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爱尔兰留学,我怕你不想回家

puppy

来爱尔兰留学,你得做好“乐不思蜀”的心理准备。因为你可能会发现,这里的生活节奏舒服得让人“上瘾”——周末不再是闷头赶论文,而是跳上火车去看《权力的游戏》同款海岸线,或是在城市角落的咖啡馆里发呆一整个下午。课堂之外,酒吧里热情的土豆国大叔会拉着你聊个不停,而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留在大厂“搬砖”的机会,又实实在在地给你未来铺路。更别提拿着申根签,随时都能飞去欧洲大陆过周末了。所以啊,别轻易来,我怕这座“翡翠岛”的慵懒、浪漫和机遇,会让你彻底忘了回家的路。

小编温馨提示
友情提醒:本文“含绿量”极高,带有强烈的“不想回家”副作用。请在家人陪同下谨慎阅读,否则你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订机票的手,别怪我没提醒你。

“Leo,你这硕士读了快五年了吧?”

上周和朋友Leo在都柏林Liffey河畔一家咖啡馆闲聊,我忍不住打趣他。五年前,他拖着两个大箱子来圣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 Dublin)读一年制的数据科学硕士,信誓旦旦地说“毕业就回国,爸妈都安排好了”。

结果呢?一年变两年,两年变五年。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拿到了工作签证,进了一家美国科技巨头的欧洲总部,去年还在这里买了房,最近正忙着给他的爱尔兰女友准备求婚惊喜。

他抿了一口拿铁,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笑着说:“别提了,我感觉自己被爱尔兰‘骗’了。本来只想拿个文凭镀金,谁知道一不小心,把人生都搭进去了。”

这句玩笑话,却是我身边无数个留学生的真实写照。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想跟你官方地介绍爱尔兰留学的优势,我只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掏心窝子地劝你一句:

别来爱尔兰留学,我真的怕你,来了就不想回家。

别来,我怕你被这里的“慢”惯坏

你习惯了国内的“快节奏”吗?早上被闹钟惊醒,挤上水泄不通的地铁,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像上了发条,晚上回到家只想“葛优躺”。周末?不存在的,不是在赶due,就是在为下一个due做准备。

如果你带着这种惯性来到爱尔兰,不出一个月,你就会被这里的“慢”彻底打败,然后,无可救药地爱上它。

在这里,生活仿佛被按下了0.75倍速播放键。周五下午三点,办公室的本地同事就开始互相询问“What's the craic for the weekend?”(周末有啥好玩的?),四点一到,人就已经走光了。留学生也一样,图书馆在周末固然有勤奋的身影,但更多的人,早已把灵魂放飞到了课堂之外。

我认识一个在UCD(都柏林大学)读商科的学妹,她告诉我,她留学第一年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了“虚度光阴”。她不再把每个周末都排得满满当当。有时候,她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坐DART(都柏林的沿海火车),从市中心摇摇晃晃到海边小镇Howth。在码头上买一份刚出炉的Fish and Chips,看着海鸥和渔船发呆,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懒洋洋的海豹探出脑袋。那种感觉,她说,“好像人生中那些想不通的难题,都被海风吹散了。”

这种“慢”,不仅仅是悠闲,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美好生活指数”(Better Life Index),爱尔兰在工作与生活平衡这项上的得分高达8.3分(满分10分),远高于全球平均的6.7分。这意味着,这里的人们真正懂得如何将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

当你的生活不再被论文和实习填满,你就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这座“翡翠岛”。你可以沿着2500公里长的“野性大西洋之路”(Wild Atlantic Way)自驾,去看莫赫悬崖(Cliffs of Moher)的惊涛拍岸;可以去北爱尔兰,走进《权力的游戏》里的国王大道(The Dark Hedges);也可以在戈尔韦(Galway)的小酒馆里,听一场最地道的爱尔兰传统音乐。这种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会让你彻底忘记曾经那个被deadline追着跑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是个“卷王”,是个离了deadline就活不了的工作狂,千万别来爱尔兰。我怕你来了之后,会被这里的慢生活“腐蚀”,变得“不思进取”,最后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废物”。

别来,我怕你应付不来这里的“自来熟”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信奉“各扫门前雪”。但在爱尔兰,这种社交边界感会变得模糊,因为你将要面对的,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自来熟”——爱尔兰人。

在这里,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奇怪”的场景:

在公交站等车,旁边的老奶奶会笑眯眯地问你“Lovely day, isn't it?”,哪怕当时正下着小雨。你刚想点头敷衍,她已经开始跟你聊起她孙女最喜欢的中国菜是宫保鸡丁。

