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法意西,解锁本周高光时刻

puppy

在法意西留学的你,这周是不是又在赶due和探索城市之间反复横跳?别担心,你的“留学搭子”已经帮你打包好了本周份的快乐!快来看看,有人在巴黎的周末市集淘到了绝版黑胶,有人用蹩脚的意大利语和佛罗伦萨的咖啡店老板成了朋友,还有人在马德里的小酒馆,和刚认识的同学聊到深夜……留学生活不止有DDL,更有无数不期而遇的闪光瞬间。我们整理了超多接地气的本地生活tips和社交小妙招,帮你轻松get同款快乐,快点进来解锁属于你的高光时刻吧!

留学心态小黑板
放下“完美主义”包袱:你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不需要像母语一样流利才能交到朋友。一个微笑、一个“你好”,就是最棒的开场白。
拥抱“不确定性”:最好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别总想着打卡攻略上的景点,跟着感觉走,拐进一条没见过的小巷,惊喜往往就在那里。
主动创造连接:别等别人来找你。主动约刚认识的同学喝杯咖啡,主动参加社团活动,主动对咖啡店老板说声“谢谢”。小小的互动,是友谊的开始。
你是“体验者”,不是“游客”:试着像本地人一样生活一天。去他们常去的菜市场,坐一次慢悠悠的公交车,在公园长椅上发发呆。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城市。

周日晚上十点,巴黎。你坐在书桌前,Word文档还是一片空白,屏幕的白光映着你焦虑的脸。下周三就要交的论文,思路还是一团乱麻。窗外是流光溢彩的街景,但此刻,它们好像都与你无关。你叹了口气,感觉自己被困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和无尽的DDL作伴。

就在这时,手机亮了。是刚认识不久的同学发来的消息:“睡了吗?楼下新开的爵士酒吧好像不错,喝一杯就回来,去吗?”

你犹豫了。论文怎么办?明天还要早起上课。可是……内心有个声音在说,就一小时,就当是放个风。你敲下了一个“好”,抓起外套冲出了门。

结果,那一晚,你们聊起了各自的家乡,聊起了对未来的迷茫,聊到了凌晨两点。那篇让你头疼的论文,也在周一的下午,因为和新朋友的讨论而找到了全新的切入点,文思泉涌。

这,就是留学生活。它不只是一张张成绩单和毕业证,更是一场由无数个“即兴出走”和“不期而遇”组成的冒险。我知道,在法意西留学的你,也一定在经历着和我开头描述的一样的瞬间。别担心,你的“留学搭子”我,这就带你看看,怎么在赶due的间隙,为自己的生活按下“高光”键。

在巴黎,转角遇见“非卖品”的快乐

巴黎这座城市,总有一种魔力,让你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这种艺术感有时会被高昂的物价和繁重的学业冲淡。别急,快乐其实比你想象的要便宜,而且更触手可及。

我的朋友Leo,刚到巴黎时是个标准的“i人”,除了上课就是待在公寓里。直到有一次,他被一个同学拉着去了巴黎北郊的圣旺跳蚤市场(Marché aux Puces de Saint-Ouen)。那是个周末的早晨,阳光正好。他本来只是想随便逛逛,结果在一个堆满旧书和黑胶唱片的摊位前挪不动步了。

摊主是个胡子花白的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镜。Leo用他蹩脚的法语问起一张大卫·鲍伊的绝版黑胶。没想到,老爷爷眼睛一亮,跟他聊起了70年代的摇滚乐。他们从音乐聊到电影,从巴黎的变迁聊到人生的选择。最后,Leo不仅以一个学生价买下了那张唱片,还收获了老爷爷的一句:“年轻人,别总待在屋里,巴黎的好东西都在街上呢。”

那一刻,Leo说他感觉自己才真正“活”在了巴黎。那张唱片,成了他留学生活里最珍贵的“非卖品”。

钻进市集,淘点生活气

像Leo这样的经历,你也可以拥有。巴黎的市集,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心脏。忘掉香榭丽舍的奢侈品店吧,这里才是真正的宝藏地。

圣旺跳蚤市场(Marché aux Puces de Saint-Ouen)是全球最大的古董和旧货市场之一,占地超过7公顷,由14个不同风格的小市场组成,每个周末能吸引高达18万游客。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从古董家具、复古时装到旧海报、老玩具的任何东西。就算不买,逛逛也是一种享受。

阿里格市集(Marché d'Aligre)则是美食家和生活家的天堂。室外是五彩缤纷的果蔬摊,室内是有盖市场,卖着奶酪、熟食和海鲜。旁边的跳蚤市场,你可以淘到便宜又好看的旧餐具和家居小物。花几欧元买一束鲜花,带回你的小公寓,整个星期的心情都会被点亮。

