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港校毕业生的真实去向

puppy

是不是总听人说,港校毕业的出路就是去中环搞金融?但真实情况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丰富多彩哦!我们扒了各大港校最新的就业报告,发现留港、回内地、去海外深造这三个“三岔路口”上,大家的选择和背后的考量都大有不同。除了人人都挤的金融圈,原来互联网大厂、快消名企甚至体制内,都藏着不少港校人的身影。想知道学长学姐们的平均薪资是多少吗?想了解哪些专业才是真正的“就业王牌”吗?这篇文章就用实打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校友故事给你交个底,帮你提前规划职业路径,不再迷茫!

阅读前的小贴士
这篇文章不是一本就业黄历,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们分享的数据是参考,真实的校友故事是为了给你启发。最重要的,是希望这篇超长长长文,能帮你拨开一点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别怕,我们陪你一起看!

揭秘港校毕业生的真实去向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深夜?

凌晨一点,你宿舍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身边的同学,有的已经手握中环投行的实习offer,有的在朋友圈晒出了去英国G5继续读硕的录取信。你一边为他们高兴,一边忍不住焦虑:“港校毕业,是不是只有去中环做金融才算‘正道’?如果我不喜欢,我还能去哪儿?”

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每一个在港读书的你我。我们背着行囊,跨过深圳河,来到这个被誉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城市,为的就是一个更广阔的未来。但当未来真的来到面前,那一个个岔路口,反而让人更加迷茫。

别急,今天小编就当一回你的“职业侦探”,我们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几大港校最新的毕业生就业报告翻了个底朝天,再结合几十位学长学姐的真实经历,给你画一张最真实的“港校毕业生去向地图”。

看完这篇,你可能会发现,那条通往未来的路,比你想象的要宽阔得多。

第一站:留港工作 —— 不只有中环,还有“N”种可能

“留港”绝对是大部分内地生的第一选择。毕竟,IANG签证政策给了我们一个无需雇主担保就能留下一年的“黄金缓冲期”。根据香港中文大学2022年的就业报告,约有58.6%的内地毕业生选择首份工作留在香港,这个比例在各大港校中都相当具有代表性。

那么,留在香港的毕业生,真的都挤破头去中环了吗?

金融圈:永恒的“金字塔尖”

不可否认,金融服务业依然是吸纳港校毕业生的“超级巨头”。投行、券商、基金、保险……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依旧是无数商科学生的目标。特别是像港科大(HKUST)的量化金融(QFIN)和环球商业管理(GBUS)这种神级专业,毕业生几乎是“人均投行”的水平。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科大QFIN专业的学长Leo,他从大二开始就在摩根士丹利实习,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拿到了Return Offer,起薪就达到了惊人的每月9万港币。根据HKUST 2022年的报告,商学院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达46,966港币,远超其他学院,其中顶级人才的薪酬更是天花板级别。

但光鲜背后是超乎想象的压力。Leo告诉我,他现在的生活是“7-11”,早上7点到公司,晚上11点能走就算早。这不仅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所以,想进金融圈,除了成绩要顶尖,身体和心态也得是“特种兵”级别。

互联网科技:悄然崛起的“新贵”

很多人以为香港是“互联网荒漠”,这个观念早就过时啦!随着Google、Meta、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厂纷纷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对技术和商业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港大计算机科学(CS)毕业的学姐Jessica,就拒绝了一家银行的IT部门offer,选择加入了Google香港的广告技术部门。她觉得,虽然起薪可能比不上顶级投行,但工作氛围更自由,技术成长也更快。“每天和一群顶尖的工程师解决世界级难题,这种成就感是钱买不来的。”

数据显示,港校毕业生进入“资讯及通讯科技业”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港大2022年的报告显示,进入“Commerce and Industry”(商业及工业)领域的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了30.4%,这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和快消名企。

专业服务:最稳妥的“中产入场券”

如果你觉得投行太“卷”,互联网又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和各大咨询公司,就是很多毕业生的“保底神器”。

“四大”每年都会在港校招收大量应届生,几乎覆盖了所有商科专业。虽然起薪(大约1.8万-2万港币)不算特别高,工作强度也很大(江湖人称“审计民工”),但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职业起点和培训体系。很多学长学姐在“四大”工作三五年,考下CPA证书,之后无论是跳槽去企业做财务,还是去金融机构,都非常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留港工作的平均薪资水平相当不错。根据各大高校的报告,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普遍在2.8万至3.4万港币之间。其中,港大为30,287港币,中大为32,049港币,科大更是达到了34,103港币。这个收入水平,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足以在香港过上体面的生活。

第二站:返回内地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几年前,回内地发展可能被看作是在香港“混不下去”的选择。但现在,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的主动战略布局。

