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炸了!哈佛被暂停招收国际新生

puppy

朋友圈都炸了吧?看到“哈佛暂停招国际生”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offer瞬间感觉不香了?别慌,先深呼吸!这事儿没那么夸张,不是整个哈佛都停了。真相是哈佛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因为SEVIS系统(就是管I-20那个)出了点行政乌龙,被暂时叫停了新生注册资格。所以,受影响的只是申请这个学院的小伙伴,其他学院的同学基本没事儿。不过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原来顶级名校也可能出这种岔子!具体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未来的申请规划有啥警示?赶紧点进来看看详细分析,别让信息差耽误了咱的大事!

哈佛“暂停招收国际生”事件核心速览
事件真相:不是整个哈佛大学,而是哈佛教育学院研究生院(HGSE)因未能按时提交SEVP(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资格认证文件,被暂时中止了为国际新生签发I-20表格的资格。
影响人群:仅限2024年秋季入学的、需要HGSE签发新的I-20表格的国际新生。其他学院、已在读学生、或不需要F-1签证的学生不受影响。
问题性质:纯属行政流程失误,是一个可以解决的乌龙事件,并非针对国际学生的政策变动。学校正在紧急处理。
给我们的警示:顶级名校也可能出现行政疏漏。在留学申请和准备过程中,不能迷信“大牌”,必须保持信息通畅,主动与校方沟通,并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

周六的早上,阳光正好。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小A,正美滋滋地在咖啡馆里规划着她的波士顿生活。她的电脑屏幕上,还开着哈佛教育学院(HGSE)的录取邮件,那封邮件她已经读了不下五十遍,每个字都闪着金光。

她一边刷着查尔斯河的风景照,一边在留学新生群里聊天。突然,群里“叮”的一声,有人扔进来一个链接,标题是黑体加粗的:“突发!哈佛大学被暂停招收国际新生资格!”

小A说,她看到标题的瞬间,感觉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了,咖啡都忘了喝。整个群瞬间炸开了锅,各种截图、猜测满天飞。“我的offer要作废了吗?”“美国是不是不欢迎留学生了?”“现在转学还来得及吗?”恐慌的情绪像病毒一样蔓延,小A手里的那封offer,突然之间感觉一点儿也不香了。

嘿,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就能让我们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怀疑人生。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哈佛这出“乌龙记”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盆泼向所有留学生的“冷水”,能让我们学到点什么。

别自己吓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深呼吸,让我们把疯传的“哈佛暂停招国际生”这句话给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相远没有那么戏剧性。出问题的不是哈佛大学这个庞大的实体,而是它旗下的一个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GSE。

那HGSE出了什么问题呢?简单来说,就是一次行政上的“马虎眼”。所有想招收国际学生的美国学校,都必须获得一个叫做“SEVP”的认证。SEVP的全称是“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由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管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招生牌照”,学校有了这个牌照,才能合法地给国际学生签发I-20表格,我们才能拿着I-20去申请F-1学生签证。

这个“牌照”不是终身制的,需要定期更新。根据规定,学校每两年就要向SEVP提交一次重新认证的申请。问题就出在这里,根据《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在2024年5月10日的报道,HGSE一不小心……错过了提交认证文件的截止日期。对,你没看错,就是忘了。结果,ICE的系统自动将HGSE的状态标记为“暂停”,暂时剥夺了它为新生签发I-20的资格。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针对国际学生的阴谋论,也不是美国教育政策的转向,更不是哈佛学术地位的动摇。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行政失误。就像你忘了给手机交话费导致停机一样,虽然麻烦,但只要赶紧去补缴,服务就能恢复。

谁是真正“受害者”?对我们影响到底有多大?

搞清楚了问题性质,我们再来看看影响范围。这颗“炸弹”的冲击波,其实非常精准,只命中了很小一部分人群。

首先,如果你申请的是哈佛的其他学院,比如文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肯尼迪学院等等,那么恭喜你,这事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可以继续喝着咖啡,刷着剧,安心等开学。因为哈佛大学下面各个学院的SEVP认证是独立进行的,HGSE的失误不会牵连到其他兄弟学院。

其次,如果你已经是HGSE的在读学生,也完全不用担心。这次的暂停只针对“新”学生的初始I-20表格签发。你的I-20状态是正常的,学业、实习(CPT/OPT)都不会受到影响。

那么,谁是真正的“意难平”呢?就是像小A一样,刚刚拿到2024年秋季入学HGSE录取,并且需要学校签发I-20来申请F-1签证的国际新生们。根据HGSE官网的数据,学院的学生来自全球超过60个国家,国际学生占比相当高,在某些硕士项目中甚至能达到30%以上。比如,2023-2024学年,HGSE就有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想象,这次事件确实给这批准新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我联系上了一位今年刚拿到HGSE教育学硕士项目offer的朋友,小林。他说,在消息出来后的48小时里,他几乎没怎么睡。签证预约、机票预订、租房合同……所有计划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最难受的不是等待,而是未知的等待,”他说,“我们收到了学院的邮件,说正在全力解决,但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我们这些学生建了个群,每天都在交换信息,互相打气,但说实话,心里都没底。”

