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韩读舞蹈研究生,是镀金还是渡劫?

puppy

是不是也对韩国的舞蹈研究生充满了粉色泡泡的幻想?以为能和顶尖舞者一起创作,每天泡在练习室里挥洒汗水就够了?先等等!这趟留学路,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刺激”。除了高强度的专业训练,那些听天书一样的理论课、让人头秃的韩语论文、严苛到怀疑人生的前后辈文化,还有毕业公演的巨大压力,每一关都是实打实的挑战。这篇文章没有滤镜,想跟你聊聊那些光鲜履历背后,我们留学生真正经历的纠结、泪水和成长。所以,赴韩读研到底是给人生镀金,还是渡一场劫?或许,只有真正渡过劫,那层金才更有分量。快来看看我们的真实故事吧!

赴韩读舞蹈研究生,你需要提前知道的几件事
语言能力是基石,不是门槛:TOPIK 4级只是入场券,想听懂理论课、写好论文、和教授同学顺畅沟通,奔着6级去才算稳。别指望英语,在纯艺术领域,韩语是唯一的通行证。
体能与心理储备同样重要:高强度的训练是日常,受伤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文化冲击、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会持续消耗你的心理能量。来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个“耐磨”的人。
预算要比计划多30%:除了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公演、置装、参加学术会议、和前辈“社交”……处处都是意想不到的开销。韩国艺术圈的“人情债”有时比账单更重。
明确你的最终目标:你是为了回国当老师,还是想留在韩国做独立艺术家,或是进入舞团?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你读研期间的侧重点。想不清楚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在巨大的压力下迷失方向。

凌晨两点的首尔,练习室的灯还亮着。我盘腿坐在地板上,盯着镜子里那个汗流浃背、眼神空洞的自己。手机屏幕上,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女儿,最近还好吗?怎么那么久不回消息?”我用僵硬的手指敲下“挺好的,就是在准备作品,有点忙”,然后把手机反扣过去,不想让她看到我屏幕上碎裂的痕迹——那是上周和教授开会后,因为压力太大没拿稳手机摔的。

三年前,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怀揣着对韩国舞蹈殿堂的所有美好幻想,降落在仁川机场。那时的我,以为研究生生活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舞者,在顶尖的校园里,每天跳舞、创作,挥洒汗水,实现艺术梦想。就像所有韩剧里演的那样,青春、热血又浪漫。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趟留学路,根本不是铺满鲜花的红毯,而是一场需要咬碎牙往肚里咽的“渡劫”。

你是不是也一样?被K-Pop的华丽舞台、韩国舞者精湛的技艺所吸引,觉得来这里读个研,就能给自己的履历镀上一层闪闪发光的金。今天,我想跟你聊聊这层“金”背后,那些没加滤镜的真实故事。赴韩读舞蹈研究生,到底是镀金,还是渡劫?

第一劫:当身体的极限遇上“天书”理论课

来之前,我天真地以为,舞蹈研究生嘛,重心肯定是在“舞”上。每天不是在练功房,就是在去练功房的路上。这个想法,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

对的那一半是,训练强度的确是地狱级别的。以韩国艺术综合大学(K-Arts)为例,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是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基本功扎实到可怕。作为“半路出家”的国际生,想要跟上进度,就得付出双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每天早上9点的基础训练课,韩国同学可能8点就已经在拉伸了。而我们,除了要跟上现代舞、芭蕾、韩国传统舞等各种技巧课,课后还要自己加练。我有个朋友在梨花女子大学读现代舞,她说她们的教授会直接上手掰你的身体,调整你的姿态,那种疼痛,是会让你怀疑自己骨头是不是长错了位置的酸爽。

受伤成了家常便饭。脚踝扭伤、腰肌劳损、膝盖积液……几乎每个留学生都有一张自己专属的“伤病图谱”。但你不敢停下来,因为课程进度不会等你,周围的韩国同学也不会因为你受伤就放慢脚步。你只能贴着膏药,缠着绷带,继续跳。那种身体被掏空,第二天却还要拖着它继续战斗的感觉,是留学生活的第一道坎。

