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姐的省钱核心提示 |
|---|
| 心态要正:省钱不是抠门,是把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提升留学生活质量。 |
| 信息为王:多看、多问、多搜索。无论是租房还是买菜,货比三家永远是真理。 |
| 利用身份:“学生”这个身份是万能折扣卡,从吃饭到买电脑,别忘了问一句“Do you have student discount?” |
| 动手能力:自己做饭、自己淘二手,不仅省钱,还能get新技能,让你在留学圈立于不败之地。 |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坐标多伦多。
还记得我刚落地加拿大的第一个月,收到第一张信用卡账单时的心情吗?简直是晴天霹雳。看着上面一长串的数字,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这是吃了金子吗?”就去超市买了几次菜,办了张电话卡,吃了两顿外卖,钱包就被掏空了一半。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妈总说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在加拿大,钱可能是龙卷风刮走的。
从那天起,我就走上了漫长的“省钱自救”之路。踩过坑,也捡过漏,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独家生存法则。今天,学姐就不藏着掖着了,把这几年攒下的家底儿全都掏出来,手把手教你们怎么在加拿大这个“万税之国”过得又爽又省钱!这篇不是什么理论文章,全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经验,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一、开源第一步:别放过任何一笔奖学金
说到省钱,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节流,但别忘了,“开源”才是最牛的!加拿大的学费动辄几万加币,如果能申到奖学金,那简直是天降巨款。
很多人觉得奖学金是学神的专属,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大错特错!奖学金分很多种,除了看成绩的(Merit-based),还有看需求的(Need-based)、看社区贡献的、甚至还有给特定专业、特定国籍学生的。
政府级大奖:像什么Vanier Canada Graduate Scholarships, Banti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这些是国家级的,金额巨大,当然竞争也激烈,属于大神级别的目标。但了解一下总没错,万一你就是那个天选之子呢?你可以去加拿大政府官网(scholarships.gc.ca)看看,信息非常全。
学校奖学金:这才是我们大部分人要主攻的方向!几乎每所大学都有给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比如多伦多大学的Lester B. Pearson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UBC的International Major Entrance Scholarship,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入学奖学金。我身边就有个朋友,本科成绩不错,申请UBC的时候自动就拿到了$10,000加币的入学奖。他自己都不知道,直到收到offer letter才发现这个惊喜。所以,申请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学校官网的“Financial Aid”或“Scholarships”页面,很多奖学金是随申请自动评估的,你只需要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做到最好就行。
院系小奖:除了学校级别的大奖,每个学院、每个系可能都有自己的小金库。这些奖学金金额可能不大,比如$500-$2000加币,但申请的人少,命中率高!多跟你的系秘书(Department Secretary)或者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搞好关系,他们往往是第一手消息的来源。开学后多关注系里发的邮件,很多机会就藏在那些你随手划过的邮件里。
二、安身之所:租房这件“小”事,省钱学问大
住宿费绝对是生活费里的大头。特别是在多伦多、温哥华这种大城市,房租高得离谱。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多伦多一个单间的平均租金已经飙到$1200加币以上,温哥华更是不相上下。所以,在房子上省下的钱,够你吃好几个月的大餐了。
校内宿舍 vs. 校外租房:
大一新生我一般推荐住校内宿舍。虽然价格可能比校外合租稍贵一点(通常一个月$1000-$1500加币不等,还可能强制买meal plan),但优点是:安全、方便、省心,能快速融入校园生活。你省去了自己找房、签合同、置办家具、担心水电网的麻烦。
从大二开始,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搬出去住。这时候省钱空间就大了。找几个靠谱的室友一起合租一个两室或三室的condo或house,人均下来可能只要$800-$1000,比自己租一个studio或one-bedroom划算太多。
找房渠道:
- Facebook Marketplace & Kijiji:这是加拿大本地人最常用的两个平台,房源多,更新快。优点是能直接和房东或转租的人联系,但缺点是信息杂乱,需要仔细甄别,谨防骗子。看到那种装修豪华、地段超好但价格便宜得离谱的,百分之九十九是诈骗。
- 华人论坛和APP:比如多伦多的YorkBBS,温哥华的VanSky。上面全是华人房东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很多房子还带家具,对留学生非常友好。
- 学校的Off-Campus Housing Office:很多大学都有专门帮学生找校外住房的办公室,他们网站上发布的房源都经过学校审核,相对靠谱得多。
学姐的租房小贴士:
位置决定一切:别只看房租便宜。如果房子在很偏远的地方,每天通勤要花一两个小时,交通费加时间成本,算下来可能更亏。尽量找靠近地铁站或公交站的房子。
问清楚是否“全包”:租金是“all-inclusive”吗?也就是包不包水电网暖。加拿大的冬天暖气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个月多花一两百加币很正常。签合同前一定要确认清楚。
眼见为实:无论照片多好看,一定要亲自去看房,或者让在本地的朋友帮忙视频看房。检查一下房间的隔音、采光、有没有虫子、室友看起来是否好相处等等。
三、填饱肚子:从超市到餐桌的省钱哲学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最不适应的就是外卖又贵又难吃,随便点一个盖饭加个税和小费,20多加币就没了。想要省钱,自己做饭是唯一的出路!
