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笔试改革核心速览 (2025年入学) |
|---|
| 医学 (Medicine): BMAT (BioMedical Admission Test) 正式取消,改为采用 UCAT (University Clinical Aptitude Test)。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考察重点和题型完全不同。 |
| 工程 (Engineering): ENGAA (Engineering Admissions Assessment) 取消,改为在面试阶段进行学院自行组织的笔试评估。形式更灵活,也更考验临场发挥。 |
| 自然科学 (Natural Sciences): NSAA (Natural Sciences Admissions Assessment) 取消,同样改为在面试阶段进行学院自行组织的笔试评估。 |
| 经济 (Economics): ECAA (Economics Admissions Assessment) 取消,改为采用 TMUA (Test of Mathematics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对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确。 |
| 兽医 (Veterinary Medicine): 笔试要求取消,不再需要参加NSAA。 |
“完了,全白准备了。”
上周,我收到学弟小A的一条微信,文字里透着一股绝望。小A的目标是剑桥的医学专业,为了那个传说中的“死亡之试”BMAT,他从去年暑假就开始刷题,厚厚的备考资料上写满了笔记,连做梦都在背生物化学词汇。结果,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人剑合一”的时候,一封来自剑桥的官方邮件,直接把他打回了原形:从2024年申请季(也就是2025年入学)开始,BMAT,正式“退休”。
小A的经历,绝对不是个例。相信所有盯着剑桥G5的同学,最近都被这波“笔试大地震”给震得不轻。感觉自己辛苦修炼的“屠龙之术”,还没等到上战场,恶龙自己先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要取消?以后拿什么来筛选学生?面试会不会变成“地狱难度”?我们现在到底该干嘛?
别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派“定心丸”的。咱们就来抽丝剥茧,把这次剑桥笔试大变天的前因后果、每个专业的新玩法,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都给你说明白了。这不仅不是坏事,对反应快的你来说,这可能就是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为什么“说没就没”了?这不是剑桥的“阴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次改革不是剑桥“心血来潮”。根本原因在于,负责运营BMAT、ENGAA、NSAA这些考试的机构——剑桥评估录取测试中心(Cambridge Assessment Admissions Testing,简称CAAT)——决定在2024-2025申请季后停止运营大部分考试。所以,不只是剑桥,牛津的TSA(思维能力评估)、PAT(物理能力倾向测试)等考试也受到了影响,只不过牛津选择自己接手,而剑桥则决定“换个玩法”。
所以,这不是针对我们留学生的“突击检查”,而是一次整个英国顶尖大学招生体系的调整。剑桥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希望通过更多元的方式来评估申请者,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次性的标准化笔试成绩。说白了,他们想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你。
各专业“新规”上线,你的赛道变了吗?
好了,了解了背景,咱们直奔主题。不同专业受到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完全不同,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医学:告别BMAT,拥抱UCAT
这是本次改革中变化最彻底的一个专业。以前,想申牛剑医学,BMAT是绕不过去的大山。每年全球有超过26,000名考生参加BMAT,而剑桥医学院每年只招收约280名学生,录取率常年低于15%,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BMAT换成了UCAT。这两个考试简直是两种生物!
BMAT:更偏向学术知识。它包含科学知识与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逻辑推理和一篇写作,考察的是你现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UCAT:完全不考察专业知识,纯粹是能力倾向测试。它分为五个部分:语言推理、决策能力、数量推理、抽象推理和情景判断。它考验的是你的逻辑、快速阅读、信息处理能力和职业道德判断,更像一个“医学生潜力测试”。
真实案例:我认识的一个学姐Sarah,去年申请时BMAT的Section 2(科学知识)考得特别好,但逻辑和写作一般,最后面试时被challenge得很惨。而另一个同学Tom,理科知识不是最顶尖的,但思维特别快,很善于处理复杂信息。如果是在新的UCAT规则下,Tom这样的学生可能会更有优势。根据UCAT官方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全球共有37,860人参加了UCAT考试,平均分是2532分。顶尖医学院的面试邀请分数线通常远高于这个平均分,比如KCL去年的面试线就在2740分左右。剑桥虽然还未公布具体分数线要求,但可以预见,高分UCAT成绩将是拿到面试门票的第一道硬性门槛。
应对策略:立刻马上!把你的BMAT备考资料收起来,去UCAT官网下载免费的备考资源。UCAT的特点是题量大、时间紧,纯靠刷题和技巧训练。你需要练习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你的反应速度和思维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游戏,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
工程与自然科学:从“国考”变“校考”
这两个专业是剑桥的王牌,也是中国学生申请的大热门。以前的ENGAA和NSAA,就像是申请路上的“全国统一大联考”,所有申请者都考同一张卷子,用分数说话。
现在,这个“联考”取消了,变成了“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这意味着什么?
当你被邀请参加面试时,你会被要求在面试当天或前后,完成一个由你申请的学院设计的笔试。这个考试的内容会更贴近A-Level或者IB课程的核心知识,但形式会更灵活,更侧重于考察你的解题思路和创新思维。
这有什么区别?
