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大厂!CS高薪隐藏赛道大揭秘

puppy

还在疯狂刷题,简历只投FAANG吗?我懂,感觉身边小伙伴都在卷大厂,不上岸就等于失败。但咱们真没必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低调的量化对冲基金、给游戏开发引擎的大牛公司,或者是一些闷声发大财的B2B科技企业?它们的薪资包袱完全不输大厂,有的甚至更高,而且竞争压力和身份政策上可能对我们留学生更友好。别再焦虑内卷了,这篇文章就带你挖挖这些宝藏赛道,帮你换个思路,轻松实现弯道超车!

阅读前的小提示

嘿,朋友!在看这篇文章前,我想请你先放下焦虑。忘掉身边同学拿了几个大厂offer,也别去想“非FAANG不去”的执念。这篇文章不是要给你一份“标准答案”,而是想和你一起,推开几扇你可能从未留意过的门。准备好了吗?咱们一起换个思路,看看CS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别只盯着大厂!CS高薪隐藏赛道大揭秘

“Leo,今天你刷了几道题?下周Meta的OA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是上学期期末,我室友Alex每天雷打不动问我的话。说实话,我有点烦,但更多的是焦虑。Alex是我们CS专业里最“卷”的那一拨,简历改了不下20版,LeetCode刷了快1000道,电脑收藏夹里全是FLAG(现在叫MANGA了,whatever)的面经。在他的世界里,毕业后拿不到大厂offer,留学这几年就算白读了。

我懂他,真的。作为留学生,我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承担着高昂的学费,还要面对身份(H1B)的压力。一份大厂的工作,似乎是能解决这一切问题的“万能解药”——高薪、稳定、体面,还有最重要的,强大的visa sponsorship能力。

所以,我也跟着他一起卷。每天泡在图书馆,不是在刷题,就是在改简历投大厂。海投了上百份,收到的面试寥寥无几。好不容易进了几轮,又在残酷的“hard”题和系统设计上败下阵来。那段时间,我真的觉得自己快抑郁了,看着邮箱里一封封的拒信,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未来一片灰暗。

转机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校友分享会上。来分享的学长并没有去我们熟知的任何一家大厂,而是在一家叫做Jane Street的量化交易公司工作。他说他去年毕业的总包(Total Compensation)接近50万美金。底下瞬间炸了锅,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大厂给new grad开出的最高包的两倍。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我们视野之外,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异世界”。从那天起,我开始疯狂地挖掘那些不常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却多金、有前景,甚至对留学生更友好的“隐藏赛道”。今天,我就把我的“挖宝”笔记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赛道一:量化金融 (Quant) —— 不差钱的“数学家”俱乐部

先说说彻底颠覆我三观的量化金融圈吧。简单来说,这些公司就是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超高速的计算机程序,在金融市场上自动进行买卖,赚取差价。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群终极聪明的“数字玩家”,在资本世界里玩着最高端的游戏。

这个圈子里的顶级公司,你可能都没怎么听过,比如Jane Street, Citadel Securities, Two Sigma, Hudson River Trading (HRT), Jump Trading。它们行事低调,从不打广告,但它们的薪酬包,绝对是科技圈的“天花板”,甚至可以说,大厂的天花板可能只是它们的起步价。

数据有多夸张?我们直接看事实。根据薪资网站Levels.fyi的最新数据,像Jane Street或者Citadel给应届本科生或硕士生开出的软件工程师(SWE)岗,第一年的总包(底薪+签约奖金+预期年终奖)普遍在40万到60万美元之间。是的,你没看错,这是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如果你是博士毕业,或者有竞赛背景(比如ACM-ICPC金牌,或者IMO/IOI奖牌),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我认识一个学长,本科期间拿过ICPC区域赛金牌,去年毕业去了HRT。他跟我说,他们公司流传一句话:“我们付给你的钱,是为了买断你所有的聪明才智和时间。”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高薪背后确实是极高的要求和压力。他们的面试是出了名的难,不仅考算法,还考大量的概率、统计、脑筋急转弯和数学建模。他们要找的不是能写代码的工程师,而是能用代码解决最复杂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那这对我们留学生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纯粹靠智力说话的地方。他们对人才的渴求超越国籍。只要你足够聪明,能通过他们变态难的面试,他们会用最好的待遇和最强的律师团队帮你搞定H1B和绿卡。因为能满足他们要求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少之又少,他们比你更怕失去你。

