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大学留学,这份省钱账单请收好

puppy

嗨,准备来女王大学的你,是不是一边期待着Kingston的校园生活,一边又对着学费和生活费的账单有点发愁?别担心,这份超全的省钱账单就是你的“钱包守护神”!这里面可全是干货,从校外租房怎么找到性价比神仙公寓,到哪个超市买菜最划算;从如何淘到几乎白送的二手教材,到怎么用学生卡薅遍全城羊毛,这些在官网和论坛上找不到的实用技巧,我们都给你整理得明明白白。快来看看吧,咱们的目标就是花最少的钱,把留学生活过得既充实又潇洒,让你不再为钱焦虑!

Kingston留学省钱核心思路
住:校外合租是王道,越早找房越主动,水电暖网问清楚,避免冬季账单“惊喜”。
吃:告别高价超市,拥抱折扣店和亚洲超市,学会自己做饭,健康又省钱。
学:永远别买新书!二手群、图书馆是你的宝库,一本旧书省下的钱够吃好几顿大餐。
行:学生卡=免费公交卡,市区内靠走,买辆二手自行车,省下打车钱。
玩:善用学生折扣,发掘免费的校园活动和自然风光,不花钱也能玩得尽兴。

嗨,各位即将登陆Kingston的小伙伴们!

还记得我刚收到女王大学Offer时的心情吗?一半是冲出天际的兴奋,另一半,则是看到学费和预估生活费清单时,心头掠过的一丝凉意。当时我妈在旁边一边替我高兴,一边拿着计算器嘀咕:“这加币汇率一算,光学费就够咱家买辆新车了,这生活费……”我赶紧抢过手机,打开ins,看着学长学姐们在安大略湖畔岁月静好的照片,心里默念:没事,一切都会好的。

结果,落地的第一个月,现实就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在市中心的Metro超市里,我看着一小盒草莓标签上$7.99的价格,默默地拍了张照发给国内的朋友,配文:“你知道吗,在加拿大,我实现了‘草莓自由’——自由地决定不买它。”朋友回了我一个笑哭的表情。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留学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账单和银行卡余额。省钱,不是抠门,而是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真正想做的事情、想买的东西时,能有底气地说“我可以”,而不是“我算了”。

所以,今天这篇不是官方指南,也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我用真金白银和无数次“踩坑”经验换来的省钱账单。从住房到吃饭,从学习到娱乐,保证你看完就能立刻上手,把在Kingston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住房篇:告别“月光”,找到你的神仙公寓

住宿绝对是留学生活开销的大头,没有之一。女王大学虽然提供宿舍,但大部分高年级和研究生同学都会选择校外租房,因为更自由,也可能更划算。但Kingston的房源,尤其是学校附近的,那叫一个抢手!

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Student Ghetto”(学生聚居区)。这片区域大致在University Ave和Division St之间,离校园近到你可以踩着上课铃声从家里出门。方便是真方便,但房子普遍比较老,而且价格不菲。一个单间的月租金,在2023-2024年普遍在$750到$950加币之间,这还不一定包水电网。如果你想租一个离得近的Bachelor(单身公寓),那预算至少要拉到$1400以上。

我的朋友小A,第一年没经验,8月份才开始找房,最后急匆匆地在Ghetto里找了个小房间,月租$850,还不包电费和网费。结果第一个冬天,安省的电费账单就给他上了一课,一个月光暖气费就多交了$80多,肠子都悔青了。所以,找房第一条铁律:一定要问清楚“All-inclusive”(全包)还是“Utilities Extra”(水电费另算)!

那么,怎么找到性价比高的房子呢?

第一,时间就是金钱。 Kingston的租房市场周期非常诡异,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大家就开始签9月份开始的lease(租约)了。是的,你没看错,提前大半年!所以,如果你打算校外住,一拿到offer就得开始行动。女王大学的Community Housing网站和AMS(学生会)网站上有经过认证的房源列表,相对靠谱,可以作为首选。很多房东会把房源优先发布在这里。

第二,善用社交媒体。 Facebook上有个群组叫“Queen's University Off-Campus Housing”,堪称“民间房源信息中心”。里面有大量学生转租(sublet)、找室友、房东直租的信息。在这里你能找到很多第一手资料。比如,我就是在这个群里刷到一个学姐毕业转租的房子,离学校走路15分钟,在一个安静的社区,两室一厅,我和室友人均$800,水电网全包。房子状况比Ghetto里那些老木屋好太多了。