红孩儿市集(Marché des Enfants Rouges)是巴黎最古老的室内市场,现在更像一个时髦的美食广场。你可以在这里吃到摩洛哥菜、黎巴嫩菜、日本菜……约上三五好友,各自买一份不同国家的美食,围坐在一起分享,这比任何一家高级餐厅都来得惬意。

语言不是障碍,是钥匙

很多同学会担心自己的法语不够好,不敢和本地人交流。但你知道吗?在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有超过75万名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像你我一样的国际生。你不是一个人在“磕磕绊绊”地说法语。

与其把语言当作障碍,不如把它看作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巴黎有很多语言交换活动,比如Franglish或者Polyglot Club,每周都会在不同的酒吧举办。花一杯饮料的钱,你就能和一群法国年轻人面对面练习口语。没人会嘲笑你的语法错误,大家都是来交朋友的。你会发现,当你鼓起勇气开口,收获的会是对方善意的微笑和耐心的倾听。

把学生卡用到极致

在巴黎,学生身份是你最棒的通行证。你知道吗?只要你未满26岁,并且是欧盟居民(或持有长期学生签证),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对你都是免费的!想象一下,一个没课的下午,你可以随时走进卢浮宫,和蒙娜丽莎打个招呼,而不用花一分钱。

交通上,记得办理一张专门为26岁以下学生准备的Navigo Imagine R年卡,一年大约350欧元,算下来每个月不到30欧,就能在整个大巴黎地区无限次乘坐地铁、公交和RER。这能为你省下一大笔钱,让你能更自由地去探索城市的每个角落。

吃饭也别愁。遍布大学区的CROUS食堂,是学生们的福音。一顿包含前菜、主菜和甜点的完整套餐,价格通常在3.3欧元左右,对于困难学生甚至只要1欧元。虽然味道不能和米其林餐厅比,但绝对健康、管饱,还能让你认识到更多同学。

在意大利,从一杯Espresso开始交个朋友

切换场景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阳光,罗马的古迹,米兰的时尚……这里的留学生活,充满了慵懒和浪漫的气息。但刚来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孤独。意大利人家庭观念很重,社交圈子似乎很难融入。其实,你只是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的学妹Tina在佛罗伦萨读书,头两个月,她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直到她发现,她公寓楼下的那家“Bar”(在意大利,Bar就是咖啡馆)是附近所有邻居的“情报交换中心”。

她开始每天早上都去那里喝一杯caffè al banco(站着喝的意式浓缩)。一开始,她只是和咖啡师Paolo点头微笑,说一句“Buongiorno”和“Grazie”。慢慢地,Paolo记住了她,会主动问她“Il solito?”(老样子吗?)。有一天,Tina的论文遇到了瓶颈,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某个冷门画家。她随口和Paolo提了一句,没想到Paolo的叔叔就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退休教授!通过Paolo的引荐,Tina不仅解决了论文难题,还和这位可爱的咖啡师成了朋友。每当有邻里派对,Paolo都会叫上她。

Tina说,那家小小的咖啡馆,成了她在佛罗伦萨的“家”。

认准你的“社区据点”

Tina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意大利,有超过15万家Bar,它们是意大利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平均每年要喝掉近6公斤的咖啡豆,大部分都贡献给了这些街头巷尾的Bar。

所以,找到你的“社区据点”吧。在你家或学校附近,选一家你喜欢的Bar,试着成为那里的常客。别总去星巴克,走进那些只有几个座位、老板亲自为你做咖啡的小店。学几句简单的意大利语,比如“Un caffè, per favore”(请给我一杯咖啡)。你会发现,当你从一个匿名的“顾客”变成一个他们认识的“邻居”,你和这座城市的距离,会瞬间拉近。

Aperitivo,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如果说白天的社交中心是Bar,那么傍晚的快乐就属于Aperitivo。这绝对是意大利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傍晚7点到9点,你只需要花10到15欧元买一杯酒(通常是Aperol Spritz或葡萄酒),就可以免费享用吧台上的各种小食,从意面、披萨到沙拉、火腿,应有尽有,丰盛得可以当晚餐。

Aperitivo的精髓不在于“吃回本”,而在于社交。这是学生和上班族们在一天结束后放松、聊天、认识新朋友的最佳时间。在佛罗伦萨的Santo Spirito广场,罗马的Trastevere区,或是米兰的Navigli运河边,到处都是热闹的Aperitivo人群。大胆地加入他们!你可以约上同学,也可以一个人去。坐在吧台,很容易就能和身边的人聊起来。这是一个既省钱又能快速扩大社交圈的好办法。

别怕说“蹩脚”的意大利语

意大利人的英语普及率相对法德要低一些,但这正好给了你练习意大利语的机会。别怕说错,意大利人天性热情,他们非常欣赏愿意努力说他们语言的外国人。我曾经在罗马点餐时,把“prosciutto”(火腿)说成了“prostituto”(……你懂的),整个餐厅的人都笑了,但那是善意的笑。老板还拍着我的肩膀,用夸张的语调纠正我,最后还多送了我几片火腿。

