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哈佛麦吉尔,亲测到底有多神?

puppy

都说麦吉尔学术压力山大,但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这篇就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我们不谈虚的,就说最实在的:从赶due到泡图书馆的真实日常,到蒙特利尔这座法式风情城市的生活体验,再到毕业后的出路。这里有我亲身踩过的坑,也有最美的风景。麦吉尔究竟是“神校”还是“深坑”?这篇文章给你一份超真实的就读体验报告,希望能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来麦吉尔前,你必须知道的几句大实话
1. “北方哈佛”这顶帽子,是压力也是光环。这里的GPA真的不好拿,做好通宵泡馆的心理准备。淘汰率不是说着玩的,尤其是在理科和工科。
2. 蒙特利尔是座“法式围城”。在校园里说英语畅通无阻,但踏出校门,一句“Bonjour, hi”是基本礼仪。不会法语会错过很多乐趣,但也不会活不下去。
3. 毕业后的金字招牌是真的香。麦吉尔的校友网络和全球声誉,在你找工作或申研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助力。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的路。
4. 冬天,真的很长很冷。零下二十度是家常便饭,买一件能抗住西伯利亚寒流的羽绒服,比什么都重要。但蒙城的雪景,也真的美到窒息。

嗨,你好呀!我是lxs.net的小编,也是一个在蒙特利尔瑟瑟发抖(并快乐着)好几年的麦吉尔毕业生。

还记得收到麦吉尔offer的那天下午,我妈比我还激动,冲进我房间喊:“儿子,你被北方哈佛录取了!” 我当时脑子里嗡的一声,一半是飘飘然的喜悦,一半是沉甸甸的恐惧。喜的是,这可是加拿大排名第一、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现任总理的顶尖学府;惧的是,网上铺天盖地的帖子都在说:“麦吉尔,北美最难毕业的大学之一”“进去才知道什么叫人间炼狱”。

那感觉就像手里攥着一张通往“霍格沃茨”的门票,但附赠的说明书上写着“内有恶龙,谨慎入内”。这种又爱又怕的心情,可能每个准McGillian都体会过。所以,今天我不想跟你扯那些官网上光鲜亮丽的宣传语,就想掏心窝子聊聊,在麦吉尔读书这几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咱们不谈虚的,就说最实在的,从赶due日常到城市生活,从踩过的坑到看过的风景,给你一份超真实的就读报告。

麦吉尔的GPA,是用“肝”换来的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术。麦吉尔的学习压力,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如果你在国内是学霸,来这里你会发现身边人均学神;如果你在国内是学渣……嗯,那你可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和无限续杯的咖啡。

我刚来的时候读的是理学院(Faculty of Science),第一学期的微积分(Calculus I)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教授是个口音很重的东欧老爷爷,讲课速度快到飞起,一节课的内容够我消化一整天。第一次期中考,我自认为准备得万无一失,结果成绩出来,全班平均分58。你没看错,C-。教授在讲台上云淡风轻地说:“Don't worry, I will curve it.” (别担心,我会拉分的。)那一刻,我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被curve支配的恐惧”。

这不是个例。在麦吉尔,很多基础课的平均分都被刻意控制在B-到B之间(也就是65-70分左右)。这意味着,你拼死拼活考个80分,可能只是中上水平。想拿A?你得卷赢那帮从全球各地来的顶尖大脑。根据麦吉ell官方数据,尽管没有公布确切的“淘汰率”,但在工程、理科等高强度学院,第一年因为成绩跟不上而转专业或转学的学生比例并不低。

我们经常自嘲,麦吉尔的学生只有两种状态: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和在图书馆里。主校区的McLennan-Redpath图书馆,考试周期间24小时开放,凌晨三四点依旧灯火通明。你会看到有人抱着厚厚的教科书眉头紧锁,有人在白板上疯狂演算,还有人干脆带了睡袋准备在此过夜。那种氛围,紧张又励志,让你觉得不学到头秃都对不起这学费。

我有个读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朋友,他的日常就是赶各种project。有一次为了一个AI项目的due date,他和小组同学连续三天没怎么合眼,靠着外卖披萨和红牛硬扛。项目提交前一晚,他给我发了条消息:“我感觉我敲的不是代码,是我的命。” 虽然辛苦,但他说,当项目成功运行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值得。这就是麦吉尔,它会把你逼到极限,然后让你发现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当然,这不代表在麦吉尔就永无天日。学校的学术支持系统其实非常完善。有专门的写作中心(Writing Centre)帮你修改论文,有各种学科的辅导班(Tutorials),教授们也有固定的Office Hour欢迎你随时去提问。关键在于,你得主动去寻求帮助。在这里,没人会追着喂你饭吃,学习是一种极其主动和独立的行为。

蒙特利尔:一半是欧洲,一半是北美

如果说麦吉尔的学术是硬核的“战斗模式”,那蒙特利尔这座城市,就是温柔的“生活模式”。走出校门,那种紧绷的神经瞬间就能松弛下来。

蒙特利尔太特别了。它是北美唯一一个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大城市,走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看着古老的欧式建筑,耳边是流淌的法语,你会恍惚间以为自己置身于巴黎。但一转弯,看到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熟悉的北美连锁品牌,又会把你拉回现实。这种独特的文化交融,是蒙特利尔最迷人的地方。

