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重磅!8年直博,锁定未来数学大师

puppy

还在为本科毕业后的升学路径发愁吗?快来看看港中大这个超酷的数学英才班!这是一个长达8年的本博连读计划,让你从本科开始就一步到位,锁定未来科研赛道,不用再纠结申硕还是申博。更棒的是,全程都有世界级导师带队指导,还有丰厚的奖学金让你心无旁骛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如果你对数学爱得深沉,梦想成为下一个菲尔兹奖得主,那这个项目简直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别犹豫啦,赶紧点进来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个被选中的数学奇才吧!

港中大数学英才班(PhD-track)速览
项目时长:8年本博连读,从本科直通博士,省去申研烦恼。
核心优势:锁定科研赛道,避免内卷,全身心投入纯粹的数学研究。
导师天团: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领衔,世界级数学家亲自指导。
丰厚奖学金:有机会获得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每年超33万港币,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对数学极度痴迷,不满足于课本,渴望在早期就接触前沿研究的未来数学家。

嘿,朋友!还记得大四那个学期吗?或者,如果你还没到那个阶段,可以想象一下。图书馆里灯火通明,每个人都顶着一双熊猫眼,桌上堆满了GRE单词书和各种申请文书的草稿。小A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个数学系的学霸,四年绩点高得吓人,但他最近快愁秃了头。

“我是直接申请美国的Ph.D.,还是先读个Master过渡一下?”他抓着头发,第N次问我这个问题。“直博风险太高,万一跟导师不对付,五年青春就耗进去了。可读个硕士吧,感觉又浪费时间,而且两年后还得再经历一次痛苦的申请季,太卷了!”

看着他焦虑的样子,我突然想到,我们总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被各种“标准路径”推着走。本科毕业,似乎只有考研、申硕、工作这几条路。但如果有一条路,能让你在刚踏入大学校门时,就直接锁定八年后的博士学位,免去中间所有的纠结和内卷,你会不会觉得像科幻片一样?

别说,还真有。今天就是要给你聊聊这个“科幻片”一般的存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英才班(官方叫法是理学专业的“数学方向博士衔接课程”,Mathematics Stream with PhD track option),一个长达八年的本博连读计划。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位项目,它更像是一张通往未来数学大师殿堂的“直通车”门票。

这条“直通车”到底有多爽?

我们先来算一笔时间账。常规路线是:4年本科 + 1-2年硕士 + 4-5年博士。整套下来,顺利的话也要9到11年。中间还要经历至少两次全球性的激烈申请,准备各种标化考试、写无数遍个人陈述、 nervously地等待offer。每一次申请,都是一次巨大的精力和金钱消耗。

港中大这个8年计划,等于把中间所有的不确定性都给你抹掉了。你一入学,目标就非常明确:成为一名独立的数学研究者。前四年打基础,后四年做研究,整个过程无缝衔接。你不用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分心去刷GPA、考GRE,也不用为了凑一封推荐信去给不熟的教授打杂。你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你真正热爱的数学世界里。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别人还在新手村里为了抢一把“新手剑”挤破头,而你已经拿到了通往最终BOSS房间的地图和全套神装。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心无旁骛地练级、打怪、提升自己。

根据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港中大的数学学科常年稳居世界前50。在2023年的排名中,它位列全球第45位。这意味着你将要进入的是一个顶级的学术环境,你周围的同学、你手里的资源,都是世界一流的。能进入这个项目的学生,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你将和一群同样对数学充满狂热的“天才少年”们一起成长,这种同侪压力和激励,千金难买。

导师天团:菲尔兹奖得主带你飞是什么体验?

如果说8年直博是这个项目的“硬件”,那么它的“软件”——导师团队,简直就是豪华顶配版。

提到港中大数学,有一个名字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丘成桐(Shing-Tung Yau)教授。这位大佬有多牛?他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这个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他解决了微分几何领域多个世纪悬而未决的难题,他的工作深刻地影响了理论物理学,尤其是在弦理论方面。

丘教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还在港中大创立了数学科学研究所(IMS),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世界顶级的数学研究中心。想象一下,你的学术生涯起点,就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为你指路,这是什么概念?你将有机会亲耳聆听他的讲座,甚至可能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研究。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数学核心殿堂的大门。

当然,港中大数学系的“明星”远不止丘教授一位。这里简直是藏龙卧虎:

比如,专注于偏微分方程的魏军城(Jun-cheng Wei)教授。如果你去查阅学术资料,会发现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顶级期刊上,是一位“高被引学者”,意味着他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前沿,涉及到数学物理和生物数学中的各种复杂模式形成问题。

还有在几何学领域建树颇丰的梁迺聪(Conan Leung)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辛几何和数学物理,这些都是现代数学中非常核心和深刻的部分。如果你对宇宙的几何结构、对那些抽象而美丽的空间形态着迷,那么他的课程和研究小组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

这个项目的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有机会进入这些教授的研究小组,担任研究助理,参与到真正的科研项目中。这和普通本科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之一。你可能会在本科二年级,就开始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在大三,就开始尝试解决一个还没有答案的小问题。你的毕业论文,可能就是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文章。

我认识一位从这个项目出来的学长,他告诉我,大二暑假,他的导师就“扔”给了他一篇关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论文,让他去啃。刚开始他头都大了,满篇都是看不懂的符号。但导师每周都会和他讨论,引导他去查阅相关资料,一步步帮他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到大三结束时,他已经在这个小方向上有了自己的见解,并成功地将一个结果做了一点点推广。他说:“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独自探索,最终亲手点燃了一支小小的火把。这种成就感,是做多少道习题都换不来的。”

不只是上课:在这里,你将如何“修炼成神”?

