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金融=未来王炸专业,你确定不看?

puppy

正在选专业或规划未来的你,是不是也在琢磨哪个领域才是真正的风口?先别只盯着传统的金融或CS啦!当全世界都在奔赴“碳中和”这个大目标时,一个全新的万亿级赛道已经悄悄开启。把“碳中和”和“金融”这两个顶流结合在一起,就是未来十年最有潜力的“王炸”组合。这不仅意味着你能进入一个超有前景的行业,还能亲手用资本的力量去推动一个更绿色的未来。想知道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未来有哪些又酷又高薪的岗位(比如碳交易员、ESG分析师)等着你吗?这篇文章给你扒得明明白白,帮你提前锁定职场C位!

本文看点速览

为什么是“王炸”?:全球万亿级美元的赛道,政策、资本、人心所向。

学的是什么?:不止是金融,更是金融+环境+数据的跨界魔法。

能干什么?:碳交易员、ESG分析师、绿色投行家……这些又酷又能打的岗位都在等你。

如何上车?:从选课到实习,手把手教你如何提前布局,抢占C位。


碳中和+金融=未来王炸专业,你确定不看?

哈喽,各位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

去年夏天,我跟一个在伦敦政经(LSE)读金融的朋友Leo吃饭,他整个人状态有点丧。他告诉我,感觉自己卷不动了。投行、咨询的暑期实习申请,简历投了几百份,面试拿到的寥寥无几。他说:“感觉华尔街和金融城的故事已经讲了半个世纪,好学生一茬接一茬地往里冲,但门越来越窄,天花板也越来越低。”

饭吃到一半,他突然指着窗外一辆双层电动巴士,神秘兮兮地问我:“你知道这辆公交车背后,藏着多大的生意吗?”

我一脸懵。他说,这辆车是零排放的,它的制造商为了融资,可能会发行“绿色债券”;投资这家公司的基金,会把它标记为“ESG友好型”资产;甚至这辆车每减少一吨碳排放,都可能在某个碳交易市场里变成可以买卖的“碳信用”。

“我最近在旁听一门叫‘气候金融’的课,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所有人还在抢投行IBD那几个坑的时候,一个全新的金融宇宙正在悄悄膨胀。” Leo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Leo的故事,是不是也戳中了正在迷茫的你?当全世界都在为“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这个宏大目标而努力时,一场由资本驱动的绿色革命,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把“碳中和”和“金融”这两个顶流词汇组合在一起,就是未来十年,甚至更久,最有想象空间的“王炸”专业方向。

风口之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超级赛道?

咱们先别聊虚的,直接上干货。为什么这个方向这么火?因为钱和政策,都涌向了这里。

你一定听过《巴黎协定》吧?全球近200个国家承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国都立下了军令状。比如,中国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欧盟推出了“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美国也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这些可不是喊喊口号。实现碳中和需要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能源从化石燃料转向风电光伏,汽车从燃油变成电动,建筑要节能,工业要减排……这一切都需要海量的资金。钱从哪儿来?金融市场。

于是,“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或“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应运而生。它的逻辑很简单:用金融工具(贷款、债券、基金、保险等)引导资金流向那些对环境友好的项目和企业。

这个市场有多大?大到超乎你想象。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2023年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等)的发行量达到了惊人的1.3万亿美元。而全球专注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投资基金,其管理的总资产规模预计在2026年将超过36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美国和中国GDP的总和!

顶级的金融机构早就闻风而动了。高盛(Goldman Sachs)在2019年就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投入75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金融相关的融资、投资和咨询活动。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也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2.5万亿美元可持续融资的目标。它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疯狂招揽既懂金融又懂气候变化的人才。这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公益项目,而是未来业务的核心增长点。

不止是算算算:这个跨界专业到底学什么?

一听到“碳中和+金融”,你可能觉得会很高深、很复杂。别怕,我们把它拆解一下,其实就是“三合一”的知识体系。

第一层:硬核的金融基本功。

这是基础。无论你做什么金融,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这些知识都得掌握。你需要知道如何为一座风力发电厂估值,如何计算气候变化可能给一家公司的供应链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何设计一个投资于清洁技术公司的基金。

第二层:科学的“碳”知识。

这是你的“护城河”。你需要懂一点环境科学和政策。比如,什么是温室气体?怎么计算一家企业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全球的碳市场(Carbon Market)是怎么运作的?各国的气候政策有什么不同?你不需要成为科学家,但你必须能看懂气候报告,能和工程师、政策分析师无障碍沟通。

第三层:前沿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是你的“武器”。未来的绿色金融高度依赖数据。如何利用卫星图像监测森林砍伐情况来评估供应链风险?如何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极端天气对农业保险的影响?如何从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新闻、公司报告)中抓取一家公司的ESG表现?所以,学习Python、R语言,掌握数据建模和分析,会让你如虎添翼。

看到这你可能有点晕,去哪学这么跨界的专业呢?好消息是,全球顶尖大学已经为你铺好了路。它们开设了许多专门的硕士项目,把这些知识点完美融合:

  •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MSc in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 Finance:这个项目是王牌中的王牌,完美结合了商学院的金融管理知识和格兰瑟姆气候变化研究所的顶尖科研实力。
  •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MS in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设在地球研究所之下,非常注重实践,课程涵盖了从可持续金融到环境法、能源系统等方方面面。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MSc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Climate Change:LSE的经济系有多牛不用我多说了吧?这个项目侧重于用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培养的是未来的政策制定者和气候策略师。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MS in Sustainable Energy:更偏向能源领域,但其中有大量关于能源金融、项目融资和政策的课程,非常适合对新能源赛道感兴趣的同学。

这些项目通常欢迎不同背景的学生申请,无论你是学金融、经济、环境科学还是工程,只要你对这个交叉领域有热情,都有机会成功上岸。

薪水高又有意义:这些神仙岗位了解一下?

