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立金融硕士面试,一篇直通offer

puppy

刚拿到新国立金融硕士的面试邀请,是不是心里又激动又有点慌?别怕,这篇“保姆级”面经就是你的定心丸!我们直接把Kira和真人面试的流程、必考题型给你扒得明明白白。从经典的“Why NUS”到烧脑的市场热点和技术面问题,学长不仅整理了高频题库,还手把手教你如何构建回答思路,让你的每一句话都精准踩点。别再自己没头绪地刷面经了,这篇直通offer的干货,帮你避开所有雷区,让你在面试官面前脱颖而出!

面试通关核心要点
知己知彼:彻底搞懂 Kira 和真人面试的区别,一个看硬性匹配,一个看软性潜力。
逻辑为王:回答任何问题,心里都要有个框架。经典BQ用STAR,技术题分点阐述,市场题摆事实讲观点。
定制化是灵魂:“Why NUS”不能套模板,必须聊到具体的课程、教授、项目特色,让对方觉得你非他不可。
展现热情:面试官见的“标准答案”太多了。你对金融市场的真实好奇、对未来职业的清晰规划,才是最打动人的。
别怕犯错:没人指望你是金融百科全书。遇到不会的技术题,诚实地展示你的思考过程,比胡说八道强一百倍。

“叮咚——”

凌晨一点,书桌前的你正被一篇金融衍生品的论文搞得焦头烂额,手机屏幕突然亮了。邮件标题里“NUS”和“Interview Invitation”几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劈散了你所有的困意。

你点开邮件,心脏狂跳。没错,就是它!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硕士(MSc in Finance)的面试邀请!

前一秒还在云端,后一秒就跌回现实。Kira Interview?真人面?都考什么?我的口语是不是不够溜?职业规划怎么说才不假大空?你立刻打开浏览器,输入“新国立金融硕士面经”,无数个网页弹了出来。A说要准备估值模型,B说重点是行为问题,C又说最近爱考加密货币……信息碎片化,看得你更慌了。

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和你一样,握着那封面试邀请,激动又迷茫。但别怕,今天学长就把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这篇不是简单的面经堆砌,而是一份帮你理清思路、直通 offer 的作战地图。

第一关:Kira和真人面试,到底在玩什么?

收到面试邀请,首先要搞清楚对手是谁。新国立的金融硕士面试通常分两步,或者说,是两种形式的组合拳:Kira Talent 线上录播面试和真人面试。

Kira Talent:AI时代的“海选”

你可以把 Kira 理解成一个“智能面试官”。它不是真人,是一个线上平台。系统会随机给你出几道题,通常是2-4道,每道题给你30秒到1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摄像头自动开启,要求你在1-2分钟内录制好回答。全程没人跟你互动,就像在对墙说话,而且只有一次录制机会,说错了也不能重来。

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它的目的很简单:效率。招生委员会每年要面对成千上万的申请者,Kira 就是一个高效的初筛工具,用来快速考察你的基本素质,比如:

1. 沟通表达能力:你的英语流利度、逻辑清晰度怎么样?
2. 核心动机: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学校?你的职业目标清晰吗?
3. 临场反应:在压力和时间限制下,你能不能组织好语言?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去年的 Kira 面试中有一道题是“Describe a time you had to work with a difficult team member”。这道题不考你金融知识,考的是你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拿到 offer 的同学,她的回答没有抱怨那个组员,而是先分析了冲突的原因(沟通不畅),然后讲了她主动发起一对一沟通、重新明确分工的具体行动,最后强调了结果是项目顺利完成,并且她和那位组员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整个回答完全符合 STAR 法则,逻辑满分。

真人面试:见真章的“终极对决”

如果你通过了 Kira 或者被直接邀请参加真人面试,那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决赛圈。真人面试通常由项目主任、资深教授或者招生官主持,通过 Zoom 进行,时长在20-30分钟左右。

这场面试的目的,是深度挖掘你简历背后的故事,考察你对金融行业的认知深度,以及你和这个项目的“匹配度”(fit)。它更像是一场平等的对话,氛围可能严肃,也可能很轻松,完全取决于面试官的风格。

