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知道Flat White,留澳续命水指南

puppy

是不是每次冲进咖啡店想续命,看到眼花缭乱的menu,最后还是默默点了一杯最熟悉的Flat White?其实土澳的咖啡文化超有趣,除了小白,还有好多隐藏宝藏,比如墨尔本限定的Magic、口感超绝的Piccolo。这篇指南就是你的“点单圣经”!从各种咖啡的区别,到怎么选奶、怎么说size,手把手教你像个local一样自信开口。不想喝咖啡的日子也别愁,我们还挖出了超棒的Chai Latte和解腻茶饮。快点开看看,让你的留学生活不止有赶due的苦,更有每日一杯的小确幸!

点单前的小贴士
别怕问!澳洲的咖啡师(Barista)都超友善,看不懂菜单就直接问:“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lat White and a Latte?” 或者指着别人的杯子问:“What's that?” 他们很乐意给你科普的!自信点,你不是第一个问的,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在排队的时候,偷偷观察一下前面的local都点些什么,怎么说。你会发现很多菜单上没有的“隐藏喝法”,比如点Long Black时说“with a dash of cold milk”。

刚落地墨尔本的第三天,我拖着时差没倒过来的疲惫身体,要去赶早上九点的lecture。路过街角一家飘着浓香的咖啡店,看着里面人手一杯的样子,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澳洲生活吗?我也需要一杯“续命水”!

我雄赳赳气昂昂地冲了进去,然后……瞬间石化在点单台前。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什么Long Black, Ristretto, Piccolo, Macchiato……它们认识我,我却不认识它们。队伍越来越长,后面大哥的眼神仿佛在说:“Hurry up, mate!”

慌乱中,我从脑子里唯一熟悉的词库里,扒拉出了那个被无数攻略提到过的名字,弱弱地对咖啡师说:“A Flat White, please.”

走出店门,手里捧着温热的咖啡,味道确实不错。但那种“点单失败”的挫败感,却萦绕了一整天。我感觉自己像个游客,小心翼翼地待在舒适区,错过了融入这个城市的最佳机会。

相信我,这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所以今天,这篇“留澳续命水指南”就诞生了!咱们不聊申请,不聊赶due,就聊聊每天这杯能让你瞬间回血的小确幸。这不只是一份点单攻略,更是你了解澳洲文化、自信开口的第一步。下次再进咖啡店,你也能像个local一样,云淡风轻地说出:“Can I get a Magic, please?”

为什么澳洲的咖啡这么“顶”?

你可能会好奇,澳洲又不产咖啡豆,凭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咖啡圣地?这事儿得从二战后说起。大量的意大利移民涌入澳洲,他们不仅带来了披萨和意面,更带来了深入骨髓的Espresso(意式浓缩咖啡)文化。

他们开的那些小咖啡馆,成了社区的社交中心。大家不追求星巴克那种标准化的“大杯糖水”,而是真正把咖啡当成一种手艺、一种日常。所以你在澳洲街头,很难看到星巴克的踪影。根据Statista在2023年的数据,星巴克在全澳只有区区60多家门店,而独立咖啡馆的数量则超过了20,000家!这里是独立咖啡馆的天下。

澳洲人对咖啡的爱有多深沉?McCrindle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澳洲人每天至少要喝一杯咖啡,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掉接近2公斤的咖啡豆。咖啡对他们来说,不是提神工具,而是生活本身。尤其是在墨尔本,咖啡文化已经到了“内卷”的程度,咖啡师们被称为“艺术家”,每一杯咖啡都是他们的作品。这里的咖啡馆密度之高,据说在全球仅次于罗马。所以,身在土澳的我们,不好好探索一下这片咖啡新大陆,简直是“亏大了”!

告别小白:Espresso家族大起底

好了,理论知识讲完了,咱们上干货!澳洲咖啡馆里99%的咖啡,都是以Espresso(意式浓缩咖啡)为基底调制的。搞懂了它,你就搞懂了一切。

Espresso (Short Black)

这就是咖啡的“灵魂”,所有变化的起点。咖啡师用高压热水在极短时间内萃取出的约30ml的浓缩咖啡液,装在一个小小的杯子里。在澳洲,如果你直接点“Espresso”,咖啡师可能会跟你确认一下:“A short black?” 没错,它们基本是同义词。味道嘛……极度浓郁、醇厚,带一点点苦涩和回甘。适合真正懂咖啡的硬核玩家,或者需要瞬间“满血复活”的赶due人。一般local老爷爷会坐在吧台,花两分钟喝完一杯,然后潇洒地走人。