在超市排队结账,收银员小哥会一边扫码一边跟你开玩笑,问你是不是学生,哪个大学的,觉得都柏林怎么样,最后还会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走在路上看手机地图,不出三十秒,绝对会有人主动停下来问你:“Are you lost? Can I help you?”(你迷路了吗?需要帮忙吗?)那热情劲儿,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活雷锋。

这种热情的核心,都指向一个地方——Pub(酒吧)。爱尔兰的酒吧,绝不是国内那种灯红酒绿、音乐嘈杂的地方。它是爱尔兰人的第二个客厅,是社区的社交中心。在这里,一杯健力士黑啤(Guinness)就能开启一段对话。你会遇到头发花白的土豆国大叔,他会拉着你,从爱尔兰神话聊到英式橄榄球,再到他年轻时去过的中国城市。你不需要担心语言不通,也不需要害怕尴尬,因为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那种被称为“Craic”的独特氛围——一种集欢乐、音乐、畅谈于一体的奇妙体验。

这种深入骨髓的友善,让爱尔兰成了一个极具安全感的国度。根据2023年全球和平指数(Global Peace Index),爱尔兰高居世界第三,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而在著名旅游杂志《Condé Nast Traveller》的读者票选中,都柏林和科克(Cork)也常年被评为“欧洲最友好的城市”。

这种无处不在的善意和热情,对于习惯了保持距离的我们来说,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应付不来”。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也被同化了:你会自然地对陌生人微笑,会主动帮助路人,会享受在酒吧里和当地人天南地北地胡侃。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纯粹的连接,真的会让人上瘾。

所以,如果你有点“社恐”,喜欢独来独往,享受一个人的清静,那还是别来爱尔兰了。我怕这里的热情会融化你的保护壳,让你变成一个连自己都陌生的“社交达人”。

别来,我怕这里的大学让你“学得上瘾”

很多人对爱尔兰的印象还停留在田园风光和热情好客上,却忽略了它其实是个“学霸”国家。爱尔兰的教育体系,低调却实力强劲,可能会颠覆你对“学习”的认知。

你想象中的留学课堂是什么样的?几百人的大教室,教授在台上滔滔不绝,你在台下奋笔疾书,一学期下来,教授可能还叫不出你的名字。

在爱尔兰,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情况恰恰相反。这里的课堂规模通常很小,十几二十人是常态。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授认识每一个学生,鼓励你随时打断他提问,甚至挑战他的观点。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展示是家常便饭,目的就是逼着你独立思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的朋友Leo就曾跟我吐槽,他在圣三一上的第一堂课,就被教授的“灵魂拷问”搞得措手不及。教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辩证思考。那种高强度的脑力激荡,让他感觉“一个小时的课,比以前上一天课还累”,但那种知识被“嚼碎”了再吸收的快感,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种精英化的教育质量,体现在世界级的大学排名上。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爱尔兰有5所大学位列全球前300。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CD)排在第81位,它的图书馆The Long Room更是哈利波特迷的朝圣地。都柏林大学(UCD)排在第171位,其商学院是欧洲顶尖,拥有“三皇冠”认证。科克大学(UCC)、戈尔韦大学(University of Galway)也都是世界一流的学府。

更重要的是,爱尔兰的大学在很多专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圣三一的英语语言文学、护理学,UCD的兽医学、农业与林业,都在全球名列前茅。爱尔兰也被誉为“欧洲硅谷”,其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与业界紧密结合,毕业生极具竞争力。

这种注重思辨、小而精的教育模式,会让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的你感到“痛苦”,但一旦适应,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你会开始享受泡在图书馆查资料的下午,会期待和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刻。你会发现,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源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水”个文凭,混个毕业证,千万别来爱尔兰。我怕这里的学术氛围太浓厚,会让你一不小心就“学上了瘾”,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佩服的学霸。

别来,我怕毕业“留下来”的机会太多

留学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毕业后的出路。回国还是留下?这是一个困扰无数留学生的终极难题。

而在爱尔兰,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棘手”,因为这里提供给你的“留下来的诱惑”实在太多了。

这一切,都要从一张名为“Stamp 1G”的签证说起。这是爱尔兰政府专门为非欧盟的国际毕业生提供的“大礼包”: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12个月的居留许可,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更是长达24个月。在这期间,你可以合法地在爱尔兰全职工作,没有任何行业限制。这意味着,你有一到两年的充足时间,从容地找工作、实习、积累海外工作经验,而不用像在其他国家一样,毕业就面临“要么找到工作,要么卷铺盖走人”的巨大压力。

