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港才知道,这个身份含金量有多高

puppy

嘿,还在纠结毕业后要不要留港的你,一定要听我说!当初我也以为,香港身份不过就是一张IANG签证,能让我多待两年罢了。但真正留下来之后才发现,这身份的含金量简直超乎想象!它不只是一张让你找工作的通行证,更是通往世界的“任意门”,是让你事业起飞的“大湾区跳板”。从超低的税率,到未来那本可以说走就走的特区护照,再到背后隐藏的种种福利,它给你的不仅是眼前的机会,更是一种选择未来的底气和自由。相信我,这个身份背后的价值,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关于留港,你可能误会了这些事
误会:IANG 只是个两年工签,没啥用,不如早点回内地占坑。
事实:它不是“工签”,而是“身份”,是通往香港永居的起点,是你事业发展的“黄金入场券”。这个机会一旦放弃,再想拿回来就难了。
误会:香港生活成本太高,赚的钱都交房租了,存不下钱。
事实:全球领先的超低税率能帮你省下一大笔钱。综合算下来,你的可支配收入和生活品质可能远超预期。
误会:七年才能拿永居,太久了,变数太多。
事实:这七年恰好是你事业起飞的黄金期。当你专注于事业和生活,身份和事业同步成长,时间真的过得飞快。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一个在香港“漂”了快十年的老学长。

还记得几年前,我毕业的时候,身边最好的哥们儿 Leo 拿到了深圳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 offer,薪水诱人,岗位核心。他爸妈天天催他赶紧回去,说“香港弹丸之地,哪有内地发展好”。Leo 自己也动摇了,毕竟,谁不想离家近点,早点安定下来呢?

打包行李的前一晚,我们约在旺角的大排档吃散伙饭。我当时已经工作两年,看着他一脸“终于解脱”的表情,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你真的想好了?现在放弃的,可不只是一张 IANG 签证。”

Leo 扒拉着碗里的椒盐排骨,不以为然地说:“IANG 不就给我两年时间找工作吗?现在工作找到了,还是个更好的,留着它干嘛?”

我告诉他:“你错了。你放弃的,是一个‘选择权’。一个让你在未来随时可以切换赛道、连接世界、甚至改变生活轨迹的选择权。”

他当时没听进去。几年过去,Leo 在内地经历了几轮行业动荡,每天在“996”和“内卷”中挣扎,开始频繁地在微信上问我:“哥,你说我当初要是留下来,现在会是怎么样?”

我不知道他留下会怎样,但我知道,当初留下来的我,以及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身份的含金量。它远不止一张签证那么简单。所以今天,我想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这个被很多人低估的香港身份,到底牛在哪儿。

它不叫“工签”,它叫“入场券”

很多学弟学妹都有个误区,觉得 IANG (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 就是一张普通的“工作签证”,和你在美国拿 H1B、在英国拿 Tier 2 差不多。大错特错!

IANG 的全称是“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注意关键词,“安排”。它本质上是香港政府送给所有在港读书的非本地毕业生一份大礼。你毕业后的24个月内,可以无条件申请。不需要你先找到工作,不需要雇主担保,几乎是零门槛。

这24个月,你可以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在香港工作。你可以给A公司打工,觉得不爽了明天就跳槽去B公司;你也可以搞点副业,做个斜杠青年;甚至,你可以大胆地去创业。这种自由度,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毕业生工作签证里,都是极其罕见的。

我的朋友 Cici,港大新闻系硕士毕业,她就没走寻常路。毕业后她没去媒体,而是用 IANG 身份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和社交媒体顾问。一年后,她和两个小伙伴合伙开了个小小的文化创意公司。她说:“如果是在内地,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资源没人脉,谁敢这么折腾?但在香港,IANG 给了我试错的底气和时间。”