好了,到了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学了这个专业,未来能做什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前景一片光明,而且很多岗位真的又酷又重要。

岗位一:碳交易员/分析师 (Carbon Trader/Analyst)

还记得电影《大空头》里那些通过做空次贷而一夜暴富的交易员吗?碳交易员做的,就是买卖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碳排放权。

在全球许多地方,比如欧盟,政府会给控排企业(比如发电厂、钢铁厂)设定一个排放上限,并发放配额。如果一家公司减排做得好,配额用不完,就可以在市场上卖给那些超额排放的公司。这就形成了碳市场。碳交易员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市场里低买高卖,或者帮助客户管理他们的碳资产,对冲风险。

这个市场增长非常迅猛。根据路孚特(Refinitiv)的数据,2023年全球碳市场的交易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8810亿欧元(约合9490亿美元)!其中,欧盟碳市场(EU ETS)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市场,其碳价一度突破每吨100欧元。这意味着,你交易的每一个单位,背后都价值不菲。顶尖的碳交易员,年薪轻松达到六位数甚至七位数美元,完全不输给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员。

岗位二:ESG分析师/策略师 (ESG Analyst/Strategist)

这个岗位现在简直是“香饽饽”。以前,投资人看一家公司,主要看它的财报,比如收入、利润。但现在,聪明的钱开始关注那些非财务指标,也就是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

一家公司环保做得怎么样?员工福利好不好?管理层有没有腐败?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声誉。ESG分析师就是“企业侦探”,通过分析各种数据,给公司的ESG表现打分,并向基金经理提供投资建议。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的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每年都会给全球CEO写一封信,近几年,他的信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气候风险就是投资风险。这封信被誉为投资界的“风向标”。当贝莱德这样管理着超过10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都把ESG放在核心位置时,你说这个岗位能不火吗?

根据普华永道(PwC)的预测,到2026年,美国近六成的共同基金和ETF将贴上ESG标签。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投行、评级机构(如MSCI、晨星Sustainalytics)都需要大量的ESG人才。LinkedIn的数据也显示,过去五年,全球招聘网站上带有“ESG”或“Sustainability”关键词的职位发布数量增长了数倍。

岗位三:绿色投行家/项目融资经理 (Green Investment Banker)

传统投行家帮公司IPO、发债,而绿色投行家的客户有点不一样。他们服务的可能是要建一个巨型海上风电场的能源公司,一个研发人造肉的初创企业,或者一个要发行绿色债券来升级环保设施的政府机构。

他们需要评估这些绿色项目的可行性、设计融资结构、寻找投资人。比如,丹麦的能源巨头沃旭能源(Ørsted)从一家传统的石油公司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背后就离不开金融机构为其庞大的风电项目提供数百亿欧元的融资支持。

这个角色不仅需要你懂金融模型,还要你对具体行业(如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你做的每一单deal,都在为地球的绿色转型添砖加瓦,成就感爆棚!

普通人的我们,如何抓住这波时代红利?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别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你现在是哪个年级、学什么专业,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为进入这个赛道做准备。

如果你还在读本科:

  • 选课要“跨界”:除了本专业的课,大胆地去选修一些环境科学、公共政策、数据科学的课程。让你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多元。
  • 关注新闻和报告:每天花15分钟读一读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Moral Money”板块,或者彭博绿金(Bloomberg Green),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 实习不设限:别只盯着大投行。去环保NGO、绿色科技创业公司、甚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实习,都能让你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这些经历在申请研究生或者第一份工作时,会非常加分。
  • 考个证“傍身”:可以了解一下像GARP的SCR(Sustainability and Climate Risk)证书,或者CFA协会的ESG Investing证书。它们虽然不能保证你找到工作,但绝对是你简历上的亮点,证明你的热情和专业度。

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研究生:

  • 精准定位项目:仔细研究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项目,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教授背景、校友去向,哪个最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 文书要讲好故事:在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里,不要只说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要用具体的故事来证明。比如,你参与的某个环保项目,你对某个气候政策的深入思考,或者你对某个绿色公司商业模式的分析。把你对这个领域的思考和热情,真诚地表达出来。

这条路,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它要求你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既要懂金融的逻辑,也要有科学的素养和人文的关怀。

但这也是一条无比激动人心的路。几十年前,最优秀的人才用金融工具连接了世界市场;后来,他们用代码构建了虚拟的数字世界。而现在,一个新的使命摆在了我们面前:用金融和科技的力量,去修复和重塑我们赖以生存的物理世界。

这不仅仅是找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更是让你有机会站在一个伟大变革的中心,亲手推动一个更清洁、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与其在拥挤的赛道里焦虑内卷,不如跳出来,去一片更广阔的蓝海里乘风破浪。

未来的世界,需要怎样的你?或许,就是一个既能仰望星空,关心冰川和森林,又能脚踏实地,玩转模型和资本的你。

准备好,迎接这个属于你的时代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