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本科申请必看,G5录取要求全解析

puppy

心里装着牛剑、LSE、帝国理工和UCL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一边刷着官网一边头大?G5的门槛到底有多高?除了A-Level/IB成绩,PS到底要怎么写才能戳中招生官的心?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G5申请“通关秘笈”。我们不仅帮你把五所大学的标化成绩要求、必考的入学考试扒得明明白白,还会带你深入了解每所学校不同的“脾气”和招生偏好,让你不再盲目准备,精准定位自己的梦校。想知道那些被录取的学长学姐都做对了什么吗?赶紧点进来看看吧!

G5 申请避坑指南
误区一:PS 写成“个人传记”。G5 招生官不想听你从小学到高中的心路历程,他们想看的是你对所申请专业的学术热情和深度思考。
误区二:A-Level/IB 成绩是唯一标准。成绩是敲门砖,但绝不是“免死金牌”。你的学术潜力、思维方式、入学考试表现,都是决定性因素。
误区三:用一份 PS 海投所有学校。大错特错!LSE 和帝国理工想看到的申请者画像完全不同,你的 PS 必须“因校制宜”,精准打击。
误区四:把“课外活动”等同于“志愿者/学生会”。除非这些活动能深刻体现你对专业的思考,否则 G5 更看重的是“超学科活动”(Super-curriculars),比如你读了哪些专业书籍、参加了什么学术竞赛、做了哪些相关研究。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一个叫 Leo 的学弟,A-Level 预估 4个 A*,手握好几个物理竞赛金奖,目标直指帝国理工的物理系。他觉得自己的履历闪闪发光,录取应该是十拿九稳。递交申请后,他每天都在刷新 UCAS 系统,结果等来的却是拒信。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学院的反馈邮件才恍然大悟:他的 PS 写得太空泛了,充满了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向往”,却没能具体说明他到底对哪个细分领域感兴趣,也没提他从竞赛中学到了什么超越课本的知识。招生官看不到他作为一个未来物理学家的独特思考。

Leo 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大批成绩优异的小伙伴在 G5 的门前“折戟”。我们总以为,爬上 G5 这座金字塔的顶端,靠的是无懈可击的标化成绩。但实际上,G5 不只是在招“好学生”,他们是在寻找未来的同行者、能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的“潜力股”。这篇文章,就是想带你拨开迷雾,看看这五所顶级学府,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它们的录取游戏,规则究竟是怎样的。

剑桥大学 & 牛津大学 (Oxbridge):学术“怪才”的聚集地

我们总喜欢把牛津和剑桥放在一起说,因为它们实在太像了:古老的学院制、导师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辅导(Supervision/Tutorial)、对学术近乎偏执的追求。申请牛剑,你必须做好准备,展示你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对知识充满饥渴、能主动探索未知的好奇宝宝。

牛剑的 A-Level 门槛看似“平易近人”,大部分专业的标准要求是 A*AA 到 A*A*A 之间,IB 则是 38-42 分(HL 776 或 766)。但千万别被这个“最低标准”迷惑了。根据 2023 年的数据,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中,超过 93% 的人 A-Level 成绩至少为 A*A*A。牛津的情况也类似。所以,想冲牛剑,手里的预估成绩最好是 A*A*A 起步,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经济等,A*A*A* 的大神比比皆是。

成绩只是第一道坎,真正刷人的是接下来的环节:入学考试和面试。

几乎所有申请牛剑的同学都需要参加额外的入学考试。比如申请牛津 PPE(哲学、政治与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同学,需要考 TSA(Thinking Skills Assessment),它不考具体知识,而是考察你的逻辑思辨和问题解决能力。申请数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则要面对 MAT(Mathematics Admissions Test)或 STEP(Sixth Term Examination Paper)的挑战。这些考试的难度远超 A-Level,就是为了筛选出那些真正有天赋、思维敏捷的学生。

我认识一个拿到牛津数学系 offer 的学姐,她备考 MAT 的时候,做的不是 A-Level 的练习册,而是把近十年的 MAT 真题刷了三遍,每一道题都深究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她说:“MAT 考的不是你会不会用公式,而是你能不能在陌生的问题面前,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数学知识。”

如果你的成绩和入学考试都过关了,恭喜你,你大概率会收到面试邀请。牛剑的面试是申请过程中最核心、也最让人紧张的一环。面试官不是要听你背诵准备好的答案,他们会扔给你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问题,然后观察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应对压力。他们想看到的,是你在未来 tutorial 小课堂上的真实表现。

