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大本营盘点,你的学校上榜了吗?

puppy

是不是感觉在国外上学,身边讲中文的小伙伴比老外还多?出门吃个饭跟在国内一样方便,连“中国胃”都被照顾得妥妥帖帖。我们这次就来深扒一下那些传说中的“中国留学生大本营”,看看哪些神仙学校已经被咱们自己人“占领”啦!从“玉米地”里的UIUC到阳光灿烂的南加大,快来找找你的学校有没有上榜,也看看这些地方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大家扎堆前往。没准看完你就会会心一笑,原来我的“村里”这么热闹,我不是一个人!

小编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里的数据和排名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哦!我们搜集的是近一两年的公开信息和广大留学生的真实体感。大家就当看个乐呵,找找共鸣,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每年的官方报告哈。最重要的是,不管中国同学多还是少,走出舒适圈,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才是留学最酷的事儿!

还记得我刚到美国第一周,想家想得抓心挠肝,尤其想念那一口地道的麻辣烫。抱着“身在异国他乡,怎能奢求”的悲壮心态,我走进了一家离学校不远的超市,准备买点面包火腿凑合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一进门,左手边货架上赫然摆着老干妈、螺蛳粉、康师傅冰红茶,甚至还有火锅底料和王致和的腐乳!那一瞬间,我差点以为自己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结果只是从北京海淀区飞到了朝阳区。旁边两个哥们儿正用纯正的东北话讨论哪个牌子的酸菜更地道,收银员小姐姐用流利的中文问我:“同学,需要袋子吗?”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留学,好像跟我预想的“孤身勇闯天涯”剧本不太一样。我上的这哪是美国大学,分明就是个“海外华人社区”啊!后来跟朋友们一聊,发现我的经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有些学校,那才叫真正的“中国城分校”。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传说中的“中国留学生大本营”,看看这些神仙学校到底被我们自己人“占领”到了什么程度。快来找找你的学校在不在榜上,也看看这些地方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大家扎堆前往!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 玉米地里的“清华分校”

说到中国留学生大本营,UIUC要是说自己排第二,估计没几个学校敢称第一。这个坐落在伊利诺伊州广袤玉米地里的大学,江湖人称“University of Illinois until China”。这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你敢信吗?根据近几年的数据,UIUC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常年稳定在5000人以上,是全美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公立大学之一。在某些热门专业,比如CS(计算机科学)和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课堂里放眼望去,黑头发黄皮肤的面孔占了半壁江山。上课分组讨论,大家直接开启中文模式,效率瞬间翻倍,让旁边的老外同学一脸懵圈,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教室。

一个在UIUC读工程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段子:期末考试前,图书馆里最“卷”的区域基本被中国学生包场。大家不眠不休地刷题,累了就泡一碗合味道,困了就来一瓶魔爪。他说,那种氛围,让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留学,而是在参加“美国高考”,身边的战友都是说中文的,连焦虑都变得那么亲切。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去“玉米地”?原因很简单:硬核。UIUC的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专业,那可是全美顶尖,常年排在前五。对于咱们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学校的学术声誉和专业排名就是金字招牌。为了这个,别说玉米地了,就是土豆地也得去啊!

而且,虽然地理位置“村”了点,但生活上对中国学生是真友好。学校周边的Green Street上,中餐馆、奶茶店、KTV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专门服务中国学生的“中国超市”和理发店。从川菜、粤菜到东北菜,你想吃的家乡味,这里基本都能找到。每年春节,当地华人社团还会组织盛大的春晚,那场面,热闹得跟国内似的。可以说,在UIUC,你除了上课需要用英语,生活上几乎可以实现无缝切换。

南加州大学 (USC) - 阳光、沙滩和“名媛”

如果说UIUC是实力派的“理工男”,那南加大(USC)就是光鲜亮丽的“白富美”。坐落在天使之城洛杉矶,USC自带好莱坞光环。阳光、沙滩、棕榈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机遇。

USC的国际学生比例极高,根据学校官方2023-2024学年的数据,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7,000人,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是最大的群体。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你在校园里随便走走,听到普通话的概率比听到鸟叫都大。尤其是在商学院(Marshall)和电影学院(SCA)这些王牌学院,中国学生的面孔更是随处可见。

我有个在USC读商科的朋友,她的朋友圈简直就是一部洛杉矶生活Vlog。今天在圣莫尼卡海滩看日落,明天去比弗利山庄逛街,周末还能开车去圣盖博谷吃一顿正宗的全统广场早茶。她说,在USC,社交圈子太重要了。大家通过各种学生会、社团活动,建立起了庞大的人脉网络。这些校友资源,无论将来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伴随USC的还有一个略带调侃的标签——“University of Spoiled Children”(被宠坏的孩子们的大学)。因为地处洛杉矶市中心,学费和生活费高昂,来这里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不错。校园停车场里,豪车确实不少见。但这并不代表USC的学生都是来“镀金”的。这里的学术压力同样巨大,能考进来的个个都是学霸。大家只是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也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和商业的真实面貌。

USC的魔力就在于,它不仅提供了顶级的教育资源,还附加了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和城市文化。对于那些既看重学术,又向往大城市繁华生活的同学来说,USC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纽约大学 (NYU) - 世界中心的“无墙”大学

“我们学校没有校门,因为整个纽约都是我们的校园。” 这句话,是每个NYU学生都会挂在嘴边的骄傲宣言。作为全美国际学生人数常年霸榜第一的大学,NYU绝对是“大本营”中的战斗机。根据IIE(国际教育协会)的《Open Doors》报告,NYU已经连续多年是接收国际学生最多的美国大学,中国学生自然是其中的主力军。

