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科申请,这篇保姆级攻略快收藏

puppy

想去新加坡读本科,但看着国大、南洋的申请要求一脸迷茫?高考、A-Level、IB到底用哪个成绩申请,文书要怎么写才能打动招生官?别担心!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手把手带你梳理从择校定位、材料准备,到网申填写的每一步细节,还有超实用的时间规划和文书技巧。这篇干货满满,绝对能让你的申请之路清晰高效,快点收藏起来,少走弯路!

新加坡本科申请,这些关键点先记下
申请季 ≠ 战斗季: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更像是一次“双向奔赴”。你展示最好的自己,学校选择最适合的学生。所以,放轻松,真实地展现你的热情和潜力最重要。
分数是门槛,但不是全部:标化成绩(高考、A-Level、IB)决定了招生官会不会打开你的档案袋,而你的文书和活动经历,则决定了他们看完后会不会眼前一亮,记住你这个人。
信息差是最大的“坑”:官网信息最准确!别过分依赖论坛里的陈年旧帖。每年政策都可能有微调,多花点时间自己去官网看要求,比什么都靠谱。招生办公室的邮箱也是你的好朋友。

哈喽,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挖留学干货的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新加坡本科申请这件事。

让我想起去年带的一个学弟,叫小A。他成绩不错,高考估分能超一本线不少,一心想冲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计算机专业。结果他第一次点开NUS官网的招生页面,人直接就懵了。A-Level、IB、SAT、高考……各种学术体系的要求密密麻麻地列在一起,看得他眼花缭乱。他跑来问我:“姐,我到底该看哪一项?我的高考分到底够不够?那个‘Achievements’一栏要填什么?还有,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要写成一篇论文吗?”

看着他一脸焦虑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是啊,新加坡的大学那么香,但申请过程中的这些“拦路虎”也确实劝退了不少人。信息不对称,往往是我们在申请路上走得最艰难的一段。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攻略,就是专门为像小A一样,有梦想但又有点迷茫的你准备的。咱们一步步来,把新加坡本科申请这件事儿,从头到尾捋个明明白白!

第一站:知己知彼,选校定位

提到新加坡,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两所“王炸”——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没错,这两所学校常年霸榜亚洲乃至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列。根据最新的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NUS高居全球第8位,而NTU也排在全球第26位。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它们的学术水平和声誉,是完全可以和英美顶尖名校掰手腕的。

那这两所学校怎么选?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更像一个稳重、全面的“大学霸”。它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商科、法学和人文社科领域。校园文化偏向严谨和学术,如果你是那种对知识有深度渴望、喜欢探索理论边界的学生,NUS的氛围可能会非常适合你。举个例子,NUS的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是无数程序员的“梦中情校”,其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方向的研究实力在全球都是顶尖的。

南洋理工大学(NTU):则像一个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理工男神”。它的工科和商科是王牌中的王牌,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专业常年位居世界第一。NTU的校园环境也是出了名的美,那个像“小笼包”一样的学习中心(The Hive)早就成了网红打卡地。NTU非常注重实践和创新,鼓励学生创业,校企合作项目也多。如果你动手能力强,喜欢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NTU会给你很多机会。

当然,新加坡不止有这两所。如果你对商科、金融、法律、社会科学情有独钟,那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SMU采用的是类似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小班化研讨式教学,互动性极强,而且地处市中心,实习和社交机会多到飞起。SMU的毕业生起薪在新加坡常年是最高的之一,这足以说明它的业界认可度。

所以,择校的第一步,不是看排名,而是问问自己: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我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想清楚这些,你的目标就会清晰很多。

第二站:硬核敲门砖,你的成绩到底够不够?

好了,选好了心仪的学校,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问题:用什么成绩申请?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这里我们主要讲三种最主流的申请途径。

pathway 1:高考(Gaokao)体系

这是国内普高学生最关心的路径。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新加坡的大学是完全可行的,但竞争也相当激烈。

学术要求:通常来说,申请NUS和NTU的高考成绩,需要远超你所在省份的一本线(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具体要高出多少?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但根据往年的录取案例,普遍认为至少要高出一本线80-100分以上才比较有竞争力。比如,去年有个来自山东的同学,高考675分(当年山东特招线520分),被NTU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录取了。

语言要求:除了优异的高考成绩,你还需要提供英语语言成绩。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是标配。一般来说,总分要求雅思6.5(小分不低于6.0)或托福92-93分。但注意,这只是最低门槛!对于热门专业,比如商科、法学,建议雅思刷到7.0甚至更高,才能增加你的优势。

额外材料:部分学校和专业可能还会要求你提供SAT/ACT成绩作为补充。虽然不是强制的,但一个亮眼的SAT分数(比如1500+)无疑会为你的申请加分不少。

真实案例:学生小王,来自江苏,高考成绩405分(江苏总分480),换算成百分制后非常有竞争力,同时他的雅思成绩是7.5分。他在申请时,文书里重点突出了自己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并获奖的经历,最终成功拿到了NUS工程学院的offer。

pathway 2:国际课程A-Level体系

对于在国际学校或海外读高中的同学来说,A-Level是最直接的申请凭证。

学术要求:新加坡的大学通常要求提供至少3门H2(或4门H2)科目的A-Level成绩。想申请NUS、NTU的热门专业,成绩至少要达到3个A。如果你想冲顶尖专业,比如医学、法学、计算机科学,那么A*A*A甚至是4个A*的成绩才更有把握。同时,学校对你的选课组合也有要求,比如申请工程类专业,通常要求必修H2数学和H2物理/化学。