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是一位教企业融资的教授。他一开始就问我:“我看你本科做过一个关于A股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能具体讲讲你的研究方法和发现吗?” 这个问题一下就从简历切入,既考察了我的学术能力,也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亮点的机会。所以,真人面试的核心,就是把你的每一段经历都揉碎了,准备好随时被提问。

第二关:高频题库大揭秘,教你如何精准拆解

无论是 Kira 还是真人面,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基本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行为问题(BQ)、技术问题(Technical)和市场洞察(Market Sense)。

模块一:行为问题(BQ)-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是面试的根基,是你要讲给面试官听的“个人故事”。

高频题1:“Tell me about yourself /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这绝对是开场必考题。千万别真的从小学开始说起!最佳结构是“现在-过去-未来”的浓缩版,控制在90秒内。

错误示范:“我叫小明,毕业于XX大学。我学的是金融,成绩很好。我实习过三家公司,在A公司做行研,B公司做固收,C公司做投行。我希望未来能进入投行工作。”(平淡如水,毫无记忆点)

正确思路与示范:
1. 现在(钩子):一句话总结你现在的身份和最强的优势。“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对量化交易和金融科技有极大的热情。”
2. 过去(证据):用1-2段关键经历来证明你的热情和能力,并量化成果。“这份热情驱动我在XX证券的量化策略部实习,在那里我参与开发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Alpha策略模型,回测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5%。我还自学了Python和SQL,能够独立完成数据清洗和建模。”
3. 未来(连接):将你的未来目标和NUS金融硕士项目连接起来。“我的短期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买方公司的量化研究员。NUS的MSc in Finance项目,特别是其中的金融科技与分析方向(FinTech & Analytics Track),以及像Bikramjit Das教授在金融建模领域的课程,将为我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核心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就是我今天坐在这里的原因。”

你看,这样的回答,有亮点、有数据、有逻辑,最重要的是,它告诉面试官:我不是随便申请的,我做足了功课,我和你们项目是天作之合。

高频题2:“Why our program? Why NUS?”

这道题是考察你诚意度的“照妖镜”。回答得好,直接加满好感度。

避雷区:不要只说“NUS是亚洲顶尖名校”、“新加坡是金融中心”这种谁都知道的废话。

精准打击思路:
* 课程(Curriculum):去官网仔仔细细研究课程设置!提到具体课程名称。比如,“我对贵项目的《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Analysis》这门课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和我未来希望从事的债券交易方向高度相关。特别是课程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分析,能帮助我弥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 教授(Faculty):提到一两位你敬仰的教授和他们的研究领域。“我读过Johan Sulaeman教授关于行为金融学的论文,他对市场异象的分析让我深受启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这表明你不仅看了官网,还做了深入研究。
* 资源与地理位置(Resources & Location):把地理优势具体化。新加坡在202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再次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你可以说:“新加坡作为亚洲的财富管理中心,聚集了像GIC、淡马锡这样的顶级主权财富基金。在NUS学习,意味着我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行业前沿的讲座、实习机会,甚至直接与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校友网络(Alumni Network):体现你的长远眼光。“强大的校友网络是我选择NUS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通过LinkedIn了解到,很多项目的毕业生目前都在亚太地区的顶级金融机构工作,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无疑是宝贵的资源。”

高频题3:“What are you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areer goals?”

