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血泪史,这些坑千万别踩

puppy

嘿,准备来加拿大的你,是不是正对枫叶国的生活充满憧憬和激动?先别急!留学这条路,真不是只有诗和远方,我和学长学姐们用“血泪”踩出来的坑,真希望你一个都别赶上。想知道怎么避开那些笑里藏刀的黑心房东,租到称心如意的小窝吗?想知道怎么选课才能既保住GPA,又不至于天天学到头秃吗?还有,找兼职时如何一眼识破那些专坑留学生的骗局?这篇不是什么官方指南,就是一份掏心窝子的避坑实录,把我们走过的弯路都给你捋直了。赶紧往下看,别让你的留学路也变成一部“辛酸史”!

加拿大留学三大“天坑”预警
租房陷阱:警惕那些价格低到离谱的“完美”房源,永远不要在没看房、没签正式合同前支付任何定金。提防那些限制访客、禁止做饭的“霸王条款”,熟悉当地租客法,你的权益需要自己守护。
选课迷思:别光听名字选课,也别盲目追求所谓的“水课”。多利用 Rate My Professors 等工具查查教授口碑,跟学长学姐打听消息。合理搭配课程难度,别让一门课毁了你的整个学期和 GPA。
兼职骗局:任何要求你先交钱(培训费、保证金)的工作都是骗局。警惕“刷单”“代购”等高薪轻松的幌子。保护好自己的SIN号和银行信息,坚持找有正规合同、合法报税的工作,别为了一点“现金”丢了法律保障。

加拿大留学血泪史,这些坑千万别踩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也是你们的学长。还记得我刚拿到多伦多大学 offer 那天吗?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脑子里全是枫叶、雪山、CN Tower,感觉人生巅峰就要来了。落地皮尔逊机场,吸到第一口加拿大的“甜美”空气时,我还天真地以为,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一部青春励志偶像剧。

结果呢?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开学第一周,我拖着两个30公斤的行李箱,站在一个“假”房东给我发的地址前,面对着一栋根本不存在的公寓楼,手机里是对方拉黑我的微信界面,银行卡里刚转过去的两个月房租定金,也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多伦多夜晚的风那么一吹,我差点哭出声。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学这条路,没人给你铺好红毯,处处都是需要自己识别和绕开的坑。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官方指南,没有那么多客套话。它是我,还有我身边一群学长学姐们,用真金白银、时间和眼泪换来的避坑实录。我们希望,你即将开始的这段旅程,能少一些辛酸,多一些精彩。所以,泡杯咖啡,坐好了,咱们聊聊那些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租房——你的“家”,别让它变成“坑”

在加拿大,找个落脚的地方是你留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掉坑的一步。这里的租房市场,对新手来说,简直就是个大型“大家来找茬”游戏。

第一坑:“画饼充饥”的虚假房源

你一定在各种租房网站或微信群里见过这样的帖子:市中心豪华公寓,一室一厅,家具全包,月租只要1500加币。照片拍得跟五星级酒店一样,地理位置绝佳,离学校走路只要十分钟。当你心动地去联系时,对方会告诉你,他/她人正在国外,没法带你看房,但房子太抢手了,你要是真想要,就得先交两个月的租金作为定金,他好“帮你留着”。

千万打住!这就是最典型的租房骗局。我那个叫 Tina 的学姐就中过招。当时她在温哥华找房,看中了一个在 Kitsilano 的房子,月租2000加币,比市场价低了至少800刀。那个“房东”说自己在伦敦工作,还给她发来了“护照照片”和“房产证明”的扫描件。Tina 当时觉得对方挺有诚意,就通过 E-transfer 转了4000加币过去。结果?钱一到账,对方就消失了。根据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的数据,仅在2022年,加拿大人就因租房诈骗损失了超过250万加币,其中留学生是最大的受害群体之一。

怎么破?