更重要的是,IANG 是你通往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最平坦、最直接的一条路。它的续签逻辑非常清晰:首次获批2年,之后只要你有一份“通常从事与学科相关的工作,薪酬福利达到市场水平”的工作,就可以续签。续签模式通常是“2+3+3”或“2+6”。只要你不是故意躺平,正常工作,续签基本不成问题。就这样,连续“通常居住”在香港七年,你就有资格申请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这个“七年之约”,听起来很长,但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七年正是从新人到骨干的黄金时期。你一边打拼事业,一边累积居住年限,事业和身份同步成长,这笔投资,回报率超高。

真金白银的诱惑:你的工资单会“更好看”

咱们聊点最实际的:钱。香港是全球闻名的低税天堂,这一点对我们打工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利。

香港的薪俸税(类似内地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累进税率”或“标准税率”两者取其低的方式计算。标准税率就是总收入减去免税额后直接按15%计算。听起来有点复杂,我给你算笔账你就明白了。

假设你是一个刚毕业的留学生,年薪 40 万港币(这在香港应届生里算不错的水平)。

在香港,你需要交多少税?
根据2023/24年度的税法,你享有 132,000 港币的基本免税额。应税收入就是 400,000 - 132,000 = 268,000 港币。 按照累进税率计算:

首 50,000 港元,税率 2% = 1,000 港元

次 50,000 港元,税率 6% = 3,000 港元

次 50,000 港元,税率 10% = 5,000 港元

次 50,000 港元,税率 14% = 7,000 港元

余下 68,000 港元,税率 17% = 11,560 港元

你全年总共需要缴纳的税款是:1000 + 3000 + 5000 + 7000 + 11560 = 27,560 港币。 实际税率仅为 6.89%。

那么,同样水平的收入(约36万人民币),在内地(比如上海)需要交多少税?
扣除6万元的起征点和一些专项附加扣除(我们简单算每月1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大约在 28.8 万元左右。这部分收入适用的税率是10%到20%。 经过计算,全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大约在 3.5 万元人民币(约4万港币)以上。

看明白了吗?同样是赚 40 万,在香港你每年能比在内地多到手一万多港币。这还只是起步阶段,当你的年薪涨到 80 万、100 万甚至更高时,这个差距会呈指数级拉大。因为内地的最高边际税率是 45%,而香港的封顶标准税率只有 15%。这意味着你越能赚钱,香港的低税优势就越能让你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

除了薪俸税低,香港还没有资本增值税(你买卖股票赚的钱不用交税)、没有增值税(VAT)或商品及服务税(GST),也没有遗产税。这种对个人财富极其友好的税务环境,为你未来的投资理财、资产配置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大湾区“跳板”:让你站在更高的起点

如果你觉得香港市场小,发展空间有限,那你就把格局想小了。今天的香港身份,最大的一个附加值在于,它是你进入大湾区这个世界级经济引擎的“VIP 通行证”。

“港人港税”政策,你一定听说过。简单来说,持有香港居民身份(不一定是永居)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工作,对于超过香港税负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差额,可以由当地政府给予补贴。这意味着,你可以拿着深圳科技公司的高薪,享受着香港 15% 的封顶税率。这个政策的吸引力有多大,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长 Jack,科大计算机系毕业,在香港做了三年金融科技(Fintech)后,被深圳一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高薪挖走,给了他技术总监的职位。但他并没有搬到深圳,而是选择了每天高铁通勤。

他说:“我老婆孩子都在香港,孩子上国际学校,老婆在金融机构的工作也稳定。我每天早上从西九龙坐高铁到福田,比很多人从天通苑到国贸上班还快。我在深圳赚着高薪,享受着大湾区的产业红利,但我的家庭生活、税务身份、资产配置都留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平台。这种‘工作在湾区,生活在香港’的模式,简直完美。”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和税务局发布的文件,这项“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已经持续多年,并且不断优化。对于在科技、金融、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的留学生来说,香港身份就是一块强力的磁铁,能帮你吸引到整个大湾区最优质的工作机会,同时让你享受到两地的制度优势。

