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加坡,半只脚踏入亚洲金融圈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琢磨着,怎么才能挤进亚洲的金融圈?来新加坡留学,可能就是那块最给力的敲门砖!这里不光有顶尖的商学院,更重要的是,整个城市就是个巨大的金融实践场,机会多到超乎你想象。这篇文章不跟你扯虚的,全是过来人的实在干货:从分析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等名校的金融专业到底强在哪,到手把手教你怎么利用地理优势,轻松拿下华尔街大行的实习offer,再聊聊毕业后留下来工作的真实体验和薪资水平。想知道如何规划才能无缝衔接,让留学经历成为你闯荡金融圈的王牌吗?快来看看吧!

阅读前,先看这里!
这篇文章不画饼,全是学长学姐用血泪和咖啡换来的经验。
学历是入场券,但实习、人脉和你的“故事”才是王炸。
新加坡金融圈节奏超快,规划要趁早,最好是拿到offer就开始。
薪资看着香,但也要算算房租和生活成本这笔账哦。

留学新加坡,半只脚踏入亚洲金融圈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表弟小A拿着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金融硕士的offer,纠结得天天掉头发。他当时的逻辑特简单:去香港,离金融中心更近,感觉机会遍地都是;去新加坡,好像有点“偏安一隅”,万一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我没多劝,只是把一个在J.P. Morgan新加坡办公室做S&T(Sales & Trading)的学姐微信推给了他。一个月后,小A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决定去新加坡了。原因?学姐不经意间提了一句:“我们部门去年招的暑期实习生,一半都是NUS和NTU的,有个小孩特别机灵,项目结束就直接发了return offer,起薪加奖金轻松过10万新币。”

这个故事,就是我想跟你聊的起点。很多人觉得,要去金融圈,要么华尔街,要么伦敦,再不济也是香港中环。但他们忽略了,新加坡这个“小红点”,早已悄悄地成为了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的权力中心。来这里留学,你得到的远不止一张文凭,而是一张通往亚洲顶级金融圈的VIP入场券。

整个国家,都是你的“实践基地”

先别急着看学校,我们先聊聊大环境。为什么说新加坡是块宝地?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实验室。

你可能不知道,根据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5),新加坡常年稳坐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宝座,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最顶尖的金融机构,都把亚洲的总部或者关键业务部门设在了这里。

从莱佛士坊(Raffles Place)到滨海湾金融中心(MBFC),走路不出15分钟,你能看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UBS)、花旗这些如雷贯耳的大牌logo。这还不算,新加坡更是亚洲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新加坡的资产管理规模(AUM)高达5.4万亿新元(约合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有超过80家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

我有个朋友,就在NUS读金融工程(MFE),他的毕业论文项目,合作方就是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他每周都要去GIC的办公室开会,跟真正的基金经理讨论模型。这种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机会,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金融生态非常完整。你想做投行IBD?这里有全亚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你想做量化交易?全球顶级的对冲基金,比如Point72、Citadel、Bridgewater都在新加坡疯狂扩张团队。你想进VC/PE?东南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新加坡就是这个市场的资本枢纽。无论你的兴趣点在哪,这里都有足够多的顶尖公司和岗位供你选择。

名校光环,不止是说说而已

有了这么好的实践土壤,新加坡的大学自然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重点聊聊两所王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

NUS的商学院和金融相关硕士项目,是投行、资管的“Target School”,这基本是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它的MSc in Finance项目,课程设计非常接地气。你不仅能学到最新的金融理论,还有大量由业界高管亲自授课的实践课程。比如,他们的“估值与公司财务”课程,期末项目就是让你选一家真实的上市公司,做一套完整的估值模型和并购方案,然后向由银行家组成的评审团做presentation。这种经历写在简历上,比你说一万句“我热爱金融”都有用。

一个直系的学长,当年就是靠着这个项目的经历,在面试一家精品投行(Boutique Bank)时,把他的课程项目讲得头头是道,当场就让面试官刮目相看,顺利拿下了实习offer。

NTU的南洋商学院同样实力强劲,尤其是在金融科技(FinTech)和金融工程领域。它的MSc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MFE)项目,常年位居全球前列。这个项目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有合作,毕业生兼具金融知识和计算机编程能力,是各大对冲基金和量化自营交易公司(Prop Trading Firm)最爱抢的人才。我认识一个NTU MFE毕业的女生,编程背景很强,毕业后直接进了Jump Trading做量化研究员,第一年的总薪酬包(base + bonus)就超过了20万新元。这个数字,在任何一个金融中心都极具竞争力。