别怕,加拿大的超市系统非常发达,只要你选对地方,自己做饭的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
超市鄙视链(其实是价格链):
- 高端组(偶尔逛逛就行):Whole Foods, Loblaws, Sobeys。这些超市环境好,商品种类多,有很多进口和有机食品,但价格也是最贵的。比如一盒草莓,在Loblaws可能卖$6.99,在别的地方可能只要$3.99。
- 平价组(我们的主战场):No Frills, Food Basics, FreshCo。这些是Loblaws、Metro等大集团旗下的折扣超市。装修简单,甚至需要自己装袋,但价格是实打实的便宜。每周的flyer(特价传单)上都有很多“跳楼价”商品。我曾经在No Frills买到过$0.99一磅的鸡腿,简直跟白送一样。
- 仓储组(适合合租党):Costco。量大管饱,适合家庭或者几个室友一起去。肉、牛奶、鸡蛋、面包、卫生纸这些日常消耗品,在Costco买的单价是最低的。一张会员卡年费$60,几个人share一下,或者找有卡的朋友带你进去,很快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 华人超市(中国胃的救星):T&T大统华,以及各种本地华人超市。想吃火锅、买各种调料、零食、新鲜的蔬菜,去这里就对了。价格有高有低,但很多东西是西人超市买不到的。而且熟食区也很棒,不想做饭的时候买个烧鸭饭,十几块钱就能解决一顿。
做饭省钱秘籍:
下载Flipp App:这个App能集合你附近所有超市的每周flyer,方便你比价。看到哪家店的牛肉打折,哪家店的牛奶便宜,一目了然。
学会Meal Prep:周末花几个小时,把下一周要吃的饭菜(比如午餐)提前做好,分装在饭盒里。这样既能保证每天有健康午餐,又能避免中午饿了冲动点外卖,一个月下来能省好几百刀。
反向购物:不要想着“我要吃什么”再去买,而是看这周“什么打折”再决定吃什么。超市的肉类和蔬菜每周都有轮换的特价,跟着特价走,你的菜篮子会轻松很多。
四、知识的代价:教科书如何“白嫖”?
上了大学你才会发现,学费只是个开始,每学期几百甚至上千加币的教科书费用才是压垮钱包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本崭新的理科教科书动辄$200-$300加币,简直是抢钱。
但是,学姐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大学四年,买新书的次数屈指可数。
首选二手书:开学前,学校书店(Bookstore)会有Used Books区,比新书便宜25%-40%。但更好的地方是学生之间的交易。多关注你们学校的Facebook group,比如“UofT Textbook Exchange”之类的小组,里面全是学长学姐在卖二手书,价格通常是新书的半价甚至更低。
租书:有些书,特别是只用一个学期的,可以选择在学校书店或者Amazon上租。一个学期租金可能只要新书价格的三分之一。
电子版大法好:很多教科书都有电子版,价格比实体书便宜不少。而且方便携带,一个iPad就能装下所有课本。在购买前,先去学校图书馆网站搜一下,很多书图书馆都购买了电子版权,你可以通过学生账号免费在线阅读或下载。
终极大法(悄悄说):善用网络资源。Google搜索“书名 + PDF”,你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当然,我们要做支持正版的好学生,这条仅供参考哈!