1. 标准不再统一:申请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工程系的学生,和申请丘吉尔学院(Churchill College)的学生,他们做的笔试题可能完全不一样。三一学院可能会出一道极其刁钻的物理难题,考验你的理论深度;而丘吉尔学院可能更注重实际应用,让你设计一个解决某个工程问题的方案草图。
2. 备考无法“刷真题”:以前你可以把ENGAA过去十年的真题刷个底朝天,但现在,你根本不知道学院会出什么题。备考的重心必须从“刷题”转向“巩固基础”和“拓展思维”。
真实案例:以剑桥著名的附加问卷SAQ(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Questionnaire)为例,很多学院都会在上面问一些额外的学术问题。比如,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自然科学申请者,常年会被要求在SAQ中回答一道额外的物理或化学题。这次的改革,其实就是把这种学院化的考察方式,从问卷搬到了面试现场,并且加大了权重。根据剑桥大学公布的2022年申请数据,工程专业收到了2635份申请,发放了402份offer,成功率约为15.3%。自然科学收到了2683份申请,发放了579份offer,成功率约为21.6%。在取消了统一笔试后,学院需要更有效的方式来筛选这几千名优秀的申请者,面试和附加测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应对策略:回归课本!把你A-Level或IB的物理、数学、化学(根据你申请的方向)学得滚瓜烂熟,做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举一反三。同时,多看一些超出课程范围的拓展读物,比如《新科学家》杂志,或者参加一些奥林匹克竞赛,锻炼你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这不再是记忆力的比拼,而是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比拼。
经济:从ECAA到TMUA的无缝切换
经济专业的改变相对平缓一些。ECAA取消了,但接替它的是TMUA,一个同样侧重数学能力的测试。TMUA全称是Test of Mathematics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很多大学的数学、计算机和经济专业都接受这个成绩,比如LSE、华威大学等。
TMUA考什么?它主要考察纯数和逻辑推理,分为两个部分:数学思维(Mathematical Thinking)和数学推理(Mathematical Reasoning)。没有ECAA里面的长篇阅读和写作,纯粹是数学能力的较量。
这个改变其实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剑桥经济系希望招收数学功底极其扎实的学生。他们认为,现代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量化,强大的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根据TMUA官方数据,能在考试中拿到6.5分以上的学生,就被认为是具备了在顶尖大学数学相关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潜力。
应对策略:如果你本身就是数学大神,那这个改变对你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你需要做的就是熟悉TMUA的题型和考试风格。如果你数学基础一般,但对经济学充满热情,那现在就必须开始恶补数学了。特别是A-Level的进阶数学(Further Maths),几乎成了申请剑桥经济的“隐形标配”。
面试:终极Boss战,权重暴增!
聊完了笔试,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变化:面试的权重会大大增加。
道理很简单,当一个统一的、量化的筛选工具(如BMAT、ENGAA)消失后,招生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区分成千上万的优秀申请者。面试,这个能够直观看到你思考过程、学术热情和沟通能力的环节,自然就成了最重要的“试金石”。
尤其是对于工程和自然科学的申请者,新的“学院笔试”很可能会和面试结合起来。比如,你可能先花45分钟做一套题,然后面试官就会拿着你的答卷,一道一道地问你:“你这道题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换一个条件,你会怎么解?”“你这个解法有什么局限性?”
这比单纯的面试问答要恐怖得多!它不仅考察你的知识,更考察你的抗压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在压力下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这已经不是“考试”,而是一场模拟的“学术研讨”(Supervision)。
真实案例:我有一个申请物理系的学长,面试时被教授扔过来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物理模型,让他现场分析其运动规律。他当时就懵了,但冷静下来后,他没有直接去解,而是把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一步步讲给教授听:“首先,我会考虑受力分析……然后,我会尝试建立一个坐标系……这里可能需要用到微积分……”最后虽然没有得出完美答案,但教授对他的思维过程非常满意,最终给了他offer。在新的申请体系下,这种“展示思维过程”的能力,其价值将被无限放大。
别再焦虑了,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更焦虑了:规则变得这么复杂,我到底该怎么准备?
其实,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剑桥选拔人才的核心标准,从来没有变过。他们想要的,永远是那些对学科有真正热情、基础扎实、并且善于思考的学生。笔试只是工具,工具变了,但目标没变。
所以,抛开那些复杂的规则,我们现在只需要专注做好三件事:
第一,把你的“内功”练好。你的A-Level/IB成绩依然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特别是那些将被用于学院笔试的核心科目,一定要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要只满足于做对题,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第二,疯狂做“超纲”的事(Super-curricular Activities)。以前,你可能觉得刷笔试分更重要。现在,展示你对学科热情的证据变得至关重要。去读几本大学水平的专业书籍,参加一个线上科研项目,学一门编程语言来处理数据,或者在自己的房间里搞点小发明……这些都是能让你在文书和面试中脱颖而出的“闪光点”。
第三,练习“开口说话”。找你的老师、同学,或者对着镜子,练习把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地讲出来。下次做一道难题时,别光写步骤,试着用嘴巴把它“说”出来。这个能力,无论是在新的学院笔试,还是在权重增加的面试中,都将是你的秘密武器。
申请季就像一场游戏,现在,游戏的规则更新了。有人会抱怨,有人会迷茫,但总有人能第一时间读懂新规则,找到新的通关密码。
别再为你那本没刷完的BMAT习题册感到惋惜了,那只是旧地图而已。现在,一张通往剑桥的新地图已经展开在你面前,路上或许没有了熟悉的指示牌,但这也意味着,处处都是发现新大陆的机会。祝你好运,未来的剑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