可这还不是最让人崩溃的。错的那一半是,研究生毕竟是“研究”生,理论课的折磨远超你的想象。你以为你来学跳舞,结果课程表上赫然写着《舞蹈美学》、《舞蹈史论》、《艺术社会学》、《舞蹈评论与写作》。这些课,用中文读都费劲,更何况是用你那点“半吊子”韩语去听。

教授们上课语速飞快,满嘴都是哲学和历史术语,什么“现象学”、“身体性”、“后现代解构主义”……听得人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爱因斯坦课堂的小学生。一节课下来,录音笔里的内容比笔记还多。晚上回到家,别人在休息、社交,你却要戴上耳机,把两小时的录音翻来覆去地听,一个词一个词地查字典,试图从一堆天书般的语言里拼凑出课程的大意。根据韩国教育开发院(KEDI)的数据,超过40%的留学生认为“语言和课程难度”是他们在韩国学习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对于我们这些艺术生来说,这个比例只会更高。

有个学姐分享过她的经历,为了完成一篇关于“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的期中报告,她把图书馆所有相关的韩文和英文文献都借了出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报告交上去的那天,她走出图书馆,看到阳光,竟然哭了。那种感觉,不是喜悦,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

第二劫:让人头秃的韩语论文与“前后辈”文化

如果说理论课是小怪,那么毕业论文就是终极大Boss。在韩国,硕士毕业通常有两种方式:举办个人毕业作品发表会,或者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听起来好像可以二选一,但很多学校,比如汉阳大学或世宗大学的一些专业,实际上是要求“双轨并行”的——你既要拿出一部成熟的作品,也要提交一篇几万字的论文来阐述你的创作理念和理论依据。

写论文的第一道坎,就是韩语。日常交流的韩语和学术写作的韩语,完全是两个次元的东西。你需要熟练运用各种高级语法、专业术语,逻辑严谨地进行论证。大部分学校都要求硕士论文的提交者至少拥有TOPIK 5级证书,但这仅仅是“资格”,离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还差得远。你的论文指导教授会拿着红笔,在你的草稿上圈出无数个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的地方,那种感觉,就像小学生作文本被老师批改一样,羞愧又无力。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的论文题目是关于韩国传统假面舞的现代性转换。为了这个题目,他不仅要啃下大量古韩语的文献,还要亲自去安东等地方进行田野调查,采访那些年过七旬的传承人。有一次,他和教授开会,被教授一句话怼回来:“你的问题意识不明确,研究方法有漏洞,这个选题的价值在哪里?”他准备了几个月的开题报告,就这样被全盘否定。那天晚上,他在汉江边坐了很久,第一次有了想放弃回国的念头。

除了学术上的压力,韩国独特的“前后辈”(선후배)文化,也是留学生需要渡的另一场“劫”。这种文化强调等级和秩序,尊重前辈是刻在骨子里的规则。见到前辈要90度鞠躬问好,说话必须用敬语,前辈约你吃饭喝酒,即使你再累再忙,也不能轻易拒绝。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文化很有人情味,前辈们会很照顾你,带你熟悉环境,给你介绍资源,请你吃饭。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其中的另一面。有些前辈会理所当然地让你帮忙跑腿、整理资料,甚至打扫练习室。在团队创作中,你的意见可能因为是“后辈”而被忽略。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变得小心翼翼,时刻都要“看眼色”(눈치),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得罪了人。对于习惯了平等交流的我们来说,这种文化适应起来真的很难。你既要学会融入这个体系,获得必要的帮助和信息,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被这种文化所吞噬。这个平衡点,极其微妙,也极其考验人。

第三劫:毕业公演——燃烧经费与心血的终极考验

终于,你熬过了所有的理论课,写完了论文初稿,现在,你迎来了最后的,也是最灿烂的一关——毕业公演。

别以为这只是一场考试,跳支舞就完事了。在韩国,硕士毕业公演是一场完全由你自己主导的专业演出。你不再仅仅是一个舞者,你还是编导、制作人、艺术总监、宣传总监……所有的一切,都要你亲力亲챙겨야 (챙겨야 - 亲自负责)。

