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神养成记:NYU游戏设计专业学什么?

puppy

梦想进入游戏行业,想知道顶尖的NYU游戏设计专业到底是怎么把萌新打造成大神的吗?别以为这里只教你写代码画画哦!从底层的游戏理论、编程技术,到高阶的交互设计、叙事艺术,甚至玩家心理学,课程干货满满,全面解析“好玩”的秘密。更重要的是,你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大脑们一起,亲手把一个个脑洞变成真正的游戏,毕业时就手握一份闪闪发光的作品集。想知道具体的课程设置和申请秘诀?快点开看看,你的大神养成之路就从这篇攻略开始!

NYU 游戏设计专业速览
核心理念: 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游戏,更是教你如何“思考”游戏。创意与批判性思维是王道。
申请关键: 作品集(Portfolio)的权重远超你的 GPA。展示你的创意过程,哪怕作品不完美。
学习模式: 理论与实践五五开。上午还在讨论游戏史,下午就在工作室里和同学为一个小小的跳跃手感争得面红耳赤。
最大财富: 你的同学!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意大脑,未来的行业巨头可能就是你的毕设队友。

游戏大神养成记:NYU游戏设计专业学什么?

Leo 把头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屏幕上,Steam 库里上百个游戏图标静静地躺着,像一座座纪念碑,记录着他逝去的青春。他刚刚又通关了一款像素风的独立游戏,制作团队只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赫然写着毕业于“NYU Game Center”。他又一次问自己:“我这么爱玩游戏,能不能把‘玩’变成一份事业?那些做出好玩游戏的人,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如果你和 Leo 一样,对游戏的热爱无处安放,对神秘的游戏设计专业充满好奇,那么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传说中“游戏界霍格沃茨”——纽约大学游戏设计专业(NYU Game Center),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把一个普通玩家,一步步打造成游戏大神的。

为什么是 NYU?这里是“大神”的孵化器

首先,咱们得摆个数据,让你感受一下它的江湖地位。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在2023年的榜单上,又一次把 NYU 的游戏设计研究生项目(MFA in Game Design)排在了全美第一的位置。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他们霸榜好几年了,可以说是稳定发挥的学霸。

但排名只是个数字,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气质。NYU Game Center 坐落在纽约布鲁克林,这里是全球独立艺术和创意的中心。它不隶属于计算机学院,也不在纯艺术学院,而是属于大名鼎鼎的帝势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这个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基因:游戏在这里不被看作纯粹的软件工程,而是和电影、戏剧一样,是一种前沿的艺术表达形式。

所以,如果你以为来这里就是学建模、学写代码,那就太小看它了。这里培养的不是流水线上的“码农”或“画师”,而是能定义下一代互动娱乐的“游戏制作人”和“创意总监”。

地基打牢:游戏不只是代码和美术

刚入学,你可能和我一样,觉得做游戏就是编程加画画。但 NYU 的第一年会告诉你:少年,你太天真了。打好地基,才能盖起万丈高楼。

第一块砖:游戏理论与批判(Game Studies)

你上的第一门核心课可能就是《Game Studies I》。这门课不教你任何软件,而是带你“拆解”游戏。你会读到约翰·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了解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你也会分析《俄罗斯方块》为何能让人上瘾,从“心流”理论中找到答案;你还会激烈地讨论,游戏算不算第九艺术,它的叙事和电影叙事有何根本不同。

这门课的目的,是让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观”。当别人还在说“这个游戏真好玩”的时候,你已经能清晰地分析出它的核心循环(Core Loop)、奖励机制(Reward System)和玩家心理模型(Player Psychology Model)。说白了,就是把你从一个感性的玩家,变成一个理性的分析师。

第二块砖:游戏设计与迭代(Game Design)

理论学完,马上就得动手。另一门核心课是《Game Design 1》。这门课的精髓就四个字:动手去做(Make Stuff)。这里的日常就是,你的桌上可能同时摆着乐高、卡牌、Arduino 开发板和一台高性能电脑。教授会给你一个主题,比如“合作”或者“背叛”,然后你们小组就得在几天内,用最简单的工具,比如纸和笔,设计出一个游戏原型(Prototype)。

这个过程简直是“相爱相杀”。你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规则争得面红耳赤,然后把原型拿给别的组测试(Playtest)。看着别人玩你的游戏时一脸懵逼或者瞬间放弃,那种挫败感能让你怀疑人生。但紧接着,你们就要根据反馈,熬夜修改,第二天拿出一个更好的版本。这个“原型-测试-迭代”的循环,会贯穿你整个学习生涯,也是真实游戏行业开发的核心流程。

比如,2023年学生作品展(NYU Game Center Showcase)上有一款叫《We Are All Going to Die》的游戏,它用一种幽默又荒诞的方式探讨死亡。这种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很可能就是从一节设计课上一个粗糙的纸面原型开始的。

第三块砖:技术实现基础(Intro to Programming for Games)

当然,光有想法还不行,你得能把它做出来。对于很多文科背景的同学来说,编程可能是最大的恐惧。别担心,NYU 的编程课是为“麻瓜”设计的。《Intro to Programming for Games》这门课会从零开始教你,通常使用 Unity 引擎和 C# 语言。老师不会一上来就讲什么复杂的数据结构,而是通过带你做一个最简单的“打砖块”或“小蜜蜂”游戏,让你理解变量、函数、循环这些基本概念。