Long Black

这是土澳最最最经典的美式咖啡喝法,也是我的最爱!它的做法是,先在杯子里加热水,然后再倒入一份或两份(double shot)的Espresso。顺序很重要!因为这样操作,Espresso漂亮的油脂(Crema)才能完整地浮在最上层,香气也更浓郁。它跟Americano(美式咖啡)最大的区别就是,Americano是先倒Espresso再加热水,油脂会被冲散,风味略逊一筹。所以,在澳洲点黑咖啡,请认准Long Black!喝起来口感干净纯粹,能最大程度品尝到咖啡豆本身的风味。

牛奶咖啡的奇妙世界:不只有Flat White

我知道,大部分留学生还是更偏爱加了牛奶的咖啡,口感更顺滑,也更容易入口。这才是真正的“战场”,种类多到让人选择困难。别急,我们一杯一杯来分析。

Flat White (澳新“国饮”)

终于说到我们最熟悉的小白咖啡了!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份Espresso加上打发得非常细腻、如天鹅绒般顺滑的热牛奶,顶部只有薄薄一层奶泡(大概5毫米)。关键就在于这个奶泡,它叫“Microfoam”(微奶泡),几乎没有空气感,和下面的牛奶液体完美融合。所以喝起来,咖啡和牛奶的味道平衡得恰到好处,口感丝滑,每一口都能同时喝到咖啡和奶泡。它通常用陶瓷杯装,是澳洲人日常点单率最高的咖啡,没有之一。

Latte (拿铁)

Latte和Flat White绝对是咖啡馆里最容易被搞混的“双胞胎”。它们的主要成分一样,但区别就在于奶泡的厚度。Latte的奶泡会更厚一些,大概有1-1.5厘米,所以牛奶的风味会更突出,咖啡味相对柔和一些。在澳洲,Latte还有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经常用透明的玻璃杯(Latte Glass)来装,能清晰地看到分层。如果你喜欢奶味重一点,口感更绵密,那就选Latte。

Cappuccino (卡布奇诺)

如果你喜欢“吃”奶泡,那Cappuccino就是你的菜!它的奶泡是这三者里最厚、最绵密的,像一朵蓬松的云,足足有2-3厘米厚。喝第一口,嘴唇会陷进那层厚厚的奶泡里,幸福感爆棚。在澳洲,正宗的Cappuccino顶部一定会撒上一层巧克力粉(Chocolate Powder)。这杯咖啡的咖啡、牛奶和奶泡的比例近乎1:1:1,口感层次非常丰富。不过因为奶泡空气感强,所以整体的咖啡感会比Flat White弱一些。

Magic (墨尔本限定隐藏款)

来了来了!重头戏来了!如果你在墨尔本,一定要试试这杯“Magic”。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酷,而且它真的不在绝大多数咖啡店的菜单上,是属于local之间的“秘密暗号”。

一杯标准的Magic,是用双份的Ristretto(比Espresso更精萃、更浓郁的前段浓缩液),加上打发好的牛奶,装在比Flat White小一号的杯子里(大概160ml)。这个配比简直是神来之笔!Ristretto的酸度更低、甜感更足,去除了Espresso后段的苦涩,搭配上更少量的牛奶,让咖啡的坚果和巧克力风味被无限放大,同时口感又极其顺滑。它比Flat White更浓郁,又比Piccolo更易饮。第一次喝的时候,我真的被惊艳到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下次去墨尔本的咖啡馆,自信地对咖啡师说:“A Magic, please.” 他绝对会给你一个“你很懂哦”的眼神。

Piccolo (迷你拿铁)

Piccolo在意大利语里是“小”的意思。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杯超小份的拿铁。它用一份Espresso(或Ristretto),装在小小的玻璃杯(Macchiato Glass)里,再用少量蒸奶填满。它的特点是咖啡味非常突出,因为牛奶的比例很小,但又比纯粹的Espresso多了一丝丝顺滑和甜美。适合什么时候喝?比如午饭后有点困,但又不想喝一大杯奶咖把自己灌饱,Piccolo就是完美的提神选择。小小一杯,干脆利落,是咖啡师们自己常喝的“工作饮品”。

Macchiato (玛奇朵)

此玛奇朵非彼玛奇朵。请立刻忘记星巴克那款焦糖玛奇朵!在澳洲,传统的Macchiato指的是在一份Espresso上,点缀一丢丢奶泡(Macchiat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污点”或“标记”的意思)。它的目的是用极其微量的奶泡,来柔化Espresso入口时最尖锐的酸苦感。它还有个“加长版”叫Long Macchiato,就是双份Espresso加上一点点奶泡。有些店还会为你“top up”,即加满水或牛奶,这个就需要你跟咖啡师沟通了。

点单进阶:像Local一样自定义你的咖啡

掌握了上面的咖啡种类,你已经超越了80%的留学生。但想成为真正的“点单王者”,还得学会自定义!

第一步:选牛奶 (Milk)

这绝对是澳洲咖啡文化最有趣的地方之一。除了默认的Full Cream Milk(全脂牛奶)和Skim Milk / Lite Milk(脱脂牛奶),植物奶的选择多到爆炸!

