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纳士读传媒硕士,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还在纠结来蒙纳士读传媒硕士到底值不值?学姐用亲身经历告诉你,这绝对是一段“神仙”般的体验!在这里,上课可不只是听听理论、读读文献那么简单,我们真的会上手拍片子、做播客、策划属于自己的项目,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感觉超棒。老师们不仅是学术大牛,很多还有着丰富的业界经验,给你的指导都超级实用。虽然小组作业多到飞起,但你也会因此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能一起奋斗的“神仙”队友,收获的友谊和合作经验千金不换。这不仅是一次学历的提升,更是一场让你看清未来职业方向、收获宝贵人脉的旅程。想知道具体的课程体验和求职干货吗?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蒙纳士传媒硕士速览 (Ma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Media Studies)
核心专业方向 战略传播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媒体治理与发展 (Media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等,选课自由度高,可根据兴趣定制学习路径。
学制与校区 1.5年或2年制(根据本科背景决定),主校区在充满艺术气息的 Caulfield Campus。
实践机会 设备一流的 Media Lab (剪辑室、录音棚)、播客工作室、丰富的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WIL) 实习项目。
国际认可度 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蒙纳士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位列全球第35位,全澳第2,学术声誉杠杠的!
毕业生去向 国际公关公司、主流媒体机构 (如ABC, The Age)、非政府组织 (NGO)、大型企业市场部、数字媒体初创公司等。

嘿,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啦!还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吗?我正像你现在一样,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在无数个深夜里刷着各种论坛和官网,手指在“蒙纳士大学”和“另一所大学”的 offer 之间悬停,内心上演着一万场纠结的大戏。“蒙纳士的传媒到底水不水?”“听说小组作业多到爆炸?”“毕业了能找到工作吗?”这些问题像弹幕一样在我脑子里飞过。

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刚刚提交完最后一个小组的短片项目,和队友们在学校旁的咖啡馆里举杯庆祝时,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选择来蒙纳士读传媒硕士,绝对是我留学路上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这不仅是一段学习经历,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神仙”体验。如果你还在纠结,那就泡杯咖啡,听学姐给你好好唠唠这一年的故事吧!

“神仙”课程:我的想法,竟然真的变成了作品!

来之前,我以为的传媒硕士课程,就是每天抱着厚厚的理论书啃,对着长长的 reading list 叹气,然后每周写一篇思辨性小论文。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蒙纳士给我的最大惊喜是,这里的学习远不止于此。理论是骨架,而实践则是让骨架长出血肉的灵魂。

印象最深的是一门叫做《Media Practices》的课。教授开学第一天就说:“这学期,你们每个人都要完成一个自己主导的媒体项目,形式不限,可以是短片、播客、摄影展,甚至是一个社交媒体活动。” 当时我整个人都惊了,在国内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我,第一次被赋予这么大的自由度。我和几个小伙伴一拍即合,决定拍一个关于墨尔本咖啡文化的迷你纪录片。

那段时间,我们真的像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一样运作。我们扛着学校 Media Lab 免费借来的 Blackmagic 专业摄影机和收音设备,穿梭在墨尔本的大街小巷。从清晨第一缕阳光下的街边小店,到深夜依然灯火通明的冠军咖啡师工作室,我们采访了十几位背景各异的咖啡从业者。写脚本、做分镜、联系采访、现场拍摄、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学校的 Media Lab 简直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里面的 iMac 全都预装了 Adobe 全家桶和 DaVinci Resolve,剪辑室和录音棚只要提前预约就能免费使用。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一个镜头,我们在 Caulfield 校区那栋标志性的“大眼睛”教学楼下等了三个小时的日落。当最后一抹余晖洒在镜头上,我们所有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那种把一个模糊的想法,通过团队协作,一步步变成一个完整、精美的作品的感觉,真的太有成就感了!这比任何一篇 A+ 的论文都来得更真实,更有分量。

这只是冰山一角。在另一门关于播客制作的课上,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录音设备,如何进行声音设计和叙事剪辑,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品还被学院选为优秀作品在官网展示。根据蒙纳士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部(MADA)的数据,超过70%的传媒相关课程都包含实践性元素或与行业相关的项目。这意味你在这里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一份真正能写进简历、展示给未来雇主的作品集(Portfolio)。

“神仙”导师:他们不仅教你理论,更教你“游戏规则”

