position filled”(名额已满)。这就是早申请的巨大优势!
11月-次年1月:耐心等待,积极“补救”
递交申请后,就进入了漫长而煎熬的等待期。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刷新邮箱,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心态要稳,审理周期各不相同。
英国大学的审理速度堪称“玄学”。快的可能两三周就出结果,慢的可能要等上三四个月。一般来说,4-8周是比较常见的审理周期。但像牛津、剑桥这类有明确轮次的学校,会等到该轮次截止后才统一审理和发结果。所以,没收到消息不代表你被默拒了,请耐心等待。
积极跟进,准备可能出现的面试。
如果超过了8周还没有任何消息,可以礼貌地发一封邮件给学校的招生办公室(Admission Office)询问一下进度。同时,一些商科、管理类专业可能会有面试环节,比如帝国理工商学院、剑桥的MBA等。提前去论坛(如GGU、ChaseDream)看看往年的面试经验分享,准备一下常见的面试问题,如“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专业”、“你的职业规划”等。
评估战果,考虑是否需要“补申”。
到了12月和1月,你应该陆续收到一些结果了。如果“冲刺”和“主申”的学校都发来了拒信,不要灰心。这正是“保底”学校发挥作用的时候。同时,你也可以考虑补申一些还没截止、或者录取要求稍微宽松一些的专业和学校,增加自己拿到offer的几率。
次年1-4月:Offer雨季,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这段时间,是收获的季节!你的邮箱里会开始下起“offer雨”。但别高兴得太早,拿到offer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选择同样重要。
看懂你的Offer:Conditional vs. Unconditional
绝大多数应届生收到的都是“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上面的条件通常是:
- 学术条件:要求你大四毕业时,最终的均分达到某个分数,比如85分。
- 语言条件:要求你提交满足专业要求的雅思成绩,比如总分7.0,小分不低于6.5。
只有当你满足了所有条件后,才能换取“无条件录取”(Unconditional Offer),那才是你真正入学的凭证。
留位费(Deposit),时间的考验!
收到offer后,学校会要求你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4-6周)支付一笔留位费,以确认你接受这个位置。这笔费用通常在1000-2500英镑之间,热门商学院会更高。一旦支付,如果最后你没去,这笔钱是不退的。
所以,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你手上有好几个offer,一定要看清楚每个offer交押金的截止日期,合理安排时间,做出最终决定。千万不要因为犹豫而错过了截止日期,那offer可就作废了!根据最新数据,像爱丁堡大学商学院2024年的押金就高达2000英镑,且付款周期很短。
次年5-8月:终点线前的冲刺,准备迎接新生活!
恭喜你,走到了最后一步!这时候,你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了。
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满足Offer条件。
大四的期末考试,请一定认真对待!这是你达到学术条件的最后机会。同时,还没考到合格雅思成绩的同学,这是你们最后的冲刺时间。刷题、上课、模考,用尽一切办法,拿下雅思!
换取Unconditional Offer和CAS。
拿到最终的成绩单、毕业证和学位证后,赶紧去学校做中英文翻译和盖章,然后扫描上传给大学,申请换取无条件录取通知书。拿到Uncon Offer后,学校就会给你签发一份名为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的文件,这是你办理英国学生签证最核心的文件!
办理签证、预订宿舍和机票。
拿到CAS后,就可以开始准备签证材料了。最重要的是资金证明,通常要求存满28天。宿舍申请一般在春季就会开放,越早申请,选择越多。最后,就是预订飞往英国的机票,打包行李,准备开启你的留学新篇章!
你看,整个申请季,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马拉松。从暑假的蓄力,到秋季的冲刺,再到冬春的等待与抉择,最后是夏天的圆满收官,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别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心态了。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准备充分、并且懂得把握时机的人。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打开你的电脑,去创建那个名为“我的英国申请”的文件夹吧。你现在写下的每一个字,查阅的每一个信息,都是在为明年秋天,那个拖着行李箱、自信地走进梦校校园的自己铺路。那个时候,你就可以笑着对自己说一句:“Hi, I'm here. 我来了,凭我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