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请女王大学艺术专业,这些点你得门儿清! |
|---|
| 作品集不是炫技:招生官想看的是你的思考过程和创意潜力,而不是你画得有多像照片。别忘了附上你的 sketchbook 节选! |
| 学术成绩同样重要:女王大学毕竟是顶尖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也卡学术成绩。别因为搞创作就放松了文化课。 |
| PSE 文书是加分项:Personal Statement of Experience 是女王大学的特色,好好写!把你对艺术的热爱、参加过的活动都真诚地表达出来。 |
| 电影专业不只拍片:女王的电影与媒体是 BA 学位,理论和研究占很大比重。如果你只想当个纯粹的导演,需要想清楚这个专业是否匹配。 |
深夜十二点,Amy 的书桌上摊着一堆画材,屏幕上密密麻麻开着十几个网页——OCAD、Emily Carr、Sheridan……这些加拿大顶尖艺术院校的申请要求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一边削着素描铅笔,一边在留学论坛里漫无目的地刷着帖子,希望能找到一点“非主流”的灵感。突然,一个标题跳进她眼里:“有人申 Queen's 的 BFA 吗?”
“Queen's?女王大学?那个商科和医学超牛的‘加拿大常春藤’?他们还有纯艺专业?” Amy 带着一丝怀疑点了进去。她一直以为,像女王大学这样的传统名校,艺术氛围肯定不如专业的艺术学院。可帖子里学长学姐们分享的校园照片——古典的石灰岩城堡建筑里,藏着现代化的画室和媒体实验室——瞬间击中了她。
那一刻 Amy 意识到,选择艺术院校,不一定非要在“专业艺术学院”这条路上挤破头。或许,一个能同时提供顶级学术环境和创作自由的综合性大学,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如果你也和 Amy 一样,在选校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那么今天这篇女王大学的深度剖析,你可得搬好小板凳仔细听了。
颠覆刻板印象:在“霍格沃茨”里搞艺术是种什么体验?
一提到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词都是:学霸、古老、商科强、医学院厉害。没错,这些都是女王大学的标签。根据 2023 年麦考林杂志(Maclean's)的排名,女王大学在加拿大医博类大学中稳居前五,学术声誉杠杠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所坐落在安大略湖畔、风景如画的校园里,艺术气息同样浓厚得让人沉醉。
想象一下,你每天穿梭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石灰岩建筑群中,感觉就像走进了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但推开一扇门,里面却是配备了最新数码设备、通风系统一流的版画工作室或雕塑工坊。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奇妙冲撞,本身就是一种灵感的催化剂。
更重要的是,女王大学拥有一个“大杀器”——阿格尼斯·埃瑟林顿艺术中心(Agnes Etherington Art Centre)。这可不是什么学生作品陈列室,而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大型美术馆,馆藏超过 17,000 件作品,从欧洲古代大师伦勃朗的版画,到加拿大本土和国际当代艺术家的力作,应有尽有。作为一个女王大学的艺术生,这个美术馆就是你的“第二课堂”和“后院实验室”。你随时可以去临摹大师原作,甚至有机会亲自参与策展。比如,2022 年的一个学生策展项目“Living with Animate Others”,就是由艺术史和纯艺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的,直接在美术馆展出。这种实践机会,在很多纯艺术学院里也是不多见的。
所以,选择女王大学的艺术专业,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你周围的同学可能是未来的医生、律师、工程师,跨学科的交流会不断拓宽你的视野。这种环境培养出的艺术家,往往思考得更深,走得也更远。
王牌专业深度剖析(一):美术学士(BFA, Bachelor of Fine Art)
女王大学的纯艺专业(BFA)是学校的“隐藏款宝藏”。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实践与理论并重”(Praxis and Theory)。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在四年的课程设置里的。
课程设置:不只是“画画的”,更是“会思考的艺术家”
和其他艺术学院不同,女王大学的 BFA 学生不仅要花大量时间在工作室(Studio)里进行创作,还需要修读很多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课程。大一新生会从绘画、雕塑、版画和新媒体等基础课程学起,全面接触各种媒介。这不是让你浅尝辄止,而是帮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到了大二、大三,你可以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耕。比如,学校的版画工作室(printmaking studio)在北美都享有盛名,设备非常齐全,从传统的铜版、石版到现代的丝网印刷,你都能玩个遍。雕塑工作室则提供木工、金属焊接、模具制作等全套支持。曾经有个毕业生 Sarah, 她的毕业作品就是一个大型的金属与木材结合的装置艺术,探讨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关系。在准备作品期间,教授不仅指导她的创作理念,还手把手教她使用电焊机,这种“导师制”的小班教学体验感极佳。
根据女王大学官方数据,其本科生课堂中,70% 以上的班级规模小于 30 人,这种高师生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授的充分关注。
作品集准备:招生官到底想看到什么?