蒙纳士的老师们,绝对是“神仙”体验的核心。他们不仅仅是埋首书斋的学者,很多都是自带光环的业界大牛。

给我们上《Strategic Communications》(战略传播)的教授,就曾在一家全球顶级的公关公司担任过亚太区总监。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每一页PPT背后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讲到危机公关,他会直接抛出他当年处理过的一个棘手案例,让我们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公关团队,你会怎么做?他会认真听取每个小组的方案,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亮点和致命伤,最后再复盘他们当年的真实做法和背后的考量。这种沉浸式的案例教学,让我们对公关行业的运作逻辑有了超乎想象的深刻理解。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的期末方案是为一个澳洲本土的美妆品牌策划一场进入中国市场的社交媒体活动。我们熬了好几个大夜,自认为方案已经天衣无缝。结果在 presentation 后,这位教授直接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的KOL预算是怎么算的?这个报价在上海,可能连一个中腰部博主的单篇图文都拿不下来。”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接着分享了目前国内社交媒体营销的真实报价、合作模式和一些不为人知的“坑”。这些知识,是你在任何教科书上都学不到的,是真金白银的行业经验。

蒙纳士传媒、电影与新闻学院(School of Media, Film and Journalism)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比如,你可能会遇到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工作了数十年的资深记者教你新闻采写,或是屡获殊荣的纪录片导演指导你如何进行影像叙事。根据学校官网的数据,学院里超过60%的教学人员都拥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或仍在行业内兼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宝贵的人脉和资源。他们会邀请自己的业界朋友来课堂做分享,会把最新的实习机会信息第一时间发在学生群里,甚至会在你毕业求职时,为你写一封含金量极高的推荐信。

“神仙”队友:被小组作业“逼”出来的革命友谊

好,现在我们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小组作业”。是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蒙纳士传媒的小组作业,真的多到飞起!几乎每门课都有,一学期同时跟进三四个小组项目是家常便饭。图书馆的 discussion room 永远需要提前一周预定,通宵赶 due 是我们的日常。

听起来很劝退?但相信我,这绝对是整个硕士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刚开始,我也很怕遇到“猪队友”。但慢慢地我发现,能来到这里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的队友里,有来自国内顶尖大学的学霸,逻辑清晰,写起 report 来又快又好;有本科是设计专业的“技术大神”,包揽了我们所有视频的后期和海报设计;还有性格开朗、英语超棒的本地小哥,负责对外联络和 presentation,气场全开。

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从最初的陌生和磨合,到后来的默契无间。我们一起在图书馆啃披萨,一起在拍摄现场淋雨,一起为了一句文案、一个镜头争得面红耳赤,也一起在项目成功后拥抱欢呼。这种高强度的合作,锻炼的不仅仅是沟通和协作能力,更是跨文化理解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你会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如何在意见不合时找到折中方案。

蒙纳士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国际社区。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蒙纳士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接近40%,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在我的小组里,就有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澳洲本地的同学。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比如在策划一个关注心理健康的活动时,印度同学分享了他们国家对于冥想和瑜伽的看法,这给了我们全新的灵感。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几个 A+ 的成绩,更是一群可以并肩作战、值得信赖的朋友。毕业后,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着彼此的求职进展和生活点滴。这份在异国他乡共同奋斗出来的“革命友谊”,千金不换。

“神仙”资源:求职路上,学校为你“撑腰”

读研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走向职场。蒙纳士在这方面,给学生的支持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学校的 Career Connect 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提供从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到职业规划咨询的一条龙服务。

我刚来的时候,对在澳洲找工作一头雾水。于是我预约了 Career Connect 的一对一咨询。顾问老师非常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我的简历,指出了很多中式简历的通病,比如描述过于笼统、缺乏量化成果等。她教我如何使用 STAR 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包装我的经历,让每一条都看起来专业又亮眼。后来,我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 LinkedIn Profile 打造工作坊和模拟面试,每一次都收获满满。

蒙纳士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WIL) 项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习课程。学院和众多墨尔本乃至全澳的知名企业、媒体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有合作关系。你可以通过申请,将一学期的课程换成一份全职或兼职的实习,并且还能拿到学分。我的一个朋友就通过这个项目,进入了澳洲一家知名的公关公司实习,毕业后因为表现出色,直接拿到了 return offer。

根据蒙纳士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蒙纳士位列全球第54位,这背后离不开学校强大的行业联系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视。除了正式的实习项目,学院还会定期举办行业分享会(Industry Night),邀请各路大咖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我就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一位在澳洲大型传媒集团工作的校友,后来通过他的内推,获得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

在这里,求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学校会用它所有的资源和网络,为你铺路、为你“撑腰”。它教给你的,不仅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在蒙纳士读传媒硕士,到底值不值?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个轻松划水就能毕业的文凭,那这里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渴望的,是真正把知识用起来,把想法变成现实;是和一群有才华又有趣的人一起,创造一些让自己骄傲的东西;是想在毕业时,手握一份闪闪发光的作品集和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那么,别犹豫了,来吧。

这里的确有写不完的论文和赶不完的 due,但同样有挥洒创意的自由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这趟旅程,给你的将远超一张毕业证书。它会让你更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媒体人,并给你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去成为那个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48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