有了政策支持,剩下的就是机会了。而爱尔兰,最不缺的就是给高材生的机会,尤其是对学计算机、金融、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柏林有个地方叫“Silicon Docks”(硅谷坞),这里是欧洲的科技心脏。Google、Meta(Facebook)、Apple、Amazon、LinkedIn、Microsoft……你能叫得上名字的美国科技巨头,几乎都把欧洲总部设在了这里。爱尔兰甚至被称为“世界软件之都”,人均软件出口额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毕业后,可能一出门就撞见了Google的HR,你的邻居可能就是Meta的程序员。学校的招聘会,来的都是这些闪闪发光的大厂。对于想进“大厂”的留学生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根据Morgan McKinley发布的《2024年爱尔兰薪酬指南》,一名软件开发专业的毕业生,起薪普遍在4万到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0-40万)之间,这个数字在整个欧洲都极具竞争力。

我的朋友Leo就是Stamp 1G政策的受益者。他利用硕士毕业后的一年时间,先在一家初创公司实习,积累了本地经验,然后凭借出色的项目经历,成功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他常说:“如果没有1G签证缓冲,我可能毕业就回国了,根本没机会进入现在的职业赛道。”

除了科技行业,爱尔兰的金融服务、生物制药、航空租赁等领域也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就业岗位。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对毕业生又如此友好的国家,很容易让你产生“留下来试试”的念头。而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体验到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品质,那个回家的念头,可能就越来越远了。

所以,如果你回家的决心非常坚定,家人已经为你铺好了康庄大道,那就别来爱尔兰。我怕这里的遍地机会和“大厂”offer,会让你的人生规划彻底跑偏。

别来,我怕欧洲大陆会变成你的“后花园”

留学的意义,一半在读万卷书,另一半在行万里路。如果你选择来爱尔兰,那么你的“万里路”清单,可能会被无限拉长,因为整个欧洲大陆,都将成为你的后花园,触手可及。

虽然爱尔兰不属于申根区,但持有爱尔兰长期居留许可(IRP卡)的你,在都柏林申请申根签证非常方便,通常能拿到有效期很长的多次往返签。一旦搞定申根签,就意味着27个欧洲国家向你敞开了大门。

再加上爱尔兰是欧洲廉价航空巨头瑞安航空(Ryanair)的老家,从都柏林机场出发,飞往欧洲各大城市的机票常常便宜到令人发指。几十欧元往返是家常便饭,遇到大促,十几欧甚至几欧的机票也不是不可能,比从都柏林打车去机场还便宜。

于是,你的留学生活会变成这样:

周四晚上,你和朋友在宿舍刷手机,突然看到下周末飞罗马的机票只要30欧。于是头脑一热,当场下单。周五上完最后一节课,背上书包就直奔机场,三个小时后,你已经站在罗马斗兽场下,吃着正宗的Gelato。

复活节假期,你不再纠结是去哪里玩,而是纠结去哪个国家玩。可以去巴黎的塞纳河畔散步,去阿姆斯特丹看郁金香,去布拉格广场喂鸽子,或者去巴塞罗那感受高迪的疯狂。一张申根签,让你轻松实现“欧洲列国游”。

根据都柏林机场的官方数据,这里有航线连接全球42个国家的超过190个目的地。从都柏林出发,飞巴黎不到2小时,飞阿姆斯特丹1.5小时,飞伦敦仅需1小时。这种地理上的便利,会极大地拓宽你的视野和人生体验。

你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中大得多,也小得多。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美食、建筑,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概念,而是你可以用一个周末去亲身感受的现实。这种经历,会让你变得更加独立、包容和有趣。

所以,如果你是个不爱折腾的“宅男/宅女”,对旅行毫无兴趣,那真的别来爱尔兰。我怕这里便捷又廉价的欧洲旅行,会掏空你的钱包,也“野”了你的心,让你玩得乐不思蜀,忘了回家的航班号。

好了,吐槽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反话”。

爱尔兰当然不是完美的,它有阴晴不定的天气,有不算便利的公共交通,也有让初来者头疼的口音。但这些小瑕疵,在它慵懒的气质、热情的民众、优质的教育、遍地的机遇和触手可及的欧洲风情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在你点下“申请”按钮之前,真的要好好问问自己。你来这里的初衷,可能只是想安安稳稳读个书,拿个文凭,然后按部就班地回家。

但万一呢?

万一你爱上了这里的阴雨、醇厚的黑啤和北大西洋的落日?

万一你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万一你在这里遇到了那个让你心动,想共度余生的人?

到时候,你怎么跟爸妈解释“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别说我没提醒过你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82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