第三,稍微走远一点,豁然开朗。 如果你不介意每天多走10分钟或者坐几站公交,可以考虑学校西边或北边的区域,比如Polson Park附近。那边的房子更新,价格也更美丽。一个朋友在那边租了一个三室house的其中一间,月租只要$650,还带后院。你的学生卡里包含了公交卡,完全免费,所以交通成本几乎为零。

记住,租房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多看、多问、多比较,千万别因为怕麻烦就草率决定。一份好的租约,能让你在未来一年里省下至少一两千加币,这笔钱,够你买张回国机票了。

吃饭篇:超市红黑榜,做自己的中华小当家

解决了住的问题,下一个大头就是“吃”。刚来的时候,看着餐厅菜单上动辄$18一份的pasta,再乘以汇率,感觉每一口吃的都是钱。所以,学会自己做饭,是留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Kingston的超市各有各的“脾气”,逛对了,一个月能省下不少菜钱。

高端便利组:Metro / Loblaws

这两家超市就在学校附近和市中心,地理位置绝佳,店面干净整洁,商品种类齐全,尤其是烘焙和熟食区,质量很高。但它们的价格也是最高冷的。一盒哈根达斯可能比别家贵2刀,一磅(约454克)鸡胸肉可能要$7-8。如果你只是临时买个牛奶面包,或者图方便,可以去。但作为日常采购的主力,你的钱包可能会“抗议”。

省钱王道组:Food Basics / FreshCo

这两家是折扣超市的代表,是广大留学生的“续命食堂”。它们通常离学校稍远,需要坐几站公交,但价格优势巨大。同样一打(12个)鸡蛋,Metro可能卖$4.5,在Food Basics可能只要$3.5。每周二,Food Basics还有10%的学生折扣(记得带学生卡!)。我通常会每周去一次Food Basics进行大采购,一次买足一周的肉、蛋、奶和蔬菜,花费大概在$50-70之间,轻松搞定。

囤货天堂:Costco

如果你有两三个关系好的室友,办一张Costco的会员卡(年费$60)绝对是明智的投资。Costco所有东西都是大包装,比如30卷一包的卫生纸、2公斤一盒的牛肉、比脸还大的烤鸡(只要$7.99,堪称神物!)。大家一起去,分摊下来超级划算。我们家每个月去一次Costco,光是买肉和生活用品,就能比在普通超市省下近百刀。

灵魂归宿组:亚洲超市(B&D / J&A)

对于中国胃来说,没有亚洲超市的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想吃火锅?这里有各种底料和牛羊肉卷。想炒个菜?老干妈、生抽、蚝油、各种香料应有尽有。而且,很多亚洲蔬菜,比如大白菜、上海青,在亚超买比西人超市便宜得多。我曾经在Loblaws看到一小根白萝卜卖$3,而在B&D,同样大小的只要$1.5。

省钱小贴士:

一定要下载一个叫“Flipp”的App!它集合了所有超市每周的打折传单(flyer),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周哪家的牛奶打折,哪家的牛肉特价。很多西人超市还有“Price Match”(价格匹配)政策,如果你在Flipp上看到Food Basics的鸡胸肉比Loblaws便宜,你可以在Loblaws结账时出示flyer,他们会以Food Basics的价格卖给你。这个羊毛,不薅白不薅!

学习篇:教科书,一本就回本的秘密

恭喜你来到学术的殿堂,也欢迎来到教科书的“销金窟”。女王大学书店里一本崭新的理工科教材,动辄就要$200-$300加币,一个学期四五门课下来,光买书就能花掉上千刀。这笔钱,咱必须得省下来!

原则一:永远别在开学第一天冲进书店买新书。

很多教授会把一长串“推荐阅读”书目放在课程大纲里,但实际上整个学期可能只会用到其中一两本的核心教材。第一周课上,教授会明确告诉你哪本书是“required”(必须的),哪本是“recommended”(推荐的)。等确认了之后再动手。

原则二:二手书是你的最佳伴侣。

Facebook上有一个神级群组:“Queen's University Used Book Sell/Trade”。每个学期末,这里就成了大型二手书交易市场。无数高年级学生会把用过的书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卖掉。我曾经花$60从一个学长手里买了一本原价$180的经济学教材,书上还有他划的重点笔记,简直是买一送一的福利!学期结束后,我又以$50的价格卖给了下一届的学妹,里外里只花了$10,四舍五入等于白用。

原则三:图书馆是你的免费宝库。

女王大学的Stauffer和Douglas图书馆通常会把核心课程的教材作为“Reserve”(馆藏保留本),你可以在图书馆内免费借阅2-3小时。虽然不能带走,但对于那些你只需要查阅某个章节的课程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去图书馆复习的时候顺便把书看了,一分钱都不用花。

原则四:电子版和国际版也是选择。

有些教科书有更便宜的国际版,内容几乎一样,只是封面和纸张质量不同。还有一些在线平台提供电子版租赁,价格比实体书便宜不少。至于网上流传的PDF版本……这个就看个人选择了,注意一下版权问题哦。

总之,在买书这件事上,只要你多花点心思,一个学期省下几百刀是轻轻松松的。这笔钱,无论是用来改善伙食,还是去周边城市旅个游,不香吗?

