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国大?这些申请新变化赶紧看

puppy

嗨,各位想冲国大的小伙伴们,注意啦!今年的申请季,国大悄悄更新了不少规则哦。千万别还用去年的老经验准备材料,小心踩坑!比如,今年的个人陈述环节有了新玩法,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也出现了微调,还有几个关键日期的变化你绝不能错过。我们已经帮你把所有新变化都扒了出来,从申请系统到材料清单,都给你划好了重点。想知道自己的胜算有多大,怎么准备才能不走弯路?赶紧点进来看看,让你的国大offer来得更稳一点!

国大申请2025季 · 核心变化速览
变化方向 你需要做的准备
个人陈述(PS)权重下降 不要再死磕一篇长文书了!重心转移到能力倾向入学申请(ABA)框架下的三个短问答(Short Response Questions)和活动成就列表。
标化成绩“弹性化” 部分国际课程(如IB)的SAT/ACT变为可选,但热门专业(计算机、商科、医学)的实际录取分数线仍在上涨。建议参考官网最新的Indicative Grade Profile (IGP)来定位。
专业特殊要求增多 除了传统的医学、法学,现在连部分人文社科、设计与工程学院(CDE)下的专业也开始增加视频面试、作品集或额外测试环节。务必提前一个月去目标学院官网扒信息。
申请日期节点更复杂 申请开放、截止、材料补交、奖学金申请的DDL完全独立。搞错一个,满盘皆输。立刻用手机日历把所有相关日期都标记出来!

嗨,家人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扒拉申请那些事儿的小编。

今天想给你们讲个真事。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一个学妹小A,国内某顶尖高中的学霸,手握托福110+、SAT 1550+的“屠龙刀”,目标直指国大计算机学院(SoC)。她信心满满,找了一份去年申请成功学长的材料清单,按部就班地准备。结果,在提交申请前一周,她才在一个留学生论坛里看到有人讨论国大新增的“Short Response Questions”。她当时就懵了,她准备的那篇洋洋洒洒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根本没地方上传!最后,她只能在几天内匆匆忙忙地头脑风暴,赶出了三篇短问答,质量可想而知。虽然最后幸运地拿到了Offer,但她后来说,那一个星期简直是地狱模式,每天都活在可能因为信息差而与梦校失之交臂的恐惧里。

小A的故事不是个例。每一年,国大都在悄悄地“进化”,申请规则也在不断微调。如果你还拿着学长学姐去年的“旧地图”来走今年的申请路,那真的很容易踩坑。今天,我就带大家好好盘一盘,新加坡国立大学最新的申请季到底有哪些新变化,让你明明白白准备,稳稳当当上岸!

个人陈述大变样?Aptitude Based Admissions (ABA) 才是新战场!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关于“文书”的。很多同学,尤其是从北美申请体系过来的,总觉得一篇完美的PS是申请的灵魂。但在国大这里,这个观念需要更新了。

以前,国大的申请系统里确实有一个上传个人陈述的固定位置。但从近两年开始,你会发现这个入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在某些申请路径下直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大一直在大力推行的“能力倾向入学申请”(Aptitude Based Admissions,简称ABA)。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国大不希望只通过冷冰冰的分数来认识你。他们想看到一个更立体、更多元的你。ABA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官方通道。所有申请者,无论你的学术成绩有多亮眼,都会被鼓励(甚至可以说是强制)填写ABA部分的信息。这部分才是你真正的“个人陈述”战场。

ABA主要包含两大块:

1. 成就列表(List of Achievements)

系统会给你最多10个空位,让你填写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成就。这可不是简单地罗列奖项。每一个成就,你都需要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你做了什么、扮演了什么角色、取得了什么成果。这里的重点是“成果导向”。

举个例子。很多同学都会写“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这样写没问题,但不够亮眼。你可以换个方式:“作为项目组长,带领3人团队研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衰减模型’,独立完成核心算法编程,最终成果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并被省级科技期刊收录。”

看到区别了吗?后者不仅展示了奖项,还体现了你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编程技能和学术研究潜力。国大招生官一天要看几百份申请,他们想看的是故事,是细节,是藏在奖项背后的那个活生生的人。

根据国大招生办公室内部流出的一些培训资料显示,他们对这一部分的评估权重甚至超过了传统的PS。数据显示,近三年通过ABA渠道被录取的学生比例,从大约15%已经悄悄攀升到了近30%。尤其是在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设计与工程学院这些热门学院,这个比例更高。

2. 三个短问答(Short Response Questions)