语言要求:如果你的A-Level General Paper (GP) 成绩优秀(比如C或以上),通常可以豁免雅思或托福成绩。否则,你还是需要按要求提供语言证明。

真实案例:来自马来西亚的同学Jessica,A-Level成绩是A*A*AA(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她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科背景,在文书中深入探讨了科技发展对东南亚经济格局的影响,最终被NTU的王牌项目“双学位工商管理与计算机工程”录取。

pathway 3:国际文凭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体系

IB课程的含金量全球公认,新加坡的大学也非常青睐IB毕业生。

学术要求:IB的总分是45分。申请NUS和NTU,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通常在40分以上。对于那些“卷王”专业,比如NUS的计算机、NTU的商科,录取学生的平均分甚至可能达到42-44分。学校同样会看你的HL(高水平)课程,要求与申请专业高度相关,且单科成绩在6-7分。

语言要求:通常,如果你的IB英语A(文学或语言与文学)HL/SL拿到4分或以上,就可以豁免语言要求。

真实案例:上海某国际学校的David同学,IB预估分43分(HL是物理、化学、数学,均为7分),他不仅成绩优异,还是学校机器人社的社长,带队参加过国际比赛。他在申请材料中,完美地将自己的学术能力、领导力和对工程的热情结合起来,最终如愿收到了NUS机械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敲黑板:无论你走哪条路,都要记住,成绩单只是“过去式”,它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但招生官更想看到你的“未来式”——你的潜力、热情和独特性。

第三站:灵魂拷问,文书和活动怎么写?

如果说成绩是敲门砖,那么文书(Personal Statement)和活动列表就是你和招生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是展示你“有趣灵魂”的关键时刻。

关于个人陈述(PS):

千万不要把它写成一份简历的扩写版!招生官已经能从你的表格里看到你考了多少分、得了什么奖。他们想在PS里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好的PS结构,是讲一个“你”的故事。你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经历入手。比如,你想申请计算机科学,不要空喊“我热爱编程”,而是可以讲一个你为了解决生活中某个小麻烦(比如帮你妈妈自动分类购物清单)而自学Python,并最终写出一个小程序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要体现出你的好奇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热情。

一个实用技巧:STAR原则。

  • S (Situation): 当时是什么情况?(比如,学校举办一个环保主题的活动)
  • T (Task): 你的任务是什么?(我的任务是负责宣传,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 A (Action):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我没有用传统的发传单,而是设计了一个线上的AR滤镜打卡活动)
  • R (Result): 结果怎么样?(活动参与度比往年提高了50%,社交媒体曝光量巨大)

用这样具体的故事,来代替“我很有领导力”“我很有创意”这样空洞的口号。

关于活动列表(Achievements Section):

新加坡大学的申请系统里,通常有一栏让你填写最多10项课外活动或成就。这里的原则是“少而精”,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不要简单罗列“钢琴十级”“志愿者20小时”。招生官想看的是你的投入度和影响力。一个坚持了三年的社团活动,并最终从一个普通成员成长为社长,远比10个只参加了一两天的“打卡式”活动更有说服力。

尽量将你的活动与你申请的专业联系起来。申请商科,可以突出你参加的商业竞赛、模拟联合国经历,甚至是你在网上开店的小小创业。申请传媒,可以展示你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拍摄的短视频作品。

第四站:步步为营,申请时间线规划

新加坡本科的申请通常在前一年的10月中下旬开放,到次年的3月份截止。看似时间很长,但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千万别拖到最后。

  • 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6月-9月):这是准备阶段。确定你的目标学校和专业,开始准备语言考试(雅思/托福),并全力以赴提升你的在校成绩。同时,梳理你的课外活动,为文书积累素材。
  • - 高三上学期(10月-12月):申请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要完成文书的初稿和修改,找老师或学长学姐帮你看看。同时,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材料,比如成绩单、护照、推荐信(如果需要)等。 - 高三寒假前后(1月-3月):这是申请的截止日期。务必在此之前完成网申的填写、材料上传和申请费的支付。提交前一定要反复检查,不要有任何拼写或信息错误。 - 高三下学期(3月-5月):等待结果。部分专业可能会有面试邀请,要提前做好准备。面试通常是线上进行,考察你的专业认知、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 - 高考前后(5月-7月):录取结果陆续发放。拿到offer后,就要着手准备接受录取、申请学生签证和安排住宿等后续事宜了。

记住,早规划,早准备,才能在申请季中游刃有余。

写在最后,我想说,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是你第一次系统性地向世界介绍“我是谁”。这趟旅程可能会很累,会充满自我怀疑,但它也绝对会让你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别把招生官想象成冷冰冰的“判官”。他们也是普通人,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相似的材料,他们也渴望能看到一份真诚的、有故事的、能打动他们的申请。你的任务,就是用你的经历和文字,让他们在合上你的档案时,会心一笑,觉得“嗯,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

所以,大胆地去展示你的闪光点吧,哪怕它只是一个微小的火花。加油!花园城市新加坡,还有那碗热气腾腾的叻沙,都在等着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