你可能会想,8年都在一个地方,会不会很枯燥?恰恰相反。这个项目的设计,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让你在一个立体的、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

首先,课程设置就非常“硬核”。除了标准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拓扑学等基础课程外,你很早就将接触到为博士生准备的高阶课程。课程的节奏快,深度也远超普通本科。老师上课不会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讨论和启发。他们会随时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你去思考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哲学。

其次,你会被各种高质量的学术活动“轰炸”。港中大数学科学研究所是亚洲最活跃的数学中心之一,几乎每周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数学家前来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这意味着,你可能周一还在听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教授讲最新的数论进展,周三就和一位来自剑桥的几何学家共进午餐。这种沉浸式的学术氛围,能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时刻保持在知识的最前沿。

更重要的是,国际交流的机会非常多。港中大与世界上许多顶尖大学都有合作关系,比如牛津、剑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项目会积极推荐优秀的学生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去这些名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甚至一年的交换学习。这不仅能让你体验不同的学术文化,更能为你未来的学术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在香港和丘成桐教授讨论完一个问题,然后飞到波士顿,在哈佛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再通过邮件和一位在巴黎高师的朋友交流心得。你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这对于立志成为世界级学者的你来说,是何等宝贵的经历。

“搞科研,得先填饱肚子”——聊聊钱的事

我们来聊点最实际的:钱。搞基础科学研究,尤其是在漫长的博士阶段,如果还要为生活费发愁,那简直是太痛苦了。港中大深知这一点,所以为这个项目的学生提供了非常优厚的财务支持。

一旦你进入博士阶段(通常是第五年开始),你就有资格申请各种奖学金。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HKPFS)。

这个奖学金有多丰厚?根据2023/24学年的数据,HKPFS为每位获奖者提供每年331,200港币(约合42,460美元)的津贴,以及每年13,800港币(约合1,760美元)的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津贴。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香港的生活成本虽然不低,但这笔钱足够你支付学费、房租,并且还能让你生活得相当体面,甚至可以每年出去旅游几次,或者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和书籍。

即使没有申请到HKPFS,港中大也会为所有全日制博士生提供研究生奖学金(Postgraduate Studentship),金额也足以覆盖基本的生活开销。这意味着,从你决定投身科研的那一刻起,经济问题就不再是你需要担心的主要矛盾。你可以像一个真正的学者一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思考和探索中,而不是计算下个月的房租还差多少。

这种“后顾无忧”的状态,对于做数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数学研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专注。一个伟大的想法,可能就诞生于某个悠闲的下午,在你喝着咖啡、盯着窗外发呆的时候。如果你的脑子里塞满了账单和兼职,灵感又从何而来呢?

灵魂拷问:你,是那个被选中的数学奇才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准备马上打开港中大的申请网站了?先别急。这个项目虽然诱人,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只为最合适的剑客而准备。

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你对数学是“喜欢”还是“痴迷”?喜欢,意味着你享受解出难题的快感,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而痴迷,意味着你愿意为了一个想不通的问题茶饭不思,你会在看到一个优美的公式时感到由衷的喜悦,你甚至会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这个项目寻找的,是后者。

第二,你享受孤独的探索吗?科研,尤其是数学科研,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条孤独的路。你可能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钻研一个看似没有希望的问题,期间没有人能给你确切的答案,你唯一的伴侣就是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逻辑。如果你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得外界即时反馈和认可的人,那么这条路可能会让你感到痛苦。

第三,你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和心理韧性吗?在这个项目中,没有人会像高中老师一样追着你交作业。教授会给你一个方向,剩下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你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你写的证明可能99%都是错的。你必须有能力从失败中学习,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前进。

如果你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就是这个项目正在寻找的人。

别只做梦了,现在就开始准备吧!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真的心动了,那就别让它只停留在“心动”的层面。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为之准备了。

如果你还在高中,那就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比如IMO、CMO等)。这不仅是证明你数学能力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备赛的过程能让你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锻炼你的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

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不只是解题技巧类的,也包括数学史、数学家传记、数学哲学等。这能帮助你建立对数学这门学科更宏大、更立体的认知,让你在写个人陈述的时候,能够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思想深度。

试着去接触一些大学水平的数学内容。现在网络资源这么丰富,你可以在Coursera、edX上找到很多顶尖大学的公开课。提前学习一些微积分、线性代数,甚至是一些更抽象的概念,能让你在申请中脱颖而出。

最重要的,保持那份对数学最纯粹的好奇心和热爱。这才是你能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最根本的动力。

选择一条路,并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个你想要成为的自己。港中大这个8年直博项目,为你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在最富创造力的年华,免受世俗干扰,去追寻数学世界终极之美的机会。这听起来,是不是比纠结于申硕还是申博,酷多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