这就是这次事件最直接的影响:它打乱了上百名新生的入学节奏,让他们陷入了被动的等待。签证处理本来就需要时间,尤其是在高峰期。每延迟一天,他们能顺利在秋季开学前抵达波士顿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顶级名校,为什么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可是哈佛啊!世界顶级的学府,怎么会犯下类似“忘记交作业”的错误?这恰恰是这次事件给我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祛除对名校的“光环滤镜”。

再牛的大学,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一套套复杂的行政系统组成的。SEVP的重新认证流程,虽然是常规操作,但涉及的材料和步骤相当繁琐。学校需要提交I-17表格(Petition for Approval of School for Attendance by Nonimmigrant Student),并附上大量的支持性文件,证明其有资格继续招收国际学生。这个过程可能由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的某个具体负责人来处理。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场景:负责此事的教职工可能因为工作交接、个人疏忽,或者干脆就是系统提醒失灵,导致错过了那个关键的deadline。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引发一场不小的风波。这件事情揭示了一个真相:名校的光环主要体现在其学术资源、教授水平和品牌价值上,但在行政管理层面,它同样会面临大公司病、效率低下和人为失误的风险。

这种事情并非孤例。虽然像哈佛这样级别的学校出问题比较罕见,但在美国高校圈,因为各种行政原因导致国际学生事务出现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几年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就曾因系统错误,向800名申请者误发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最后不得不撤回,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不要把任何一所学校想象得完美无缺。它们是伟大的教育机构,但同时也是复杂的、可能犯错的组织。

从哈佛“乌龙”里,我们能学到什么保命技巧?

吃瓜归吃瓜,吐槽归吐槽。作为准备或正在留学路上的我们,更重要的是从别人的“坑”里,总结出自己的“路”。哈佛这次的事件,至少给了我们三条非常实用的“避坑”指南。

第一,信息获取,一定要“刨根问底”。

当朋友圈被耸人听闻的标题刷屏时,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转发和恐慌,而是去寻找最权威的信息来源。这次事件中,最可靠的信息源是什么?是哈佛大学或HGSE的官方网站公告、是发到你申请邮箱里的官方邮件、是像《哈佛深红报》这样的校报或路透社、美联社等主流媒体的报道。社交媒体上的二手信息、群聊里的猜测,都只能作为参考。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每个留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必备生存技能。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超过50%的成年人承认在辨别新闻真伪方面感到困惑,我们留学生群体面临的跨文化信息差只会让这个挑战更大。

第二,主动沟通,别做“沉默的羔羊”。

在遇到问题时,尤其是像签证、入学这种关键问题,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对方是“哈佛”就不好意思去问。学校的招生办公室(Admissions Office)和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如果你是受影响的学生,完全有权利、也应该主动去发邮件或打电话询问进展。提问时,态度要礼貌,问题要具体。比如,可以问:“关于SEVIS认证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学校预计何时能解决问题并开始签发I-20?”“在此期间,我是否需要准备任何额外的材料?”主动沟通不仅能让你获得第一手信息,缓解焦虑,也能让学校感受到学生的关切,从而可能加速问题的处理。

第三,永远要有一个Plan B,甚至Plan C。

留学之路,本质上就是一场不断应对不确定性的旅程。这次哈佛事件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即使你手握世界第一名校的offer,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在你的留学规划中,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比如,在申请季,不要只盯着一两所“梦校”,合理配置冲刺、匹配和保底院校。在拿到offer后,对于签证、机票、住宿等安排,尽量选择灵活性高的选项,避免把所有事情都定死。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每年学生签证的审理时间都可能因政策、申请量等因素波动,2023年夏季高峰期,部分地区的等待时间就超过了数周。把这些潜在的延迟都考虑进去,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缓冲,你的留学之路会走得更稳当。

说到底,留学教会我们的,远不止是课本上的知识。它更像一场大型的真人RPG游戏,充满了各种主线任务和随机触发的支线剧情。哈佛这次的“乌龙”,就是我们升级路上遇到的一个有点棘手的“副本”而已。

它也许会让你焦虑,让你烦躁,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提前让你体验了如何处理突发状况、如何与官方机构打交道、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判断。这些能力,可比你多修一门课要宝贵得多。

所以,别让一个标题就毁了你的好心情。留学这条路,有鲜花着锦,也难免会有荆棘丛生。真正的成长,恰恰是在披荆斩棘之后,你依然能拍拍身上的土,笑着说一句:“多大点事儿,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