重点是,这里的编程是为了“设计”服务的。你学编程不是为了成为最牛的程序员,而是为了能亲手实现你的游戏想法,能快速验证一个玩法好不好玩。每年都有大量零编程基础的学生,在一年后能独立做出功能完整的游戏。所以,只要你肯学,技术绝对不是门槛。

大神进阶:在这里,你的脑洞没有边界

度过了第一年紧张又充实的基础学习,你就进入了更广阔的创作天地。MFA 项目的第二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脑洞大开的进阶课程。

叙事、心理与交互的交叉火力

如果你对讲故事感兴趣,可以选修《Game Narrative》,学习如何通过环境、玩法、角色互动来讲述一个只有游戏才能讲述的好故事。你会发现,游戏的叙事逻辑和电影、小说完全不同,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故事。想想《The Last of Us》里,你不是在“看”乔尔和艾莉的故事,你是在“成为”他们,感受他们的挣扎和成长。

如果你对玩家行为着迷,可以选《Psychology of Play》。这门课会深入探讨玩家为什么会“上瘾”,多巴胺奖励机制是如何在《原神》这样的游戏中被运用到极致的。你甚至会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玩家(比如成就型、探索型、社交型)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设计来满足他们。

还有像《Interaction Design (IxD)》这样的课程,它会教你如何设计出符合直觉的用户界面(UI)和流畅的用户体验(UX)。为什么有的游戏按键按下去感觉特别“爽”?这背后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手感”(Game Feel)。

工作室文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NYU Game Center 最宝贵的财富,是它的社区和合作氛围。这里不像一个传统的学校,更像一个大型的游戏工作室(Studio)。你每天都会和同学、教授混在一起,随时可以抓到一个人来玩你的新原型,给你提意见。著名的游戏制作人,比如做出《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的 Bennett Foddy 本人,就是这里的教授。你随时可能在走廊上碰到他,和他聊聊你关于“受苦”游戏的新想法。

最能体现这种合作精神的,就是毕业前的论文项目(Thesis Project)。这通常是一个长达一年的大项目,你需要和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从零开始,完整地开发一款游戏。这个过程就是一次真实创业的预演。你们要自己立项、分工、管理进度、解决冲突,最终在年终的学生作品展上向全世界展示你们的作品。

很多后来名声大噪的独立游戏,都诞生于此。比如,火爆全网的独立游戏《Ape Out》(猩猩越狱),就是毕业生 Gabe Cuzzillo 的硕士毕业作品。那极具冲击力的爵士乐和暴力美学,最初就是在 Game Center 的小黑屋里诞生的。还有获得多个设计奖项的解谜游戏《Carto》,其核心团队成员也都来自 NYU。你的毕设队友,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独立游戏界的新星。

纽约加成:资源就在你身边

身在纽约,意味着你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Game Center 每周都会举办讲座(比如著名的 “Practice: Game Design in Detail” 系列),邀请行业内的大佬来分享经验。你可能上一秒还在课堂上分析任天堂的设计哲学,下一秒就能听到来自拳头公司(Riot Games)或育碧(Ubisoft)的首席设计师的现场分享。

每年春季的 NYU Game Center Showcase,更是学生的“高光时刻”。成百上千的玩家、媒体和游戏公司的招聘官会涌入现场,体验你的游戏。一份闪闪发光的作品集,加上在展会上获得的宝贵人脉,是你毕业时最好的敲门砖。根据学校的数据,超过95%的MFA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都找到了工作或开始了自由职业,去向包括了索尼、Riot Games、Take-Two Interactive 等顶级公司,也有很多选择创立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如何通关?申请大神之路的秘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了?别急,想拿到这张“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也需要一些策略。

作品集!作品集!作品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 NYU Game Center 来说,你的作品集(Portfolio)比你的成绩单(GPA)和语言分数重要得多。他们想看到的不是你有多会考试,而是你有多大的创作潜力和多独特的思考方式。好消息是,你的作品不一定非得是数字游戏。

你的作品集里可以是一个你用 Twine 制作的交互式小说,可以是你为一个桌游设计的完整规则和卡牌,可以是你用乐高搭建的一个关卡模型,甚至可以是你对《艾尔登法环》某个 Boss 设计的深度分析报告。关键是展示你的“设计思维”——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想让玩家体验到什么?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附上一份详细的设计陈述(Design Statement),解释你的创作思路,比一个华丽但空洞的作品更重要。

个人陈述:讲一个关于你的好故事

在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里,不要只写“我从小就热爱游戏”。招生官想知道的是,游戏对你意味着什么?是哪一款游戏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为什么非“做”游戏不可?你有什么独特的个人经历或视角,可以让你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游戏体验?

Game Center 非常看重背景的多元化。他们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五花八门的背景:有学哲学的、学建筑的、学音乐的,当然也有学计算机的。每年录取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是国际学生,超过三分之一是女性。所以,大胆地展示你的与众不同,告诉他们你能为这个社区带来什么新的火花。

顺便提一句,MFA 项目是不需要 GRE 成绩的,这为很多跨专业的同学扫清了一大障碍。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你的是,成为游戏大神的路,没有固定的公式。NYU Game Center 也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能给你的,是一个顶级的熔炉,一把锋利的锤子,和一群最有才华的伙伴。在这里,你的每一个疯狂想法都会被认真对待,每一次失败都会被看作宝贵的经验。

所以,如果你真的热爱游戏,别再只是“云”了,也别再只是消费别人的创意。动手去做点什么吧,无论它多么微小和粗糙。用手边的任何工具,去创造一个能让你朋友开怀大笑,或者陷入沉思的简单互动。你的大神养成之路,其实从你决定创造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63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