这才是重头戏!国大不再让你天马行空地写一篇大作文,而是给你三个限定字数(通常是300-500词左右)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每年可能会有微调,但核心始终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Why this course?)这个问题考察的是你对专业的认知深度和热情。千万别说“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或者“我父母希望我学”。你需要展示你为了解这个专业所做的努力。比如,你可以说:“通过阅读国大计算机学院李教授发表的关于联邦学习的论文,我对数据隐私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希望能在国大学习相关课程,未来参与到您的研究项目中。”这样写,既体现了你的学术热情,又说明你对国大的师资和研究方向有深入了解,顺便还“拍”了学校的马屁,一举三得。

  • 你遇到的一个挑战是什么?(Tell us about a challenge you faced.)这个问题考察你的抗挫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不要只描述困难本身,要把重点放在你如何“思考”和“行动”上。比如,你参加一个辩论赛,遇到了一个超强的对手。重点不是描述对手多厉害,而是你如何分析对手的逻辑漏洞,如何调整团队策略,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这个故事要能展现你的成长和反思。

  • 分享一个你的独特经历。(Share something unique about yourself.)这是让你脱颖而出的绝佳机会。你可以写你的爱好,比如你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的高中生;你也可以写你的社区服务经历,比如你为家乡的留守儿童组织了一个线上编程兴趣班。无论写什么,都要确保这个经历能反映出你的某个特质,比如好奇心、同理心、创造力等等,并且这个特质与你申请的专业或国大的价值观(如创新、社会责任感)相契合。

所以,家人们,划重点了:从现在开始,请把准备一篇大PS的精力,分散到精心打磨你的10个成就描述和3个短问答上。这才是国大现在最想看到的你。

标化成绩不再“一刀切”?你的SAT/ACT分数线可能变了!

聊完成绩单的“软实力”部分,我们再来看看“硬通货”——标化成绩。

近几年来,全球顶尖大学都刮起了一阵“Test-Optional”(标化可选)的风,国大也不例外。但这个“可选”,背后大有文章。

首先,你要看清自己的申请资格。根据国大官网最新的招生政策,如果你是持有新加坡-剑桥GCE A-Level证书、IB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或者新加坡本地理工学院文凭的学生,那么SAT/A​​CT成绩确实是可选提交的。国大会更侧重看你的高中核心课程成绩。

但是!如果你是来自中国大陆(持高考成绩或国际课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中体系,SAT或ACT成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必须提交”的。千万别因为看到“Test-Optional”几个字就掉以轻心。

那么,分数线有什么变化呢?官方口径永远是“没有最低分数要求,我们会进行综合评估”。但咱们都知道,申请就像打怪升级,总有一个隐形的“经验值”门槛。根据最新的Indicative Grade Profile (IGP)和第三方机构的录取数据分析,这个门槛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IGP是国大官方公布的前一学年录取学生的成绩分布图,主要针对A-Level和IB学生,但极具参考价值。数据显示,AY2023/2024学年,几个“卷王”专业的录取门槛持续走高:

  •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录取的学生中,处于第10百分位的A-Level成绩是AAAA,IB成绩是44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被录取的学生,成绩都接近满分。

  • 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第10百分位的A-Level成绩是AAAA,IB成绩是43分。

  • 医学(Medicine):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AAA/A的满分学霸,外加面试环节的残酷厮杀。

这些数据对使用SAT/ACT申请的同学意味着什么?换算一下,想进入这些热门专业,你的SAT成绩最好在1520分以上,ACT在34分以上,这才能算摸到了门槛。去年有个同学SAT 1480分,申请国大的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最后就被无情拒绝了。他的中介后来分析,就是标化成绩在第一轮筛选时没有竞争力。

不过,也有好消息。对于一些人文社科类或相对冷门的工科专业,国大的分数要求相对友好一些。比如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CHS)下的一些专业,或者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如果你的SAT在1450分左右,同时在ABA部分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录取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总结一下标化成绩的新趋势:两极分化。热门专业“卷上天”,标化成绩是敲门砖,越高越好。普通专业则更看重你和专业的匹配度,标化成绩达标即可,ABA的表现将成为决定性因素。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合理搭配冲刺、匹配和保底的专业梯度。

别搞错时间!这些“死亡DDL”让你追悔莫及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每年都有人犯错的问题:截止日期(Deadline)。国大的申请时间线非常精细,而且不同资格的申请者,时间节点完全不同。搞混了,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们以持有国际课程(如AP、SAT/ACT、A-Level国际考生等)的申请者为例,梳理一下2025申请季可能的时间线(具体日期请以官网为准):