这道题是考察你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现实。你的目标需要具体、可行,并且能和项目强关联。

思路:Short-term(毕业后3-5年)要具体到行业、职位、地点。Long-term(5-10年)可以稍微宏大一些,但要有迹可循。

示范:“我的短期目标是在毕业后,加入新加坡或香港一家大型投行的IBD部门,成为一名分析师,专注于TMT行业的并购业务。NUS的课程,尤其是《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和丰富的案例教学,将为我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长期来看,我希望能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银行家,利用我在亚洲市场的经验,帮助更多有潜力的科技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价值,最终或许会转型到PE/VC领域,从交易的执行者转变为价值的发现者。”

模块二:技术问题 -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金融硕士毕竟是专业项目,技术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面试官想知道你的金融功底到底有多扎实。

常见领域:
* 公司金融:如何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DCF, Comps, Precedent Transactions三种方法必须会说)。什么是WACC?怎么计算?
* 投资学:什么是CAPM模型?它的假设和应用是什么?Alpha和Beta的区别?
* 衍生品:什么是Black-Scholes模型?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 数学与统计:基本的概率题(比如经典的“三门问题”)、线性回归的假设等。

回答策略:
* 结构化回答:比如问到“如何用DCF给公司估值”,你应该一步步说清楚:1. 预测未来5-10年的自由现金流(FCF);2.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折现率;3. 计算终值(Terminal Value),通常用永续增长模型或退出倍数法;4. 将FCF和终值折现到当前时点,加总得到企业价值(EV);5. 用EV减去净债务得到股权价值,再除以总股本得到每股价格。
* 知之为知之:如果遇到完全不懂的问题,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诚实是最好的策略。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我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思考过程。根据我的理解,这个问题可能与XX理论有关,我会从XX角度去尝试解决……” 这样既展示了你的诚实,也体现了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模块三:市场洞察 - “你对这个世界好奇吗?”

顶级商学院不想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们想要的是对真实金融世界有热情、有思考的未来领导者。

高频题:“Tell me about a recent financial news that you’ve been following.”

这道题的准备,需要你平时就养成看财经新闻的习惯。推荐关注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Bloomberg, 以及新加坡本地的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网。

回答框架(三段论+升华):
1. What (是什么):清晰地陈述新闻事件。比如,“我最近在关注新加坡金管局(MAS)关于推进资产代币化(Asset Tokenization)的‘守护者计划’(Project Guardian)。”
2. So What (意味着什么):分析这个新闻的影响和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验,它预示着未来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将房地产、私募股权等非流动性资产代币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门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这对新加坡巩固其作为亚洲领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
3. Now What (你的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或思考。“我认为,这个计划面临的挑战将主要集中在监管框架的建立和投资者保护上。如何确保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如何界定代币的法律属性,将是决定其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同时,我也在思考,这种技术未来是否可以和ESG投资相结合,比如发行代表着特定环保项目所有权的绿色代币。”

这样的回答,从事实到分析再到个人观点,层层递进,展现了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行业未来的洞察力。

第三关:临门一脚,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准备好了内容,最后的一些“软技巧”同样重要。

Kira面试的舞台布置:
* 背景干净:找一面白墙或者整洁的书架作为背景,不要出现杂乱的衣物。
* 光线充足:正面光,避免“阴阳脸”。台灯是个好帮手。
* 着装得体:穿正装或商务休闲装,表达你的重视。
* 眼神交流:看着摄像头,而不是屏幕里的自己!这需要练习。你可以在摄像头旁边贴个小笑脸,提醒自己。

真人面试的反问环节:
面试最后,面试官一定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

这是一个送分题,千万别说“No, thanks.”!

准备1-2个有深度的问题,表明你真的思考过这个项目。

优质问题示例:
* “除了课程学习,项目会为学生提供哪些与业界(比如新加坡本地的对冲基金或资管公司)互动的机会?”
* “您认为在过去几年中,这个项目最大的发展或变化是什么?未来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 “根据您的观察,具备哪些特质的学生通常能在这个项目中取得最大的成功?”

避雷问题:不要问官网上能轻易查到的信息,比如“项目时长多久”、“学费多少钱”。

写到这里,该说的干货基本都说完了。面试其实没那么可怕,它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审判,更像是一次相亲。学校在找最适合它的学生,你也在找最适合你的平台。

所以,深呼吸,别把面试官当成你的敌人,把他当成一个你想认识的、充满智慧的长辈或朋友。把你对金融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真诚地、有条理地分享给他。你为了这个梦想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现在,就是去展示成果的时候了。

去吧,拿下那个你应得的offer!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61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