在NYU读书是种什么体验?一个在Stern商学院的朋友告诉我,就是“极致的自由和极致的内卷”。你可能上午还在华盛顿广场的草坪上和同学讨论哲学,下午就已经在华尔街的某家投行实习了。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教学楼散落在曼哈顿的各个角落,学生卡可以让你自由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动脉之中。

正因为如此,NYU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都市化”特征。大家不仅是学生,更是半个“纽约客”。他们熟知地铁线路,知道哪家brunch最好吃,对各种画展、音乐剧和时尚活动了如指掌。这里的中国学生社团活动也异常丰富,从金融投资论坛到汉服文化节,总能找到你的组织。

生活在纽约,最大的便利之一就是美食。法拉盛(Flushing)简直就是海外的“中国美食之都”,从烤串、麻辣香锅到各种地方小吃,应有尽有。曼哈顿的K-Town和Chinatown也能随时满足你的亚洲胃。很多NYU的学生,周末的日常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坐一趟地铁去法拉盛“改善伙食”。

当然,这种“世界中心”的体验代价不菲。纽约的房租和生活成本是出了名的高。但NYU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所提供的无限可能性。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于那些目标明确、渴望在金融、艺术、媒体等领域大展拳脚的中国学生来说,NYU是他们通往梦想舞台的绝佳跳板。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 常春藤里的华人精英圈

同在纽约,哥大则散发着一种与NYU截然不同的气质——沉稳、精英、学术。作为常春藤盟校,哥大自带光环,吸引着全世界最顶尖的学生,其中自然也包括大量的中国学霸。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数据,其国际学生占比非常高,中国学生是其中最大的生源国。尤其是在工程、统计、公共管理等研究生项目里,中国学生的比例更是高得惊人。甚至有学生开玩笑说,在某些硕士项目的课堂上,教授说的“Good morning”可能是全场唯一一句标准的英文,接下来就是各种口音的“中式英语”大交流。

一个在哥大读统计硕士的朋友说,他们项目几乎就是一个“华人班”。同学之间交流用微信,做项目用中文,连教授布置的作业,大家都会在微信群里用中文热烈讨论。这种环境有好有坏。好处是,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学术上遇到困难,随时能找到“大腿”求助。坏处是,如果你不主动去拓展,你的社交圈可能就真的固化在华人圈子里了。

哥大的中国学生们,堪称“时间管理大师”。他们白天要在巴特勒图书馆里通宵达旦地赶due,晚上还要抽空参加各种高端社交活动和招聘会。毕竟,身在纽约,哥大的招牌就是一张进入顶级圈层的入场券。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还是联合国总部的实习机会,哥大的学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和NYU的“放养”模式不同,哥大虽然也在城市里,但它拥有一个美丽的、相对集中的校园,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对中国学生而言,哥大意味着“名校光环”和“顶级资源”的双重加持。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无数顶尖的中国学生,为了那封蓝色的录取通知书而挤破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 你好,这里是“中国学生饺子大学”

加州大学(UC)系统,向来是咱们中国留学生的心头好。而在这个系统里,如果说哪所学校的中国学生“浓度”最高,UCSD绝对名列前茅。它甚至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昵称:“University of Chinese Students at Dumplings”(中国学生饺子大学)。

这个外号可不是空穴来风。UCSD的亚裔学生比例非常高,其中中国学生的数量尤为可观。走在校园里,尤其是在Geisel图书馆或者Price Center,耳边飘过的普通话比英语还多,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学校周边的Convoy Street,更是圣地亚哥版的“亚洲美食一条街”,火锅、烧烤、奶茶、甜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

为什么UCSD有如此大的魅力?首先,圣地亚哥的气候简直是天堂级别的,常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离海边又近。对于厌倦了国内寒冬酷暑的同学来说,这里的生活环境堪称完美。其次,UCSD的学术实力非常强劲,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是世界级的顶尖水平。这种“好山好水好学术”的组合,谁能不爱呢?

一位在UCSD读生物的朋友说,他们实验室里一半以上都是中国人。大家平时一起做实验、发论文,周末就约着一起去海边冲浪、去Convoy吃海底捞。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既有学术上的并肩作战,又有生活上的抱团取暖。虽然有时候会觉得英语进步慢,但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非常珍贵的。

除了UCSD,像UCLA、UC Berkeley、UC Irvine等,也都是中国留学生扎堆的地方。整个加州,因为其开放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和庞大的华人社区,早已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

其实,不管你的学校有没有上榜,这种“抱团”现象在留学生群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就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了我们巨大的便利和情感支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能随时找到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朋友,能吃到地道的家乡菜,这能极大地缓解我们的孤独感和文化冲击。这种“舒适区”是帮助我们平稳度过留学初期适应阶段的“安全网”。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这个舒适区里,就可能会失去留学的另一半意义——那就是深入体验和理解一种全新的文化。每天跟中国朋友在一起,讲中文,看中国的剧,你的英语口语可能一个学期下来都没什么长进。你对美国社会的理解,可能也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新闻里。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

别把这事儿想得太对立。你完全可以一边享受着华人圈子带来的便利,一边勇敢地往外走一步。比如,这个周末约中国朋友去吃了火锅,下周就主动邀请你课上的外国同学去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在微信群里和同胞们讨论作业,也别忘了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教授的问题。你可以保留你的“中国胃”,也可以去尝试一下本地人推荐的Taco Tuesday。

留学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找到那个让你觉得最舒服的平衡点,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辜负远渡重洋的初衷。说到底,无论身边有多少同胞,你的留学故事,主角永远是你自己。好好书写,别留遗憾!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71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