首先是作品创作。你需要确定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然后进行编舞。这个过程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推翻重来。你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动作,第二天醒来又觉得不够好。你的指导教授会不断地挑战你:“你的动机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这个动作和主题有什么关系?”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接下来是找场地、找舞者、找音乐、设计灯光和服装。这一切都需要钱。在首尔,租一个像样的小剧场,一两天的费用就可能高达200-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5万元)。再加上舞者的劳务费、服装制作费、音乐版权费、宣传品印刷费……一场20分钟的个人作品,总花费轻松超过500万韩元(约2.5万人民币)是常态。这笔钱,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很多留学生都是靠着父母的支持,或是自己打工攒下的积蓄来完成这场“燃烧经费”的梦。

小A的毕业公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作品需要5名舞者,她邀请了同系的韩国同学和后辈。为了维持好关系,排练期间的咖啡、零食、聚餐,她都抢着买单。服装是她自己去东大门市场淘布料,找裁缝一点点做的。为了省钱,宣传海报是她自学PS设计的。演出前一周,一个主演舞者突然受伤,她只能紧急修改编舞,自己顶了上去。演出当天,她在后台一边抢着化妆,一边还要跟灯光师、音响师确认流程。当追光灯打在她身上的那一刻,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全凭肌肉记忆在跳。演出结束后,谢幕时看着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她回到后台,一个人抱着服装道具,哭得泣不成声。

这场公演,耗尽了她所有的心血和积蓄,但最终的呈现却远没有想象中完美。这就是现实,一场华丽的冒险,结果可能是掌声,也可能只是你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所以,到底是镀金还是渡劫?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留学生活也太苦了吧,简直就是花钱找罪受。没错,真的很苦。那些独自在练习室流下的汗水和泪水,那些在图书馆查资料熬红的双眼,那些因为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助,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天都在发生。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渡劫”。

但是,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来。因为只有真正渡过这场劫,你才能明白那层“金”的真正分量。这层金,不是那张薄薄的毕业证书,也不是回国后简历上那光鲜的一笔。它是在这个过程中,被苦难和压力锻造出的全新的你。

是你独立策划并完成一场演出的能力,从零到一,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的执行力。

是你用一门外语,深入研究一个学术领域,并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逻辑思辨能力。

是在高压和陌生的环境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并迅速适应规则的生存能力。

更是你被无数次打倒、质疑、否定后,依然能从地板上爬起来,拍拍尘土,对着镜子说“我还可以”的坚韧和勇气。

这层金,不是镀上去的,是从你骨子里长出来的。它让你在未来的任何困境中,都有了乘风破浪的底气。

给准备上路的你几句实在话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来渡这场“劫”,那么,请收下我这几句用血泪换来的大白话:

把韩语学到“过剩”的程度再来。别满足于TOPIK 4级或5级,把它当成起点。你的韩语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留学生活的上限。它不是你游泳时偶尔抱一下的游泳圈,而是你在知识海洋里赖以生存的救生圈。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把身体不当回事。我知道你很拼,但你的身体是你唯一的本钱。该休息就休息,该看医生就看医生。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也别忘了关照自己的情绪。找个方式排解压力,不管是跟朋友吐槽,还是去汉江边发呆,别让自己一直紧绷着。

带足钱,真的,带足钱。首尔的物价不低,根据Numbeo 2024年的数据,市中心一居室的月租平均在100万韩元以上。艺术生的花销更是个无底洞。有充足的经济后盾,可以让你在面对很多选择时,更有底气,也少一些窘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问问自己,你来韩国读这个研,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还是一个有深度的编导,或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你的目标会像灯塔一样,在你迷茫、痛苦、想放弃的时候,给你指引方向。只要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眼前的这点苦,就都能笑着咽下去。

赴韩读舞,是镀金还是渡劫?或许答案是,它是一场以“渡劫”为方式的“镀金”。祝你在你的战场上,披荆斩棘,最终炼成真金。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03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