聊到申请,作品集(Portfolio)是绕不开的核心。女王大学 BFA 的作品集通常要求提交 10-15 件近期最佳作品。但记住,招生官看的绝不仅仅是你的技术。
展现你的好奇心和实验精神。 除了你最拿手的素描或油画,不妨放一两件你尝试新媒介的作品,比如一个简单的影像装置、一件用废品做的雕塑,或者几页数字拼贴。这表明你是一个乐于探索、不给自己设限的创作者。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一点。在作品集里附上几页你的速写本(Sketchbook)扫描件,展示你的灵感来源、草图、失败的尝试和思考过程。这能让招生官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你。他们想招的是有潜力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只会执行的“画匠”。
写好你的作品陈述(Artist Statement)。 每幅作品都需要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别只写“这幅画叫《日落》,用了油画颜料”。多谈谈你的创作意图:你为什么想画这个主题?你想通过它表达什么?你想引发观众什么样的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把你的想法讲清楚。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位被录取的学姐,她的作品集里有一组作品是关于她家老房子的。她不仅画了房子的外观,还用炭笔画了墙壁斑驳的细节,用拼贴的方式重构了旧照片,甚至还录了一段环境音。她在陈述里写道,她想探讨的是“记忆与空间的关系”。这种有深度、有想法、媒介多样的作品集,自然会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王牌专业深度剖析(二):电影与媒体(BAH, Film and Media)
如果说 BFA 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那女王大学的电影与媒体专业(Film and Media)就是培养“电影思想家”和“全能媒体人”的基地。注意,它的学位是 Bachelor of Arts (Honours),这意味着它是一个以学术研究和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专业,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制作技术学校。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黄金分割”
这里的学生,可能花在图书馆和放映室的时间,和花在摄影棚的时间一样多,甚至更多。你不仅会学习如何操作摄影机、如何剪辑,你更会深入学习电影史、电影理论、加拿大电影研究、数字媒体文化等课程。
你会和同学们一起拉片,分析希区柯克的悬疑手法、王家卫的色彩美学;你会探讨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叙事方式;你也会拿起摄影机,去拍摄属于你自己的短片。这种设置非常适合那些不仅想“拍电影”,更想“懂电影”的学生。
女王大学的电影系拥有自己的制作中心(Film Production Hub),学生可以免费租借到专业的摄影、灯光和录音设备。从 Blackmagic 口袋机到专业的录音杆,设备质量完全能满足学生作品的需求。每年,电影系还会举办学生电影节,优秀的作品会被展映,这是对自己学习成果最好的检验。
近几年,该专业还加强了与行业联系。比如,他们会邀请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的策展人来做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演播室。2021 年毕业的校友 Alex,他并没有去当导演,而是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成功入职一家知名的电影发行公司,负责剧本评估工作。这就是女王大学电影专业带来的多元可能性。
申请要求:展现你的独特视角
电影与媒体专业的申请,通常不强制要求提交一个完整的短片作品集。他们更看重你的创意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请材料可能包括:
一篇影评或媒体分析文章:选择一部你喜欢的电影或一个媒体现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招生官想看的不是你的文笔有多华丽,而是你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和清晰的逻辑。
一个创意写作样本:可以是一段短篇小说、一个剧本片段,或者一个创意短片的策划案。这部分是为了考察你的叙事能力和想象力。
可选的视觉作品:如果你有拍过短片、摄影作品或动画,当然可以提交作为加分项。但记住,一个用手机拍的、故事讲得很好的 1 分钟短片,远比一个画面精美但内容空洞的 10 分钟大制作要有效。
关键在于,你要通过这些材料告诉招生官:你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并有强烈表达欲的人。
真实的校园生活:不止是学习
聊完了硬核的专业,我们再来聊聊软实力。在女王大学读书,生活体验绝对是顶级的。它所在的金斯顿(Kingston)市,是加拿大曾经的首都,一座宁静、安全又充满历史感的湖滨小城。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纯粹,没有多伦多、温哥华那样大城市的喧嚣和浮躁,能让你静下心来创作和思考。
女王大学的“校园精神”(School Spirit)在全加拿大都出了名。学生们的归属感极强,各种社团活动多到你玩不过来。你可以加入电影社(Queen's Film Society),和同好们一起看片、拍片;可以参加绘画俱乐部,定期组织户外写生;也可以去学生运营的电台 CFRC 露一手,做一档自己的艺术评论节目。
生活成本方面,金斯顿也比多伦多等大城市友好得多。根据 Numbeo 2023 年的数据,金斯顿的租房成本比多伦多低了近 40%-50%。这意味着你可以把更多的预算花在画材、设备或者看展旅行上。
当然,小城市也有它的局限,比如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不如大城市多。但女王大学强大的校友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学校的职业中心会定期举办招聘会,很多校友会专门回来“捞人”。尤其是在艺术领域,一个靠谱的校友推荐,往往比海投一百份简历都管用。
嘿,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女王大学这个“非典型”艺术强校有点心动了?
选校这件事,真的有点像找对象,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如果你渴望的,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技术娴熟的工匠,更希望在一个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创作者;如果你既想要顶级的学术资源,又不想放弃动手的乐趣,那么女王大学这个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宝藏校园”,或许真的值得你放进 Dream School 的名单里,好好研究一下。
别再只盯着那几所热门的艺术学院了,有时候,那个最适合你的选择,就藏在大多数人没注意到的地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