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韩国避雷指南 |
|---|
| 韩剧滤镜:遍地是温柔帅气的欧巴,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恋爱、咖啡馆。 |
| 现实生活:更多的是和小组作业里“隐身”的队友斗智斗勇,以及在便利店对着一排垃圾袋研究半小时的自己。 |
| 韩剧滤镜:生活费不成问题,在ins风的咖啡店轻松打工,买遍弘大和东大门。 |
| 现实生活:首尔物价堪比北上广,打工要看TOPIK等级和学业压力,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2024年最低时薪9860韩元(约52人民币),也就够买一杯美式加一个三明治。 |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在首尔被小组发表(팀플)和垃圾分类(쓰레기 분리수거)轮番折磨后,依然顽强生存下来的小编。
还记得我刚到韩国的第一个周末吗?阳光正好,我心情愉悦地打扫完我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考试院单间,拎着一大包垃圾,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楼下的垃圾点。然后,我就石化了。红的、黄的、透明的、印着字的……各种垃圾桶和分类指示牌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个和蔼的房东大妈走过来,指着我手里那包“大杂烩”,用我当时只能听懂一半的韩语,连说带比划地给我上了一堂长达十分钟的“垃圾分类速成课”。
那个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韩剧里男女主角在樱花树下相遇的浪漫,而是“我连垃圾都扔不明白,我能在这里活下去吗?”的灵魂拷问。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留学生活这本大书,序章写的可能就是“幻灭”两个字。
但相信我,真实的日子远比剧本要“抓马”和带劲得多!这里没有随时待命的霸总,只有搞不定垃圾分类和小组发表时的崩溃瞬间,还有深夜赶due时想家的眼泪。当然,也少不了和各国朋友在汉江边吃炸鸡啤酒的快乐,在街头小店挖到宝藏美食的惊喜,以及第一次用韩语流利点单时的小小成就感。这篇实录不加滤镜,全是过来人的心里话,记录了那些笑与泪交织的真实瞬间。如果你也好奇留学滤镜背后的样子,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一些勇气和共鸣。
一地鸡毛的生活初体验:从垃圾分类开始的崩溃
我们就从那个让我怀疑人生的垃圾分类说起。在韩国,生活垃圾处理是极其严格的。你不能随便拿个塑料袋一装就扔掉。所有一般生活垃圾,都必须装在政府指定的“从量制垃圾袋”(종량제 봉투)里。这种袋子在便利店或超市都能买到,根据地区和大小,价格不同。比如在首尔,一个20升的袋子大概要500韩元(约2.6元人民币)。
这还不算完。厨余垃圾(음식물 쓰레기)要单独分开,装进黄色的厨余垃圾袋或扔进小区的指定收集桶。瓶瓶罐罐、纸张、塑料这些可回收物(재활용)更是要分得明明白白,洗干净、压扁,然后分类投放。如果你搞错了,轻则被邻居“教育”,重则可能会收到一张最高可达100万韩元(约5200元人民币)的罚单。刚开始,我每次扔垃圾都像在做一道复杂的理科实验,对着各种瓶子底部的分类标志研究半天,生怕出错。
除了扔垃圾,办理各种手续也是一场硬仗。外国人登陆证(ARC)是你在韩国的合法身份证,但从网上预约、准备材料到去出入境管理局排队,整个流程下来,没个一两周搞不定。还有银行开户和办手机卡,因为针对外国人的反洗钱和防诈骗政策越来越严,很多银行对留学生的开户要求也变得复杂,常常需要提供在学证明、登陆证等一堆文件,而且每日转账额度还非常低。这些在国内可能半小时就能搞定的事,在这里却能耗掉你一整个下午的耐心。
学术修罗场:欢迎来到“小组发表”的残酷世界
如果说生活上的困难是开胃菜,那学业上的压力,尤其是韩国大学里无处不在的“小组发表”(팀플, Team Project),绝对是留学“满汉全席”里的那道硬菜,能把你噎得够呛。
在韩国大学,几乎每门专业课的成绩都由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小组发表共同决定,而小组发表的比重常常占到30%-4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你的GPA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还和你队友的“画风”息息相关。根据韩国某求职网站2022年的一项调查,超过85%的大学生表示曾因“搭便车”的无贡献组员而产生过矛盾。
你永远无法预知自己会匹配到什么样的队友。有那种从头到尾“已读不回”,在发表前一天晚上突然“诈尸”问“我做什么”的“潜水员”;有那种想法很多但从不动手,只会对别人的成果指指点点、要求改这改那的“监工”;当然,最可怕的是那种“甩手掌柜”,直接告诉你他很忙,让你看着办,最后却想坐享其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组,4个人里,除了我,一个韩国同学说要准备别的考试,另一个国际生说自己韩语不好,剩下那个干脆就联系不上。最后,从定主题、查资料、做PPT到写稿子,几乎是我一个人通宵两晚赶出来的。发表那天,看着他们在台上念着我写的稿子,那一刻的委屈和愤怒,真的比看不懂教授的板书还让人绝望。但这也是一种成长,它逼着你学会沟通、学会据理力争,甚至学会如何“向上管理”你的猪队友,确保项目能顺利进行。