五、生活必需品:电话卡和银行卡的最佳选择
这两样东西是落地就要办的,选对了能省下不少麻烦和金钱。
电话卡:
加拿大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有三巨头:Rogers, Bell, Telus。他们的网络覆盖最好,但价格也最贵。聪明的我们,都选他们的“儿子”品牌:
- Rogers → Fido
- Bell → Virgin Mobile
- Telus → Koodo
这些子品牌的套餐更灵活,价格更亲民,但用的是和“爸爸”一样的网络,信号质量有保障。通常$40-$50加币就能拿到20GB-30GB的流量,对学生来说完全够用。
还有更便宜的“孙子”品牌,比如Public Mobile(Telus旗下),Freedom Mobile。它们的特点是价格极低,比如Public Mobile经常有$34/50GB的神仙套餐。但缺点是网络覆盖可能在大城市以外稍差,或者客服基本等于没有。如果你主要在市区活动,对客服要求不高,那这些是性价比之王。
银行卡:
加拿大五大行(RBC, TD, Scotiabank, BMO, CIBC)都有专门给学生的福利账户(Student Account)。
共同优点:
- 免月费(No monthly fee)。
- 无限次交易(Unlimited transactions)。
- 免费的Interac e-Transfer(加拿大版“支付宝”,转账超方便)。
怎么选?
主要看开户奖励和信用卡福利。每年开学季,各大银行为了抢学生客户,都会推出诱人的优惠。比如CIBC可能会给$100的开户奖励,Scotiabank的学生信用卡(SCENE Visa)可以攒积分看免费电影,RBC的合作多,优惠商户广。去之前上官网比较一下最新的优惠政策,哪家给的“羊毛”多就选哪家。
学姐建议办一张信用卡,用来积攒信用记录。这在加拿大非常重要,未来租房、贷款都用得上。只要你按时还款,信用卡就是个好工具。
六、学生身份是个宝:薅羊毛全攻略
在加拿大,“Student ID”就是你的省钱神器!结账时多问一句“Do you offer student discounts?”,你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必备神器:
- SPC Card (Student Price Card):一张实体或电子卡,年费$11.99左右。拥有它,可以在几百家店享受折扣,比如Adidas, H&M, Apple(教育优惠)等等,吃喝玩乐全覆盖。买个电脑或者买几件衣服,年费就赚回来了。
- UNiDAYS & Student Beans:这是两个免费的App,通过学校邮箱验证学生身份后,就能获取大量在线和实体店的折扣码。
羊毛无处不在:
- 交通: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都有学生月票(Student Monthly Pass),比成人票便宜不少。比如多伦多的GO Transit就有学生折扣。
- 餐饮:很多快餐店,比如麦当劳、Burger King,出示学生证买套餐可以免费升级大杯饮料或薯条。
- 娱乐:电影院、博物馆、艺术馆,基本都有学生票价。
- 电子产品:Apple和Microsoft每年开学季都有教育优惠,买电脑或平板送耳机,或者直接打折。
- 软件:Amazon Prime有半年的学生免费试用期,之后半价。Spotify也有学生优惠套餐。很多专业软件如Adobe, Microsoft Office,学校都会提供免费的学生版。
七、悄悄搞钱:留学生的搞钱小技巧
节流说完了,最后再聊聊怎么“开源”。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兼职,不仅能赚点零花钱,还能锻炼能力,积累本地工作经验。
校内工作:这是最推荐的。根据学签规定,你可以在校内无限时工作(当然要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比如在图书馆、健身房、咖啡店做兼职,或者申请做TA(助教)、RA(研究助理)。工作环境单纯,时间灵活,还能认识很多人。时薪一般在$16-$20加币左右。
校外工作:学签允许每周在校外工作最多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可以去餐厅、奶茶店、服装店打工。这能让你更快地接触社会,锻炼口语。时薪就是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比如安省现在是$16.55/小时。
发挥特长:如果你画画好,可以接点小稿;如果你数学好,可以做家教辅导学弟学妹;如果你会弹钢琴,可以教小朋友。这些工作的时薪通常比去餐厅打工高得多。
送外卖/代购:像Uber Eats, DoorDash, Fantuan(饭团)这些送餐平台,时间自由,多劳多得。但会比较辛苦,而且需要有车会更方便。
好了,学姐的压箱底秘籍差不多都掏空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
在加拿大留学,省钱不是让你过得苦哈哈,每天啃面包喝凉水。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让你用有限的钱,过上更丰富、更从容的生活。省下的钱,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也可以是投资自己的一门课程。这是一种生活智慧,是让你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那些真正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成长的事情上。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到你,祝大家在加拿大的每一天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