记住一条铁律:没亲眼见到房子、没拿到钥匙、没签正式的租赁合同(Lease Agreement)之前,一分钱定金都不要付! 如果你人还在国内,可以拜托在加拿大的朋友或信得过的学长学姐帮你实地看房,或者要求房东进行实时视频通话看房,让他拿着手机在房子里走一圈,打开水龙头,打开窗户,证明这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房子。现在像 Rentals.ca 或 Zumper 这样的正规网站,也都有认证房源和3D看房功能,可以作为参考。

第二坑:防不胜防的“奇葩”房东和“霸王条款”

躲过了骗子,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让人头大的房东。我的朋友 Leo 在多伦多租了一个Basement(地下室),房东夫妇住楼上。合同里没写,但入住后房东口头规定:晚上10点后不准洗澡,因为“水声吵”;不准用大功率电器,因为“费电”;甚至规定他一周只能用两次洗衣机。最离谱的是,房东阿姨会时不时“忘记”自己已经把地下室租出去了,不打招呼就下来拿东西。Leo 感觉自己不是租了个房子,而是花钱上了个寄宿学校,毫无隐私可言。

在签合同的时候,也要瞪大眼睛。有些房东会在合同里夹带私货,比如“租客承担所有维修费用”、“房东有权随时检查房间”等等,这些在很多省份都是违法的。比如在安大略省,《住宅租赁法》(Residential Tenancies Act)明确规定,房东在进入你的房间前,必须提前24小时给你书面通知(紧急情况除外)。房屋的正常损耗维修,责任也在房东。

怎么破?

首先,了解你所在省份的租客权利。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租务法规和租客保护协会(Tenant Rights Board),官网上有非常详细的说明。签合同前,逐字逐句地看,不明白的就问,觉得不合理的就提出来修改。最好能用省政府提供的标准租房合同模板,这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你的权益。入住前,给房子拍一圈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任何已有的损坏,并让房东签字确认,免得退租时被赖上,扣你的押金。记住,在加拿大,你作为租客,是被法律保护的。

了解一下市场价也很重要。根据 Rentals.ca 最新的报告,2023年底,温哥华一居室的平均租金已经飙升到2900加币左右,多伦多也要2600加币。如果有人给你一个远低于这个价格的“优惠”,那你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选课——GPA与发际线,如何两全其美?

搞定了住处,接下来就是学习了。你以为选课就是点点鼠标那么简单?不,这堪比一场信息战和心理战,选得好,事半功倍,轻松愉快拿A+;选不好,天天泡图书馆,累得像条狗,最后GPA还惨不忍睹。

第一坑:盲目选课,全凭“想象”

很多新生选课时,只看课程名字。比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听起来多酷!感觉学完就能跟人聊黑洞和暗物质了。但你可能不知道,教这门课的教授是个语速快到飞起、口音重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学术大牛,考试范围是三本800页的砖头书,而且从来不划重点。结果,一个学期下来,你没搞懂宇宙,只搞懂了什么叫“劝退”。

我大一就干过这傻事。选了一门叫“批判性思维导论”的课,以为是教人怎么“抬杠”的,应该挺有趣。结果第一节课,教授就甩出来一堆逻辑符号和哲学理论,每周的阅读量比我之前一年读的英文书都多。期末我的GPA直接被这门课拉下马,申请co-op(带薪实习)的时候,人家一看我成绩单,差点就因为这一科把我刷了。很多学校的co-op项目或荣誉学位,都要求GPA至少在3.0(B)以上,一门课的失误,可能真的会影响你的发展路径。

怎么破?

选课前,做好你的“情报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 Rate My Professors 这个网站。上面有无数学生对教授的匿名评价,包括讲课风格、给分难度、作业量等等,信息量巨大,非常有参考价值。同时,一定要去问你的学长学姐!他们是活的数据库,会告诉你哪个教授是“killer”(杀手),哪个教授是“angel”(天使)。另外,尽可能找到往年的课程大纲(Syllabus),看看课程安排、评分标准和阅读材料,心里有个底。

第二坑:沉迷“水课”,忽视核心

与上面那种情况相反,有些同学为了追求高GPA,专门挑所谓的“水课”(Bird Courses)来上。这些课通常作业少、考试简单、容易拿高分。适当选一两门来平衡一下课业压力,无可厚厚。但如果你的课表里全是“水课”,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的哥们,为了刷GPA,选修了“电影鉴赏”、“流行音乐史”之类的课,专业核心课比如“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反而挑着简单的教授上,或者干脆往后拖。结果,他GPA确实很高,看电影的品味也提升了不少。但大三找实习的时候,面试官问的全是项目经验和专业知识,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一个offer都没拿到。最后毕业找工作也处处碰壁。

怎么破?