一个拿到剑桥自然科学 offer 的朋友分享过他的面试经历。面试官给了他一个贝壳,问他:“从这个贝壳你能看出什么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 他当时就懵了,但还是硬着头皮,从贝壳的螺旋结构联想到了斐波那契数列,从贝壳的硬度分析了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又从贝壳的生长纹路推测了它的生长环境……整个过程磕磕巴巴,但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和面试官交流。后来他才明白,面试官想看的,就是他这种“知识迁移”和“现场学习”的能力。

给申请牛剑的你: 你的 PS 是面试的“剧本”。不要写空洞的口号,写你读过的一本专业书籍,而且要写出你对其中某个观点的批判性思考。比如,申请历史系,不要只说“我对二战史很感兴趣”,而是具体到“我认为 A.J.P. Taylor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关于希特勒外交政策的观点过于简化了,因为他忽略了……”。把 PS 当成一篇学术摘要来写,这才是牛剑喜欢的调调。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硬核科技宅的天堂

如果说牛剑是古典的学术殿堂,那帝国理工(IC)就是未来的科技实验室。这里没有文科,没有社科,只有顶尖的科学、工程、医学和商科。IC 的气质非常纯粹:务实、专注、硬核。他们寻找的是对某个 STEM 领域有极致热情,并且动手能力超强的未来工程师和科学家。

IC 的录取标准是 G5 里出了名的“高冷”。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工程、航空航天等,A-Level 要求基本都是 A*A*A,并且对数学和物理等关键科目的 A* 有硬性规定。IB 要求通常在 38-42 分,HL 科目必须包含数学和相关科学,且分数要达到 6-7 分。特别是数学,对于申请工程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A-Level 的 Further Maths(进阶数学)几乎是隐形的“必修课”。根据 IC 官网的数据,2022 年计算机系录取的英国本土学生中,99% 的人都学习了进阶数学。

一个学长当年申请 IC 的航空航天工程,他的成绩是 A*A*A,完全符合要求,但他的 PS 写得比较偏理论,花了很多篇幅讨论空气动力学原理。后来他被拒了,而他一个成绩略低(A*AA)但 PS 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从零开始组装一架无人机、如何通过编程优化飞行姿态的朋友,却拿到了 offer。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 IC 的招生偏好:他们不仅想知道你“懂什么”,更想知道你“能做什么”。你的 PS 应该像一个项目报告,而不是一篇读书笔记。你参加过什么科技竞赛?做过什么个人项目(Project)?哪怕只是一个用 Python 写的小程序,或是一个用树莓派做的小发明,只要能体现你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远比空谈理论要加分。

除了成绩和 PS,部分专业也需要入学考试和面试。比如,数学系要求申请者参加 MAT 考试,航空工程系有自己的 AMCAT(Aero/Mech Admissions Test)。面试不像牛剑那样普遍,但对于医学、生物医学等竞争激烈的专业,面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常采用 MMI(多站式迷你面试)的形式,考察你的沟通、伦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给申请 IC 的你: 立刻动手做点什么!别让你的热情只停留在书本上。去 Coursera 或 edX 上学一门编程课,参加一个学校的机器人社团,或者干脆自己买一套 Arduino 开发板,跟着网上的教程做一个小项目。把你的探索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些就是你 PS 里最闪光的素材。IC 想要的是一个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享受这个创造过程的“Maker”,而不是一个只会刷题的“学霸”。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社科精英的“炼金场”

LSE 的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但它绝对是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王牌。经济、金融、法律、政治、国际关系……在这些领域,LSE 的地位无人能及。LSE 的校园不大,但走在路上,你随时可能撞见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或某国的财政部长。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紧张、精英化,甚至有点“残酷”。

LSE 的录取门槛极高,而且极度看重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它的 A-Level 要求通常是 A*AA 或 AAA,但热门专业,比如经济学,要求 A*AA,并且数学必须是 A*。会计与金融专业也是常年被挤爆,录取率极低。根据 UCAS 2022 年的数据,LSE 的整体录取率约为 12%,但像经济学、PPE 这种王牌专业,录取率甚至可能低于 8%。

LSE 对你 A-Level 选择的科目有非常明确的偏好。他们官网上有一个“首选科目列表”(preferred subjects),包括数学、历史、经济、地理、英语文学等传统学术科目。如果你选了太多他们认为“非传统”或“软性”的科目,即使成绩再好,也可能在初筛时就被刷掉。

LSE 大部分专业没有面试,这意味着你的 PS 就是你唯一的“代言人”,其重要性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LSE 的招生官想通过你的 PS 看到什么?答案是:深刻的学术洞察力。

