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VLOG:上学居然像在度假?

puppy

那你就out啦!这篇VLOG想跟你分享一个秘密:在澳洲上学,真的可以像度假一样快乐!想象一下,下课就去海边晒太阳冲个浪,周末约上小伙伴来场草地BBQ,连校园里都能偶遇各种呆萌小动物。当然,学习我们也是认真的,但这儿的氛围主打一个劳逸结合,让你在搞好学术的同时,也能尽情享受南半球的阳光和自由。想知道我是怎么平衡学习和娱乐,把留学生活过得又充实又chill的吗?点开看看我的真实记录吧,保你立刻种草!

小编碎碎念:心态摆正,快乐加倍!
嘿,亲爱的准留学生们!在开启这篇“度假指南”之前,咱得先说好:澳洲留学≠纯躺平哈!该泡的图书馆、该赶的due一个都不能少。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一种劳逸结合、尽情体验的“精气神儿”,教你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依然能找到属于南半球的阳光和松弛感。记住,平衡才是王道,会学更要会玩,才能不负这段宝贵的青春呀!

哈喽呀,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athy。今天想跟你们聊个有点“凡尔赛”的话题:在澳洲上学,到底有多像度假?

还记得我刚拿到悉尼大学offer那会儿,我妈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啊,出去了一个人要好好学习,别天天想着玩,那边的课业压力可不比国内小!” 我当时也是点头如捣蒜,脑子里全是通宵赶论文、泡图书馆的悲壮画面。结果呢?开学第二周的某个周三下午,我刚结束一节Marketing的tutorial,和新认识的同学一起,坐着公交车,不到半小时,脚底下踩着的就已经是邦迪海滩(Bondi Beach)那片细腻滚烫的沙子了。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远处是冲浪少年矫健的身影,空气里都是咸咸的海风味。我当时捧着一杯冰拿铁,看着眼前的一切,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妈,对不起,我可能真的要“食言”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学生活远不止三点一线。它不是一场苦行,而是一次探险。如何在学业和生活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才是我们每个留学生最重要的课题。所以,这篇VLOG式长文,就是我的“澳洲留学度假感”实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向往!

课表里的“留白”,是给你探索世界的邀请函

国内上大学,很多时候我们的课表都是从周一排到周五,满满当当。但在澳洲,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课表里有大片的“留白”。

这绝不意味着轻松。澳洲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精英教育模式,特别强调自主学习。一般来说,一个全日制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每周的上课时间(Contact Hours),也就是面对面听讲座(Lecture)和参加辅导班(Tutorial)的时间,大概在12到16个小时。比如我当时读商科,一周就4门课,每门课1.5小时的Lecture加1小时的Tutorial,总共也就10个小时。听起来是不是少得可怜?

但学校的潜台词是:剩下的时间,你要用来预习、复习、泡图书馆、做小组讨论、完成海量的reading。根据澳洲教育部的TEQSA(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的建议,学生每门课每周投入的总学习时间(包括上课)应达到10-12小时。算下来,一周的学习总时长也要40-48小时,跟全职上班差不多了。

关键就在于“自主”这两个字。这意味着时间的掌控权完全在你手里。你可以选择在周一、周二火力全开,把所有课程和大部分作业都搞定,然后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小周末”。我很多同学都是这么干的。周三去逛逛美术馆,周四下午去海边跑跑步,周五干脆约上朋友来个短途旅行。这种自由度,简直不要太爽!

我特别喜欢昆士兰大学(UQ)的St Lucia校区,那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植物园。校园里有湖,有蓝花楹道,还有各种运动场地。我朋友在那儿读书,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带上电脑和三明治,在湖边的草坪上一边看文献一边喂野鸭。阳光好的时候,学习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从物理空间上就打破了“学习=枯燥”的刻板印象。它告诉你,知识不一定只在四面墙的教室里,也可以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

预算有限?穷学生的“五星级”快乐指南

一说到“度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烧钱”。没错,澳洲的物价确实不低,尤其是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但留学生的快乐,主打一个“性价比”!

