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韩留学前,没人会告诉你的真相

puppy

打算来韩国留学的小伙伴,先别急着打包行李!我们都懂,来之前心里那份憧憬,一半是对学术的向往,一半是韩剧里的浪漫街头。但有些“潜规则”和生活真相,过来人不说,你是真不知道。比如,大学里让人头秃的“发表”和小组作业到底有多卷?为什么感觉融入本地同学的圈子那么难?看似光鲜的留学生活背后,那些关于租房、办卡、物价和社交的“坑”,你都清楚吗?这篇文章不是要给你泼冷水,而是像个靠谱的学长学姐,想提前跟你聊聊这些真实、接地气的细节。戳破那些美好的滤镜,是为了让你准备得更充分,把憧憬稳稳地变成一段不后悔的宝贵经历。

赴韩留学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学术压力:小组作业和发表(Presentation)是成绩大头,难度和强度远超想象。
社交圈子:融入本地学生圈子比想象中难,语言和文化是隐形门槛。
租房现实:天价“保证金”(押金)是常态,好房子要靠抢。
生活成本:水果、肉类贵到心疼,外卖和公共交通是“续命”神器。
银行开户:刚落地时,你可能是一个无法网购、无法点外卖的“数字难民”。

还记得我刚拖着两个28寸大箱子,降落在仁川机场的那天。首尔的空气里,仿佛都飘着韩剧《鬼怪》同款的浪漫气息。我满脑子都是在延世路街头漫步、在汉江公园吃炸鸡啤酒、和韩国同学在图书馆奋战后一起分享夜宵的画面。我以为,我的留学生活会是一部精心制作的青春偶像剧。

结果,开学第一周,我就被现实狠狠打了一记耳光。不是因为课业太难,也不是因为想家,而是因为垃圾分类。站在一排花花绿绿的垃圾桶前,手里拿着一个吃完的泡面桶,我彻底懵了。桶身是纸,要撕掉;盖子是塑料,要洗干净;上面那层薄膜,又是什么……我手足无措地站了十分钟,最后灰溜溜地把“作案工具”拎回了家,上网搜了半小时的“韩国垃圾分类教学视频”。

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学生活这部剧,偶像剧的滤镜只在开头闪现了三秒,剩下的全是现实主义的纪录片。那些旅行攻略和留学中介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细节,才是构成你留学生活的底色。今天,作为你们的靠谱学姐,我就来跟你聊聊那些没人会提前告诉你的“韩国留学真相”。

学术篇:欢迎来到“发表”和“小组作业”的残酷世界

来之前,你可能觉得韩国大学的课堂跟国内差不多,听听课,期末考个试就完事了。朋友,你太天真了。在这里,你的成绩单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座大山决定的:发表(발표)和小组作业(팀플)。

先说说“发表”。它不是你想象中那种照着PPT念稿子的汇报。韩国大学的发表,是一场结合了演讲能力、逻辑思维、设计审美和临场反应的综合大秀。教授和同学们会像评委一样,审视你的每一个细节。你的PPT做得好不好看?逻辑清不清晰?有没有引用最新的研究数据?你演讲时的仪态、语速、眼神交流,甚至穿搭,都可能成为评分的一部分。

我有个学会计的朋友,一次期末发表,他们组为了做出最酷的PPT,硬是把财务报表做成了动态信息图,动画效果堪比电影片头。发表当天,全组成员穿着统一的白衬衫黑西裤,每个人都像要去参加TED演讲。发表后的提问环节更是“腥风血雨”,同学会提出极其尖锐的问题,如果你答不上来,教授脸上的表情会瞬间凝固。毫不夸张地说,在韩国,很多大学的课程里,发表成绩能占到总成绩的30%-40%。

如果说发表是个人秀,那小组作业(Team Project,简称팀플)就是一场考验人性的“饥饿游戏”。几乎每门课都有小组作业,你将不可避免地要和韩国同学组队。这时候,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首先是沟通。韩国同学习惯用KakaoTalk(他们的微信)沟通,语速飞快,还夹杂着大量的缩略语和网络用语。有时候他们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你看着满屏的“ㅋㅋ”和“ㅎㅎ”,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其次是分工。你会遇到传说中的“无임승차”(免费搭车)组员,从头到尾消失,截止日期前一天突然出现,问“我能做什么?”。你也会遇到极度负责、追求完美的组长,他会要求你们线下开会到半夜,PPT改20遍,报告里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社会学课的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做一个关于韩国青年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们组有个韩国小哥,特别追求完美。我们前后线下见了5次面,每次都约在咖啡馆,一聊就是4个小时。为了数据,我们真的去街头做了100份问卷。最后交上去的报告有50多页,PPT精美到可以直接拿去参赛。那段时间,我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结果是喜人的,我们拿了A+。但这个过程,真的会让你“头秃”。

这就是韩国大学的学术真相。它锻炼人,但也极度消耗人。你不仅要听得懂课,还要学会如何像一个专业的职场人一样去展示、去协作。

社交篇:为什么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

韩剧里,主角们总能轻易地在大学社团(동아리)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在联谊(미팅)上邂逅爱情。但现实是,对很多留学生来说,融入韩国同学的圈子,真的很难。

你会发现,韩国学生的社交圈子非常“抱团”。他们很多朋友都是从高中延续下来的,大学里又会形成以同年级、同专业、同社团为单位的紧密小团体。这些圈子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和文化背景,一个外国人很难一头扎进去。比如,他们聊的话题可能是某个只有韩国人才懂的搞笑艺人,或者是他们当兵时的趣事,你完全插不上话。