出行与通讯篇:你的学生卡是万能钥匙

在Kingston,你的女王大学学生卡,就是一张“万能通行证”。

市内交通: 你的学费里已经包含了整个学年的Kingston Transit公交费用。只要亮出你的学生卡,全城的公交车任你坐。Kingston的公交系统虽然不算特别发达,但覆盖了所有主要区域,去超市、去购物中心、去远一点的朋友家,都非常方便。要知道,一张成人月票的价格是$80,一年下来,这张卡帮你省了近千刀的交通费。

Kingston本身不大,如果你住在学校附近,一辆二手自行车就是神器。在Kijiji(加拿大的一个分类信息网站)或者Facebook Marketplace上,花$80-$150就能买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天气好的时候,沿着安大略湖边骑行,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风景,还省了等车的时间。

城际交通: 想去多伦多、蒙特利尔或者渥太华玩?VIA Rail火车虽然舒适,但价格不菲,单程票价常常在$80以上。更经济的选择是长途大巴,比如Megabus,提前预定常常能抢到$20左右的特价票。另外,Facebook上还有各种Ride Share(拼车)群组,比如“Queen's-Toronto Ride Share”,司机通常是学生或者上班族,单程费用在$30-$40,直接送到指定地点,比大巴还方便。

手机通讯: 加拿大的通讯费用是出了名的贵。三大运营商Bell, Rogers, Telus的套餐动辄$80-$100一个月。作为学生,完全没必要当这个“冤大头”。可以选择他们的子品牌,如Fido, Koodo, Virgin Mobile,信号和服务质量没差,但价格亲民得多。通常在每年的“Back to School”(返校季)和“Black Friday”(黑五)期间,这些公司会推出学生优惠套餐,比如$45/月包含50GB流量,非常划算。记得货比三家,签合同前看清条款。

娱乐与生活篇:不花钱也能嗨翻Kingston

留学生活不能只有学习和省钱,娱乐放松同样重要。好消息是,在Kingston,很多乐趣是免费或低成本的。

校园资源最大化: 你交的学费里,包含了ARC(女王大学体育中心)的会员费。这里有顶级的健身房、游泳池、攀岩墙、各种球场和舞蹈课。别浪费了!我每周都会去游两三次泳,或者跟朋友约一场羽毛球,完全免费。这要是在校外办健身卡,一个月至少得花$50。

学生折扣用到极致: 你的学生卡在Kingston市中心就是一张打折卡。去Landmark电影院看电影有学生价;去很多餐厅吃饭,比如Bubble Tea店、披萨店,出示学生卡能打9折;甚至在一些服装店,比如H&M,也有学生折扣。养成结账前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的好习惯,一年下来能省不少。

拥抱大自然: Kingston的自然风光是它最宝贵的财富。从学校出发,沿着湖边走到Wolfe Island的渡轮码头,一路风景如画。渡轮是免费的,可以带上自行车上岛,花一个下午在岛上骑行,看看风车和田园风光,是绝佳的放松方式。市中心附近的Gord Downie Pier也是夏天晒太阳、游泳的好去处。

二手文化与省钱购物: 除了二手书,二手家具、厨具和衣服也是省钱的好方法。Kingston有Value Village和Talize这样的大型旧货店,几十刀就能淘到质量不错的桌椅、锅碗瓢盆。对于只待几年的留学生来说,买二手的性价比极高。离开时再卖掉,几乎不花钱。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写这份省钱账单,不是想让大家变成一个对数字斤斤计较的“苦行僧”。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琐事上精打细算,我们才能攒下钱,去做那些真正能丰富我们留学经历的事情——可能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是一场心仪已久的演唱会,也可能是在期末结束后和朋友们在一家不错的餐厅大快朵颐。

留学最宝贵的,从来不是你银行账户里数字的增减,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独立规划、如何聪明选择,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快乐。这份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伴随你一生的财富。所以,收好这份账单,大胆地去探索和享受你在女王大学的每一天吧!这笔经历,怎么算,都血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