澳洲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把最好的自然风光,几乎都免费向公众开放了。阳光、沙滩、空气,这些最治愈的东西,统统不要钱。你只需要一张学生公交卡(比如悉尼的Opal Card或者墨尔本的Myki),就能解锁城市90%的美景。根据新南威尔士州交通局2024年的数据,使用成人Opal卡,每日的票价上限是17.8澳元,周五、周末和公共假日更是只要8.9澳元,当天所有公共交通(火车、巴士、渡轮、轻轨)随便坐。花不到一杯奶茶的钱,你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城市探险。

周末最经典的活动是什么?当然是BBQ!澳洲几乎所有的公园、海滩边,都配备了免费的电烤炉(Barbie)。你只需要去超市买点食材就行。去Coles或者Woolworths,一大盒8根的牛肉香肠大概7-10澳元,一大袋面包2澳元,再来点沙拉和饮料,人均不到15澳元,就能享受一顿丰盛又充满烟火气的户外大餐。一群朋友围坐在一起,听着滋滋的烤肉声,聊着天,看着日落,这种快乐,任何高级餐厅都给不了。

如果你是户外爱好者,那澳洲更是你的天堂。每个城市周边都有无数的国家公园和徒步路线。悉尼的Bondi to Coogee coastal walk,全程6公里,串联起好几个绝美海滩,是ins上的网红打卡地。墨尔本周边的丹顿农山脉(Dandenong Ranges),可以去坐复古的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车。这些地方,除了交通费,基本零成本。根据澳大利亚公园管理局的数据,澳洲拥有超过600个国家公园,覆盖了全国近4%的土地面积,这些都是你触手可及的“后花园”。

别忘了,学生身份是你最大的省钱利器。像UNiDAYS和Student Edge这样的APP一定要下,从买衣服、看电影到订外卖,都有折扣。比如在Event Cinemas或Hoyts,学生票通常比成人票便宜5-10澳元,周二特价日可能只要12-15澳元就能看一场最新大片。精打细算,你会发现,在澳洲当个“快乐的穷学生”,一点都不难。

校园奇遇记:我的邻居是袋鼠和考拉

在国内,我们逛校园可能偶遇的是流浪猫。而在澳洲,你的“邻居”可能会让你大开眼界。

这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澳洲的大学校园,很多都和自然环境无缝衔接,简直就是个小型生态园。最出名的当属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袋鼠在校园里大摇大摆地散步,跟同学们“抢”草坪晒太阳,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了。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你可能会兴奋地拍照发朋友圈,久而久之,你就习惯了从一只思考“鼠生”的袋鼠旁边淡定地走过,去上你的经济学课。

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澳洲独有的魅力。作为全球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澳洲拥有超过378种哺乳动物、828种鸟类和4000种鱼类,其中80%以上的物种都是澳洲独有的。这种独特性,在你留学期间就能零距离感受。

我在悉尼大学读书时,校园里最常见的是羽毛像彩虹一样艳丽的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它们叽叽喳喳地开会,声音特别有穿透力。还有到了晚上才会出来活动的刷尾负鼠(Possum),它们会在垃圾桶附近或者树枝上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你。虽然有时候有点吓人,但却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野趣。

这种亲近自然的体验,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你想想,当你被一篇2000字的论文搞得焦头烂额时,推开窗,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笑翠鸟(Kookaburra)落在栏杆上,或者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看到一片粉色的凤头鹦鹉(Galah)在草地上觅食,那种瞬间被治愈的感觉,是任何心理疏导都无法替代的。它会让你觉得,生活不只有ddl和GPA,还有更广阔、更生动有趣的世界值得去探索。