为什么?因为内地的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发展速度也更快。根据中大的数据,约有34.8%的内地毕业生选择回内地工作,这个数字背后,是大家对个人发展的深思熟虑。

互联网大厂:无法拒绝的“高薪”与“成长”

对于很多非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回内地进互联网大厂,吸引力甚至超过了留港。深圳的腾讯、杭州的阿里、北京的字节……这些名字代表着巨大的用户量、前沿的技术和诱人的薪酬包(Package)。

我认识一位港大新闻系毕业的学妹,她放弃了香港一家公关公司的工作,拿到了深圳腾讯的游戏策划岗offer。她告诉我:“在香港,我可能永远是做海外市场的螺丝钉。但在腾讯,我能参与到一款亿万用户级别产品的诞生过程,这种经历是无价的。”

港校的国际化背景和英语能力,在内地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化业务中尤其吃香。他们不仅能更快适应跨文化团队,还能在市场、运营、产品等岗位上发挥独特优势。

金融国企:另一片“安稳”的蓝海

不想去中环,但又放不下金融梦?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金融街,同样是顶级金融人才的聚集地。中金、中信、各大银行总行、公募基金……这些“国家队”平台,稳定性和资源都是顶级的。

港校的学历在这些机构的招聘中是绝对的“加分项”。一位在中信建投工作的港中大金融学硕士学长说,他的很多同事都有海外或香港留学背景,大家在工作中既有国际视野,又熟悉内地市场,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

体制内:一个“非主流”的“真香”选择

你没看错,考公、进体制,也成了不少港校毕业生的选择。特别是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面向港澳籍学生开放了公务员定向招录,以及各地“选调生”政策也对港校生敞开了大门。

中大社会学毕业的师姐小林,就在毕业后通过了广东省的选调生考试,现在深圳某区政府工作。她说,身边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名校毕业去当公务员“浪费”了。但她自己觉得很满足,“我学的知识能真正用来服务社会,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这种踏实感和成就感,是在企业里很难体会到的。”

对于那些不追求超高薪,但希望工作稳定、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值得考虑的新路径。

第三站:海外深造 —— 用香港作跳板,看更大的世界

除了工作,还有一部分学霸,选择把香港作为继续深造的“黄金跳板”。港校的学术声誉、国际化的教授团队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为申请海外顶尖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港大的数据,2022年有19.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他们的去向,往往是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这样的世界顶级学府。

科大一位读物理的学神,本科期间就跟着教授在顶级期刊发表了论文,毕业时同时收到了麻省理工(MIT)和加州理工(Caltech)的全奖博士offer。对他而言,去探索科学的边界,比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更有吸引力。

这条路适合那些对学术有浓厚兴趣,并且做好了长期“坐冷板凳”准备的同学。香港的大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机会和推荐信资源,只要你足够努力,通往世界学术殿堂的大门是为你敞开的。

那些专业是真正的“就业王牌”?

聊了这么多去向,我们再来点更实际的,到底哪些专业是“硬通货”?结合各校报告和学长学姐的反馈,这几个专业可以说是闭着眼选都不会错的“王牌”:

1. 金融类(特别是量化金融、环球商业):毫无疑问的“印钞机”专业,毕业生人均高薪,去向基本锁定顶级金融机构。代表院校:港科大、港大、港中大。

2.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全球通用的“万金油”专业。无论留港、回内地还是去海外,都是最抢手的人才。薪资涨幅快,职业上限高。代表院校:港科大、港中大、港大。

3. 医学/法律:这两个专业在香港属于绝对的精英教育,入学门槛极高,毕业后社会地位和收入都非常有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执业范围主要在香港本地。

4. 工程类/理科强相关专业:比如电子工程、统计学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基础扎实,逻辑性强,不仅可以做本行,转码农、转金融工程也很有优势,出路非常广。

当然,这不代表其他专业就不好。比如人文社科的同学,虽然在求职初期可能不像商科、工科那样目标明确,但他们出色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公关、咨询、政府、快消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所以,看完这些,你是不是感觉心里那张地图清晰了一点?

其实,学校的title和专业的标签,只是你职业生涯的起点。它们给了你一张不错的入场券,但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能力、建立的连接,以及最重要的——你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别再因为身边的人都去了中环而焦虑,也别因为自己选了一条人少的路而怀疑。去学校的Career Center(就业指导中心)和老师聊聊,那里有最专业的建议;多找不同行业的学长学姐取经,他们的经验比任何报告都宝贵;大胆去尝试不同的实习,只有亲身体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什么。

中环的格子间很好,但深圳的科创园、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上海的博物馆,甚至是波士顿的实验室,也可能藏着属于你的未来。

你的港校之旅,不应该是一条被预设好的轨道,而应该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探险。祝你,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545 博客

讨论