正是这些有点“糗”的经历,让你变得更勇敢,也让你和当地人的关系更亲近。用好Tandem、HelloTalk这样的语言交换App,找到语伴。或者,去报名参加一个烹饪课、品酒课,在兴趣中学习语言,效果事半功倍。

在西班牙,聊到深夜的酒馆永不打烊

现在,我们来到热情的西班牙。马德里的不眠之夜,巴塞罗那的奇幻建筑。这里的关键词是:Fiesta(派对)!西班牙的大学生活,社交属性被拉到了满格。但对于习惯了东亚文化内敛的我们来说,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

在马德里交换的Kevin,是个典型的“社恐”。刚开始,他完全无法理解西班牙同学为什么能在晚上10点才开始吃晚饭,然后玩到天亮。每次收到派对邀请,他都以“要学习”为由拒绝了。

转机发生在一节小组课后。同组的西班牙女孩Sofia看他总是独来独往,就直接对他说:“嘿,我们今晚去La Latina区‘ir de tapas’,你必须来!不许拒绝!” Kevin被她的热情“绑架”,硬着头皮去了。

“Ir de tapas”不是坐下来吃一顿正餐,而是在一个区域里,从一家小酒馆“转场”到另一家,每家只点一杯小份的啤酒(caña)或葡萄酒,配上一份免费或非常便宜的Tapas(小吃)。这种流动的形式,完美地避免了“尬聊”。在第一家店,你可能和A聊;到了第二家,你又可以自然地和B聊。那一晚,Kevin和Sofia以及她的朋友们逛了四五家店,他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不觉得紧张,反而聊得非常开心。他聊了自己喜欢的电影,也听他们吐槽皇马和巴萨的比赛。

从那晚开始,Kevin爱上了Tapas文化。它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轻松、平等的社交方式。它让他明白,在西班牙,友谊是在一杯杯酒和一盘盘小吃之间,自然生长出来的。

“Tapas一下”,万能破冰法则

Kevin的经历,就是留学生在西班牙社交的终极秘籍。Tapas是西班牙的国粹,也是最棒的社交活动。在马德里的Cava Baja街,巴塞罗那的Carrer de Blai,或是格拉纳达的任何一条小巷,你都能体验到最地道的Tapas文化。一杯caña加一份tapa通常只需要2.5到4欧元,对学生来说毫无压力。

下次不知道怎么约新认识的同学?别说“有空一起吃饭”,直接说“Vamos de tapas?”(我们去吃Tapas吧?),成功率绝对翻倍。

拥抱西班牙的“夜猫子”时间表

想融入西班牙,首先要调整你的生物钟。晚餐9点开始,11点出门喝酒,凌晨2、3点去俱乐部,一直玩到早上6点,然后去吃个早餐(churros con chocolate是标配)再回家睡觉。这就是西班牙年轻人的周末。当然,你不必完全复制,但试着理解和参与一两次,你会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

西班牙是欧洲最受伊拉斯谟(Erasmus)交换生欢迎的国家,每年有超过5万名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来此学习。这意味着你的同学背景会非常多元化,社交活动也极其丰富。关注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和各种学生组织的Facebook、Instagram主页,那里有源源不断的派对、旅行和文化活动信息等着你。

把同学变成“饭搭子”和“学习搭子”

最简单有效的社交,其实就发生在你身边。课堂上那个发言很有趣的同学,那个笔记记得特别好的学霸,都是你潜在的朋友。别只停留在“点头之交”。

下课后,主动问一句:“Hey, I'm going to grab a coffee, wanna join?”(嘿,我要去喝杯咖啡,一起来吗?)。

小组作业,是建立深度友谊的绝佳机会。与其线上沟通,不如约到图书馆或者咖啡馆一起讨论。讨论结束后,顺势提议:“We worked hard, let's go get some tapas to celebrate!”(我们这么努力,去吃个Tapas庆祝一下吧!)

你看,友谊的开始,往往就是这么一句简单自然的邀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些闪光时刻离自己很远?还在为下周的presentation焦虑?

但你想想,那个在巴黎市集找到绝版黑胶的Leo,那个和佛罗伦萨咖啡师成为朋友的Tina,还有那个在马德里小酒馆聊到深夜的Kevin——他们故事的起点,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一个决定走出房门,一个决定每天说声“你好”,一个决定接受一个意料之外的邀请。

你的留学生活,不是一部需要完美剧本的电影。它更像一张寻宝图,处处都埋着惊喜。所以,现在,合上你的电脑一小时,就一小时。走出你的房间,去楼下那家面包店,跟老板笨拙地用当地语言说一句“你好”和“谢谢”。约上你那个只在课堂上见过的同学,问他一句“要不要去喝一杯?”。

你的下一个高光时刻,也许,就藏在这一次不经意的“出走”里,正等着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