想象一下,LSE 的招生官一天要看几百份 PS。如果你的 PS 开头是“我从小就对世界经济如何运行感到好奇”,他可能已经审美疲劳了。但如果你的开头是“在阅读了 Daron Acemoglu 的《为什么国家会失败》后,我开始反思制度经济学对于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适用性……” 这立刻就能抓住他的眼球。

一个成功申请到 LSE 国际关系专业的学姐,她的 PS 就像一篇微型学术论文。她没有泛泛地谈论对全球化的热爱,而是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主权是否正在被削弱”这一个具体问题,引用了苏珊·斯特兰奇和肯尼思·沃尔兹等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英国脱欧的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篇 PS 清晰地展示了她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社科学者所需要的阅读广度、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给申请 LSE 的你: 从现在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社科学生一样去阅读。关掉抖音,打开《经济学人》、《外交政策》或者 Project Syndicate。去图书馆借阅你们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比如申请经济学,可以读读《国富论》;申请社会学,可以看看《乡土中国》。关键不是读了多少,而是读懂了多少,形成了多少你自己的思考。你的 PS 应该围绕一到两个你深入思考过的学术问题展开,用你读过的书和文章作为论据,清晰地展示你的分析框架和逻辑链条。

伦敦大学学院 (UCL):包罗万象的“学术超市”

UCL 是 G5 中的“巨无霸”,专业设置最全,从医学、建筑到艺术、考古,无所不包。它坐落在伦敦市中心,开放、多元、充满活力是它的标签。相比于其他四所 G5,UCL 的氛围可能稍微“轻松”一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它好申请。作为 G5 的守门员,UCL 的竞争激烈程度同样令人窒息。每年 UCL 都会收到超过 7 万份本科申请,是全英收到申请最多的大学之一。

UCL 的 A-Level 成绩要求范围很广,从 A*A*A 到 ABB 都有,具体取决于专业的火爆程度。像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医学这些热门专业,要求基本都是 A*AA。建筑学(AAB)虽然看起来要求不高,但它对作品集的要求极高,难度一点也不低。IB 成绩要求则通常在 34-40 分之间。

UCL 的一个特点是,它非常看重你所选的 A-Level/IB 科目与你申请专业的匹配度。比如,申请统计、经济与金融(SEF)这个王牌专业,数学和进阶数学几乎是标配。申请心理学,他们会希望你至少选修了一门科学(如生物)和一门人文学科。

在 UCL 的申请中,PS 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专业众多,UCL 的 PS 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但核心依然是学术导向。你需要清晰地告诉招生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具体的专业,而不是其他相似的专业。比如,同样是经济学,UCL 的经济学(Economics BSc)和统计、经济与金融(Statistics, Economics and Finance BSc)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就有很大不同,你的 PS 必须体现出你对这些细微差别的理解。

一个申请到 UCL 欧洲社会与政治研究(ESPS)专业的同学分享说,他的 PS 重点突出了自己的跨学科学习能力。他不仅讨论了法国的政治体制,还结合自己学习法语的经历,分析了语言如何塑造政治身份认同,完美契合了 ESPS 这个项目跨语言、跨文化的特点。

此外,UCL 的一些特定专业也有额外的测试或要求。法律需要 LNAT,医学需要 UCAT(注意,从 2024 年申请季开始,BMAT 考试取消,UCAT 成为大部分医学院的主要入学考试),建筑、美术等专业则需要提交作品集(Portfolio)。你的作品集需要展示你的创意、技巧和潜力,这往往比你的在校成绩更重要。

给申请 UCL 的你: 仔细研究你感兴趣的那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去 UCL 的官网上,把这个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都看一遍。在你的 PS 里,可以提到一两门你特别感兴趣的课程,并说明为什么。这能立刻向招生官证明,你不是盲目申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对 UCL 的学术资源有深入的了解。这种“知己知彼”的态度,会让你的申请材料在成千上万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说到底,申请 G5 这条路,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光有漂亮的成绩单,就像手里只有一把好枪,但不知道敌人藏在哪里,不懂得如何利用地形。你需要做的,是深入了解你的“敌人”——也就是你的梦校,搞清楚它的脾气、它的偏好,然后把你的 PS、你的背景活动,都打磨成最精准的子弹。

别再焦虑地刷着论坛,问“我这个分数够不够”了。问问你自己,你真的对你申请的专业爱到骨子里了吗?你愿意为了一个搞不懂的知识点,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吗?如果你愿意,那就把这份热情和探索的过程,真诚地写出来。

别怕,你的热爱,就是你最强的武器。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3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