七年之后:一本可以说走就走的世界护照

好了,我们再聊聊那个看起来有点遥远的“七年之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和那本蓝紫色的特区护照。

“连续通常居住”七年,听起来是个很严格的词,但实际操作中,只要你以香港为主要生活和工作基地,每年有合理的居住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必须住满180天,但长期离港需要有合理解释),正常工作纳税,维持这个身份并不难。

一旦你拿到香港永居,你就拥有了这本含金量极高的护照。根据最新的“亨氏护照指数”(Henley Passport Index 2024),香港特区护照排名全球第19位,可以免签或落地签全球 171 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你可以周五下班心血来潮,买张机票就去英国伦敦喂鸽子;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欧洲大陆深度游,畅行申根27国;可以轻松前往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几乎所有主流的发达国家和热门旅游地都向你敞开大门。

对于咱们留学生来说,这种出行的自由,不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是事业发展的翅膀。无论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海外商务考察,还是拓展全球客户,一本畅通无阻的护照,能为你节省大量办理签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让你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我一个做贸易的朋友,拿到香港护照后感慨万千。他说:“以前用内地护照,每次去欧洲见客户,光是准备签证材料就得折腾半个月,还提心吊胆怕被拒签。现在,客户一个电话,我第二天就能飞过去。这种效率和确定性,在生意场上就是钱。”

那些隐藏福利:关于医疗、教育和养老的“安全网”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硬核优势,香港身份还为你编织了一张细密的社会福利“安全网”,尤其是在你拿到永居之后。

世界一流的公共医疗系统:香港的医疗水平全球领先。作为香港永久居民,你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到公立医院的服务。无论大病小病,去公立医院看门诊、做手术、住院,费用都非常低廉。比如,在急症室看病,挂号费仅为 180 港币;住院的话,每天的费用也只是 120 港币,包含了你所有的食宿、检查、药物和手术费用。这对于我们个人和家庭来说,是一份无比重要的健康保障。

子女的未来教育选择:如果你未来打算在香港组建家庭,你的孩子将直接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他们可以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公立教育。香港的教育质量兼具中西特色,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不仅可以申请香港的大学,还被众多海外名校(如剑桥、耶鲁、新加坡国立等)直接认可,是升学的一条“黄金通道”。

一份可以带走的养老金(MPF):在香港工作,公司和你自己都需要强制缴纳强积金(MPF),类似内地的社保。对于我们这些非永久居民来说,MPF 有一个特别棒的政策:如果你在拿到永居前决定永久离开香港,你可以申请一次性全额取回你账户里所有的强积金累算权益(包括雇主和你自己的供款以及投资收益)。这相当于一笔强制储蓄,在你离开时可以全部带走,让你“试错”的成本大大降低。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香港身份只是一张让你多待两年的签证吗?

它是一份高回报的个人资产,是一个能帮你实现财富增值的税务规划工具,是一块撬动大湾区机遇的战略跳板,是一本带你通往世界的自由护照,更是一张覆盖你和家人未来的社会保障网。

当然,我也必须坦诚,香港的生活并不完美。这里的房租很高,生活节奏很快,竞争也异常激烈。留下,意味着你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但我想说的是,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和可能性。毕业后的头几年,别太早给自己设限,别急着奔向那条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安稳轨道。IANG 签证给你的,正是这样一个机会——一个留在国际一流都市,用几年时间去探索、去碰撞、去积累的宝贵机会。

你不一定要在这里待满七年,但你可以用头两年,去真正体验一下这里的职场文化,去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去看看国际金融中心是如何运转的。你把它当成一个缓冲期,一个海外工作的“实习期”。

就算两年后你觉得这里不适合你,决定回到内地,这段在香港的工作经历,也会成为你简历上闪亮的加分项。更何况,你还带走了一笔可以全额取出的强积金呢。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还在纠结,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呢?这个选择权就在你手上,不用,过期作废。紧紧抓住它,去闯一闯。也许几年后,你会感谢今天这个勇敢的决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