请记住,GPA固然重要,但你来留学,最终目的是学到真本事。你的选课策略,应该围绕着你的专业核心和未来职业规划来。首先,保证把所有必修课(Required Courses)和专业课(Major Courses)安排好,尤其是那些作为后续课程先修条件(Prerequisite)的课,一定要先拿下。在选修课(Electives)上,可以选择一些能拓展你技能、或者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单纯为了“水”。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远比一个虚高的GPA,更能让你在求职市场上脱颖而出。

兼职——赚钱是好事,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就惨了

很多同学都想在留学期间找份兼职,赚点零花钱,积累点社会经验。这当然是好事。但加拿大的兼职市场,同样有专门针对我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的陷阱。

第一坑:“高薪轻松”的糖衣炮弹

你在社交媒体上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招聘:“诚招线上助理,无需经验,时间灵活,日入200刀。” 或者 “急聘代购/刷单员,只需动动手指下单,佣金立返。” 这种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的工作,100%是骗局。

最常见的就是“刷单诈骗”。他们会让你在一个假的购物网站上用自己的钱下单,承诺会把本金和高额佣金一起返还给你。前一两单金额小,他们会很快返钱,让你尝到甜头,放松警惕。等你垫付的金额越来越大,他们就会以“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等各种理由拖延,最后直接拉黑你。我身边就有同学被骗了上千加币,这笔钱可能是一个月的生活费。

还有一种是要求你先交“培训费”、“保证金”或“材料费”的。记住,任何正规的公司,都不会在录用你之前向你收取任何费用。

怎么破?

擦亮眼睛,别贪心。任何承诺回报远高于付出的工作,都要打个问号。找工作要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学校的Career Centre(就业指导中心)、Indeed.ca、LinkedIn等知名招聘网站。同时,了解你的合法工作权益。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规定,大部分持学签的留学生在学期中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小时(请随时关注IRCC官网的最新政策,因为该政策时有调整),在假期可以全职工作。你的雇主必须依法给你支付不低于该省最低工资的薪水。比如,安大略省的最低时薪是16.55加币,BC省是16.75加币(数据截至2024年初)。

第二坑:不签合同的“现金工”

一些小餐馆、便利店或者装修队,喜欢招留学生打“现金工”。就是说,他们用现金给你发工资,不通过银行转账,不给你报税。很多同学觉得这样省事,还能逃税,拿到的钱多。但这是个巨大的坑!

首先,这是非法的。一旦被税务局(CRA)查到,你和雇主都会有大麻烦。其次,你没有任何法律保障。你没有工资单(Pay Stub),就没法证明你的工作时长和收入,老板可以随时克扣你的工资或无故解雇你。万一在工作中受伤,也没有工伤保险(WSIB/WorkSafeBC)来赔付你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没有合法的工作记录,对你未来申请毕业后工签(PGWP)或永久居民(PR)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移民官需要看到的是你的合法纳税记录,而不是一堆来路不明的现金收入。

怎么破?

坚持找正规工作!入职前,一定要和雇主签正式的雇佣合同。第一次领工资时,主动索要工资单,上面会详细列出你的工作时长、时薪、应得工资以及扣除的税款和保险(CPP/EI)等。保护好你的社会保险号码(SIN),不要轻易透露给不相关的个人或机构。记住,打一份合法的工,不仅是赚钱,更是学习和融入这个社会规则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吓唬你,让你对留学生活充满恐惧。恰恰相反,是想告诉你,留学就像一场闯关游戏,提前知道了关卡里的怪物和陷阱在哪里,你才能更好地准备装备,从容应对。谁的留学路上一帆风顺呢?摔跤了,爬起来,拍拍土,下次就知道绕着走了。这些经历,无论好坏,最终都会变成你独一无二的勋章。

所以,别怕。大胆地去探索,去体验,去犯错,去成长。多跟人交流,遇到问题别自己扛着,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学长学姐、社区服务机构,都是你可以求助的地方。记住,你的加拿大故事,才刚刚开始,把它写得精彩点儿!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43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