这些学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课堂。它们强大的校友网络,是你进入金融圈最宝贵的资源。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会定期举办各种招聘会、networking session,来的都是各大金融机构的HR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你完全有机会穿着西装,端着一杯果汁,跟摩根士丹利的MD(董事总经理)聊聊市场趋势。

实习,才是你简历上最亮的星

好了,现在聊到最关键的部分:实习。在金融圈,一份高质量的实习,胜过你GPA小数点后的每一位数。

在新加坡留学,找实习的最大优势就是“地理位置”。你的学校离金融中心可能只有几站地铁的距离。这意味着什么?

第一,你可以申请学期中实习(Off-cycle Internship)。欧美的暑期实习竞争惨烈,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在新加坡,很多公司会提供春季或秋季的实习岗位。因为你人就在本地,可以每周去公司两三天,同时兼顾学业。这种机会,对于那些在海外读书,只能申请暑期项目的学生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认识的一个学妹,研一上学期就通过学校内推,拿到了DBS(星展银行)投行部的学期实习。虽然工作很累,经常是上完课就冲去银行加班,但这份经历让她在第二年暑期实习的申请中脱颖而出,最终拿到了高盛的summer offer。

第二,信息和人脉的获取成本极低。各大公司会在NUS、NTU举办无数场宣讲会和coffee chat。你不用再隔着屏幕看YouTube上的视频,而是可以直接和校友招聘官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中透露出的细节和内部信息,是你在网上刷一万遍面经也得不到的。

申请时间线一定要记牢:顶级投行的暑期实习项目,通常在前一年的7-9月就开始申请了。也就是说,你2025年暑假想实习,那么在2024年的秋天就必须投出简历。很多同学刚入学还在适应环境,结果完美错过了申请季,这是最可惜的。

真实案例:我的同学小C,背景很普通,本科非顶尖985,GPA也不算最高。但他人特别主动。开学第一个月,他就把LinkedIn上所有NUS毕业、在新加坡做投行的校友都加了一遍,然后非常有礼貌地发信息,请求一个15分钟的线上交流。大多数校友都愿意帮助学弟学妹。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了解了各个公司的文化,还拿到好几个内部推荐。最终,他成功拿到了Citi的暑期实习,毕业后顺利留用。

毕业后的真实生活:高薪与挑战并存

聊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落到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上。

先说薪水。新加坡金融行业的薪资水平非常有吸引力。根据新加坡人力部(MOM)和一些招聘网站的数据,2023-2024年,金融分析师岗位的应届生,起薪通常在每月5000-8000新元之间。如果是顶级投行的前台部门(IBD, S&T, Equity Research),月薪过万新币是常态。再加上年终奖金(bonus),第一年总收入达到10万-15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0-75万元)是完全现实的。

更吸引人的一点是新加坡的低税率。个人所得税最高只有22%,而且没有资本利得税。这意味着你赚到手的钱,实实在在都是你的。

工作签证方面,对于NUS、NTU这些名校的毕业生来说,只要找到一份符合要求的工作,申请Employment Pass (EP) 通常是比较顺利的。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各种计划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当然,光鲜的背后也有挑战。金融行业的工作强度非常大,“996”在这里只能算是“轻松模式”。特别是在投行,每周工作80-100小时是家常便饭。我一个在美银(Bank of America)做IBD的朋友,曾经为了一个IPO项目,连续一个月凌晨3点后才下班,周末也在公司。这种生活需要极强的体力和意志力。

生活成本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新加坡的房租是全球最高的之一,市中心一个单间的月租金可能就要1500-2000新元。但好在公共交通发达,饮食选择也丰俭由人。

但这一切,对于一个想在金融圈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值得的。你身边围绕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每天处理的是上亿美元的交易,你的视野和成长速度,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你一件事:选择留学地点,不只是选一个学校,更是选择一个生态圈。

在新加坡,你脚下踩着的,是亚洲金融的脉搏。你课堂上的教授,可能是某家对冲基金的顾问;你身边的同学,未来可能是高盛的合伙人;你周末去参加的活动,就能遇到淡马锡的投资经理。

别再犹豫了。如果你真的对金融充满热情,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收拾好你的行囊,来新加坡吧。这张通往亚洲金融圈的门票,炙手可热,就看你愿不愿意伸手去接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34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