其次,如果你是数学、物理、统计或者计算机科学基础非常扎实的学霸,这里可能比大厂更适合你。在大厂,你可能只是庞大系统里的一颗螺丝钉;但在顶尖Quant Fund,你可能直接参与核心交易策略的开发,你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直接影响着上亿美金的盈亏,那种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这条路不适合所有人。它要求你有顶尖的智商、极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对数学和算法发自内心的热爱。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份“工作”,那这里可能会让你痛不欲生。但如果你享受挑战,渴望用智力在金融市场里“搏杀”,那这里绝对是你的天堂。

赛道二:游戏引擎 —— 创造虚拟世界的“基建狂魔”

如果你觉得Quant圈太“硬核”,离你的生活太远,那我们来看看一个又酷又有前景的领域——游戏引擎开发。

提到游戏,你可能会想到腾讯、网易、暴雪这些游戏公司。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公司开发游戏所用的“地基”是什么?这个“地基”就是游戏引擎。现在市面上最主流的两大商业引擎,一个是打造了《堡垒之夜》的Epic Games旗下的Unreal Engine(虚幻引擎),另一个是让无数独立游戏开发者实现梦想的Unity。

在这些公司做引擎开发,你不是在“做游戏”,而是在“做那个做游戏的工具”。你的工作是为全世界的游戏开发者提供最强大的武器,让他们能创造出更逼真、更酷炫的虚拟世界。从光线追踪、物理模拟到动画系统、网络同步,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未来的“元宇宙”添砖加瓦。

这个赛道的薪资怎么样?虽然不像Quant那么夸张,但绝对是业内一线水平。以Epic Games为例,根据Glassdoor和Levels.fyi的数据,一个软件工程师岗位的应届生,总包大概在15万到20万美元之间,和很多大厂的SDE I岗看齐。而且,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很高,资深的引擎或图形工程师非常稀缺,薪资和职业前景都非常有保障。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个狂热的游戏迷。他从小就喜欢研究游戏画面是怎么实现的,大学期间自学了计算机图形学,用C++和OpenGL写了好几个渲染小项目。他当时也投了Google、Meta,但面试效果都不好,因为他的知识体系和项目经历跟大厂主流的Web、后端开发不太匹配。

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简历投给了Epic Games的引擎开发岗。面试官看到他GitHub上那些图形学项目,眼睛都亮了。整个面试过程,基本没怎么问烂大街的算法题,而是围绕着他的项目,深入探讨了渲染管线、着色器、线性代数等问题。他感觉如鱼得水,最后顺利拿到了offer。

他说,在Epic工作,周围全是对技术和游戏充满热情的“极客”,每天的工作就是跟最前沿的图形技术打交道,看着自己写的代码能让未来的3A大作画面更上一层楼,那种感觉太爽了。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游戏引擎赛道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第一,专业性强,竞争差异化。当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卷分布式、卷微服务的时候,你如果深入研究C++、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等领域,就能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所有人,而只是这个细分领域里的一小撮人。

第二,公司文化和身份支持。像Epic和Unity这种规模的公司,都有非常成熟的移民法律支持体系,sponsor H1B不是问题。而且,游戏行业相对开放和国际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包容度很高。

赛道三:B2B 科技企业 —— 闷声发大财的“隐形冠军”