刚来的时候,语言确实是个小挑战。虽然麦吉尔校园内是英语环境,但生活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法语是主流。我第一次去超市,结账时收银员阿姨用飞快的法语问了我一堆问题,我一个词也没听懂,只能尴尬地笑着说“Sorry, English?”。后来慢慢学了些基础的“Bonjour”(你好)、“Merci”(谢谢)、“Pardon”(抱歉),情况就好多了。当地人其实非常友好,只要你愿意尝试,他们都会耐心地用英语和你交流。

生活成本方面,蒙特利尔在加拿大一线城市里绝对算得上是“良心价”。根据Numbeo 2024年的数据,蒙特利尔的租金比多伦多低了近40%,比温哥华更是低了超过50%。在麦吉尔主校区附近(俗称“麦吉尔Ghetto”),一个合租公寓里的单间大概在800-1200加币/月。当然,近年来房租也在涨,但相比邻居城市,性价比依然很高。一张STM学生月票97加币,就能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公交,覆盖全岛,非常方便。

这座城市从不无聊。夏天有全世界最大的爵士音乐节(Montreal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和喜剧节(Just for Laughs),整个市中心变成一个大派对。秋天可以去皇家山(Mount Royal)看漫山遍野的枫叶。冬天虽然漫长寒冷,但也有各种冰雪节、灯光秀,滑冰、滑雪都是触手可及的娱乐活动。我最爱的是在暴雪过后,整个城市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万籁俱寂,美得像童话世界。

哦对了,还有吃的!蒙特利尔是吃货的天堂。Poutine(肉汁奶酪薯条)是魁北克的灵魂,Schwartz's的熏肉三明治队伍能排到街角,St-Viateur和Fairmount两家24小时营业的Bagel店,关于谁家更好吃的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在这里,你永远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找到你的组织,对抗孤独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和体验城市,更重要的一环是社交。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孤独感是难免的。好在麦吉尔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地方。

学校里有超过30%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各种语言,看到各种肤色的面孔。这种多元的环境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我的室友一个是来自印度的工程小哥,一个是来自法国的商科女孩,我们经常在厨房里分享各自国家的美食,聊彼此的文化和成长故事,非常有意思。

找到归属感最快的方式,就是加入社团。麦吉尔的学生社团联合会(SSMU)旗下有超过300个注册社团,从学术类的辩论社、模拟联合国,到兴趣类的摄影社、舞蹈社,再到各种国家的学生联合会,总有一个适合你。我当时加入了麦吉尔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在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看晚会,那种家的感觉,瞬间治愈了所有乡愁。

每学年初的开学周(Frosh Week)是结识新朋友的绝佳机会。各种学院和社团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城市寻宝到大型派对,气氛非常热烈。就算你性格内向,也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还记得大一开学时,参加了一个叫OAP(Open Air Pub)的露天酒吧活动,就在校园中央的草坪上,几千名新生聚在一起,喝着啤酒,听着音乐,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至今难忘。

不过,社交也需要自己主动出击。北美的大学文化鼓励独立,没人会像国内辅导员那样时刻关心你的状态。感觉孤单了,就主动约同学去图书馆学习,或者去参加一个社团的活动。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交朋友其实没那么难。

毕业后的路:麦吉尔的金字招牌有多硬?

聊了这么多过程,我们再来说说结果。费了这么大劲从麦吉尔毕业,到底值不值?出路怎么样?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非常值。麦吉尔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在你走出校园后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QS 2022年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麦吉尔位列全球第26位,加拿大第一。这个排名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全球雇主真金白银“投”出来的。

我的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很好的地方。商学院(Desautels)的毕业生,很多都进入了多伦多的“Bay Street”(加拿大的华尔街),从事投行、咨询等高薪工作。计算机和工程专业的,不少去了温哥华、西雅图的亚马逊、微软,或是留在了蒙特利尔本地蓬勃发展的AI和游戏行业(育碧、EA都在蒙城有大型工作室)。打算继续深造的,麦吉尔的学历也是申请美英顶尖研究生院的有力敲门砖。

学校的职业规划服务中心(CaPS)也特别给力。他们会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邀请各大名企来校招聘。还会提供一对一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服务。我毕业前就在CaPS的帮助下,把自己的简历改了不下五遍,面试技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对于我们国际生来说,加拿大友好的工签政策也是一大优势。毕业后可以申请长达三年的毕业后工作签证(PGWP),有充足的时间在当地找工作、积累经验,为未来的移民铺路。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来加拿大、选择麦吉尔的重要原因之一。

麦吉尔的校友网络更是遍布全球。无论你走到哪个国家,哪个行业,都很容易找到“自己人”。这种无形的资源,会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说了这么多,麦吉尔到底是“神校”还是“深坑”?

其实,它既是神校,也是深坑。它会用最严苛的标准挑战你的智力极限,也会用最浪漫的城市风情拥抱你的生活;它会让你在无数个深夜怀疑人生,也会让你在拿到A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选择麦吉尔,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这条路需要你极度的自律、强大的抗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愿。如果你只是想轻松地混个文凭,那这里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渴望挑战,愿意在一个顶级的学术环境中打磨自己,希望在四年里不仅收获知识,更能收获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和一颗坚韧的心,那么,麦吉尔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所以,别问别人麦吉尔好不好。问问你自己,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活?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想清楚了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就在你心里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28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