钱包保卫战:每一分韩元都来之不易
聊完了精神折磨,我们来聊点实际的——钱。别信什么“穷游式留学”,在首尔这种国际化大都市,生活成本真的不低。根据全球数据信息库Numbeo 2024年的数据,首尔的生活成本指数在全球城市中排名前列。
首先是住房。对于留学生来说,最常见的选择是学校宿舍、考试院(고시원)或单间公寓(원룸)。宿舍最便宜但名额有限,很难申请。考试院空间极小,一张床一张桌子就没了,月租也要30-50万韩元(约1600-2600元人民币)。条件好一点的单间,尤其在大学附近,押金(보증금)通常在500万到1000万韩元(约2.6万-5.2万元人民币),月租(월세)也要50万到80万韩元(约2600-4200元人民币)不等。
吃饭也是一笔大开销。学校食堂一顿饭大概5000-7000韩元(约26-37元人民币),算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但要是天天下馆子,一顿普通的韩餐,比如一份拌饭或一碗汤饭,基本都要9000韩元起步。想喝杯咖啡?一杯美式咖啡均价在4500韩元左右。这意味着,想靠打工完全覆盖生活费,压力非常大。
说到打工(아르바이트),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持有D-2留学签证的学生,必须在入境6个月后,并且韩语能力达到TOPIK 3级或4级以上(根据学校和专业要求),才能向出入境申请“时间制就业许可”。学期期间每周工作时长有上限(本科生一般是20小时),假期则相对宽松。前面提到,2024年韩国的法定最低时薪是9860韩元。在便利店、烤肉店、咖啡馆打工,一个月下来,如果不影响学业,能赚到的钱也就能勉强补贴一下房租和伙食费,想要实现“购物自由”还是很难的。
苦尽甘来: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确幸”
说了这么多“惨痛”经历,你是不是有点被劝退了?别急,留学生活当然不全是眼泪和账单。恰恰是经历了那些兵荒马乱,那些微小的、闪着光的快乐瞬间才显得格外珍贵。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们,在汉江公园铺开一张垫子,点一份外卖炸鸡啤酒(치맥),用着蹩脚的韩语和英语夹杂着各种肢体语言,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的那个夜晚。江风吹过,远处的城市灯火璀璨,那一刻,所有的孤独和压力都烟消云散。
我也记得,在延南洞迷宫般的小巷里,无意间闯入一家不起眼的家庭式餐厅,老板娘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辣豆腐汤,味道好到让人想哭。那种发现宝藏的惊喜,是任何网红餐厅都无法替代的。从此,探索城市里隐藏的“맛집”(美食店)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还有那些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比如,第一次没用翻译软件,独立在银行柜台办好了业务;第一次在课堂上完整地用韩语做完了一次个人发表,虽然紧张到手心冒汗,但结束后教授赞许的眼神,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又或者,只是在公交车上,听懂了旁边阿姨们的闲聊,然后会心一笑。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一点一滴地构建起了我的自信,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留学,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打破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它会把你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逼你跳出舒适圈,去学习、去适应、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这个过程很痛,但你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所以,如果你正在屏幕前,对未知的留学生活感到一丝丝恐惧和迷茫,我想对你说:
别怕丢脸,你的韩语就是要在一次次点错单、问错路中练出来的,没人会笑话一个努力学习的外国人。
学会对自己好一点。想家了就打个视频电话,馋中餐了就去大林或建大中国街转转,别把所有的委屈都自己扛着。
主动一点,朋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勇敢地去参加学校的社团(동아리),跟邻座的韩国同学说一声“你好”,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愿意向你伸出友善之手。
留学这趟旅程,不会让你成为韩剧主角,它真实、琐碎,甚至有点狼狈。但它绝对会让你成为自己人生故事里,那个打得过怪兽、解得了难题、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主角。这段经历,最终会变成你最酷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