语言是第一道坎。即便你的韩语已经考到了TOPIK 6级,能无障碍听懂教授讲课,但在日常交流中,你还是会发现困难重重。韩国年轻人语速快,俚语多,而且经常会省略主语和宾语。当一群韩国同学围在一起哈哈大笑时,你可能还在努力解析他们上一句话的语法结构。那种融不进去的孤独感,真的会让人有点沮丧。

酒文化(회식)是另一个门槛。聚餐和喝酒是韩国人拉近关系最重要的方式。开学迎新、社团活动、小组作业结束,几乎所有事情都值得“喝一杯”。在酒桌上,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给长辈倒酒要用双手,不能正对着前辈喝酒等等。如果你不喝酒,或者不习惯这种氛围,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破冰”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学设计的学妹,性格很开朗。她加入了学校最火的舞蹈社团,以为能交到很多朋友。她努力参加每一次练习,但每次练习结束后,韩国成员们都会吆喝着去“二次会”(이차),也就是继续喝酒聊天。学妹不胜酒力,去过两次后就没再去了。慢慢地,她发现自己虽然身在社团,却好像总是在核心圈子之外。

根据韩国国家国际教育院(NIIED)近年的调查数据,超过40%的在韩留学生表示,“与韩国学生交流困难”是他们在留学生活中遇到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生活篇:滤镜之外的柴米油盐

聊完成绩和社交,我们再来看看最实际的——钱。留学生活远不止是发发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咖啡馆和美术馆,更多的是被账单追着跑的日常。

租房的“坑”:天价保证金了解一下

在韩国,尤其是首尔,租房是留学生最大的一笔开销。你可能会在网上看到各种房型:One Room(원룸,单间)、Officetel(오피스텔,商住两用公寓)、考试院(고시원,非常小的单间,通常包水电网和米饭泡菜)。

但所有这些房子,都有一个绕不开的东西——保证金(보증금)。这和国内的“押一付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韩国的保证金金额非常高,在首尔,一个普通的One Room,保证金通常在500万到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万到10万)。这笔钱只是押金,在你退租时会退还,但它意味着你来韩国之前,就需要准备好一大笔现金。很多同学家里准备了学费和生活费,却忽略了这笔巨额的启动资金。

根据韩国房产应用“다방”(Dabang)2023年的数据,首尔主要大学周边(如新村、弘大)的One Room,平均月租在50万到70万韩元(约2500-3500人民币),保证金普遍在1000万韩元(约5万人民币)以上。这还只是房租,别忘了还有一笔“管理费”(관리비),每月大概5万到10万韩元,包括了建筑物的公共维护、网络等费用,但这笔钱通常不包括你自己的水电燃气费。

办卡的“难”:从零开始的数字生活

在国内习惯了移动支付的我们,刚到韩国时会经历一段“返璞归真”的日子。因为没有外国人登陆证(ARC),你就办不了韩国的手机号和银行卡。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几乎寸步难行。

你无法使用那些便捷的外卖App(如Baemin或Coupang Eats),无法在大部分网站上进行网上购物,甚至连注册很多会员、预约服务都做不到,因为这些都需要韩国手机号进行实名认证。我刚到的第一个月,想在网上买个烧水壶,折腾了半天发现无法支付,最后只能顶着大风去超市,自己吭哧吭哧地拎回来。

拿到登陆证后去银行开户,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银行会先给你一张每日转账和取款额度极低(比如一天30万韩元)的“金融交易限制账户”。你需要提供各种证明(如学费缴纳单、持续的工资流水等)才能解除限制。韩国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验证流程极其复杂,各种安全插件和证书能让你抓狂。做好心理准备,你可能会在银行柜台和你的手机屏幕前,度过好几个充满挫败感的下午。

物价的“真”:告别水果自由

韩国的物价,非常有“特色”。有些东西便宜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一杯美式咖啡,学校周边可能只要1500-2000韩元(人民币10元左右);公共交通也很惠民,坐一次地铁或公交大概1400韩元(约7元),还可以换乘。学校食堂的一顿饭,一般在4000-6000韩元,能吃得相当不错。

但有些东西,贵到让你怀疑人生。首当其冲的就是水果和肉类。在超市里,一个苹果卖3000韩元(约15元),一小盒草莓卖上万韩元是常事。夏天想买个西瓜?那可能是奢侈品。根据全球数据库Numbeo 2024年的数据,首尔的食品杂货价格指数比北京高出约60%。牛肉更是贵,所以韩国人平时主要吃猪肉和鸡肉。想实现“水果自由”和“牛肉自由”?那你的钱包可能会首先“抗议”。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留学生都练就了一身厨艺,因为自己做饭是控制生活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大家会结伴去大型超市(如E-mart, Lotte Mart)等待晚上的打折时段,或者熟练地使用各种比价App。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真相”,是不是感觉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别怕,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劝退你,更不是为了抱怨。

恰恰相反,我是想告诉你,这些才是留学生活最真实、最宝贵的部分。那些在小组作业中熬过的夜,会让你学会如何高效协作;那些在社交中感受到的孤独,会让你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那些为了一万韩元保证金和房东据理力争的经历,会让你一夜之间长大。

所以,来之前,别光顾着看韩剧和Vlog了。多攒点钱,尤其是那笔雷打不动的保证金。多练练口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能跟未来的组员吵架(开玩笑的)。可以提前关注一些韩国本地的App,比如地图Naver Map,租房Dabang,外卖Baemin,了解一下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戳破那些美好的滤镜,是为了让你换上一双更结实的鞋,去走接下来的路。这段路或许不总是平坦,但沿途的风景,绝对是你人生中任何其他旅程都无法替代的。来韩国留学,不是为了复刻别人的浪漫剧本,而是为了导演一部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纪录片。祝你的剧本,精彩纷呈。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43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