  • Soy Milk (豆奶): 最早流行的植物奶,口感醇厚,会带一点豆子的味道,有些品牌的豆奶会偏甜。

  • Almond Milk (杏仁奶): 质地比较稀,热量低,带着淡淡的坚果香气,但有时候跟咖啡融合得不是特别好,容易出现水乳分离的状况。

  • Oat Milk (燕麦奶): 这绝对是当下的王者!根据Roy Morgan的研究,燕麦奶是澳洲增长最快的植物奶选项。它的口感最接近全脂牛奶,质地顺滑浓郁,能打出非常漂亮的奶泡,而且自身带有一丝丝谷物的甜味,能完美衬托出咖啡的醇香,强烈推荐!

  • 其他小众选择: 有些精品咖啡馆还会提供Macadamia Milk(夏威夷果奶)、Coconut Milk(椰奶)等。都可以大胆尝试!

点单的时候,直接在你的咖啡名前面加上奶的类型就行。比如:“Can I get an oat flat white, please?” 通常植物奶需要额外加收0.5到1澳币不等的费用。

第二步:选大小 (Size)

澳洲咖啡馆的大小命名非常随性,没有统一标准。不像星巴克的Tall, Grande, Venti。通常就是Small, Regular, Large。最保险的方式是,直接看柜台上摆放的杯子大小来决定。如果你不特别说明,咖啡师一般会默认给你做Regular size。记住,不是杯子越大越好,因为为了保证咖啡浓度,大杯通常意味着加更多的牛奶,咖啡味会被稀释。

第三步:其他骚操作

  • Extra Shot (加一份浓缩): 赶due周、final季的救命稻草。感觉一杯不够劲儿?直接说“with an extra shot”。

  • Decaf (低因咖啡): 晚上嘴馋想喝咖啡又怕睡不着?Decaf是你的好朋友。它保留了咖啡的风味,但去除了绝大部分咖啡因。

  • Sugar (糖): 需要加糖的话,在点单时说清楚。“One sugar”或“Two sugars”。咖啡师会直接帮你加好。

  • Temperature (温度): 有些人喜欢喝滚烫的咖啡,可以要求“Extra hot”。但友情提示,过高的温度会破坏牛奶的蛋白质结构,影响顺滑的口感,甚至让咖啡变苦。很多精品咖啡师会有点“嫌弃”这个要求。你也可以要求“Warm”,也就是比正常温度稍低一点,适合拿到手就直接喝。

今天不想喝咖啡?这些也好喝到爆!

当然,总有那么几天不想被咖啡因“绑架”。澳洲的咖啡馆里,同样藏着许多非咖啡类的宝藏饮品。

Chai Latte (印度香料拿铁)

这是我的冬季最爱!它不是茶,也不是咖啡。它是用一种混合了肉桂、豆蔻、丁香、姜等多种香料的“马萨拉茶”浓缩液,兑上热牛奶打发而成。口感香甜、温暖,带着浓浓的异域风情。每一口都像一个温暖的拥抱。如果你觉得它有点太甜,又需要一点提神效果,可以点一杯“Dirty Chai”,就是在Chai Latte里加一份Espresso,味道超奇妙!

Hot Chocolate / Mocha (热巧克力/摩卡)

不开心的时候,一杯热巧克力是最好的慰藉。澳洲咖啡馆的热巧克力用料通常很扎实,用的是真正的巧克力粉或巧克力酱,而不是糖浆,口感浓郁丝滑。Mocha(摩卡)则是在热巧克力的基础上,加入一份Espresso,既有咖啡的醇香,又有巧克力的甜美,简直是双倍的快乐。

Tea (茶)

别忘了,澳洲毕竟深受英国文化影响。每家咖啡馆都会提供一系列的茶饮。从经典的English Breakfast(英式早餐茶)、Earl Grey(伯爵茶),到帮助消化的Peppermint(薄荷茶),再到安神助眠的Chamomile(洋甘菊茶),选择非常多。吃完油腻的brunch,来一杯薄荷茶解腻,简直完美。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冲进下一家咖啡馆大展身手了?

其实,点对一杯咖啡,真的不只是为了好喝或者看起来很酷。它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一种主动融入当地文化的尝试。

留学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被due和exam填满,过得匆忙又焦虑。但正是每天这杯咖啡的五分钟,让你有机会慢下来,抬头看看街景,听听邻桌的local聊天,感受这个城市的呼吸。那一刻,你不再是一个过客,而是真正生活在这里。

所以,别再只点Flat White了。下次,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挑战,试一杯Piccolo,或者鼓起勇气问问咖啡师:“What would you recommend today?”

说不定,你的留学生活,就会因为这一杯小小的、勇敢的尝试,而打开一扇全新的、充满惊喜的窗户。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