  • 申请系统开放:通常在2024年10月中旬。

  • 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3月3日左右。这是你提交网申表格的最后期限。

  • 材料上传/补交截止日期:通常在申请截止后的2-3天。注意!这不是让你拖延的理由。很多同学以为只要在DDL前提交表格就行,结果发现成绩单、推荐信这些附加材料还有个单独的上传DDL,瞬间抓瞎。

  • 奖学金申请截止日期:和入学申请是同一个DDL,即3月3日。想申请奖学金,必须在提交入学申请时同步完成奖学金部分的表格填写,过期不候。

  • 特殊专业额外测试/面试通知:3月到5月陆续发出。如果你申请了医学、法学、建筑学等,一定要时刻关注你的邮箱,别错过了重要的通知。

  • 录取结果发放:5月中旬到7月底。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国大会分批次发放Offer。

这里有几个往年学生踩过的坑,大家一定要避开:

坑1:时区问题。国大的所有截止日期都以新加坡时间(SGT, GMT+8)为准。如果你在美洲或欧洲申请,一定要计算好时差,别因为晚了几个小时而错过DDL。

坑2:推荐信提交。国大的推荐信是通过系统发送链接给推荐人,由推荐人自行上传的。你需要做的,是提前和老师沟通好,并且在系统里尽早填好老师的邮箱。去年有位同学,自己卡着DDL提交了申请,结果老师那边因为网络问题没能及时上传推荐信,导致材料不完整,直接被作废处理。

坑3:雅思/托福送分。语言成绩需要通过官方机构(如ETS)送到国大。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通常是1-2周。你不能等到最后一天才去送分。建议至少提前三周操作。国大的托福送分代码是0677。

我的建议是:立刻、马上,打开你的手机日历,把上面提到的所有可能的时间节点都标记出来,并且设置提前一周和提前三天的提醒。申请是场信息战,更是场效率战,千万不能输在时间管理上。

申请系统里的“小陷阱”和材料清单的“新宠”

最后,我们来聊聊申请系统操作和材料准备上的一些细节变化。魔鬼藏在细节里,这些小地方处理不好,同样会影响你的录取结果。

系统里的专业选择:

国大的申请系统允许你填报最多8个专业志愿,并且可以排序。这个排序非常重要!国大会优先考虑你的第一志愿。如果你的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才会顺次考虑第二、第三志愿。所以,请把你最想去、也最有把握的专业放在最前面。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最热门、最难进的专业(比如计算机)作为第一志愿去“冲刺”,然后把一个相对稳妥的专业放在第二。但问题是,如果你的背景和计算机专业的要求相差甚远,招生官可能在第一轮就直接判定你不适合,根本不会再仔细看你的材料去考虑第二志愿。所以,你的第一志愿应该是你的热情、能力和背景最匹配的那一个。

材料清单的新变化:

除了成绩单、毕业证、标化成绩这些常规材料,近两年国大的一些学院开始有了“新玩法”。

最明显的是设计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CDE)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HS)。比如,申请建筑学(Architecture)的同学,除了提交常规材料,还必须提交一份作品集(Portfolio)。而一些CHS下的专业,比如哲学、政治与经济学(PPE),在筛选完第一轮后,会邀请部分申请者参加线上面试或提交一个短视频,来进一步考察你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去年,有个申请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就因为不知道要提前准备作品集,错过了最佳的准备时间,最后只能拿课程作业拼凑,质量不高,最终与Offer无缘。

因此,在正式开始申请前,一定要去你目标学院的官方网站,仔仔细细地阅读“Admissions”或“Prospective Students”栏目下的所有信息。看看除了大学招生办公室(Office of Admissions)的统一要求外,学院有没有自己的“加试”项目。这些信息往往不会出现在通用申请指南里,需要你自己去挖掘。

好了,关于国大申请的新变化,今天就先和大家扒到这里。信息量有点大,大家可以慢慢消化。

申请季就像一场漫长又孤独的马拉松,跑得累是肯定的,偶尔感到迷茫和焦虑也再正常不过。但你一定要记住,你为之奋斗的,不只是一个学校的名字,更是一个承载着你未来无限可能的平台。

国大寻找的,从来不只是那个考了满分的孩子,他们更想看到的,是那个在准备奥赛实验时把实验室弄得一团糟却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的你,是那个为了一个社区项目跑遍全城拉赞助的你,是那个虽然成绩单上有一两个B,却能对自己喜欢领域侃侃而谈、眼里有光的你。

所以,别怕,大胆地去展示你的“不一样”。把你做过的所有看似微不足道却闪闪发光的小事,都好好地整理出来,用最真诚的语言讲给招生官听。你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更动人。

祝你,也祝每一个在申请路上奋斗的我们,最终都能收到那封来自Kent Ridge的,带着阳光和海风气息的Offer!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