“打工人”的快乐,是在咖啡香里找到归属感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又是旅游又是BBQ,钱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自己挣。在澳洲留学,做兼职(Part-time Job)是体验生活、锻炼能力、补贴开销的重要一环。

根据澳大利亚内政部的最新规定,持有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在上课期间每两周的工作时间上限为48小时,假期则没有限制。这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打工。而且,澳洲的法定最低时薪在全球都名列前茅。根据澳大利亚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2023年7月1日更新的数据,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23.23澳元。这意味着,即使你做的是最基础的兼职工作,收入也相当可观。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选择在咖啡馆、餐厅或者零售店打工。我当时就在一家本地人开的咖啡馆做Barista。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意义远不止挣钱。首先,我的英语口语,尤其是在点单和日常交流方面,得到了飞速提升。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制作一杯地道的Flat White和Latte,也深入了解了澳洲深入骨髓的咖啡文化。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客人聊天,从常来光顾的白发老奶奶,到附近办公室的白领,我听到了很多本地人的故事,感觉自己真正地融入了这个社区。

这份工作,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它给了我在课堂之外的另一个身份,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当有熟客走进店里,笑着跟你说“Hey Cathy, the usual please”的时候,那种被认可的快乐,是任何高分都换不来的。所以,别把打工看成是负担,把它当成你“度假”体验的一部分,一个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你会发现,在咖啡的香气和忙碌的身影中,也能找到一种别样的“chill”。

平衡的艺术:如何成为学霸兼玩家?

说了这么多“玩”的部分,我们得回到最核心的问题:学习怎么办?如何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耽误学业,甚至还能拿个好成绩?答案是:成为一个高效的时间管理大师。

这听起来很鸡汤,但真的很重要。澳洲的教育模式逼着你必须学会自律和规划。我的方法是,把Google Calendar用到极致。每周日晚上,我都会花半小时,把下一周的所有安排都填进去。不仅是课程和打工时间,连去健身房、和朋友聚餐、甚至专门留出来的“发呆时间”都会标记上颜色。这样一来,一周的时间就变得可视化,哪里有空隙,哪里需要集中精力,一目了然。

对于学习,我强烈推荐“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设置一个25分钟的计时器,在这段时间里,手机静音,杜绝一切干扰,只专注于一项学习任务。25分钟后,休息5分钟,起来走动一下,看看窗外。每完成4个“番茄”,就给自己一个15-30分钟的长休息。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疲劳和拖延。

千万别忘了利用学校的资源。澳洲大学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支持系统。几乎每个学校都有Academic Skills Centre,会定期举办免费的讲座,教你如何写论文、如何做文献综述、如何准备演讲。如果你觉得压力大,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ling Service)也是免费且保密的。像墨尔本大学就有“Healthy Mind”项目,提供各种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遇到困难,千万别一个人扛着,主动求助,你会发现有很多扇门为你敞开。

记住,劳逸结合不是一句空话。它意味着在你该学习的时候,百分之百地投入;在你该放松的时候,就尽情地去拥抱阳光和沙滩。当你习惯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搞好学术和享受生活,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澳洲留学,对我而言,绝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它有通宵复习的崩溃,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孤独,但更多的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在歌剧院的台阶上和朋友分享一个冰淇淋,在蓝山的回声角对着山谷大喊,在期末结束后租一辆车沿着海岸线自驾……这些经历,共同构成了一段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

所以,别再只把留学当成是去读一个学位了。把它看作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超长假期,一个探索世界、也探索自己的机会。

别怕,大胆去跟隔壁桌的local同学打个招呼,说不定你们下次就会一起去徒步。

周末别总宅在宿舍刷剧,去最近的公园或海滩走走,南半球的阳光是免费的,而且功效堪比一切抗抑郁药。

下一个长周末,就和朋友策划一次road trip吧,哪怕只是去一个地图上没听过的小镇,路上的风景和故事,都将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你的南半球故事,正等着你亲手来写呢。祝你玩得开心,也学得精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