这个赛道范围很广,B2B,就是Business-to-Business,指那些客户是其他公司的科技企业。它们不像Google、TikTok那样天天出现在你的手机里,但它们可能是支撑着这些你熟悉的App背后运转的“巨人”。

这类公司通常分为几类,每一类里都有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堪比甚至超越大厂的“隐形冠军”。

首先是云计算和数据基础设施公司,比如Snowflake和Databricks。你可能没用过它们的产品,但几乎所有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公司都在用。它们解决了大数据时代最核心、最困难的问题。因为技术壁垒极高,商业模式又好(企业客户付费意愿和能力都超强),所以它们非常有钱。

有多有钱?我们还是看数据。在Levels.fyi上,Snowflake和Databricks给应届毕业生的总包,近年来一直稳定在20万到25万美元的区间,这已经超过了Meta和Google的平均水平。而且因为它们还处于高速增长期,股票的升值潜力也相当可观。

我的一个学姐就在Databricks工作,她告诉我,那里技术氛围非常浓厚,做的都是非常底层的、有挑战性的项目,比如分布式计算框架Spark的核心开发。她说,虽然公司名字没那么响亮,跟亲戚朋友解释起来有点费劲,但业内的认可度极高,而且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比很多大厂要好得多。

其次是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的基建公司,典型代表就是Stripe和Plaid。Stripe解决了网上支付的难题,Plaid连接了用户的银行账户和各种金融App。它们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虽然你看不见,但根本离不开。

这些公司同样以高薪和精英工程师文化著称。Stripe给new grad开出的包裹也长期在20万美金以上,面试难度和文化要求都向顶级大厂看齐。在这些地方工作,你不仅能拿到优厚的报酬,还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和高并发、高可靠性的系统设计,对个人成长非常有帮助。

最后,还有一大批企业级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比如Salesforce, ServiceNow, Workday。这些是已经非常成熟的“巨无霸”,虽然可能不如前面提到的几家那么“性感”,薪资爆发力稍弱,但它们的优势在于“稳定”。

它们的业务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裁员风险小,工作压力相对可控,而且是H1B抽签和绿卡申请的“大户”,每年都sponsor大量的国际员工。对于追求稳定、希望尽快解决身份问题的留学生来说,这些公司是非常务实和可靠的选择。

选择B2B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务实”。它们不追求花哨的功能和UI,而是专注于解决真实、复杂、有价值的商业问题。在这里,你的技术能实实在在地为其他企业创造价值,这种感觉很踏实。而且,因为它们不像C端产品那样需要时刻应对瞬息万变的用户口味,所以开发节奏更稳健,工程师的WLB也更有保障。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给你一点新的启发?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核心就一件事:别把路走窄了。FAANG当然很好,但它们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应该是衡量我们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个世界很大,科技行业的机会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去找到那片最适合你生长的土壤。

如果你是数学和算法天才,不妨去挑战一下Quant的殿堂;如果你对创造炫酷的虚拟世界有热情,游戏引擎的大门为你敞开;如果你喜欢解决底层、复杂的工程问题,享受技术带来的确定性,那么B2B的隐形冠军们正在向你招手。

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吧。

在LinkedIn和Glassdoor上搜索时,别只输入“Google” “Meta”。试着搜一下“C++ Engineer”, “Distributed Systems”, “SaaS”, “Unreal Engine Developer”这些关键词,看看会出现哪些你从未听过但看起来很有趣的公司。

修改你的简历,不要只用一份“万金油”简历海投。申请游戏公司,就把你的图形学课程项目和游戏demo放在最前面;申请Quant,就突出你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算法竞赛成绩。

别再只盯着大厂的面经了。去了解一下这些细分赛道的公司文化和技术栈,去看看它们的工程师在博客上分享了什么。你会发现,技术的世界远比LeetCode上的几百道题要广阔得多。

你的职业生涯不是一场只有唯一终点的短跑,而是一场探索无限可能的马拉松。祝你,也祝我,都能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闪光赛道。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53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